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共管理碩士

鎖定
公共管理碩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縮寫為MPA),又譯公共行政碩士(台),是為適應社會公共管理現代化、科學化和專業化的要求而設立的學科,其培養目標是為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培養德才兼備、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畢業生成為掌握先進分析方法及技術,熟悉具體公共管理或政策領域的領導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務人才。
公共管理學是一門運用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專門研究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的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體系
根據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從2017年起,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類分別編制和下達全國博士、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相關投入機制、獎助和收費等政策按《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關於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財教〔2013〕19號)執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考生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培養單位招生簡章自主報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成績必須達到考研國家線或學校自劃線後方可參加複試,複試通過後才可錄取。參加全國研究生統考錄取的均為普通高等教育的統招學歷(擁有畢業證學位證)。在職研究生(只有學位證和結業證書)在2016年已正式取消。 [3-4] 
中文名
公共管理碩士
外文名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 
別    名
公共行政碩士
縮    寫
MPA
教育屬性
專業學位(公共行政或管理)教育
思想基礎
伍德羅·威爾遜和馬克斯·韋伯
國內普及情況
正在普及
創立時間
1924年

公共管理碩士歷史沿革

公共管理學 公共管理學
公共管理碩士是以公共管理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為基礎的研究生教育項目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公共管理碩士學位(MP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以及法律碩士學位(LLM)教育已成為文科高層次職業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MPA作為一種專業學位(公共行政或管理)教育,並且被明確提出來並付諸實施,從現有資料看,最早是在美國,美國的公共行政教育和公務員培訓的發展與美國公共行政發展史密切相關。在公共行政或管理開啓之前,美國對公務員的選用的傳統做法是:政府可以交給沒有受過專門教育與培訓的普通公民來操作,政府工作人員的作用以政治傾向而非以功績或能力為標準,它導致政府無能,失職,因此不得不實行改革。
1924年,雪城大學新成立了馬克斯維爾公民與公共事務學院,同時啓動了美國第一個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計劃,面向公共行政或管理領域,創辦了綜合性的教育與培訓課程
繼雪城大學首開MPA教育先河之後,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普林斯頓大學伍德威爾遜國際事務學院先後於20世紀30年代、40年代也啓動了MPA教育計劃,開展了MPA的教育培訓,從美國公共服務培訓學校算起,美國的MPA教育已有80年的歷史。

公共管理碩士學科基礎

MPA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學科基礎是作為公共部門管理及政府管理研究領域的公共管理學及公共行政學。在百餘年的發展歷程中,這個研究領域的視野、範圍、理論和方法論不斷地發生改變,出現不同的研究“範式”,特別是當代(70年代以後)的公共管理學與傳統的公共行政學已大異其趣。
湖北大學首屆公共管理碩士開學典禮 湖北大學首屆公共管理碩士開學典禮
西方公共行政學的淵源來自於政治學、法學財政學等學科,其思想基礎則是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和馬克斯·韋伯(Max Weber)等人所奠定的。威爾遜在1887年所發表的“行政(學)之研究”一文是西方公共行政學誕生的象徵性標誌。這篇文章對公共行政學的對象、性質、方法以及發展方向等問題作出規定,是該學科的綱領性文獻。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1911年所寫的論官僚機構科層制(即建立在文官制度基礎上的政府體制)的論文則對後來公共行政學研究以正式的政府體制為焦點產生了重要影響。
公共行政學的形成也受到了工商管理學的強烈影響,即受到本世紀一二十年代的科學管理學派的示範性影響。早期的公共行政學者將泰勒(Fredric W. Talor)的科學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術應用於公共部門,並利用和發揮了法約爾(M.Fayol)等人的管理職能管理原則的思想。
到了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在美國,由於政府改革、科學管理運動和政治學中的新學科方向的推動,公共行政學作為政治學中的一個獨立學科開始出現。其典型的標誌是1926年同時出版的兩本教科書:一是懷特(Leonard D.White)的《行政學研究導論》和威洛比(William F. 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學原理》。與此同時,公共行政學的制度化建設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逐步發展,從20年代末、30年代初開始,出現了第一批公共行政學的研究生教育項目以及公共行政學院。
二戰後,隨着政治學領域中所謂的“行為主義革命”的興起,二三十年代形成的公共行政學傳統因其內在的缺陷而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例如,羅伯特·達爾(Robert A.Dahl)在“公共行政學中的三個問題”(1947)一文中對傳統公共行政學忽視規範價值等方面的批評;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在《行政行為》一書中對傳統行政學所提出的行政(管理)原則所作的批評。儘管這樣,傳統的公共行政學的支配地位一直持續到60年代末期。
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隨着行為主義政治學的衰落以及“後行為主義”的“新革命”的出現,公共部門或政府管理研究領域出現了新的“範式”——政策科學(政策分析)以及“新公共行政學”,傳統的公共行政學主導地位終結。“新公共行政學”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青年行政學者對傳統行政學提出挑戰而形成的“新”理論。它強調公共行政學以公平與民主作為目的及理論基礎,主張政治與行政、事實與價值關聯;重視人性和行政倫理研究,倡導民主主義的行政模式以及靈活多樣的行政體制研究。然而,由於“新公共行政學”缺乏概念和理論上的連貫性,並未最終生根立足,未能最終立足而取代傳統的公共行政學“範式”。
取代傳統公共行政學而成為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部門研究領域新範式的是政策科學。政策科學力圖克服傳統行政學的一系列弊端,要求將科學知識、方法與公共決策過程密切聯繫起來,提倡一種以政策實踐、政策系統及過程作為研究對象,以端正人類社會發展方向,改善公共政策系統,提高政策質量為目標的公共部門或政府研究領域的新“範式”。政策科學提倡跨學科、未來研究,提倡以問題為焦點而不是以學科為焦點的知識產生方式,並以行動取向,體現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行動的高度統一。這種新範式吸引了大批的研究者,在70~80年代極為盛行,導致傳統的公共行政學院的衰落,許多著名大學將原來的公共行政學研究所或學院改名為公共政策研究所或學院,或新開辦公共政策研究所或學院(研究生院);即使保留公共行政學名稱的研究所或學院也大量增設公共政策方面的課程或在公共行政學課程中大量增加公共政策方面的內容。
80年代中後期,在西方公共管理實踐以及當代社會科學發展的整體化趨勢的推動下,公共部門及政府部門研究領域出現了新的突破,即(“新”)公共管理學“範式”開始出現。它不僅是一種新的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管理理論,而且也是一種新的政府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更廣泛和綜合的知識框架,公共管理學突破了傳統行政學的學科界限,把當代經濟學、管理學、政策分析、政治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融合到公共部門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研究之中。例如,它從現代經濟學中吸取“經濟人”假設市場競爭成本—效益分析交易成本等當作自己的理論和方法的組成部分。它直接利用了當代(工商)管理學的成就,將績效管理組織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顧客至上、合同僱傭制、績效工資制等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於公共部門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之中;它把政策科學或政策分析對於公共政策、政策系統和過程的研究成果以及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術溶合於公共管理的理論之中。
由此可見,在百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領域經歷了三次“範式”的變化——即從傳統的公共行政學到政策科學再到公共管理學的三次突破。應該説,這一領域的名稱並不是統一的,有各種各樣的名稱,如“公共行政學”(Public Administration)、“公共事務(學)”(Public Affairs)、“政策科學”或“公共政策”(Policy Sciences,Public Policy)、 “公共管理學”( Public Management)等等。但在不同時期常用的名稱有所不同:60年代以前一般稱為“公共行政學”,七八十年代流行“政策科學”或“公共政策”,80年代中期以後又出現“公共管理學”這一名稱。

公共管理碩士培養方案

公共管理碩士方案簡介

MPA 學位是建立在公共管理及政府研究領域(學科)基礎上的碩士研究生教育項目,它的英語名稱是“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Master of Public Affairs”以及“Master of Public Policy”(MPP)等。與公共管理碩士類似的學位有公共政策碩士(MPP)、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MPPA)、公共衞生碩士(MPH)等,相對的有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等。
MPA項目專門為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機構培養公共服務高級人才,同時兼顧為私人部門培養具有優秀分析、管理能力的高級人才,與MBA(工商管理碩士)為私人部門尤其是公司企業培養企業管理人才相對應。下面,以美國為例,介紹國外MPA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及其課程設置的基本情況。

公共管理碩士培養目標

在美國,包括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眾多高校均開設MPA專業的頂尖項目。MPA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種通才教育(generalist education),它的目標是培養在公共組織特別是政府機構從事公共事務管理或公共服務的管理者、領導者和政策分析人才以及(高級)職員。MPA 研究生教育項目要為學生提供這一項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公共事務與國際事務學院MPA項目的培養目標是未來的通才——那些能運用各種知識和方法處理複雜公共問題的高級人才。
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馬克斯韋爾公民與公共事務學院MPA項目的培養方案是這樣規定的:MPA 學位是公共管理領域的職業學位,它主要(而非絕對)是為那些打算去各級政府機構和相關的非營利組織中的公共服務就職者而準備的。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口號是“為21世紀準備領導人”,它的MPP項目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公共部門的政策分析者和領導者;通過一個嚴格的二年制訓練計劃,為未來的公共部門和非營利部門的管理者準備其職業所必需的廣泛技巧和概念框架
密歇根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現已更名為公共政策學院)MPP項目的培養方案規定:“MPP的目標是為有效的公共政策實踐建立起智力框架並提供分析工具,它的課程設置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公共管理碩士就業情況

MPA及MPP畢業生的實際就業情況與各校所提出的培養目標及去向相符。這些MPA學位獲得者的就業背景十分廣闊, 主要是在公共組織或公共部門從事公共服務工作,也有一定比例在私人部門(公司、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就業。地方、州、聯邦政府機構,非營利的公共組織(各種協會、基金會、工會等),思想庫或諮詢公司,公司企業的人事、行政部門是MPA畢業生就業的四個主要機構。

公共管理碩士教育學制

MPA及MPP是一種應用型而非學術型的研究生學位,是一種職業研究生教育項目。在西方尤其是美國,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學制較短,一般在兩年以內(有二年、一年半、一年、甚至6~8個月)。MPA及MPP的類型有全日制(full-time)、在職(mid-career)或業餘(part-time)以及公共管理與他專業如法律、商業管理聯合學位。學制的長短與這些類型有關。全日制的MPA及MPP項目一般為一年半至二年。例如,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MPP的學制、哥倫比亞大學MPA的學制、密歇根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的MPP的學制都為兩年; 錫拉丘茲大學馬克斯韋爾學院MPA的學制為一年至一年半。在職培訓類型的MPA項目學制短一些,往往在一年以內。只要修滿規定的學分,在職培訓也授予MPA學位。

公共管理碩士培養方式

MPA項目的培養方式一般是校內課程學習與校外調研、實習相結合,課程學習佔去大部分時間,大約2/3時間,問題研討和實習約佔1/3時間。

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要求

MPA及MPP學位要求修完規定的課程及參加規定的活動(如研討會和實習),取得所要求的學分就可以畢業拿學位(少數大學規定要寫畢業論文,但多數大學沒有論文要求,有的大學還有資格考試)。
各大學對課程及學分數的要求不同,差距較大。就90年代初中期美國的情況看,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學院對MPA學位的要求是:學生要獲得MPA學位,必須滿足如下四項要求:修完4門核心課程,修完另外批准的12 門課程,一個批准的夏季實習和MPA資格考試。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MPP項目的要求是:在兩年的脱產學習中,它的候選人必須修完18個學分(18門課),其中10個必修課學分。
錫拉丘茲大學馬克斯韋爾學院的MPA 學位要求修滿40個學分,由13門課和一個學分的公共事務研討班組成,這13門課程的學分分佈是:核心課程25學分,專業方向必修課9學分, 選修課6學分。
奧古斯丁德克薩斯大學約翰遜公共事務學院的MPA學位的要求是:在二年的脱產全日制學習中,完成53個學分,包括五個方面的課程:7門必修的核心課程(21學分),3~4門選修課, 持續兩學期的政策研究項目,暑假實習,職業報告或畢業論文。

公共管理碩士課程設置

儘管國外尤其是美國大學的MPA及MPP的課程設置是隨公共管理實踐與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而變化的,而且各國、各大學所側重的課程也不同,但是各國大學MPA的課程有一些基本的共同點, 即有一批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課程。就90年代初以來美國MPA項目的課程設置來説, 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內容:
(1)核心課程(Core courses, 相當於我們的學位課),一般包括公共管理與政策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及技巧方面的課程;
(2)選修課, 即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領域或主攻方向以及個人需要與興趣而選擇一組課程(一般圍繞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的實質領域選擇主攻方向);
(3)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的實習與研討班, 主要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方法運用於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實踐中,獲得在真實的管理世界中分析、解決問題和實際管理的能力。
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MPA項目的課程設置(2013)。
(1)必修課:分為5大類,包括政治學(決策政治學)、經濟學(經濟學I,II、經濟分析I,II)、分析方法學(國際與公共事務數量分析)、管理學(發展中國家公共管理、公共部門管理分析、可持續管理等)、財務管理(金融經濟學、政府預算和財務管理等)。此外還包括實習、專業發展課和研習會。
(2)政策專業課程(Policy Concentration):分為6大類,包括經濟和政治發展、人權和人道主義政策、國際安全政策、能源與環境、國際金融與經濟政策、城市和社會政策
(3)專門化課程(Specialization):分為9大類,包括高級政策與經濟分析、應用科學、性別與公共政策、國際媒體宣傳與傳播、國際組織、國際爭端解決、管理學、區域專門化課程。
(4)聯合國研究項目(UN Studies Program)。
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MPA項目的課程設置(1993~1994)。
(1)必修課
經濟學:應用經濟分析,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
分析學:(面向行政管理者的)分析方法,(面向行政管理者的)數據分析
管理學:管理公共組織,民主社會中的治理:政治管理組織戰略,公共和非營利的財政管理
談判、領導與倫理:談判分析,執行領導:團體資源的發動,政府倫理學。
(2)主攻政策領域(專業方向)
商業和政府,司法審判,能量和環境政策,健康政策,住房和社區發展,人類服務(人事管理),勞工與教育,國際事務和安全,國際政治的和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與財政,政治與公共政策,科學與技術,交通,城市經濟發展
(3)政策分析實習(APE)

公共管理碩士學在中國

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應積極穩妥的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一步完善專業學位體系,培養大批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和國務院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標誌着MPA教育在中國正式啓動. 2001年2月9日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事部聯合發文,成立了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2月22日召開了成立大會,其常設執行機構———秘書處設在中國人民大學,人事部副部長尹蔚民擔任MPA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朱立言擔任指導委員會的秘書長。

公共管理碩士開設院校

批次:1(2001年獲得授權)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天津
東北大學
遼寧 瀋陽
吉林大學
吉林 長春
黑龍江 哈爾濱
復旦大學
上海
同濟大學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
江蘇 南京
浙江 杭州
安徽 合肥
福建 廈門
湖北 武漢
湖北 武漢
中山大學
廣東 廣州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 西安
國防科技大學
湖南 長沙
-
批次:2(2003年獲得授權)
南開大學
天津
山西大學
山西 太原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 大連
蘇州大學
江蘇 蘇州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 南京
安徽大學
安徽 合肥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 合肥
南昌大學
江西 南昌
山東大學
山東 濟南
鄭州大學
河南 鄭州
華中師範大學
湖北 武漢
湘潭大學
湖南 湘潭
湖南大學
湖南 長沙
中南大學
湖南 長沙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廣州
四川大學
四川 成都
重慶大學
重慶
雲南大學
雲南 昆明
西北大學
陝西 西安
蘭州大學
甘肅 蘭州
新疆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北京
-
批次:3(2005年獲得授權)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天津師範大學
天津
河北大學
河北 保定
山西財經大學
山西 太原
遼寧大學
遼寧 瀋陽
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 大連
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 大連
東北師範大學
吉林 長春
燕山大學
河北 秦皇島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
東南大學
江蘇 南京
中國礦業大學
江蘇 徐州
浙江師範大學
浙江 金華
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 福州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 南昌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 青島
山東師範大學
山東 濟南
河南大學
河南 開封市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 武漢
湖北大學
湖北 武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 武漢
湖南師範大學
湖南 長沙
暨南大學
廣東 廣州
華南師範大學
廣東 廣州
海南大學
海南 海口
廣西大學
廣西 南寧
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 成都
貴州大學
貴州 貴陽
西北工業大學
陝西 西安
西北師範大學
甘肅 蘭州
青島大學
山東 青島
揚州大學
江蘇 揚州
北京
-
批次:4(2007年獲得授權)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
內蒙古師範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遼寧師範大學
遼寧 大連
瀋陽師範大學
遼寧 瀋陽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華東政法大學
上海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 南京
華僑大學
福建 泉州
山東財經大學
山東 濟南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湖北 武漢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 成都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 成都
雲南財經大學
雲南 昆明
長安大學
陝西 西安
青海民族大學
青海 西寧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
寧波大學
浙江 寧波
-
批次:5(2010年獲得授權)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北京
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 保定
河北師範大學
河北 石家莊
山西師範大學
山西 臨汾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東北農業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哈爾濱商業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
上海師範大學
上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 南京
河海大學
江蘇 南京
南京師範大學
江蘇 南京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 福州
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 南昌
江西師範大學
江西 南昌
山東農業大學
山東 泰安
曲阜師範大學
山東 曲阜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 鄭州
湖北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 武漢
中南民族大學
湖北 武漢
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 長沙
汕頭大學
廣東 汕頭
華南農業大學
廣東 廣州
深圳大學
廣東 深圳
廣西師範大學
廣西 桂林
南寧師範大學
廣西 南寧
廣西民族大學
廣西 南寧
四川農業大學
四川 成都
重慶醫科大學
重慶
西南大學
重慶
西華師範大學
四川 南充
西南政法大學
重慶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 成都
雲南民族大學
雲南 昆明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 楊凌
陝西師範大學
陝西 西安
新疆農業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河北經貿大學
河北 石家莊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
第二軍醫大學
上海
-
批次:6(2014年獲得授權)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
外交學院
北京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河南 鄭州
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
河北科技大學
河北 石家莊
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 太原
山西農業大學
山西 晉中
內蒙古民族大學
內蒙古 通遼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遼寧 阜新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遼寧 撫順
遼寧中醫藥大學
遼寧 瀋陽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遼寧 瀋陽
瀋陽體育學院
遼寧 瀋陽
延邊大學
吉林 延吉
長春工業大學
吉林 長春
吉林財經大學
吉林 長春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 大慶
東華大學
上海
上海海洋大學
上海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江蘇科技大學
江蘇 鎮江
江蘇大學
江蘇 鎮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江蘇 南京
南京醫科大學
江蘇 南京
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 南京
江蘇師範大學
江蘇 徐州
南京財經大學
江蘇 南京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 杭州
温州醫科大學
浙江 温州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 杭州
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 馬鞍山
安徽工程大學
安徽 蕪湖
安徽醫科大學
安徽 合肥
福州大學
福建 福州
南昌航空大學
江西 南昌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 青島
濟南大學
山東 濟南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 焦作
新鄉醫學院
河南 新鄉
河南師範大學
河南 新鄉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河南 鄭州
湖北工業大學
湖北 武漢
廣東財經大學
廣東 廣州
桂林理工大學
廣西 桂林
西南醫科大學
四川 瀘州
四川師範大學
四川 成都
四川音樂學院
四川 成都
遵義醫科大學
貴州 遵義
貴州中醫藥大學
貴州 貴陽
雲南師範大學
雲南 昆明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 西安
延安大學
陝西 延安
西安體育學院
陝西 西安
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 西寧
寧夏大學
寧夏 銀川
三峽大學
湖北 宜昌
河北 廊坊
寧夏 銀川
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
浙江財經大學
浙江 杭州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
北京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
吉林 長春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上海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浙江 杭州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山東 濟南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
湖北 武漢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
湖南 長沙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廣東 廣州
中共四川省委黨校
四川 成都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
重慶
批次:7(2018年獲得授權)
北京
河北 天津市
北華大學
吉林 吉林市
上海海關學院
上海
浙江 杭州
河南中醫藥大學
河南 鄭州
南華大學
湖南 衡陽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
-
批次:8(2021年獲得授權)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北京
河北地質大學
河北 石家莊
內蒙古醫科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內蒙古財經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哈爾濱師範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
南通大學
江蘇 南通
徐州醫科大學
江蘇 徐州
温州大學
浙江 温州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 淮南
安徽師範大學
安徽 蕪湖
淮北師範大學
安徽 淮北
福建醫科大學
福建 福州
江西理工大學
江西 贛州
濰坊醫學院
山東 濰坊
濱州醫學院
山東 濱州
聊城大學
山東 聊城
魯東大學
山東 聊城
湖北中醫藥大學
湖北 武漢
湖北師範大學
湖北 黃石
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 湘潭
湖南工商大學
湖南 長沙
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 湛江
廣東醫科大學
廣東 湛江
廣西醫科大學
廣西 南寧
成都中醫藥大學
四川 成都
川北醫學院
四川 南充
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
四川外國語大學
重慶
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 貴陽
雲南農業大學
雲南 昆明
西南林業大學
雲南 昆明
西藏大學
西藏 拉薩
西藏民族大學
陝西 咸陽
西北政法大學
陝西 西安
蘭州財經大學
甘肅 蘭州
石河子大學
新疆 石河子
新疆師範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天津城建大學
天津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上海
安徽建築大學
安徽 合肥
湖北醫藥學院
湖北 十堰
廣州大學
廣東 廣州
南京審計大學
江蘇 南京
甘肅政法大學
甘肅 蘭州
西安財經大學
陝西 西安
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
西安郵電大學
陝西 西安
山東工商學院
山東 煙台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東 廣州
南方醫科大學
廣東 廣州
成都醫學院
四川 成都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
陝西 西安
-
批次:其他(2012年至今動態調整)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
北京
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 蚌埠
華東交通大學
江西 南昌
湖南中醫藥大學
湖南 長沙
湖南工業大學
湖南 長沙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 綿陽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 哈爾濱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 唐山
長沙理工大學
湖南 長沙
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
江蘇海洋大學
江蘇 連雲港
天津商業大學
天津
長春師範大學
吉林 長春
吉首大學
湖南 吉首
桂林醫學院
廣西 桂林
貴州財經大學
貴州 貴陽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陝西 西安
新疆財經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
江蘇 南京 [2] 

公共管理碩士培養現狀

自2001年10月首屆MPA招生開始,2001級,2002級MPA共計招收了7000餘人,2003級MPA招生也即將完成,據估計將錄取近4000人。2004年10月,全國47個MPA培養單位將開始新的MPA招考,屆時全國擁有MPA試點培養單位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將達到24個。到目前為止,全國首批MPA試點院校已有多所學校的部分MPA學位論文已經通過答辯,中國自己的MPA即將踏上社會。

公共管理碩士重大貢獻

1.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學位,填補了中國專業學位教育的一個空白。
2.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公共管理專門人才
3.開拓了中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新領域,公務員隊伍能力建設的新途徑。
4.促進了高校知識整合,學科與資源的重組。
5.加強了校際之間,學科之間的學術交流,推動了知識的創新與融合。
6.溝通了政府和學校之間的又一聯繫渠道,公共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更緊密結合。
7.向傳統教育模式提出挑戰,造就着一支新型教師隊伍。
8.推動了科學研究和教材建設。
9.MPA對全社會有示範作用,已經成為幹部教育和培訓的一種模式。
10.MPA正在塑造着一個新的羣體———中國MPA羣體。

公共管理碩士報考要求

根據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從2017年起,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類分別編制和下達全國博士、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相關投入機制、獎助和收費等政策按《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關於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財教〔2013〕19號)執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考生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培養單位招生簡章自主報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成績必須達到考研國家線或學校自劃線後方可參加複試,複試通過後才可錄取。參加全國研究生統考錄取的均為普通高等教育的統招學歷(擁有畢業證學位證)。在職研究生(只有學位證和結業證書)在2016年已正式取消。 [3-4] 

公共管理碩士報考條件

2011年MPA報考條件:
2008年7月31日前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或本科以上畢業並取得畢業證書(一般應有學位證書)的在職人員。重點招收政府部門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機構人員。
符合報考條件的政府部門管理人員須按照國家公務員局的統一要求,持省級人事部門的推薦意見進行資格審查
非政府部門人員,資格審查表由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填寫推薦意見,非政府部門人員錄取比例一般不超過本校當年招生限額的20%。
2012年MPA報考條件: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年齡一般不超過40週歲,報考委託培養和自籌經費的考生年齡不限。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只准報考委託培養或自籌經費碩士生。
大學本科畢業後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專科畢業後5年或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人員;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並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公共管理碩士聯考時間

一般來説報考時間是每年10月份網報,11月份現場確認。
考試時間是12月第三個週末。
考試科目:管理類綜合能力(含數學、邏輯、寫作,滿分200分),外語(滿分100分,英語二,部分院校可以考小語種),總分為300分。
管理類綜合能力:總分200分,考試時間:8:30-11:30,共計3個小時,時間非常緊張。試卷由數學、邏輯和寫作構成,(數學佔75分,邏輯佔60分,寫作佔65分)
(1)數學為25道單項選擇題問題求解和條件充分性判斷兩大部分,其中問題求解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條件充分性判斷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數學對大家的解題技巧和速度要求比較高。
(2)邏輯為30道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3)寫作要求寫兩篇文章,論證有效性分析,要求600字左右,30分; 論説文要求700字左右,35分,語文寫作合計65分,形式從命題作文、基於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題作文中選一種。
英語(二)題型分佈為:
(1)綜合填空(完型填空)20道,每題0.5分,共10分;
(2)閲讀理解5篇文章,25題,每題2分共50分;
(3)翻譯一題:英語翻譯成中文,15分;
(4)英語寫作2題:小作文10分+大作文15分,合計25分。
難度介於四、六級之間,要求掌握大綱詞彙5500個單詞。
MPA考試科目改革及影響
MPA考試科目合併,考試時間合併了,由原來的分科目考試,1天考試時間,縮短為180分鐘之內考完,主要改革是在公共管理基礎,之前是150分,現在只有100分,改革之後考生要面臨以下問題:
A.改革之後科目融合,但是考試分值缺變化不大,考試時間減少一半,這説明MPA公共管理綜合能力測試的試卷題量會明顯加大,但考試時間又很短,那麼也就是對考生的做題的速度和準確度要求提高。
B:.改革之後,公共管理綜合能力測試從公共管理基礎文科類,到高數、邏輯理科類,再到公文寫作,考試科目的融合需要考生在180分鐘之內不斷的轉換思維,這就要求考生對相關知識點掌握的更熟更透,要求提高,難度加大。
C.行政學和管理學佔優勢的考生,不能再像以前的MPA考生那樣,去靠公共管理基礎的150分作為拿分重點,更加考察各位考生的綜合能力,改革之後,英語,綜合知識,公共管理基礎都不能偏科。
考試語種為日語的考生,限報燕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遼寧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遼寧師範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吉林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華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廣西師範大學、長安大學、寧波大學
MPA MPA

公共管理碩士解題思路

1.把文字材料翻譯成數學語言
數學的語言是方程、等式或不等式,把題目中出現的每個變量都用X,Y,Z等未知數代替,再從題目中找出這些未知數之間的關係。多數初等數學題都變成了解線性方程
2.聯想。
對題目中出現的式子要展開聯想,搜索記憶庫中的導數、積分、數列等等中的公式,看它與哪個公式“模樣”比較象,就朝哪個方向去思考。
3.簡化。
題目中的式子可能很複雜,我們可以把相同的東西用一個新的變量代替,複雜式子中的簡單關係就顯現出來了。
4.搭出思維的框架。
就象寫文章一樣,具體內容還沒想全,但頭腦中已經有提綱。比如已知等差數列的第二項和第七項,求數列第101項到第200項的和。在具體求之前,頭腦中就要先有解題的框架: 設數列首項a1和公差d為未知數,列出兩個方程,解出a1、d,由數列通項公式計算前N項和公式→計算S100和S200→S200-S100得出答案。這樣思路清晰,能提高解題速度。
5.此外,還可以學習一些通用解法。
通用解法可以解決相同類型的所有題目,無須再費時間思考。比如線代中的線性方程解法、高數中複合函數二階導數隱函數偏導數、概率中的數學期望和方差等,都是通用解法,答題的速度和準確性依賴於自己的計算能力,雖然計算複雜,但不用花時間思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