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e 177轟炸機

鎖定
He 177轟炸機,採用了懸臂式中單翼佈局,機翼為單翼梁、承力蒙皮結構。內翼的平面形狀為矩形,外翼為梯形。機翼後緣裝有液壓驅動的富勒襟翼。每片副翼上各裝一片平衡調整片,內側調整片為彈簧平衡,外側調整片可由飛行員在駕駛艙內調節。機翼前緣裝有加熱除冰裝置,它通過將一個燃油加熱器產生的熱氣引入機翼前緣來避免機翼在飛行中結冰。He 177轟炸機的機翼前緣裝有兩個油冷器,冷卻空氣從其前端的方形衝壓進氣道引入,冷卻空氣的流量由油冷器後方的調整片控制 [1] 
中文名
He 177轟炸機
飛機類型
轟炸機 [1] 
研製國家
德國
應用領域
軍事

He 177轟炸機發展沿革

He 177轟炸機研製背景

戰期間的德國空軍基本上是一支純粹的戰術空軍,裝備有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戰術作戰飛機,擁有強大的戰場打擊能力。與數量眾多的戰術飛機相比,德國空軍裝備的重型轟炸機的數量卻少的可憐,極度缺乏戰略打擊能力,戰後許多西方史學家在評論二戰德國空軍時,將其諷刺為“德國軍隊的年輕女僕”,這一説法雖然有些失之偏頗,但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國空軍因缺少重型轟炸機而導致戰略轟炸能力匱乏的客觀狀況。
德國空軍雖然缺少重型轟炸機,但這並不代表德國空軍高層不重視這類飛機。早在納粹上台之初的 1933 年 2 月,德國便提出了代號“烏拉爾轟炸機”的重型轟炸機開發計劃,並先後研製出道尼爾 Do 19 和容克斯 Ju 89 兩種 4 發重型轟炸機,但在 1936 年 6 月 3 日德國空軍總參謀長瓦爾特•韋弗因空難身亡後,德國的重型轟炸機計劃失去了最強有力的支持者,“烏拉爾轟炸機”此後受到冷落,最後在 1937 年 4 月 29 日被取消。納粹德國的第一個重型轟炸機計劃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2-3] 

He 177轟炸機研製歷程

在“轟炸機 A”計劃提出後不久,帝國航空部(RLM)對設計規範作出了較大調整,將轟炸機的俯衝轟炸角度提高到 60 度,航空部此舉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 Ju 87 俯衝轟炸機的影響。二戰前,德國轟炸機上的標準轟炸瞄準鏡是格茨 Vizier 型,其水平轟炸精度極差,而俯衝轟炸的精度則要高的多,這一點在對付移動目標時表現的尤為突出。受俯衝轟炸高精度的誘惑,航空部要求重型轟炸機也必須具備俯衝轟炸能力。然而重型轟炸機以 60 度角俯衝時會產生巨大的應力,亨克爾為此不得不加強 P.1041 的結構強度,以承受俯衝轟炸帶來的巨大過載。
設計的修改導致飛機重量大幅度增加,對飛行速度和航程也產生了不良影響。為使航程滿足設計指標的要求,設計人員只得進一步增加飛機的載油量,但此舉反過來又造成飛機重量的再度攀升。飛機重量的增長同時促使亨克爾重新設計起落架,原設計是使用兩個單輪主起落架,向外收入翼內。修改後的設計是在發動機短艙下裝 4 個單柱單輪式主起落架,外側兩個起落架向外收入翼內,內側兩個主起落架向內收入翼內。當然,這一設計也增加了飛機的重量 [3]  [6] 

He 177轟炸機技術特點

He 177 採用了懸臂式中單翼佈局,機翼為單翼梁、承力蒙皮結構。內翼的平面形狀為矩形,外翼為梯形。機翼後緣裝有液壓驅動的富勒襟翼。每片副翼上各裝一片平衡調整片,內側調整片為彈簧平衡,外側調整片可由飛行員在駕駛艙內調節。機翼前緣裝有加熱除冰裝置,它通過將一個燃油加熱器產生的熱氣引入機翼前緣來避免機翼在飛行中結冰。He 177 的機翼前緣裝有兩個油冷器,冷卻空氣從其前端的方形衝壓進氣道引入,冷卻空氣的流量由油冷器後方的調整片控制。此外,He 177 的翼下還可掛載 Hs 293 滑翔炸彈及其他重型武器 [4]  [7] 

He 177轟炸機性能數據

He 177轟炸機參考數據 [5] 
He 177轟炸機參考數據 He 177轟炸機參考數據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