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Gliese 876

鎖定
Gliese 876是一顆紅矮星,其光譜類型為M4V,位於寶瓶座,距離地球15光年。它的體積為太陽的一半,並已發現兩顆行星,其軌道共振為2:1。Gliese 876是迄今被證實有行星的兩顆紅矮星之一,另一顆恆星是Gliese 436。
中文名
Gliese 876
表面温度
3470 K
距地距離
15 光年
光    度
0.00157倍太陽光度
天體類別
M3V

Gliese 876信息

名稱:格列澤876、IL Aqr、HIP 113020、Ross 780
光度:0.00157倍太陽光度(0.006.038×10^23W)
天體類別:M3V
表面温度:3470K
半徑:193000km(≈0.28倍太陽半徑)
自轉週期:6800天
擁有行星:4個(b,c,d,e)

Gliese 876年齡

Gliese 876被認為大約有110億年之久了,使得它的年齡是我們太陽的兩倍還多。但在某種程度上,Gliese 876還只是青少年,而我們的太陽已經是個中年人了。類似我們太陽的G型星大約可以存活100億年,而M型紅矮星被認為可以生存1000億年(比宇宙 的年齡更悠久!)。 科學小組成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傑弗裏·馬西(Geoffrey Marcy)説,M型恆星花了很長時間冷卻下來,收縮到它們的主序星大小,發光發熱。他説如果行星是向內移居到現在這條近距離軌道之上的話,這種遷移大概是在最初的幾百萬年內發生的,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億年間, 行星遭受了比現在多得多的輻射的影響。 Gliese 876被認為是一顆貧金屬星(對天文學家來説,任何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都被歸類為“金屬”)。行星的形成也許與恆星的金屬丰度有關,因為恆星和行星都是在同樣的原初物質中形成的。因此一顆由硅和鐵元素所組成的類似地球的岩石行星,被認為會圍繞着一顆富含金屬的恆星運行。

Gliese 876多行星系統

儘管Gliese 876是一顆貧金屬星,但它仍然擁有一個多行星系統。兩顆已知的氣體巨行星圍繞着Gliese 876運行:最外側的行星質量將近是木星的兩倍,軌道半徑為0.21天文單位;中間的行星約為木星的一半,軌道半徑0.13天文單位。 “整個行星系統就像一個小號的太陽系,”馬西説。“恆星小,軌道也小,最內側的行星最小,剛好與我們太陽系的結構一樣,最小的行星在巨行星內側運行。” 我們的太陽系擁有更多的活動空間。水星距離太陽比這些行星的所有距離組合都遠。Gliese 876系統中的行星是如此靠近,以至於它們的引力相互影響。這種引力拔河賽就是科學家們最早能夠檢測出些行星的原因。 在公轉的過程中,行星的引力從不同的方向拉扯着它們的恆星。科學家們通過測量恆星光線中由此產生的譜線偏移,從而確定出這些行星的存在。 為了獲取更多關於Gliese 876最小行星的認識,科學家們應該需要利用另一項行星搜索技術,即掩食測光法。這種方法可以測量一顆行星從我們視場中的恆星前面經過時,恆星光線的變化方式。公轉行星的掩食使得天文學家們能夠測量這顆行星的質量和半徑。通過這些數據可以推算出行星的密度,然後可以推測行星的組成,判斷行星究竟是岩石的還是氣體的。 然而,掩食測光法無法告訴我們任何關於Gliese 876周圍行星的情況,因為這個系統與我們的視平面傾斜了50度。這樣的傾角意味着,這些行星不可能遮擋任何抵達地球的星光。 紅矮星是我們銀河系中最普遍的恆星類型,佔據了全部恆星的70%。然而在150顆他們已經研究了數年的紅矮星中,馬西和巴特勒只發現了其中兩顆有行星圍繞。因為目前大部分被發現的行星都是氣體巨行星,這可能意味着紅矮星不太容易擁有此類行星。 馬西説,他們將繼續監測Gliese 876系統中第四或第五顆行星可能存在的任何跡象。“從現在起,它肯定將成為我們最關注的恆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