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L-39教練機

鎖定
L-39教練機(英文:L-39 trainer [1]  ,綽號:Albatro,譯文:信天翁),是由捷克沃多喬迪(Aero Vodochody)航空公司研製的噴氣式教練機 [11]  ,也可作為輕型攻擊機使用。在教練機中,L-39的名聲並不小,有“華約教練機之王”之稱。蘇聯空軍曾把它作為主力教練機,至 1993年底L-39各型別已生產2800多架,並出口到15個國家。主要作為戰鬥機飛行員的教學訓練而使用。 [11] 
L-39教練機首飛於1968年11月,系列生產於1999年終止,仍被廣泛應用,其中包括俄羅斯 [2] 
中文名
L-39教練機
外文名
L-39 trainer [1] 
國    家
捷克斯洛伐克
首飛時間
1968年11月4日
停產時間
1999年

L-39教練機發展沿革

20世紀60年代,華沙國家的前線航空部隊大多已經換裝超音速的米格-19和米格-21戰鬥機。如何銜接好從亞音速到超音速的換裝,便成為東歐各國甚至蘇聯必須面對的問題。研製一種中高級教練機已經迫在眉睫。先前有成功研製L-29經驗的捷克則看準了這一時機,準備在軍用教練機領域上再創輝煌。遂決定研製L-29的後繼型L-39教練機。
牽頭L-39研製項目的仍是研發L-29的有功之臣—詹·沃斯克。他帶領着另一批技術人員投入第二代噴氣教練機信天翁的研製。研製工作相當順利,1968年11月,第一架L-39“信天翁”的原型機就進行了首飛。L-39沿襲了第一代教練機L-29的優點:維修簡易、性能可靠,此外它確實能夠滿足當時華約集團的要求。實際上,後來在L-39上訓練過的飛行員不僅能夠很快的適應米格-21這種三角翼戰鬥機,很多飛行員在經過進一步強化後,直接去飛更為複雜的米格-23變後掠翼戰鬥機 [3] 
1972年底,L-39完成各種試飛,開始進入批量生產。此時,L-39已經被蘇聯、前民族德國及捷克等國的空軍,正式選定為繼承L-29的標準噴氣教練機的機種,而到了1974年的春天,“信天翁”機隊則開始進入捷克本國空軍服役 [4] 
L-39(研發代號Prototype X-02)於1969年11月4日首飛,1971年投產。L-39是一款被廣泛使用的教練機和輕型攻擊機,類似意大利馬基公司的MB339 [5] 

L-39教練機技術特點

L-39教練機結構線圖 L-39教練機結構線圖
L-39採用了耗油率低的AL-25TL渦輪風扇發動機。AL-25TL雙轉子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靜推力為16.87千牛。發動機裝備有應急備份的液壓機械控制系統,通過4個鉸接點與機身結構相連,在後機身拆開後可快速拆卸。AL-25TL風扇發動機的函道比為2,耗油率是569千克/小時。
L-39的座艙位置較高,使飛行員有良好的視野。座艙內配置了兩個VS-BRI火箭彈射座椅,可保證飛行員在時速150千米到最大飛行速度,高度從0至升限的飛行範圍內安全離機。L-39的座艙裝備了集成電路數字式導航/攻擊電子系統。這種帶有平視顯示器的系統改善了飛行員的工作環境,提高了飛機在所有飛行狀態,例如在空對地以及空對空攻擊中的駕駛性能 [4] 
L-39易於操縱,在輕型螺旋槳飛機上受過基礎訓練的飛行學員可直接駕駛L-39,這是L-39的一大優點。L-39在惡劣的氣候或高温多塵等環境中都能保持其良好的性能。總的來説,該機可靠性高、易於維護、便於保養,有較長的服役壽命。
L-39外形簡潔,小巧輕盈。機身結構分為前後兩段,前段又由3部分組成,依次為層壓玻璃纖維機頭罩、增壓座艙、燃油箱和發動機艙。後機身能快速拆卸,方便了發動機的維護和保養,發動機在3小時之內就能拆裝更換。機翼為懸臂式下單翼,每側翼尖上安裝有固定油箱。翼下有空速管和武器掛架。雙縫襟翼和副翼之間的後緣有整流片。
L-39裝後掠垂尾,平尾為懸臂式。兩個半圓形的進氣口位於機身兩側機翼前緣的上方,可避免前輪揚起的砂石和進氣流捲起的異物吸人發動機。L-39的起落架是可收放的前三點式,能夠在惡劣的工作條件下使用,在稍做修整的跑道甚至草地都能安全起降。主輪採用液壓盤式剎車系統並具有防滑裝置。向前收放的前輪有減擺器。L-39的座艙位置較高,使飛行員有良好的視野。座艙內配置了兩個VS-BRI火箭彈射座椅,可保證飛行員在時速150千米到最大飛行速度,高度從0至升限的飛行範圍內安全離機。
L-39機身內有5個油箱,翼尖有兩個固定油箱,兩翼下可吊掛副油箱。該機進氣口位置較高,有防護裝置,增強了抗外來物撞擊的能力。
L-39的氣密座艙蓋由頭部隔艙內的壓縮空氣瓶提供氣密能力。座艙內有增壓和空調系統,裝備了自動壓力和温度調節器,並配置有氧氣面罩,以用於高空訓練飛行。L-39座艙風擋玻璃和兩個進氣口的除冰裝置通過從發動機壓氣機引來的熱空氣實現除冰。此外L-39還有抗過載系統,該系統可保護飛行員在高過載情況下身體不受到損害,通過自動調節壓力的抗荷服來實現這一目的,這在高級教練機上顯得非常有用。L-39的座艙裝備了集成電路數字式導航/攻擊電子系統。這種帶有平視顯示器的系統改善了飛行員的工作環境,提高了飛機在所有飛行狀態,例如在空對地以及空對空攻擊中的駕駛性能。前座飛行員的視景和平視顯示器上的各種數據通過電視攝像機記錄並被顯示在後部教員艙的多功能顯示器,以利於教員的及時指導和糾正。其他機載設備主要有:RV-SM無線電高度表;LPR80(LUN3520)通訊系統;KXP756無線電應答機等。
L-39的武器包括機腹吊艙內的一門GSH-23 23mm機炮(備彈180發),翼下的4個外掛點可吊掛多種炸彈、空地火箭、空空導彈等。
L-39飛行中兩次故障間的平均時數超過300小時。每機在一小時內成功起飛的架次概率為99.6%。L-39機身設有許多檢修門,這種檢修門均為快卸口蓋,能夠迅速拆裝,並設在便於接近的地方,採用簡單的維修設備就能在野戰機長對飛機進行檢修。飛機的各個部件都有很好的互換性。機體的大修時間為2000小時,發動機的大修時間是1000小時。飛機的服役壽命是6000小時。

L-39教練機性能數據

翼展: 9.46米
機長:12.13米
機高:4.77米
機翼展弦比:5.2
機翼面積:18.8平方米
主輪距:2.44米
空重: 344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472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5670千克
載油量:824千克 (翼尖油箱) 156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755千米/小時
最大爬升率:22米/秒
爬升到5000米/6分鐘
實用升限:11500米
航程(帶副油箱):1800千米
續航時間:4小時
起飛滑跑距離:400米
着陸滑跑距離:930米 [5] 

L-39教練機衍生型號

L-59 L-59
L-139
採用西方的航電系統及4045磅力的Garrett TFE731-4-1T引擎,只生產了1架原型機。
L-39MS/L-59
L-39MS超級信天翁是L-39的第二代型號,相比第一代L-39,它的特點是加強了機身,延長了機鼻,大大更新的駕駛艙,推力更強(21.6千牛)的Lotarev DV-2引擎,提升了最大速度及載重(872公里/時)。於1986年9月30日首飛,後來更名為L-59。各個型號總共製造了2938架。
L-159
後期生產的現代化型,採用西方航電及Honeywell F124引擎 [5] 

L-39教練機服役動態

L-139 L-139
2006年9月14日俄空軍一架“信天翁”L-39雙座教練機當天在俄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墜毀,機上教練員身亡,學員及時跳傘逃生 [6] 
2009年3月17日晚,在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區一教練機發生墜毀事故,飛行員被證實不幸遇難 [7] 
2010年月11日,捷克空軍一架L-39教練機在進行飛行訓練時發生墜毀事故,兩名飛行員被成功彈射,沒有生命危險 [2] 
2012年4月8日,孟加拉國空軍一架L-39軍用教練機當天中午墜毀在首都達卡西北約90公里的坦蓋爾縣一處沼澤地。一名飛行員受重傷,在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另一名飛行員受輕傷 [8] 
2016年8月26日,越南一架L39教練機在該國中南部富安省墜毀,導致一名飛行員死亡 [9] 
2023年8月14日,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一架L-39教練機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墜毀,一名飛行員遇難,地面無人受傷。 [10] 
2023年8月25日,烏克蘭空軍兩架L-39教練機執行任務時在空中相撞,導致3名飛行員死亡。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