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feder

鎖定
feder,全名Federschwert,feder在德語中有羽毛的意思,所以feder也被稱作羽擊劍。
feder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Fechtschulen(擊劍學校)使用的一種訓練劍。這種訓練劍至少在15世紀以後就已經存在了,但是到了16世紀才被廣泛用作標準的訓練武器(在15世紀末的時候雙手長劍的的決鬥漸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迅捷劍的決鬥)。 feder廣泛地顯示在當時的戰鬥手冊中,特別是保羅斯·赫克託·邁爾和約阿希姆·梅耶的戰鬥手冊中,並且在十七世紀的這一時期仍然被使用,有時甚至在十八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被使用。
feder已經成為了一種廣泛普及體育器材,尤其是在歐洲歷史武術 Historical EuropeanMartial Arts, HEMA 中,feder作為無甲劍術被廣泛的學習和使用。Feder已經成為了眾多HEMA比賽中的一個項目,而且也變得更加安全和更加還原史實兵器,
中文名
羽擊劍
外文名
feder
全    稱
Federschwert
性    質
訓練劍
HEMA的全稱為 Historical EuropeanMartial Arts,即歐洲歷史武術。主要指古代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等為主)所演發出來的有鎧甲(戰爭)和無鎧甲(決鬥等平民衝突)的持械武術。和日本劍道主要只保留了無裝甲作戰有所區別。
在當前的HEMA運動中,長劍是最受歡迎的武器。
需要明確的是,全甲格鬥與無甲格鬥是有着相當大區別的兩種運動了,這一系列我將着重介紹我正在練習的無甲劍術。所謂無甲劍術,即是在雙方沒有着甲的情況下使用的技術,很多在着甲情況下無效的攻擊如拖割,半砍等在無甲情況下反倒是重中之重,攻擊持劍手導致對方失去作戰能力的技術也包含在其中。
劍的變遷 劍的變遷
長劍這個武器其實並不是大多數人刻板印象中的那樣笨重。在中世紀早期,由於盔甲大多為鎖子甲,防護能力不足,早期的長劍一般都將重心做的靠前以增加劈砍能力。那時候的長劍確實很笨,但依然不重,只是由於重心的原因技術上有着較大的限制。
而隨着劍術與盔甲的發展,刺擊與更加精妙的技術開始應用,長劍的形制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劍刃變化為三角形,從根部開始向劍尖處越來越細,這樣的設計使得劍的重心可以通過配重球調整到靠近手柄處,這使得各種精妙的技術得以實現。史實長劍為了便攜的緣故一般在130釐米以下,90釐米以上,在這個範圍內的技術都是可以通用的,所以統稱為長劍。長劍的重量也並不如想象的那麼重,一般在兩千克以內。
HEMA中大規模使用的長劍長度一般在130--140釐米左右,其中最為顯著的特徵便是那個顯眼無比的十字護手了。這個十字護手在德國劍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許多技術的施展基礎。 [1] 
feder的十字護手(cross guard)和配重球(Pommel) feder的十字護手(cross guard)和配重球(Pommel)
劍由一個非常薄,鈍的刀片和大的十字劍格擋和重的刀柄和鞍組成。因此,整體劍身成槓桿原理。這種奇怪的結構也有把劍的打擊中心移到超出尖端的理論點的效果。 Federschwert的尖端做過安全處理,用作體育器材的feder的劍尖已經被彎曲,並且可能已經被皮套覆蓋,以使執行突刺動作時更安全,但沒有直接的歷史證據存在這種使用。
Fechtfedern的現代化生產已經在21世紀恢復了作為陪練武器和歐洲歷史武術復興背景下的一種體育器材。
feder feder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