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M-20彈道導彈

(法國-中程MRBM)

鎖定
M-20彈道導彈是法國研製的第三代潛射彈道導彈,是一型兩級固體燃料導彈 [1-3] 
M-20彈道導彈是在法國M-2彈道導彈的基礎上經過改進而成。
M-20彈道導彈由法國彈道導彈研究製造公司(後改名航空航天公司)於1971年開始研製,1976年3月開始裝備,是法國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主要核導彈武器。 [1-3] 
中文名
M-20彈道導彈
外文名
M-20 ballistic missile [2] 
前型/級
M-2彈道導彈 [1] 
次型/級
M-4彈道導彈 [2] 
研製時間
1971年
服役時間
1976年3月 [1] 
導彈類型
潛射彈道導彈 [2] 
所屬國家
法國

M-20彈道導彈發展沿革

M-20彈道導彈研製背景

法國是世界上自行研製生產潛射彈道導彈的第三大國。早在二十世紀50年代就開始計劃研製戰略導彈。1958年戴高樂將軍執政後,主張發展了戰略武器的研製步伐。主張發展“獨立的核力量”,加快了戰略武器的研製步伐。
在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中,潛射彈道導彈是法國二次核打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M-20彈道導彈建造沿革

1965年開始研製,經過30餘年的努力,先後研製了M1、M2、 M20、 M4等四型導彈及與之對應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形成5艘80枚射程為4000一6000千米的戰略核打擊力量。
法國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特點是:獨立自主研製,循序漸進,不斷提高性能,逐步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為了解決“有無”問題,只用了6、7年時間,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研製出M1型及M2型導彈,射程為2500一3000千米,命中精度為600一1000米,相當於美國20世紀60年代裝備的“北極星”A1及A2和蘇聯SS-N-6(P-27)潛射彈道導彈的水平,並裝備了3艘核潛艇。法國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改進提高,於1976年研製成突防能力較強的M-20導彈,取代M2型,裝備了5艘核潛艇。 [3] 
1971年初始研製,1976年3月起裝備潛艇部隊。法國海軍5艘可畏級核潛艇,每艇部署16枚,共裝備80枚導彈。導彈系M-2式的改進型,動力裝置相同,主要是改進了彈頭。M20導彈射程、尺寸、命中精度與M2導彈相同。 [4]  [3]  [2] 

M-20彈道導彈服役情況

1976年3月,M-20導彈開始裝備,曾裝備可畏級第4和第5艘無敵號和雷鳴號核潛艇。1980-1984年,當可畏級核潛艇的前3艘進行大修期間,法國海軍將這3艘核潛艇全部改為裝載M-20導彈,以取代M-2導彈,每艘潛艇裝備16枚,共裝備了80枚,是法國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主要核導彈武器。 [1]  [4] 

M-20彈道導彈技術特點

M-20導彈也是兩級固體導彈,導彈射程、尺寸、命中精度與M2導彈相同,與M-2尺寸基本相同,但其核彈頭為TN61熱核彈頭,威力增加到120萬噸TNT級,但慣性制導系統做了較大改進,提高了命中精度。彈頭增加了突防措施,後來採用了新型彈頭,質量小、精度高、加固性能好。 [4]  [3]  [2] 

M-20彈道導彈性能數據

彈體參數
彈長
10.7米
彈徑
1.5米
彈重
起飛重量20噸,投擲重量大於500千克
戰鬥部
單彈頭,100萬噸
導彈射程
3000千米
命中精度
800-1000米 [5] 
制導方式
動力裝置
發射方式
海基水下戰略核潛艇發射 [1]  [4]  [2] 

M-20彈道導彈總體評價

M-4型導彈於1971年 [5]  開始研製,1978年完成了多種試驗。該導彈共進行過曰次水下和地面發射試驗,其中12次取得成功。1984年2月29日,從“鰻魚”號試驗船上成功地進行了M-4型導彈系統的實戰使用的鑑定、驗收和發射試驗。M-4A於1985年開始服役,M-4B於1987年開始服役。裝備於“不屈”號彈道導彈核潛艇上,並逐步取代M20導彈,到1991年全部代替了M20型導彈。該導彈裝備在法國海軍第一代“可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上,每艘潛艇裝備16枚,第一代“可畏”級核潛艇已基本退役。 [1]  [4]  [2]  [5] 
參考資料
  • 1.    海工.水下利箭-國外潛射彈道導彈彙總[J].現代艦船,2004,(5):26-29
  • 2.    M-20  .fas.org[引用日期2018-01-30]
  • 3.    王瑞臣, 劉春榮, 史文森. 法國潛射彈道導彈發展綜述[J]. 飛航導彈, 2013(7).
  • 4.    倪火才. 法國潛射彈道導彈[J]. 現代艦船, 2004(1).
  • 5.    齊耀久.法國“可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J].現代艦船,2003,(1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