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gps軌跡

鎖定
GPS軌跡是採用GPS軌跡記錄儀採集的一系列户外活動的位置點,每個點至少包括日期、時間、經度、緯度、海拔信息,有的軌跡記錄儀還包含速度等信息。
中文名
gps軌跡
採    用
GPS軌跡記錄儀
包    括
經度、緯度、海拔信息
包    含
速度等信息。

gps軌跡名詞含義

GPS軌跡採集主要有兩種方式,按照時間間隔或按照距離間隔。
1. 時間間隔即每隔一個時間段,記錄一次位置點,常用的時間間隔有1秒、5秒、10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幾種。
2. 距離間隔即每移動一段距離記錄一次位置點,常用的距離間隔由50米、100米、150米、300米、500米、1000米幾種。
GPS軌跡主要用來記錄軌跡和回放軌跡,可以完成這些功能的軟件或網站可查看:
1. Google Earth可以打開GPX或KML格式的軌跡文件,並可顯示在地球上,缺點是沒有集中存儲和分享的方法,不支持時間這一重要的户外活動信息。
2. 國內的六隻腳網站能夠支持幾十種軌跡文件格式的上傳和分享,並針對軌跡的時間信息重點做了支持,缺點是上線時間還不太長,很多功能還在完善之中。
3. 國外的WikiLoc 網站也可完成類似六隻腳網站的功能,搜索方面比六隻腳網站還出色一些,缺點是國外網站,速度慢,主要用户是歐美等國家,和國人的使用習慣有很大的區別。
GPS軌跡配上通訊部分,就可以將運動體的行進軌跡實時傳輸到網絡,供相關使用者第一時間分享,這方面帶有GPS芯片的智能手機將是主要的載體。六隻腳網站提供的手機軟件能夠完成軌跡的多種方式的記錄、實時上傳和分享。

gps軌跡北斗一號

2003年5月25日零時34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地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衞星送入太空,前兩顆“北斗一號”衞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導航定位系統工作穩定,狀態良好。2010年1月17日0時12分,中國在西昌再次成功發射第三顆北斗導航衞星(北斗三號)。這標誌着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衞星組網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1] 
“北斗”導航衞星系統是一種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衞星導航信息的區域性導航系統。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組網成功將能夠提供與GPS同等的服務。中國的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將成為與GPS並駕齊驅的“衞星導航系統”代名詞的新星。不同於GPS的是,“北斗”的指揮機和終端之間可以雙向交流。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發生後,北京武警指揮中心和四川武警部隊運用“北斗”進行了上百次交流。北斗二號系列衞星已進入組網高峯期,建設自己的衞星導航系統,擁有自己的系統,中國國防將從根本上擺脱了受控於美國,中國的尖端武器擁有了自己的眼睛,國家的導航系統獨立性得到保證,更加可靠。預計在2015年形成由三十幾顆衞星組成的覆蓋全球的系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