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FTTC

鎖定
FTTC,Fiber-To-The-Curb,光纖到路邊。從中心局到離家庭或辦公室一千英尺以內的路邊之間光纜的安裝和使用。

目錄

FTTC簡介

FTTC: Fiber-To-The-Curb(光纖到路邊)從中心局到離家庭或辦公室一千英尺以內的路邊之間光纜的安裝和使用。利用FTTC,同軸電纜或其他介質可以把信號從路邊傳遞到家中或辦公室裏。FTTC代替了普通舊式電話服務,能夠只能通過一條線就可以完成電話、有線電視、因特網接入、多媒體和其他通信業務的分發。

FTTC特性

在 FTTC 結構中引入線部分是用户專用的,現有銅纜設施仍能利用,因而可以推遲耗資巨大的引入線部分(有時甚至配線部分,取決於ONU位置)的光纖投資,具有較好的經濟性。FTTC結構主要適用於點到點或者點到多點的樹形---分支拓撲結構。一般是先敷設了一條很靠近用户的潛在寬帶傳輸鏈路,一旦有寬帶業務需要,可以很快地將光纖引至用户處,實現光纖到家的戰略目標。同樣,如果經濟性需要,也可以用同軸電纜將寬帶業務提供給用户。由於其光纖化程度已十分靠近用户,因而可以較充分地享受光纖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優點,諸如節省管道空間,易於維護,傳輸距離長,帶寬大等。由於 FTTC 結構是一種光纜/銅纜混合系統,最後一段仍然為銅纜,還有室外有源設備需要維護,從維護運行的觀點仍不理想。但是如果綜合考慮初始投資和年維護運行費用的話,FTTC結構在提供 2Mbit/s以下窄帶業務時,仍然是 OAN 中最現實經濟的。然而對於將來需要同時提供窄帶和寬帶業務時,這種結構就不夠理想了,對以後的寬帶業務就不夠了,可能不得不減少節點數和用户數,或者採用 1500nm 波長區來傳寬帶業務。還有一種方案是乾脆將寬帶業務放在獨立的光纖中傳輸,例如採用HFC結構。此時在 HFC 上傳模擬或數字圖像業務,而 FTTC 主要用來傳窄帶交互型業務,具有一定靈活性和獨立性,但需要有兩套基本獨立的基礎設施。

FTTC通信技術

FTTC探索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幾年來的村通工程已大大改善了農村通信狀況,但我們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農村信息化仍然在初步階段,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由於電腦和上網的普及率仍然較低,大多數農村地區對信息技術應用和接入帶寬的需求相對偏低。
為進一步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7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到2011年,光纖寬帶端口超過8000萬,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達到8兆比特每秒以上,農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達到2兆比特每秒以上。”
因此,如何為農村通信選擇最為適合的技術,成了擺在運營商及產業鏈各方面前的問題,在FTTx大規模建設的全球背景下,有業內人士提到FTTH也是適合農村通信的技術,認為其傳輸距離遠,可提供全業務的接入和承載能力。對此觀點,一些業界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FTTC應用

FTTH是光纖接入的終級方式,具有最好的接入性能。但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有其適應性與應用場景限制。在組網結構上,FTTH較為適合用户密集的城市新建區域,用户集中且滲透率高,可以有效攤薄OLT、ODN的每用户平均投入。
光纖傳輸相比銅纜有長距離的優點,對農村通信有利。由於FTTH採用PON技術的分光器引入的近20dB的插損,使得PON的傳輸距離遠不如光纖直驅的適應性好,引入線採用光纖也遠不如銅纜的簡便靈活。
大多數農村地區相對城市而言用户較為分散,光纖路由不完全適合FTTH的應用,OLT PON口利用率也大為降低。行政村與自然村內的光纖資源幾乎為零,如採用FTTH模式需要大量新鋪設引入段光纜與ODN設施。將帶來局端設備、ODN、終端設備的高投入,多數情況下高達每用户數千元。使得網絡能力、網絡投資與帶寬實際需求、客户資費承受能力之間不匹配。
從維護角度出發,農村地區布放FTTH網絡,光纖引入線部分無論採用架空還是直埋,户內布放光纖的規範性因素,也較容易因氣象原因、人為原因、動物原因導致光纜中斷,由於光纜修復的專業性強,專業維護人員及時到位有一定難度,很可能造成業務中斷時間過長、影響客户使用的問題。
農村通信採用FTTC、FTTN模式,通過DSL接入用户是農村通信的最佳技術選擇之一。光纖幹線部分,根據光纖拓撲情況,可以靈活選擇GE、EPON、10GEPON等技術。可以提供足夠的帶寬能力,有效地利用原有光纜與銅線資源,與既有的網絡結構良好兼容,顯著降低建設投入,加快農村村信息化的建設速度。主幹光纖可採用高帶寬技術,也為未來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建設預留充足的提速空間。
因此,對於部分沿海發達省份的農村,人口密度高,部分地區可以嘗試用FTTH。但對於廣大的中西部的農村地區,選用FTTC/N是最佳選擇。

FTTC意義

在我國,大力投入與推進農村信息化進程,是創建和諧社會的重點工作之一,具有高度的戰略意義。但是,我們需要綜合考量經濟發展的東西部差距、用户需求、網絡資源與拓撲、維護效率等因素,在選擇適合農村的通信技術時,需要因地制宜,選擇最適合寬帶建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