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long time no see

(英語常用語)

鎖定
long time no see是一個英文常用語,譯為:好久不見。一般用於相對來説比較好的朋友再見時的場景,收錄在美國陸軍上尉卓爾能(W. F. Drannan)所著的《平原上的三十一年》。
中文名
好久不見
外文名
long time no see
正式使用時間
1994年
語    言
英語

long time no see起源

這個短句可能最先源自洋涇浜英語,有人認為即是一種便於中國人和外來英語使用者的溝通方式。“long time no see” 在含義及語法結構上和普通話的“好久不見 ”相似。
“long time no see”被杜撰為大約在19世紀末由大批移民美國的華籍勞工創造,而成為了一個美式英語短句。 其後隨着英美之間的商業和海事往來而進入了英式英語的領域。其他同樣因此而進入英式英語詞彙的洋涇浜英語還有“no can do”(不能做)和 “chop chop!”(趕快!)
根據牛津英語字典所記載,“long time no see”這一短句收錄在美國陸軍上尉卓爾能(W. F. Drannan)所著的《平原上的三十一年》(31 Years on Plain)一書中, 根據書中的描述,一名男性印第安人用不太純熟的英語向旁白員打招呼:“Good mornin. Long time no see you.”(早上好,很久沒有見到你了,其中Good mornin為“Good Morning”漏掉尾音“g”的誤讀)。這句對白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北美洲原住民對英語特有的運用。

long time no see註釋

  1. ^ long (a.1 c).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September 7, 2010].
  2. ^ Partridge and Beale, p. 1386.
1994年以來加入國際英語行列的詞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5%至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
“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已成為標準英文詞組;
當説英語的外國人自嘲被中式英語雷得“裏嫩外焦”時,中國人卻開始發起了“拯救中式英語”的活動,在這些擁護中式英語的中國人眼中,英語字典邂逅中國語法,中式英語錯得“韻味十足”。

long time no see修正存疑

long time no see 到底是不是所謂的中式英語,有待考證。在1956年的美國電影《熱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中,大約在20分16秒的時候,出現了Long Time No See這個短語。在1981年Queen在Montreal的“we will rock you”演唱會上,主唱Freddie Mercury就説了這個短語,在5分零6秒的時候。同樣在1991年的電影《末路狂花》中,女主角在 Motel 裏打電話給男友時,也説了這個短語,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2013年的電影《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中,1小時24分左右。毫無根據地將其歸為“中式英語”,有誤導之嫌。
此外,在影片《紅潮風暴》中,丹澤爾華盛頓扮演的上校在和潛艇成員見面時,也説道了此句;以及,在《阿凡達》中,大約是1小時40分左右,同樣出現了 “long time no see” 原句是.What's going on brother ,long time no see.(過得好嗎? 兄弟 好久沒見)
先看英語“詞源學”的解釋Etymology: From Chinese Pidgin English. 來自中國洋徑幫”英語(Pidgin English)
20世紀初期,我國沿海地區有很多洋人的“買辦”,英文叫“broker”,他們專門負責接待國外的商人,負責他們在國內的採購,股票,貨物買賣等事物。這些人講的是一種被稱為“洋徑幫”英語(Pidgin English)的“變格英語”,它有自己許多獨創的用法。在老闆回國以後再次來到中國的時候,有些人會用“好久不見”的話來與他們的老外僱主打招呼,由於他們的英語水平有限,只好直接將它翻譯成“Long time no see!”,倒也言簡意賅!結果,老外們也覺得這個説法也挺有趣,所以他們也跟着用起來,直到後來逐漸傳播四海,被受眾接受,而成了人人都明白的一句英語的問候語。雖然聽起來有點滑稽,但它的確是正確的英語用法。
雖然像Wikipedia、Wiktionary、《美國傳統習語詞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Idioms)等詞典都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但它們並沒有多少的詞源依據。
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解釋:long time no see是個“源於美語的口語詞組,是模仿蹩腳英語而成,用作長時間分離後的招呼語。” 在這部詞典中,“W. F. DRANNAN 31 Yrs. on Plains (1901) xxxvii. 515 When we rode up to him [sc. an American Indian] he said: ‘Good mornin. Long time no see you.’” 之後的一條則是“1939 R. CHANDLER in Sat. Even. Post 14 Oct. 72/4 Hi, Tony. Long time no see.” 從這些例證可以看出,這個短語最初的詞形是“long time no see you”,那就不能跟“好久不見”直接字面一一對上號。再從例證的內容來看,這個短語最初應該出自印第安人之口。
其實,權威的詞典也並非無懈可擊。這是因為long time no see you這樣的用法早在1865年就曾出現過——“Long time no see you; got quite a bunch uh hides this time, ain’t yuh?”。這句話摘自一本叫做“The Brown jug”的書,其編寫者是美國南部聯邦長老會教堂。
美國西進運動期間有位名叫Jeff W. Hayes的商人,他曾在1900年出版了Tales of the Sierras一書,書中也用上了這個短語:“Ugh, you squaw, she long time no see you; you go home mucha quick.” 從squaw(舊時表示“印第安女人”的意思)一詞,我們也可以看出long time no see you的表達源於印第安人。

long time no see參考來源

  • long (a.1 c).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September 7, 2010].
  • Attia, Mohammed A. (2006) "Accommodating Multiword Expressions in an Arabic LFG Grammar". In Salakoski, Tapio (Ed.)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pp. 87–109. Springer. ISBN 3540373349.
  • Partridge, Eric, and Beale, Paul (2002). A Dictionary of Slang and Unconventional English, p. 1386. Routledge. ISBN 0415291895, 978041529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