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CIT破產案

鎖定
CIT破產案是美國商業史上最大的企業破產案件之一。公司破產前,其資產總額為710億美元,債務總額達到649億美元。CIT的破產可能成為2009年以來美國第116家破產的銀行。同時,也將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五大破產案,僅次於雷曼兄弟、華盛頓互助銀行、世界通訊及通用汽車。
中文名
CIT破產案
外文名
CITBroke
成立時間
1908年
破產時間
2009年11月1日
公司資產
600億美元

CIT破產案事件結果

由於政府救助和債務重組失敗,擁有百年曆史的美國最大的中小企業商業貸款機構CIT集團2009年11月1日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公司發表聲明稱,在公司債權人達成一致之後,CIT集團已向紐約南區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但其下屬公司,包括在猶他州的CIT銀行將繼續正常運營。
由於公司破產,CIT的股東利益將被剔除,美國政府為救助企業投資的23億美元也可能全部損失。

CIT破產案破產始末

金融危機爆發後,CIT陷入財政困境,2008年底曾通過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獲得美國聯邦政府提供的23億美元援助。2009年下半年以來,CIT再度向政府伸出求救之手,但政府認為其並沒有「大到不能倒」,從而拒絕出手。此後,CIT便向私人市場求援,該公司已經先後獲得85億美元的額外融資,但仍無法改善財政狀況。
有數據顯示,擁有101年曆史的CIT當前資產達710億美元,截至2009年6月30日債務已經上升至540.9億美元。因此,已經獲得的融資而言,仍無法彌補其天大的窟窿。

CIT破產案未來動向

在該公司申請破產保護之前,其逾300億美元、以新債加股票置換舊債的債務置換計劃未能獲得債券持有人的通過。不過,90%的債券持有人批准了該公司的重組計劃。CIT在公告中表示,這一計劃將削減100億美元的債務,CIT尋求快速確認這一計劃;重組計劃還將在未來3年降低對流動性的要求,改善資本比率並加速實現重新盈利。
CIT表示,力爭在自申請破產保護之日起的兩個月內脱離破產保護。
為確保重組計劃順利進行,CIT日前還與其最大債券持有人、美國億萬富翁卡爾·伊坎高盛集團達成初步協議,結束了在此問題上的長期爭執。伊坎及高盛將提供破產保護期間的運營資金。
伊坎此前一直試圖迫使CIT直接清盤,但沒有得到其他債權人的支持。因此,伊坎最終同意重組計劃,並承諾向CIT提供10億美元貸款。
按照已獲得批准的重組計劃,優先債券持有人將獲得相當於原先債券面值70%的新債以及重組後CIT 92.5%的股份。非優先債券持有人將獲得其餘的股份,但沒有新債。
CIT還表示,脱離破產保護之後,所有的已發行普通股和優先股將全部作廢。因此,包括曾向CIT注資23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在內的股東都有可能喪失股東身份。
CIT希望能夠擺脱破產保護,並能夠將保理業務以及供應商融資業務轉移至其猶他州銀行。但聯邦監管機構尚未同意CIT進行業務轉移;此外,監管機構還需要取消對CIT吸收存款的限制。但據知情人士表示,公司已經得到有關清除這些障礙的積極信號,不過尚未達成任何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