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CD刻錄機

鎖定
CD刻錄機的功能是:可以刻錄CD,讀取CD,但是卻無法讀取/寫入DVD,又次於DVD刻錄機。多數人使用的是DVDROM,COMBODVD刻錄機。性能方面:讀取——CDROM=CD刻錄機
中文名
CD刻錄機
功    能
可以刻錄CD,讀取CD
注意事項
定期檢查
刻錄速度
16~24倍速

CD刻錄機注意事項

儘量避免進行讀取操作
CD刻錄機最核心的功能就是進行刻錄,此外它還具備最基本的CD盤讀取功能。但相對CD-ROM而言,刻錄機的讀取功能是非常薄弱的,它的內部結構決定了它不適宜進行讀取操作。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CD刻錄機對光盤的讀取速度是比較慢的,而且經常會出現各種莫名其妙的錯誤,有時候甚至無法讀取光盤。倘若經常進行讀取操作,會極大地破壞刻錄機的光頭,從而造成在刻錄時發生數據定位錯誤等問題,直接導致刻錄失敗,既浪費了刻錄盤,又影響了刻錄機的正常壽命。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同時給愛機配備上刻錄機和CD光驅,讓它們各司其職,那是最理想的情況。對於經常需要讀取和刻錄光盤、預算又比較緊張的朋友來説,也不用太擔心,我們可以把CD盤放到刻錄機裏,用Nero刻錄軟件進行模擬刻錄,也就是製作成一個ISO文件,保存到電腦上,然後再用金山模擬光驅等軟件進行讀取。這樣就能有效減少刻錄機的讀盤時間,有利於延長刻錄機的壽命。
合理運用不同的刻錄速度
主流的CD刻錄機大都是52倍速的,如果用52倍速刻錄一張700MB的光盤,整個刻錄過程大概需要1分鐘時間,那麼,是不是就應該採用52倍速來刻錄呢?在刻錄音樂CD、數據光盤等不同類型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採取同樣的速度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CD刻錄機一般都具備自動糾錯功能,在高速刻錄時會自動檢測和糾正寫入錯誤,但這種功能並非十分保險的,特別是對於質量不太好的刻錄盤,往往會導致刻錄失敗,或者刻錄出來的光盤無法穩定、正常地使用。如果刻錄機和刻錄盤的質量都不是特別好的話,建議還是採用較低的速度來刻錄,比如説在進行數據光盤的刻錄時使用16~24倍速,刻錄質量就比較有保證了。對於音樂CD,則應該採用更低的刻錄速度,因為刻錄機並沒有對此提供自動糾錯功能,而音樂CD對穩定性的要求又相對較高,較低的刻錄速度可以讓數據寫入得更平穩更連貫,從而保證了音樂CD的質量。一般來説,採用8~12倍速是比較合適的。筆者有一次要刻錄一首伴奏曲,採用4倍速,把mp3刻錄成音樂CD,刻成後試聽,感覺音質比用8倍速刻錄出來的效果要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噪音。特別是用質量一般的刻錄盤進行刻錄音樂CD的時候,要想保證刻錄效果、避免刻錄失敗的話,還是儘量採用低速刻錄吧。
刻錄間隔要長
有些朋友在需要進行大量刻錄的時候,往往讓刻錄機不間斷地工作,刻錄完一張光盤,馬上刻錄下一張,或者只讓刻錄機休息一會兒,又重新投入工作。如此高負荷的運作,看起來效率很高,實際上對刻錄機的傷害很大,因為刻錄時是要產生熱量的,如果刻錄機內的熱量無法及時地排散出去,會對裏面的元件造成損害。更重要的是刻錄機長期處於高温工作環境下,光頭等重要元件的磨損度會急劇增加,從而直接影響到刻錄機的壽命。正確的做法是,每當刻錄完一張光盤,就應該讓刻錄機休息一下,待到温度基本上降下來了,再進行下一次刻錄。在刻錄了若干張光盤以後,應該暫時停止刻錄工作,等待一段時間後再進行。有些網友剛買來個刻錄機,就進行大量刻錄,待到再次使用時,發現再也無法成功刻錄了。
儘量避免超刻
許多朋友都喜歡通過“超頻”來提供系統的性能,相同地,也有些朋友想通過“超刻”來給容量有限的刻錄盤寫入更多的數據。從理論上來説,空白刻錄盤的實際容量一般都會比標稱容量大一些的,而市面上的主流CD刻錄機也一般都支持“超刻”功能,但是,和“超頻”失敗的後果類似地,“超刻”也要冒着很大的風險。因為刻錄機在刻錄的時候是先寫入光盤最裏圈的0磁道,然後是1磁道,2磁道……一圈圈地往外刻錄,到了標稱容量的最後面,就刻錄到光盤的邊緣地帶了。如果要進行“超刻”的話,必須在光盤的邊緣地帶進行數據寫入。在此區域寫入的數據往往很不穩定,如果發生寫入錯誤的時候,因為刻錄機具有自動糾錯功能,因此刻錄機一直會嘗試進行糾錯工作,從而加重了它的工作負擔,甚至會因為長時間的進行糾錯工作而使光頭報廢。相關的測試也表明,“超刻”能帶來的額外寫入空間並不甚多,能夠達到50MB就已經相當優秀了。因此完全沒有必要為此冒風險。
經常保持清潔
如果灰塵等微粒進入了刻錄機內,在進行刻錄時,灰塵很容易被吸附到高速旋轉的盤片上,如果灰塵又恰好和刻錄機的支附平台接觸時,很有可能在光盤上劃下或長或短的花痕,從而影響到光盤的刻錄質量,甚至使盤片報廢。如果微粒與光頭髮生接觸,還有可能損壞到光頭,最終損壞到刻錄機本身,因此在日常對刻錄機內部進行一定的清潔工作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在進行刻錄之前。比如可以用專用棉球籤來進行清掃。千萬不要忽視這個工作,如果保養得好的話,刻錄機的使用壽命是可以大大延長的。
其他注意事項
有時候會出現這麼一種情況:當刻錄好一張音樂CD時,用光驅可以打開播放,但用CD機卻無法正常地讀取。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説,盤片的質量不好,CD機不支持;刻錄過程出現了一些難以預料的錯誤。雖然未必是因為刻錄機的問題,但暫時換用另一種質量較好的盤片進行刻錄卻可以大概推測出問題到底是刻錄機的問題還是刻錄盤的問題。如果是刻錄機的問題,就要進行相關的檢查處理工作了。

CD刻錄機使用技巧

Nero9 Nero9
Nero是Ahead公司出品的“老字號”刻錄軟件,支持的刻錄機和刻錄種類繁多,並支持多國語言。除了齊全的刻錄功能外,軟件還集成了音頻轉換、數據備份、音頻編輯、虛擬光驅光盤封面製作等功能,這些功能使得用户在操作使用軟件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快速轉換音頻格式
Nero內置了音頻格式轉換功能,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功能輕鬆實現音頻格式間的快速轉換。默認情況下,它支持mp3、mp4、oggwav、wma等音頻格式的輸出。
第一步:在Nero Burning ROM窗口中單擊“其它選項→編碼文件”或直接按下F8鍵,打開“編碼文件”窗口。
第二步:單擊“增加”按鈕,添加需要轉換的音頻文件,在輸出格式下拉菜單中選擇需要轉換的音頻格式,Nero支持mp3、mp4、ogg、wav、wma等音頻格式的輸出,單擊下拉菜單右側的“設置”按鈕,可設置輸出格式的頻率、品質、聲道等內容。
第三步:目標文件默認情況下存放在X:Program FilesAheadMyMusic文件夾下,單擊“瀏覽”按鈕,可改變目標文件的存放路徑。設置完成後,單擊“繼續”按鈕開始轉換。
小提示:
1、如果勾選了“顯示完整路徑”複選項,將會在“等待轉換文件”列表框中顯示源文件和目標文件的完整路徑。
2、除了已有的音頻格式外,Nero還可以通過安裝音頻插件的方式來支持更多的音頻格式。
CD音軌輕鬆抓取
許多用户都喜歡將CD上的歌曲以MP3文件的形式壓縮到硬盤上,Nero可以直接從音樂CD中抓取音軌,並能一次性將光盤上的所有音軌以MP3或其他音頻格式的形式複製到硬盤中。
第一步:在Nero Burning ROM窗口中,點擊“其它選項→保存音軌”或直接按F9鍵,可打開“保存音軌”窗口。
第二步:默認情況下,Nero會自動讀取音樂CD,並選中所有音軌。在軌道清單中將顯示讀取的所有音軌,用户可以直接通過音樂播放控制器打開音頻文件,調整音量,並設置輸出方式。
第三步:在軌道清單中選擇需要抓取的音軌,設置輸出格式、輸出路徑、重命名文件名,設置完成後,單擊“繼續”按鈕開始抓取音軌。
檢查刻錄機是否支持超刻功能
超刻就是超過標稱值的刻錄。在超量刻錄空白CD時,Nero會忽略光盤容量,刻錄超出指定容量的數據。例如:標稱值為700MB的盤片刻錄了大於700MB的容量就叫超刻。進行超量刻錄前,首先要明確所用刻錄機刻錄軟件是否支持超刻功能。在Nero Burning ROM窗口中單擊“刻錄器→選擇刻錄器”選項,在打開的“選擇刻錄器”窗口中選擇相應的刻錄機,此時,在該窗口的下方將顯示所選刻錄機的一些參數以及有關該刻錄機是否支持超量刻錄的信息。
查看空白光盤的實際容量
每張空白光盤上均標註有該光盤的類型、最大速度、可容納音樂的分鐘數或數據的兆字節數等內容。通常標註的光盤容量和實際光盤容量會有一些出入,對於實際光盤容量我們可以通過Nero的“顯示光盤信息”功能來得到準確的結果。
首先將空白光盤放入光驅中,然後運行Nero Burning ROM應用程序,在Nero Burning ROM主界面上單擊“刻錄器→光盤信息”選項或直接單擊工具欄上的“顯示光盤信息”按鈕,即可在“光盤信息”對話框中查看到光盤的可用容量。如果按住Shift鍵不放,同時在工具欄上點擊“顯示光盤信息”按鈕,那麼在打開的“光盤信息”窗口中還可以查看到光盤製造商的相關信息。

CD刻錄機選購方法

從市場狀況來看,由於CD刻錄機在技術方面的成熟,連同價格方面的優勢,仍是大部分個人、家庭用户的首選。不過,正是因為CD刻錄市場的成熟和龐大,使得CD刻錄機市場魚龍混雜,對於要選擇CD刻錄機的用户,一定要掌握選購的要領。
選擇主流倍速
刻錄機的面板上,通常標識有三個速度,分別是刻錄速度、重刻速度和讀取速度。標示為52X32X 52X的刻錄機説明刻錄機的刻錄速度、重刻速度和讀取速度分別是52倍速、32倍速和52倍速,是定級倍速也是主流倍速,刻錄一張700M的CD-R只需2分30秒。
緩存容量,多多益善
CD刻錄機的緩存具有重要意義,在刻錄的過程中,所有數據都要首先從硬盤讀取到緩存中,然後再刻錄到光盤上。而這一過程必須是連續的,否則就會出現著名的“Buffer Under Run”錯誤,導致刻錄失敗。
主流刻錄機都採用2MB的緩存容量,但是一些刻錄機還是採用了8MB的大容量緩存,讓人加倍放心,例如明基5232P。
防刻死技術,必不可少
防刻死技術是刻錄機性能的一個重要保障,較常見的有Burn-Proof,Justlink和Seamless Link防刻死技術,原理上基本相通。
Burn-Proof和 Just Link防刻死技術因開發時間教早,所以產生的間隙較大。
Seamless Link防刻死技術號稱“無縫連接技術”,這種技術在刻錄光盤時所形成的空隙小,幾乎達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水平。而且,該技術最大的優點是基於硬件層的防刻死技術,不需要軟件支持就可以實現防刻死功能。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新增的自動導航功能,根據系統的可用資源狀況,隨時調整刻錄速度,保證了刻錄質量。新增的“防撞精靈”,以軟件機制避免刻錄時盤片與激光頭之間受外力碰撞而產生的位移和刻盤失敗。
盤片兼容性,不容忽視
要進行高速的刻錄,僅僅有刻錄機的支持還是不夠的,使用的光盤片還必須支持高速刻錄。以主流的52倍速刻錄為例,所使用光盤必須標明支持52倍速,否則就只能使用較低的速度進行刻錄。且光盤品牌非常多,要保證刻錄成功,就要求刻錄機能夠使用不同的刻錄盤成功刻錄出不同格式的光盤。而檢測盤片的兼容性並沒有什麼其他的方法,一般來説,名牌大廠生產的刻錄機由於經過了嚴格的質量檢測,兼容能力會好一些。

CD刻錄機技術指標

高速的刻錄必然會導致穩定性下降,而具有良好穩定性的刻錄機能夠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保持穩定的、良好的刻錄能力,畢竟刻壞一張盤就意味着浪費時間和金錢,在選購過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機芯
光存儲產品的機芯分塑料機芯和純鋼機芯兩種。塑料機芯在高倍速運轉所產生的高温高熱的烘烤下,會發生老化、變形的現象,導致讀盤能力下降。全鋼機芯耐熱、不容易變形的特點,使機器讀取數據既快且穩,同時大幅度延長了使用壽命。但是全鋼機芯會增加成本,在當今競爭激烈、價格為勝的年代,通路商和某些製造商為了力爭價格優勢都把光儲產品的機芯換成了塑料的,壽命大大縮短。很多使用者都感嘆光儲質量比以前差了,最直接的就是拿在手上比以前輕了許多。但一些大廠如BenQ為了保持自己的聲譽,一如既往,使用全鋼機芯。
讀盤性能
讀盤性能是選擇CD-RW的一個重要指標。光存儲的讀盤原理是利用光頭髮射鐳射光照射光碟片中凹凸的反射層,然後通過識別光碟片中反射過來的光的不同來分辨光碟片中的數據。在接收光的過程中,由於受到雜光的干擾會造成讀盤錯誤。市面上有兩種托盤,黑色和白色。由於黑色比白色吸收光的能力強得多,因此黑色托盤能吸收大部分的干擾雜光,從而使得讀盤更正確。市面上多數大廠採用黑色托盤,保證了讀盤性能。
減震技術
高速刻錄之所以會導致穩定性下降,主要的原因就是光盤高速旋轉引起的震動,為此廠商開發了各種抗震系統,較為常用的有DDS(動態減震系統)、DDSS(雙動態減震雙懸吊系統)、DPSS(雙懸浮動態減震系統)、WSS(遊絲懸掛系統)、DTDS(四懸浮八角抗震系統)等等,這些技術基本上原理相同,都能達到一定的抗震效果。
噪音、防塵和散熱
刻錄機的噪音和熱量同其速度是密切相關的,速度越高,噪音和熱量就越大。噪音和熱量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體現刻錄的穩定性,為提高穩定性所採取的措施對減少噪音和發熱都是很有幫助的。
同時也有很多技術可以降低光驅的噪音和發熱。
綜上所述,依據以上種種的指標,相信你一定可以選擇到品質優良的CD刻錄機,從此過上美滿的刻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