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IPP指數

鎖定
IPP指數(index of political pre-dispositions),即”既有政治傾向指數“,是一個從社會經濟地位、居住區域和宗教信仰三個方面來顯示受眾在接觸宣傳媒介前已有的政治立場和態度的綜合指數。
中文名
IPP指數
外文名
index of political pre-dispositions
政治既有傾向指數,在對194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研究中,拉扎斯菲爾德以社會經濟地位,宗教,信仰,居住區域為變量,設計了一個顯示調查對象的先有傾向的綜和指標,即IPP指數.這個指數是根據當時美國政治勢力的分佈狀況,以給具有支持共和黨傾向者較低得分,給具有支持民主黨傾向者較高得分的方法計算的。
IPP指數分析的結果證明,人們的選舉投票行動並不取決於大眾傳播和競選宣傳,而是基本上,取決於迄今為止所持的政治態度。
IPP指數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拉扎斯菲爾德等人認為,受眾在接觸大眾傳播的信息時並不是不加選擇的,而是更願意接觸那些與自己的既有立場和態度一致或接近的內容,而與此對立或衝突的內容有一種迴避的傾向。他們把這個結論稱為”選擇性接觸假説“。
IPP指數還導致了"補強效果"等一系列理論假説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