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裏德

鎖定
盧·裏德(Lewis Alan Reed,1942年3月2日-2013年10月27日),美國搖滾樂歌手與吉他手;紐約搖滾老將、前“地下絲絨”樂隊主唱。1965年與鍵盤手John Cale合組地下絲絨樂隊(Velvet Underground),主唱兼吉他手的Reed一直是各方焦點,這個被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發掘且擔任經紀人的團體不僅是紐約搖滾樂發展上的重要樂團,其粗糙、反商業體制呈現搖滾原始精神的理念也使得他們被推崇為地下音樂或非主流音樂的始祖,身為團長加上作曲主力的Lou Reed更被後人尊為地下音樂教父。美國時間2013年10月27日,Lou Reed去世,享年71歲。
中文名
盧·裏德
外文名
Lewis Alan Reed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紐約,自由港
出生日期
1942年03月02日
逝世日期
2013年10月27日
星    座
雙魚座
身    高
178 cm [3] 
職    業
歌手、吉他手
代表作品
盧·裏德的柏林盧·裏德:搖滾你的心
Rock & Roll Animal
金屬機械音樂

盧·裏德人物經歷

1970年Reed離團前往英國思考未來音樂方向,兩年之後才發表首 張同名個人專輯:首張現場專輯“Rock & Roll Animal”於1974年3月推出。Lou Reed最新的現場專輯“Animal Serenade”距上述受到各方好評、收音於紐約音樂學院的“Rock & Roll Animal”正好30週年。

盧·裏德主要作品

拍紀錄片給百歲表姐祝壽
盧·裏德 盧·裏德
當盧·裏德宣佈拍電影時,你可能以為他會拍攝與安迪·沃霍爾、噪音音樂、雀西旅館有關的題材,但是他卻選擇將鏡頭對準一位即將百歲高齡的親戚。片長僅28分鐘的紀錄片《紅色的雪莉》跟隨裏德聆聽現年99歲的表姐雪莉·諾維克回憶她的人生。諾維克講述了兩次世界大戰對她的人生造成的影響,記錄了她為女權運動做出的努力。裏德介紹道:“1938年,19歲的雪莉獨自離開了家鄉波蘭前往加拿大蒙特利爾,只帶了兩個手提箱,口袋裏只有幾美元。抵達蒙特利爾的前六個月,她一句法語也沒學,全都在學如何彈奏曼陀林!後來,她躲在貨運卡車裏來到紐約,開始當裁縫,開始參與和領導工人運動……那時,她得到了‘紅色的雪莉’這個暱稱,這個暱稱也成了電影的標題。”
盧·裏德還為這部紀錄片創作了配樂,由他與近期伴隨他巡演的樂隊“金屬機械三人組”合作演繹。該片於2010年5月20日,在瑞士真實影展上首映。當天正好是雪莉·諾維克的100週歲生日。這部紀錄片也是盧·裏德獻給表姐的生日大禮。
《金屬機械音樂》再版發行
盧·裏德同時宣佈,他將重新發行自己1975年的專輯《金屬機械音樂》(MetalMachineMusic)。這張專輯飽受爭議,甚至曾被評論界稱作“盧·裏德最不好聽的專輯”。《金屬機械音樂》的創作靈感來自貝多芬的交響樂《英雄》和爵士音樂人拉蒙楊的作品。儘管如此,大多數人在這張專輯裏聽到的卻是惱人的噪音。裏德第一次將這張專輯送到RCA唱片公司時,唱片公司的高層很不滿意。“他們説,我的音樂事業玩完了。”裏德回憶道,“我卻認為,這張專輯為我的音樂之路創造了許多新的可能性。”然而,銷量上的慘敗和樂評人的惡評,並沒能讓《金屬機械音樂》就此銷聲匿跡,後來,這張專輯影響了許多在噪音中尋找可能性的音樂人,其中包括“音速青年”、“九寸釘”和Mogwai樂隊。如今,這張專輯被視作工業搖滾、後搖、噪音搖滾和迷幻樂的開先河之作。“我眼見着安迪·沃霍爾經歷過好多類似的事情。他的動機非常好,但是卻被誤解。”裏德説,“<金屬機械音樂>步履艱難地問世,還漸漸獲得了認可,這是奇蹟中的奇蹟。”此次再版的《金屬機械音樂》分黑膠雙碟、音頻DVD和藍光碟三個版本,將於本月19日發行。
其他作品
1972 年Lou Reed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Lou Reed》,收錄了十首作品。在當時地下絲絨仍餘温未盡的局勢下,這張專輯沒有受到更多的關注。當然專輯的整體質量也未見完美,風格有點散,並未展現出 Lou Reed的全部水準。但是作為Lou Reed的初試啼聲,它與地下絲絨的黃香蕉專輯一樣,具有無可忽略的啓示性意義。
盧·裏德 盧·裏德
繼2003年初推出了以Edgar Allan Poe詩集為藍本的《The Raven》之後,事隔三數月,Lou Reed又有唱片《NYC MAN》面市,不過,今次可不是新唱片,而是一張精選集,將他自1967年至2003的作品收錄在2CD內,包括60年代於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部分作品如《Sweet Jane》、《Rock 'N' Roll》、《I'm Waiting forthe Man》、《Pale Blue Eyes》:一些live實錄《Kill Your Sons》、《I'll Be Your Mirror》、《Heroin》,還有一些近年的big hits《Walk on the Wild Side》、《Berlin》、《Vicious》、《NYC Man》、《Dirty Blvd》……等:更有一殺手剪:將《The Raven》的一首hit song《 Who Am I?(Tripitena's Song)》的unreleased版本收錄在內。就上述作品去衡量,此精選集確有其吸引力,因為Lou Reed的魅力大部分都可在其中找到。

盧·裏德作品評價

Lou Reed的歌有許多都是敍事體,內容對聽者而言十分重要,既有內心反省、社會敍事的作品,也有以性愛、藥物為內容的歌曲。曲目編排越後音樂起伏越大,聽者也隨之進入“Ecstasy”之境:不需親自體驗,也能進入“Heroin”的世界。

盧·裏德個人生活

每天要練兩小時的陳式太極拳
在盧·裏德長達30多年的個人創作生涯裏,除了錄音室專輯,他還參與了電影演出、原聲帶製作,並且撰寫劇本。曾獲得格萊美獎的紀錄片《盧·裏德:搖滾心靈》,講述了盧·裏德從組建地下絲絨樂隊開始的傳奇生涯。
超過100部電影都用他的音樂做過主題曲。影迷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電影《猜火車》的主題曲《Perfect Day(完美的一天)》。盧·裏德曾在影片《咫尺天涯》中本色出演自己,還參與了《布魯斯之魂》《超級明星:安迪·沃霍爾的時代與生活》等紀錄片的演出。在《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2》《亞瑟3:終極對決 》兩部動畫片中,這位搖滾巨匠還曾傾情配音。
除了音樂與電影之外,盧·裏德還有另一個愛好:太極拳。
2001年,盧·裏德看到陳式太極拳表演後,隨即跟着練起了太極拳,此後他每天都要練兩個小時。2007年,對陳氏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嚮往已久的他,更是來到了陳家溝,學習正宗太極拳。 [1] 

盧·裏德音樂成就

Lou Reed作為當今搖滾界首屈一指的元老級人物之一,其音樂歷程從六十年代至今橫跨接近半個世紀,見證了當代音樂文化的萬千氣象。在離開地下絲絨樂隊後,Lou Reed的單飛生涯在三十多年內幾起幾落,最終修成正果,成為全球億萬樂迷頂禮膜拜的教父式人物。

盧·裏德相關資料

盧·裏德 盧·裏德
提及Lou Reed,就不能避開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如火如荼的波普藝術之風。在那個年代與社會,西方世界的文化格局掙脱了精英審美體制,波普藝術的生活化、平民化、 廉價化等極度自由的創作與欣賞形式在當時的年輕人中得到瞬間的擁戴,並在極短的時間內飛砂走石般地席捲了整個西方藝術格局。
在美國,安迪·沃霍作為巨星般的波普藝術之王,在美術、電影方面大展拳腳之時,也暗自對音樂情有獨鍾。他結識了以Lou Reed為首的幾個問題青年,然後製作了一張封面印着一根黃色香蕉的怪異專輯。
之後的事情,作為過期的新聞氾濫了幾十年,“那張專輯只賣了幾十張,而買了的人日後都成為了搖滾巨星……”地下絲絨作為另類搖滾的祖師爺人物,他們並沒有受當時披頭士的“壯年期”影響,甚至是相對的。披頭士做迷幻的加法,而Lou Reed做減法。他不在意唱片能賣多少,他這種堅決地“做自己”的姿態,也正是他日後的魅力與才情能幾十年不倒的本質原因。
“Life was saved by rock &roll”這句由Lou Reed的“ROCK&ROLL”中所唱出的名言,至今仍讓無數人確信不疑。Lou Reed以他天才般的偏執和任性塑造了THE VELVET UNDERGROUNG,也最終毀了它。Lou Reed一直是以一個哲思的學者身份出現在音樂中,他給整個樂隊注入宗教般內省的靜縊色彩。使得樂隊在世界的搖滾史上留下深刻的一筆,往後的十幾年,無數搖滾藝人跟隨他們的腳步,承襲他們的意識。
Lou Reed最終單飛,慢慢脱離了V.U.的WHITE NOISE的影子,但其呢喃式的唱法,所有這些獨特的地方都一再地顯示了Lou Reed的地位如此的偉大。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