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互聯網技術

鎖定
互聯網技術是指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建立的一種信息技術 [1]  。互聯網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的廣域網使不同的設備相互連接,加快信息的傳輸速度和拓寬信息的獲取渠道,促進各種不同的軟件應用的開發,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是進入信息社會的標誌。
中文名
互聯網技術
外文名
Internet Technology
定    義
在計算機技術上建立的信息技術
簡    稱
IT
組    成
硬件、軟件、應用
作    用
改變傳統產業生態佈局

互聯網技術概念範圍

互聯網技術有3種含義,分別指硬件、軟件和應用。
第一層是硬件,主要指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主機和網絡通信設備;
第二層是指軟件,包括可用來蒐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估信息的各種軟件,它包括我們通常所指的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户關係管理)、SCM(供應鏈管理)等商用管理軟件,也包括用來加強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軟件、輔助分析的DW/DM(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軟件等;
第三層是指應用,指蒐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估使用各種信息,包括應用ERP、CRM、SCM等軟件直接輔助決策,也包括利用其它決策分析模型或藉助DW/DM等技術手段來進一步提高分析的質量,輔助決策者作決策(強調一點,只是輔助而不是替代人決策)。
有些人理解的互聯網技術把前二層合二為一,統指信息的存儲、處理和傳輸,後者則為信息的應用;也有人把後二層合二為一,則劃分為前硬後軟。通常第三層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事實上卻是唯有當信息得到有效應用時IT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也才真正實現了信息化的目標。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標,它只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一種實現目標比較好的一種手段。
卡爾的互聯網技術是指什麼呢?在那篇文章裏面他並沒有明確提出,不過他提到信息技術的核心功能--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從他推理的邏輯來看,即從蒸汽機、鐵路、電報電話、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過來的,還用摩爾定律來佐證主機和光纖的發展。

互聯網技術技術名詞

數據(Data)=事實的記錄,如上季度甲系列產品在華東地區銷售額為120萬。
信息(Information)=數據+ 意義,如上季度甲系列產品華東地區銷售額比同期減少了25 %。
智能(Intelligence)=信息+理解(understanding)與推理(reasoning),如分析原因是華東地區銷售單位不行,或甲系列產品進入了衰退期,還是公司整體營銷活動落後,競爭者強力促銷導致?或是其它原因。
知識(Knowledge) =解決問題的技能(skill)。
智慧(Wisdom) =知識的選擇(Selection) 應對的行動方案可能有多種,但(戰略)選擇哪個*智慧。行動則又會產生新的交易數據。

互聯網技術主要組成

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是進入信息社會的標誌。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書上對此有不同解釋。但一個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觀點是,IT有以下三部分組成:
-----傳感技術這是人的感覺器官的延伸與拓展,最明顯的例子是條碼閲讀器;
-----通信技術這是人的神經系統的延伸與拓展,承擔傳遞信息的功能;
-----計算機技術這是人的大腦功能延伸與拓展,承擔對信息進行處理的功能。
所謂信息化是用信息技術來改造其他產業與行業,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益。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承擔了一個得力工具的角色。
順便説一句何謂IT產業,有一個大致的分類,可以供大家參考:
互聯網技術基礎技術的提供 IC研發、軟件編寫 如INTEL、MS等;
互聯網技術技術產品化、元器件、部件、組件製造如精英、大眾等;
互聯網技術產品集成化、計算機及外設製造商。如:聯想、IBM;
互聯網技術產品系統化、解決方案、信息系統。如:華為、HP;
互聯網技術產品流通、渠道、銷售。如:神州數碼;
互聯網技術產品服務、諮詢服務和售後服務。如:藍色快車;
互聯網技術產業輿論支持、IT類媒體。如:CCW、CCID;
互聯網技術產業第三方服務、各種需要配套的服務。如:法律諮詢、PR服務;
互聯網技術後備人員培養、各種院校。如:計算機專業
互聯網技術產業合作組織、各種協會、集會。
集成測試的概念集成測試,也叫組裝測試或聯合測試,是在單元測試的基礎上,測試在將所有的軟件單元按照概要設計規格説明的要求組裝成模塊、子系統或系統的過程中各部分工作是否達到或實現相應技術指標及要求的活動。實踐表明,一些模塊雖然能夠單獨地工作,但並不能保證連接起來也能正常地工作。一些局部反映不出來的問題,在全局上很可能暴露出來。集成測試是單元測試的邏輯擴展。它最簡單的形式是:把兩個已經測試過的單元組合成一個組件,測試它們之間的接口 [2] 集成測試的整個週期將系統性地包括軟件接收測試、端到端測試、電視畫面合成測試、系統測試、用户驗收測試、多運動項目綜合測試及技術演練等等。確保各IT系統具備所需的功能及可靠性。

互聯網技術發展歷史

1936年
英國數學家A.M.Turing發明圖靈機,為現代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做了理論上的準備。
1942年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研製成功,它有300個真空管,採用二進制,基本體系結構與現代計算機已無二致。
1943年
英國計算機“巨人”投入運行。不過1970年之前對它一直保密。
1945年
現代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第一次提出存儲程序計算機的概念,即“馮·諾依曼機器”。
1946年
2月10日,電子數字積分機和計算機誕生。它裝有18000個真空管,總重量達30噸,耗資近50萬美元,是世界上第一台多功能、全電子數字計算機,可以實現每分鐘幾千次乘法運算。
1946年
5月英國劍橋大學研製成功第一台馮·諾依曼機器EDSAC。
1947年
12月23日,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晶體管。
1948年
曼徹斯特大學開發出世界首台存儲程序機Baby。
1950年
Engineering Research Associates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計算機ERA 1101。
1951年
第一台數字式計算機UNIVAC1為美國人口普查創建。
1952年
Grace Hopper勾畫出第一個“編譯程序”藍圖,即將所有程序在執行之前都翻譯成機器語言,為計算機商用做出重大貢獻。
1955年
Grace Hopper開發出A-3編譯器Math-Matic。
1956年
世界上第一台採用晶體管元件的電腦研製成功。
第一條跨越大西洋的電話電纜敷設完成。
Bell實驗室開發出可視電話樣機。
1957年
IBM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硬盤RAMAC 350,直徑24英寸、總容量5兆字節
IBM開發出FORTRAN語言。
1958年
第一台商用電子管計算機Univac Model 80發佈。
MIT John McCarthy開始開發Lisp語言,1960年完成。
1959年
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問世。
發表了Cobol語言規格,於1961年完成。
1964年
IBM發佈IBM System/360計算機。
1965年
DEC推出真正被業界認可的世界上第一台標準小型機PDP-8。
美國Dartmouth 學院的Thomas E.Kurtz 和 John Kemeny 開發出Basic語言
世界上第一部程控電話交換機—美國貝爾系統1號電子交換機問世。
國際衞星通信組織發射了一顆半試驗半實用的靜止(同步)通信衞星,標誌着同步衞星通信時代的開始。
1967年
美國《Computerworld》報創刊。
IBM推出世界上第一張軟盤,直徑為32英寸。
瑞士的Njklaus Wirth 在 Algol的基礎上開始開發Pascal語言,於1971年完成。
1968年
IBM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數據庫管理系統IMS。
挪威計算中心的O.J.Dahl和K.Nygard發表了第一個面嚮對象語言Simula 67。
1969年
貝爾實驗室用匯編語言開發出第一個多任務多用户的計算機分時系統Unix。
IBM允許客户分開購買它的軟件和硬件,從而建立了軟件市場。
美國國防部開始研究ARPANET,人們將此視為Internet的開端。
1970年
美國貝爾實驗室的Ken Thompson和Dennis M.Ritchie開始開發Unix操作系統。
傳輸損耗僅為20分貝/公里的光纖和在室温下能連續工作的半導體激光器研製成功,光纖通信走向實用化。
1971年
Intel 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
Niklaus Wirth 開 發出Pascal語言。
Gary Starkweather在施樂的實驗室裏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打印機
1972年
Bell實驗室的Dennis Ritchie開發出C語言
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CCITT)首次提出ISDN的概念。
1973年
法國Luminy-Marseilles 大學的Alain Colmerauer 開發了Prolog語言
馬丁·庫珀發明手機,成為第一個使用移動電話的人。
1974年
Intel推出 8080微處理器,並被世界首台商業PC所採用。
Zilog公司推出處理器Z-80。
第一台商業成功的PC牛郎星8800研製成功。
IBM首次提出計算機精簡指令集
Xerox推出第一台工作站樣機Xerox Alto。
在第一屆計算機國際象棋冠軍賽中,俄羅斯程序KAISASA獲勝。
1975年
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為牛郎星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套標準的微電腦軟件Basic,並創辦了Microsoft公司。
Xerox和斯坦福大學聯合推出“以太網”(Ethernet)。該網絡成為局域網的第一個工業標準產品。
1976年
第一台商業成功的巨型機Cray-1 研製成功,運算速度達每秒2.5億次。
Hayes推出第一個PC調制解調器
1977年
第一台帶彩顯的PC蘋果II正式亮相。
世界上第一個商用光纖通信系統在美國芝加哥的兩個電話局(相距7公里)之間開通。
1978年
TCP分成TCP和IP。
1981年
世界上第一台便攜式電腦Osborne面世。
8月12日首次以“個人計算機(PC)”命名的IBM PC面世。它採用Intel的8088處理器和Microsoft的MS-DOS操作系統。
Ashton-Tate推出dBaseⅡ。
自稱Captain Zap的23歲小夥子Ian Murphy潛入白宮、五角大樓和BellSouth的計算機系統。
1983年
蜂窩移動電話通信系統投入商用。
1984年
Apple推出Apple Macintosh機。
域名系統被創建。
MIPS計算機系統公司創建,並與斯坦福大學着手開發RISC體系結構
HP推出面向個人的激光打印機。
1985年
Intel推出386微處理器。
Windows 1.0正式版本上市。
1986年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創建骨幹網速度為56KB/秒的NSFnet。
1987年
IBM和Microsoft公司發佈OS/2 1.0。
柯達推出世界上首台百萬像素商業數碼相機。
1988年
11月1日,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生Robert Morris在ARPANET中試驗計算機病毒的可行性想法時,釋放了一個實驗性的網絡蠕蟲程序,在8小時之內,這一程序侵入了3000台~6000台運行Unix操作系統的VAX機和Sun計算機,造成嚴重損失。Morris既是病毒製造者,又是Internet上的首例黑客。
第一個橫跨大西洋的海底通信光纜(TAT-8)系統敷設成功。
1989年
美國發射了第一顆全球定位系統(GPS)工作衞星。
英國科學家Timothy Berners Lee開發出萬維網。
新加坡創新公司推出聲霸卡,標誌着PC多媒體時代的來臨。
1990年
IBM發佈基於RISC的RS/6000
World Wide Web軟件開發成功。
Internet搜索程序Archie在McGill大學問世。
最早的局域網交換機研製成功。
1991年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學生Linus Torvalds開發出Linux操作系統,並將它作為自由軟件傳播。
1992年
3月22日Intel推出第5代芯片Pentium處理器。
1993年
Peter de Jager在《Computerworld》上發表“2000年末日”一文,對Y2K問題的危險性及解決成本提出警告。
美國克林頓政府宣佈了美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規劃,簡稱NII,俗稱信息高速公路
Microsoft正式發佈Windows NT。
1994年
美國Netscape公佈用於Internet 的瀏覽器Navigator。
Internet進入商品化時代。
1995年
Microsoft推出32位桌面操作系統Windows 95。
Microsoft推出Internet 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
IP電話初次亮相,VocalTec推出Internet Phone客户軟件。
世界上第一個商用CDMA移動通信網在香港開通。
Sun公司推出Java語言
Oracle公司總裁拉里·埃裏森提出網絡計算機(NC)概念。
Amazon在Internet上賣出第一本書。
一些與網絡有關的公司掛牌上市。Netscape成為第三大Nasdaq IPO股票價值。
域名登記不再免費,每年收費50美元。
1996年
美國34所著名大學在芝加哥發起研發“下一代Internet”項目。
可改寫光盤(CD-RW)技術問世。
PDA產品Palm Pilot 1000上市。
1997年
IBM“深藍”機上的國際象棋軟件,第一次打敗了世界國際象棋冠軍 Gary Kasparov。
IETF提出IPv6標準。
Yahoo和Amazon等成功上市。
電子商務發展年,網上零售商超過了10萬家。截至1997年年底,Cisco在Web網站上的網絡設備銷售額為30億美元,Dell網站上每天的PC銷售額達100萬美元。1997年,Cisco 64億美元的總收入的39%源於其Web網站。
1998年
iMac蘋果電腦面世。
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創建了Google,Google成為被廣泛應用的Internet搜索引擎。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世界上首先播放了數字電視節目。
“銥星”系統開始向全世界提供個人通信商業服務。
1月26日,Compaq以96億美元收購DEC。
加拿大北方電訊以91億美元併購美國Bay。
10月19日美國聯邦法院決定正式開庭審理美國司法部和20個州政府對微軟所提起的反壟斷訴訟
11月服務商American Online以42億美元股價收購Netscape 通信公司。
1999年
1月14日朗訊科技宣佈以240億美元收購Ascend。
2000年
1月10日全球最大的Internet接入服務商America Online宣佈以總交易金額超過1600億美元的換股方式併購Time Warner。
5月17日全球最大的網上時裝零售企業、歐洲資金最雄厚的.com公司宣佈倒閉。美國至少有130家Internet公司因資金枯竭而倒閉。
美IT市場增速9年來首次放緩。
2001年
4月24日IBM公司宣佈以10億美元現金收購Informix的數據庫業務。
5月29日Intel第一款64位處理器芯片Itanium正式發佈。
8月28日Microsoft發佈第一個64位Windows操作系統Windows Advanced Server限制版。
9月4日,HP宣佈將以250億美元的股票交易價格收購Compaq。
9月NTT DoCoMo在全球率先啓動3G服務。
10月25日Microsoft發佈Windows XP。
12月NTT公司宣佈將與Intel、SGI公司聯合進行網格計算試驗。
2002年:5月IEEE 802.3以太網標準組織批准了萬兆以太網標準的最後草案。
IBM公司宣佈投資10億美元支持Linux。
IDC表示,-2.3%的增長率使2002年成為IT產業有史以來最差的一年。
IBM宣佈將投入100億美元用於按需計算(On Demand)。
Nasdaq指數跌至6年前.com興起前的水平。
2003年:3月SCO以“不當利用公司擁有知識產權的Linux操作系統”為由起訴IBM。
3月12日Intel公司在全球同步發佈其最新一代移動計算技術Centrino(迅馳)。
AMD推出分別面向桌面與移動計算平台的AMD Athlon 64位微處理器。
Apple推出在線音樂服務,開張後的第一週內就以每首歌99美分的價格銷售了100萬首。
2004年1月14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標準組織EPCgloba稱確定了第一個全球性標準,以加速各公司採用RFID技術改進其供應鏈的運作。
4月2日,美國Sun公司宣佈與微軟公司達成一項為期十年的合作協議,了結了一切未決訴訟。根據協議,微軟將向Sun支付7億美元以解決所有未決反壟斷問題,另外支付9億美元解決所有專利問題。6月28日Intel推出基於32/64位至強處理器的新平台系統。
2005年: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開通。
2006年:全世界的網民人數超過10億。
2007年:蘋果公司發佈iPhone,再令數百萬人開始使用無線互聯網接入。
2008年:全世界的網民人數超過15億,中國的網民人數達2億5千萬,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網景的開發者不再為這種開創性的瀏覽器提供支持,儘管其分支產品火狐瀏覽器仍舊發展強勁。各大航空公司加強在航班上部署互聯網服務。
2009年:西雅圖郵訊報成為完全轉移到網絡的第一家大型日報。谷歌公司宣佈將開發一款免費的計算機操作系統,為主要發生在網上的用户體驗而設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為移動、電信、聯通發放3張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
2010年3月23日,谷歌公司宣佈將在中國的搜索服務由內地轉至香港。
2010年3月起,團購網站在中國逐漸興起,網絡團購具有折扣多、小額支付的優勢。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截止2010年底,中國網絡團購用户數達到1875萬人。
2010年3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放首批三張互聯網電視牌照
2010年5月3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式公佈《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
2010年6月3日,文化部公佈《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這是我國第一部針對網絡遊戲進行管理的部門規章。
2010年6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首次發表《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説明了中國政府關於互聯網的基本政策:“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
2010年6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辦法》將網絡支付納入監管。
2010年6月25日,第38屆互聯網名稱與編號分配機構(ICANN)年會決議通過,將“.中國”域名納入全球互聯網根域名體系。7月10日,“.中國”域名正式寫入全球互聯網根域名系統(DNS)。
2010年9月8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正式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領導人和中央機構留言板”。該留言板突出互動性,旨在讓網友對中央領導人傾訴心聲,給中央機構提出意見建議。
2010年10月9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台《新聞出版總署關於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提出要依法依規建立電子書行業准入制度,依法對從事電子書相關業務的企業實施分類審批和管理。
2010年10月29日,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名為“扣扣保鏢”的安全工具,11月3日,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指出“扣扣保鏢”劫持了QQ的安全模塊,並決定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11月4日,政府主管部門介入調查,在有關部門的干預下,雙方的軟件恢復兼容。
2010年11月7日-12日,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第79次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IETF會議
2010年,網絡輿論的社會影響力加深,“王家嶺礦難救援”、“方舟子打假”、“宜黃強拆自焚”、“李剛之子醉駕撞人”等一系列事件通過網絡曝光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國網民規模達4.57億人,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3.03億人。IPv4地址數達2.78億個,域名總數866萬個,其中.CN域名數為435萬個,網站數191萬個,國際出口帶寬達1,098,957Mbps。
2011年超越了科技的重大事件是史蒂夫·喬布斯的去世。谷歌進軍社交領域。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微軟吞併Skype,還有其他一些大的交易。
2012年8月16日:奇虎360推出綜合搜索。
2012年8月23日:網絡視頻提供商優酷和土豆宣佈合併為:優酷土豆。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正式發放4G牌照,標誌着中國大陸正式進入4G時代,移動互聯網應用與相關產業發展將迎來新一輪高潮。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是美國曆史上最大一筆IPO。烏鎮舉辦了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2015年,微軟Windows10實現了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機多個平台操作系統的統一。而在2015年,微軟需要鼓勵第三方應用軟件開發者,為這一操作系統開發微軟所稱的“通用軟件”。2015年,戴爾宣佈將斥資將近700億美元收購存儲廠商EMC,這一重大新聞讓個人電腦巨頭戴爾重返媒體聚光燈下。這一收購進展緩慢,而在2016年,戴爾仍然需要向股東和外界解釋進行收購的動機。2015年3月,“互聯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我國國家層面的重大舉措,對於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了“互聯網+”創新創業、協同製造、現代農業、電子商務等11個重點行動領域將作為發展方向。
2016年,在人工智能領域,AlphaGo擊敗李世石,百度推出無人車,還有IBM、微軟、Facebook人工智能平台的推出,都是很重要的事件。在中國,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公司也逐漸展開人工智能佈局。
區塊鏈,是被“一不小心”發明出來的。區塊鏈的發明者中本聰並不是為了發明區塊鏈而發明區塊鏈的。區塊鏈是伴隨着比特幣的誕生,逐漸被人們發覺價值的一種技術。
2016年也是區塊鏈發展的第一年,各路風投投入了上十億美金資金投入到區塊鏈的創業公司和項目。國外的IBM、德勤、德意志銀行等紛紛發佈了自己的區塊鏈設計,國內的一線金融和互聯網公司,如萬向金融、樂視金融、平安金融等也加入了這場技術盛宴。
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全新新增網民4074萬。互聯網普及率55.8%,相比較2016年提升2.6個百分比。
截止2017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較2016年增加5734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佔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
截止2017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規模用户達5.33億,較2016增長14.3%,佔網民總體的69.1%。手機網絡購物用户規模達5.06億,同比增長14.7%,使用比例增至67.2%。
截止2017年12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户規模達到4.22億,較2016年增長22.6%。其中,遊戲直播用户規模達到2.24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7756萬。
截止2017年12月,共享單車國內用户規模已達2.21億,佔網民總體的28.6%,用户規模半年增加1.15億,增長率達到108.1%。
截止2017年12月,中國網信獨角獸企業總數達77家。
截止2017年12月,中國擁有人工智能企業592家。
人工智能是2018年最熱門的科技詞彙之一,運營商、互聯網企業、IT企業、手機廠商等,都希望藉助AI實現網絡、產品與方案的變革。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依然強勁,眾多知名互聯網企業紛紛加碼這個領域。
5G商用加速,以華為為傲:隨着5G商用的加速,業界對5G承載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2018年,無論是標準組織還是運營商還是設備商在5G承載領域都取得了非常關鍵的新進展。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相繼發佈5G相關行業白皮書,華為5G技術優勢值得可期!
國產手機品牌逐步崛起,2018年國產手機可謂兩極分化,強如華為出貨2億台,進入歐洲市場前五、小米出貨1億台,佔印度市場25%左右,以及銷量強勁的OPPO及vivo,而且他們都在強勢佈局國際化,和蘋果與三星競爭;而這一年金立破產、近來錘子風雨飄搖,更不要説很久沒有聽到其他一些手機品牌聲音了;遊戲行業悽慘中迎來黎明;互聯網造車潮,交付少;共享經濟走向理性。

互聯網技術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自從計算機網絡出現以後,它的發展速度與應用的廣泛程度十分驚人。縱觀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其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誕生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絡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範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訂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隨着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絡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這樣的通信系統已具備網絡的雛形。
形成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絡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户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接口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資源子網。這個時期,網絡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
互聯互通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絡是具有統一的網絡體系結構並遵守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準化的網絡。ARPANET興起後,計算機網絡發展迅猛,各大計算機公司相繼推出自己的網絡體系結構及實現這些結構的軟硬件產品。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廠商的產品之間互聯很困難,人們迫切需要一種開放性的標準化實用網絡環境,這樣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準化組織OSI體系結構
高速網絡技術階段
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第四代計算機網絡,由於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絡技術,整個網絡就像一個對用户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因特網( 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3] 

互聯網技術職業分類

互聯網技術軟件類

系統分析師、計算機程序設計員、軟件測試師 、軟件項目管理師 、系統架構設計師

互聯網技術硬件類

計算機維修工

互聯網技術網絡類

計算機網絡管理員、網絡系統設計師、網絡綜合佈線員、網絡建設工程師

互聯網技術信息系統類

計算機操作員、信息系統安全師、信息系統管理師 、數據庫系統管理員、信息系統監理師、信息系統評估師、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人員 、信息系統設計人員

互聯網技術製造類

半導體器件測試工、半導體器件製作工藝師 、半導體器件製造工、半導體器件支持工 、半導體器件封裝工

互聯網技術控制類

單片機應用設計師、控制系統設計師、邏輯控制芯片編輯員、數據自動採集與分析員

互聯網技術應用系統開發類

嵌入式系統開發師、網站開發師、遊戲程序開發師 、射頻識別系統開發師

互聯網技術設計類

計算機平面設計師

互聯網技術商務類

網絡編輯員、計算機網絡客户服務人員、網上銷售員

互聯網技術娛樂類

數字視頻製作師、數字音頻製作師 、三維動畫製作員、遊戲美術設計師

互聯網技術教育類

網絡課件製作師

互聯網技術IT的作用

互聯網技術推倒礙事的圍牆

主題歸類可能對於熟知自己領域的專家來説是一個輕鬆的方式,但它在IT中不是最好的。在以前的IT中,管理員建立清晰的孤立的專業知識領域。IT基礎設施是複雜的。服務器管理員監控計算主機,存儲管理員和磁盤打交道,網絡人員佈線。實現並行區域看似優化IT的最佳途徑。理論上您可以儘可能高效運行,讓專業人員學習專業的IT技能,部署特定領域的硬件以及管理複雜的資源。
除了處理多個IT領域外,沒有數據中心的最佳人選。當IT被組織成孤島時,隨時都會出現問題——故障診斷應用程序性能,爭奪機架IT空間或分配有限的預算——由此產生的IT爭吵不休,相互指責以及政治姿態將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和金錢。儘管有標準化IT協議以及供應商全面的驗證測試,IT異構基礎架構還是不可互操作的。
引導一個錯綜複雜的IT組織只是為了嘗試新的事物可能會抑制商業的創意和創新,但一切都開始改變。這是一個IT組織和人員編制上的一個大規模轉變。
虛擬化吸收這些IT孤島
虛擬化在崩潰的IT管理領域起着一個重要的角色。首先,虛擬化IT工具側重於釋放服務器領域,聚合和池化物理主機,從而滿足了理想化的IT虛擬機映像。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作為一個曾經的系統管理顧問,我記得打包的企業數據中心中超過一半的IT主機處於空閒狀態或很少使用,每個上面都是一些小(但總是重要)的IT應用。過量的供應數量令人震驚。做IT虛擬化不僅能回收過剩的容量,而且還能將底層的IT物理資源均勻化,從而簡化基礎設施管理。
IT虛擬化,無處不在,已經發展的不止是IT服務器虛擬化。在不同層次上IT存儲和網絡也可以虛擬化。這些資源的變化可以被部署為虛擬設備,IT虛擬機管理程序也開始在內核中直接整合這些資源(如 VMware Virtual SAN)。雖然虛擬化資源並不是所有工作負載最好的擔任,但是我們確實看到虛擬化管理員承擔更多直接的控制以及操作端到端的基礎設施的責任。

互聯網技術雲使IT變模糊

如果只是為了跟上外部的IT競爭,內部IT組織必須演變為IT服務提供商最好。作為一個IT服務提供商,通過IT服務交付將焦點轉移到提供價值並遠離孤島管理。
大多數IT雲將可能成為混合雲,也就是説,IT將不得不利用工作負載運行最低成本成為最大優勢。IT將需要能夠互操作數據和負載之間的內部雲基礎設施和資產,使用彈性配置和動態訂閲定價。 但這不會發生,只要IT是有組織的獨立管理的孤島,將會為爭奪預算不定期的爭吵。
IT融合赫然聳現
也許要拆除IT 孤島最直接的趨勢是融合。IT廠商將現有的IT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硬件一起預打包,通常預安裝一個IT虛擬化管理程序和一些頂層統一管理解決方案。IT融合工具提供即插即用的IT基礎設施,但IT仍然需要深厚的單一的專業知識。最主要的特點是快速部署勝過其他任何東西——IT融合工具的成功源於其各自的組件的故障進行相互操作(或自動安裝)開箱即用。
再進一步,IT超融合工具提供商將服務器,存儲和網絡全部都集合在一個箱子裏。除了IT簡化和區域融合,超融合工具還提供內部的內置優化和即插即用橫向擴展。
也有與“超融合參考架構”競爭的產品組裝,例如利用IT軟件定義的基礎設施在商用服務器上的系統集成商。關鍵是,IT超融合基礎設施不會出現離散的孤島。

互聯網技術IT歸結於管理

要使IT所有的都工作,IT管理產品需要包括跨區域功能,並納入混合雲覆蓋。IT管理要從元素監控向確保交付服務質量轉移。自動化,策略和專家系統將來取代很多需要內部部署主題的專業知識。
所以,IT組織會發生什麼?IT可能會重新組織圍繞着一個虛擬混合雲管理員怎麼管理和排列IT應用程序服務和誰來做最高層資源規劃並優化整個內部和外部IT的雲服務中間人,以及IT基礎設施/設備所有者誰將使用融合結構設備建立具有競爭力的私有數據中心。
在應用方面,我們也看到類似的關於IT數據利用而不是數據管理的演變,應用程序操作取代只是編程,另外IT系統結構也不只是包括混合解決方案,而且還包括上下游IT關係。

互聯網技術IT技巧

IT領域中,IT技術專家們幾乎每天都埋頭處理工作中的技術問題。出現問題,解決掉;有人需要幫助,便引導他們完成。但是在管理員部門和用户的溝通之間,你真的需要一些IT技巧。
IT人在情商方面的經驗很少。這就是為什麼IT人總是不理解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IT人理解計算機、忘了和所有其他人很少理解的技術,但我們不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能夠幫助我們完成IT目標的那些人。
IT專業人員與其他人之間的溝通有很大的脱節。在IT人的職業生涯中你可能聽説過這樣的話:不管IT人説了什麼,重要的是你怎麼説的。在IT人周圍經常被忽略的一件事就是區分與人交談和向人傾訴的區別。
IT工作效率的最終和絕對衡量是溝通。在周圍的人看來,許多IT人是害怕失敗害怕被低估的。IT人被自己束縛,卻想知道為什麼IT的聲譽沒想象中那麼好。
IT領域中,你有兩種選擇。你可以成為一個有説服力的IT溝通者,讓別人站在你身邊,或者成為IT被動者,讓別人決定方向。注意你的IT溝通技巧能夠讓你影響其他人的行為方式。更好的IT溝通技巧是確保IT事業成功的決定性工具。
一個好的IT溝通者能夠與別人進行腳踏實地的對話,不是僅一個人在説——而是一個雙向的對話。你想在你的職業生涯裏贏得同事的尊重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準備成為一名優秀的IT溝通者吧。IT技巧是可以學習的,你只需要選擇去做就行。

互聯網技術IT生命週期

IT產品的平均生命週期大約為5年,但有些應用程序駐留在相同硬件上的時間會比這更長。

互聯網技術IT價值

IT設備為組織創造價值,在於IT數據存儲和利用,應該權衡其內在價值,而不是作為二手設備賣掉的價格。最佳硬件更換時間是當服務器內在價值降低並且工作價值也下降時。自動化資產管理工具可以幫助用户準確評估折舊率。
IT設備的內在價值會因為其他組織需要備件和零部件而保持,但這並不是二手IT系統的唯一市場。
降低IT刷新,將最重要的工作負載運行在最新的IT硬件上。與出售或清理舊系統相反,IT部門可以使用這些硬件來承載非關鍵工作業務,直到它們真的變成老古董。

互聯網技術IT買方市場

購買二手IT設備免除了在新服務器定價、可選插件評估與支持合同上的猜測。IT藉助於虛擬化技術,大多數據中心硬件可以支持不斷變化而又需求多樣的應用程序。
二手IT設備很少具備廠商保修和支持,這樣的話,他需要跟蹤IT系統的備件,驗證質量並培訓員工如何安裝。IT供應商通常會提供附加的設備安裝與服務。從二手經銷商或經紀人購買設備,很難獲得按時期限與安裝服務。
參考資料
  • 1.    周暘著. 企業冠軍之道 企業做大做強到做久的路徑[M]. 2016
  • 2.    楊勝利主編. 軟件測試技術[M]. 2015
  • 3.    劉紅冰主編.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 Windows 7+Office 2010[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5.09.第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