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For Emma, Forever Ago

鎖定
《For Emma, Forever Ago》是Bon Iver的首張錄音室專輯,共收錄9首歌曲。該專輯最先由Bon Iver於2007年7月8日自主發行,後於2008年2月19日通過Jagjaguwar發行 [1] 
中文名
獻給艾瑪,永遠的過去
外文名
For Emma, Forever Ago
專輯語言
英語
專輯歌手
Bon Iver
專輯時長
37分14秒
曲目數量
9 首
音樂風格
Indie Folk [2] 
Singer-Songwriter
唱片公司
Jagjaguwar
發行日期
2007年7月8日

For Emma, Forever Ago專輯曲目

曲序
曲目
時長
1.
《Flume》
3:40
2.
《Lump Sum》
3:20
3.
《Skinny Love》
4:00
4.
《The Wolves (Act I and II)》
5:22
5.
《Blindsided》
5:30
6.
《Creature Fear》
3:06
7.
《Team》
1:56
8.
《For Emma》
3:40
9.
《re: Stacks》
6:40
總時長:
37:14
以上歌曲均由賈斯汀·弗農完成詞曲,專輯曲目來源 [1] 

For Emma, Forever Ago專輯鑑賞

一間北卡羅來納州的狩獵小木屋、一個人一把吉他,Bon lver主腦Justin Vernon耗時三個月,獨自完成創作、錄音與製作,將滲出悠長心碎與困頓生活的首張專輯《For Emma,Forever Ago》帶到這個世界。一晃多年過去,它早已成為啓蒙一代音樂人的獨立民謠經典。《For Emma,Forever Ago》誕生於 Justin Vernon 最痛苦的時期:他的肺和肝臟感染頑疾、 不得不卧病在牀,加入的樂隊分崩離析,和初戀女友的感情也走到了盡頭,重重打擊致使Justin Vernon 罹患抑鬱症。為了逃避生活重壓,他順勢隱居山林療傷,在家人的林中小屋借住,過着梭羅在瓦爾登湖一般的樸素生活。相比於有着周密計劃的音樂項目,Vernon以Bonver之名發表的首張專輯更像是一張即興偶得的“簡陋”之作,以極簡的豐饒引人入勝:一把原聲吉他、一把電吉他、一台電腦、一個Pro Tools 音頻接口和一支 Shure SM57話筒,有限設備裏,自省與自我療愈的大幕緩緩拉開:孤獨感從開篇的《Flume》便開始蔓延,非常規技法演奏的木吉他介於即興與長音之間,音色竟然有些許提琴的感覺;温和的電吉他泛音點綴期間,最後由鼓的加入將散亂的情感收束。隨後的《Lump Sum》用大量原始和樸素的人聲堆疊出唱詩班一般的空靈感,聽者彷彿也由此置身於那間林中小屋,過上了遠離塵世的生活;Vernon在《Skinny Love》中追憶逝去的愛,在《Blindsided》中檢視自己的內心,直到 《For Emma》通過加入銅管樂的演奏帶來些許温暖光澤,彷彿窗口迎來一抹久違的陽光,進而引出末曲《Re:Stacks》為整段心路歷程畫下句號:緊縛心靈的重負終於被卸下,靈魂與世界和解,並輕輕嘆了一口氣。 [3] 
續了Bruce Springsteen的《Nebraska》和Bob Dylan的《The Basement Tapes》的極 簡主義精神,《For Emma,Forever Ago》通篇Lo—Fi的質感雖然與工業化的高精度生產相悖,但空間環境賦予的聲場,不僅呼應了Vernon離羣索居、苦行僧般審視自我的狀態,協助塑造了歌中人的氣質與性格,這亦是精心的設計和精湛的技法不可比擬的。這專輯也由此成為新世紀美國獨立民謠場景中的重要專輯,而如今卧室音樂人的興盛、家庭工作室的流行,或許也與這張專輯所踐行的DIY精神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儘管這張專輯享有“指標性分手專輯”的美譽,但Justin Vernon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過“Emma”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個讓他感到陷入困境、被一種更宏觀的痛苦包裹着的的方。他的憂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另一位獨立民謠歌手 Elliot Smith,而與Smith的悲劇經歷相比,《For Emma,Forever Ago》中種種細節無不暗示着,創作者本人經創作過程走向了開闊之的,依靠音樂的療愈功效,慢慢的走出了生活的泥淖。同時,作為為Bon Iver在音樂世界畫下座標的首張專輯,它也見證了Justin Vernon在後來作品中進一步拓寬聲音想象力,尤其是第三張專輯《22,A Million》中對聲音場景更極致的運用,電子聲效、Hip—Hop節拍、爵士和絃、Auto-Tune的使用都在他手下成為可能。不僅像Fleet Foxes、Sufjan Stevens等深 耕獨立民謠領域的音樂人深受這張專輯的啓發,搖滾樂隊The National也曾提及這張專輯的影響;後來Bon Iver 更與 Kanye West、Taylor Swift等主流歌手展開合作,用不拘一格的音 樂語言為流行音樂探索聲響邊界,也為主流審美增添了幾分深沉、奇異的另類色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