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La Luna

(La Luna)

鎖定
《La Luna》(月光女神)是歌手莎拉.布萊曼2000年發佈的以“月亮”為主題的專輯,共收錄了15首歌曲。
中文名稱
月光女神
外文名稱
La Luna
專輯語言
英語
專輯歌手
莎拉.布萊曼
專輯時長
60分鐘
曲目數量
15首
發行時間
2000年
音樂風格
流行
唱片公司
Angel Records
製作人
弗蘭克.彼得森

La Luna專集簡介

《La Luna》(月光女神),2000年全球發行。
這是一張以“月亮”為主題的專輯,收錄從古到今、跨越歐美的月亮知名單曲,再經過精緻的編曲混音手法,配上莎拉布萊曼的空前美聲而成。跟上一張“Eden”不同之處,是少用了電子配樂而多用真人伴奏。Sarah Brightman的歌聲經過了多次的轉變到了《月光女神》可以説是達到另一個新的境界。陣容堅強的選曲,精彩豐富的編曲,配上獨特的“莎拉式”唱腔,不論古典迷、流行迷、電影迷、發燒迷、舞曲迷、都會籠罩在女神的月光照射下,感到幸福無比。
莎拉布萊曼創造了女人所未曾創造過的成績 ──她是第一位同時登上跨國流行、古典和跨界音樂最高地位的女性。儘管她的地位和聲望都極高,可是一提到月的神秘,她的感覺還是和一般人一樣,充滿了原始和天真的幻想。
隨着專輯《月亮女神》的發行,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的名字再次橫掃世界樂壇。這位"伊甸園的仙女"憑藉"天籟之聲"被譽為"明亮純淨的音樂天使"。她外表美麗、性感,看似平靜,內心卻充滿激情。歌聲時而婉約,時而能量感十足,如黃鐘大呂。她的演唱風格獨特,堪稱是第一個把原本涇渭分明的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完美結合並通過歌聲加以表現的女歌手。

La Luna專集曲目

1. La Lune 月亮(法文)
神秘而冷列的金屬質感音效,錯雜紛陳遞交織營造出空靈的異次元觸感。一首關於月亮的法語短詠,拉開了這張以月光為概念主軸的音樂專輯的序幕。
2. Winter in July 七月裏的冬天 ※全球版加收
曲詞:提姆席門儂
這首曲子是Depeche Mode製作人、混音DJ提姆所組的團體Bomb the Bass 1991年的全英暢銷單曲,提姆本身雖然年輕但卻已是舞曲音樂(尤其是house)的沙場老將。而對於從不以音樂類型設限的莎拉,演唱這樣的曲子更能賦予音樂全新的深度。
3. Scarborough Fair 史卡保羅市集
曲詞:傳統民歌(法蘭克彼德森改編)
原本是一首英國的傳統民謠,因為賽門與葛芬柯這個二重唱團體在七十年代時將它翻唱、收錄於電影《畢業生》的原聲帶中,而成為二十世紀最後三十年間歷久不衰、最膾炙人口的名曲之一。
4. Figlio Perduto 失去的孩子
曲:貝多芬(麥可索爾陶改編)/詞:恰拉費拉烏
莊嚴、但動人的旋律,充滿戲劇化的張力--很難想象這首歌曲竟然是改編自樂聖貝多芬(1770-1827)的第七號交響曲…配上的歌詞與舒伯特的藝術歌曲經典:魔王相當相似--戲劇性的對話鋪陳、懸疑緊張之中帶着哀愁的氣氛,最後以孩子被黑夜裏的魔王(精靈)帶走、象徵了孩子的殤喪。
5. A Whiter Shade of Pale 蒼白的淺影
曲詞:蓋瑞布魯克& 凱斯瑞德
這首1967年橫掃全球流行樂壇(在英美的各流行榜都榮獲冠軍)的抒情搖滾經典,至今已有為數相當的翻唱版本,原唱團體有個怪異的名字:Procul Harum(引自古羅馬的詩作,大意為"這些事物之外")。這首歌最為人著稱的是它原曲之中管風琴的運用(這裏的版本改成隆重的管絃樂)--相當類似巴哈作品調調的巴洛克式風味,卻充滿六十年代當時時代氛圍的迷幻虛無,同時這一首作品長久以來也被視作華麗的Classical Rock(古典搖滾)里程碑之一。
6. He Doesn't See Me 他沒有看見我
曲詞:戈德曼& 羅曼內裏/英文歌詞:呂德,英潔布里斯坦,馬拉季&亞當斯
濃重的愛爾蘭風,但是卻又如此輕婉的吟唱。原曲為"她沒有看見他",莎拉將曲中的主角性別易位、讓自己化身為旁觀的傾慕者,因此聲音的表演便更加融入情境。
7. Serenade 小夜曲(演奏)
曲: 法蘭克彼德森&麥可索爾陶
8. How Fair This Spot 此處何等美景〔俄文歌詞)
曲詞:拉赫曼尼諾夫(莎拉.布萊曼改編)
這是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1873-1943)編號作品21的藝術歌曲集中的第七首作品。在過去三個世代之間,拉赫曼尼諾夫最受到世人歡迎的作品都與鋼琴、以及賣座電影的引用有關--稍早的愛情浪漫名片《似曾相識》中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前兩年非常賣座的傳記電影《鋼琴師》中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歌曲得以讓我們一窺拉赫曼尼諾夫較不為人熟知、卻同樣重要的聲樂成就。
9. Hijo De La Luna 月亮之子
曲詞:荷西馬力亞卡諾
西班牙最受歡迎的合唱團蜜卡諾(Mecano)1988年的暢銷名曲,以神話的口吻講述一個關於白化症小孩的悲劇--但是卻以天上的月亮、與一個吉普賽女人的聯結對照來陳述…
10. Here With Me 伴我於此
曲詞:荻朵阿姆絲卓,保羅史特拉漢&巴斯卡蓋布瑞爾
無助地被愛情捆綁,像怎麼也提不起勁來的下雨天的星期一,恣意、放縱而又偏執。一首相當新近的作品,原本由來自英國,正日愈受到矚目的女歌手荻朵譜寫與演唱。荻朵曾經是她哥哥的著名英國舞曲團體Faithless的主唱之一,這首收錄於她單飛後第一張專輯的曲子同時也是一部電視影集《Roswell》的主題曲。
11. La Califfa 卡里夫的女人
曲:顏尼歐莫利孔/詞:亞伯託貝維拉瓜
一部1970年出品的同名意大利電影的主題曲,作曲家就是以《荒野大鑣客》、《教會》等名片配樂名聞遐邇的顏尼歐莫利孔,歌詞則是由該片的導演所填寫。La Callifa原意是指穆罕默德的後裔:Caliph(哈里發)身邊的女人,但是這部配樂比電影本身更為人知的作品,討論的似乎是一段現代愛情中,支配與衝突的性別權力關係。
12. This Love 這份愛
曲詞:克雷格阿姆斯特朗&傑瑞伯恩斯
被稱作電子世代文藝復興人的Craig Armstrong,1996年為李奧納多主演的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譜寫了大部分令人印象深刻的管絃樂配樂,之後在英國舞曲超級名團Massive Attack創辦的唱片品牌旗下發表了他的個人作品集:The Space Between Us--曾為Massive Attack、Spice Girls、U2、瑪丹娜(Ray of Light, Frozen)擔任管絃樂編曲或製作的他,自然也邀得不少重量級音樂人的共襄盛舉,這首充滿迷離美感的情歌This Love當時便是由Cocteau Twins主唱Elizabeth Fraser演出。
13. Solo Con Te 只與你相隨
曲:喬治F韓德爾(法蘭克彼德森&莎拉-布萊曼改編)/詞:恰拉費拉烏
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家韓德爾(1685-1759)是一位生於德國,卻在英國得意發達的音樂家,他與英國皇室的淵源讓他寫出幾個最為世人熟悉的作品:"彌賽亞"、 "水上音樂"、 "皇家煙火"。為這首曲子填上歌詞的恰拉是莎拉的重要創作夥伴之一-在上一張專輯《Eden》裏的阿爾比諾尼"慢板",本張專輯第四首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都是她充滿才華的填詞傑作。
14. Gloomy Sunday 憂鬱的星期天
曲:瑞佐賽瑞斯/詞:拉茲洛賈沃&山姆M路易斯
這是一首充滿陰暗美感的老歌,三十年代來到巴黎的匈牙利音樂家賽瑞斯,從沒有過一首吸引法國發行商的作品,然而他仍執意於作曲,希望有一天能寫出轟動世界的歌曲。而這個夢想,竟因為這首在生命最不堪的關卡所寫出的作品而實現--某個星期天,他的女友又因為他的不切實際、在激烈地爭吵後離開,感情受傷、而且經濟破產的賽瑞斯坐到鋼琴前不經意地彈出了這首歌的第一段旋律…這次終於有發行商買下這首歌,而且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一直到二次大戰前,甚至還數度傳出有人因為這首悲傷的歌曲而厭世的情事,漸漸地這首歌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即便如此,莎拉的演唱的確讓它重現一種不可思議的朦朧美感。
15.1 La Luna 月亮
曲:安東尼德弗札克(法蘭克彼德森改編)/詞:恰拉費拉烏
這首總結全張專輯整體概念的標題曲,選自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1900年的歌劇作品"水仙子"(Rusalka),德弗札克以他的"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擁有不僅僅古典樂迷的喜愛,這部歌劇作品儘管不常被搬演、其中的這首"月亮之歌"卻是女高音獨唱會上常見的曲目,這首曲子也曾被用在電影《温馨接送情》之中。莎拉演唱的版本有兩個特別的地方--首先在於她並不全然使用正統聲樂演唱全曲,而是以輕柔的流行唱腔開場,另外便是歌詞又再度由恰拉別緻地以意大利文重新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