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OMO

(同性戀的簡寫)

鎖定
homo是同性戀較為正式的叫法,是homosexuality的縮寫,多見於報章雜誌、醫學、心理學文章當中。
中文名
同性戀
外文名
HOMO
全    稱
homosexuality

目錄

HOMO概念解釋

歡人是從homo衍生出來的説法,大歡、小歡和林人是對同性戀中角色的稱呼。
“大歡”是同性戀中扮演偏男性角色的一方,與其他説法中的“一號”、“1”和耽美文學中的“攻”意思相近。
“小歡”與“大歡”對應,為同性戀中扮演偏女性角色的一方,與“零號”,“0”和耽美文學中的“受”意思相近。
“林人”介於“大歡”和“小歡”之間,在同性戀交往中角色不確定,往往可以根據對象不同轉換角色,與“0.5”意思相近。
字源

HOMO字源

“同性戀”一詞是現代概念。已知,這個單詞最早出現在匈牙利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的一篇文章中。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頒佈新憲法,規定從事男性同性性行為的行為者判處一年到四年的監禁。Karl Maria Kertbeny撰文抨擊並抵制該法令,並首次創出單詞“homosexuality”,已用來替代當時廣泛使用的帶有貶義色彩的“雞姦者(pederast)”一詞。Kertbeny認為許多男同性戀比普通的男人更有男子氣概,並且他們比那些由於性慾過盛而犯下諸如強姦、傷害罪行的異性戀更優秀。Kertbeny希望他的新詞和對這個詞的解釋能對廢除德意志帝國新憲法第175條有所幫助。但該法條仍於1871年通過並施行,60年後,成為納粹政府屠殺同性戀的法源。
不過,德國精神病學家,《性精神病態》(Psychopathia Sexualis)一書的作者,理查德·克拉夫特·埃賓(Richard von Krafft-Ebing)和其他的醫生接受了這個詞,將它作為使用在病理學診斷方法中。
單詞“homosexual”直接翻譯指“同性的”,來源於希臘語前綴“homo-”(表示“相同的”)和拉丁詞根“sex”(表示“性”)。而其他的意指同性戀的詞彙,例如:homophilia和inversion已經不再使用。
隨着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homosexual開始成為對醫學臨牀研究中被用來指代一種精神疾病的稱呼。在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於1974年將homosexual從精神疾病列表裏刪除之前,homosexual一詞一直被同性戀者認為是一個帶有污衊性質的詞彙。因此,西方同性戀者很少使用homosexual這個詞來稱呼自己以及同性間的性行為。
所謂的恐同症(Homophobia)也就是對同性戀抱持偏見、歧視,厭惡同性戀的的一種心理。1972年George Weinberg於《Society and the Healthy Homosexual》一書中定義恐同症為“畏懼跟同性戀沾上關係”。恐同症並不是僅發生於異性戀身上,也會出現在同性戀者,如美國的政治人物麥卡錫及胡佛,為掩飾自己的性傾向,反而對同性戀進行大規模肅清。1990年5月17日, 世界衞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法國學者Louis-Georges Tin遂發起每年5月17日為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簡稱IDAHO)以降低對同性戀的歧視。
後來,gay這個隱諱語開始流行起來,並受到同性戀者的認同,成為稱呼同性戀的一個更得體的一個稱呼。英文單字gay,本意指“感覺快樂的”,“使人高興的”。19世紀,妓女開始被戲稱為gay women, 與此同時人們把那些遊手好閒的花花公子稱為gay。20世紀初,美國的部分同性戀開始使用gay這個詞作為自己自身的標籤,以區別於在病理和臨牀上被廣泛使用的詞彙homosexual。到了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同性戀羣體強烈要求各個媒體在報道和播放涉及同性戀消息時用gay取代homosexual,作為迴應,gay這個詞彙開始逐漸被媒體接受和使用。但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如直到1989年,美國主流媒體之一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才最終接受gay這個詞用以指稱同性戀。
Gay/Lesbian
在現代,通常使用gay來指稱男性的同性戀者,而使用lesbian來稱呼女性的同性戀者。後者來源於古希臘的一個小島的名稱Lesbos(萊斯博斯島)。這個小島位於愛琴海中、土耳其西北部沿岸附近,多石山,是伊奧利亞人的一個重要居住地。公元前7世紀時,萊斯博斯島以其抒情詩人而聞名,在這些詩人中,最著名的是女同性戀詩人薩福(Sappho)。Lesbian 本意指居住在該島上的人,但自薩福以後,Lesbian這個詞彙開始有了新的註解。19世紀末,醫學界開始使用lesbian來指稱與薩福有同樣性傾向的女性。從那時起,lesbian開始包含女性同性戀的含義,並被廣泛使用起來。
其他一些稱呼同性戀的詞語,例如fag、faggot、homo和dyke等,都是具有貶損意義的稱呼同性戀者的代稱。所興起的稱呼性少數社區的單詞queer本來也是具有貶損意味的詞語,但是隨着性少數社區內部的使用,這個單詞開始受到性少數社區的認同,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接受這個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