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光光碟

鎖定
藍光光碟(Blu-ray Disc,簡稱BD),是指DVD之後的下一代光盤格式之一,用以存儲高品質的影音文件以及高容量數據存儲
藍光光碟的命名是由於其採用波長為405nm(納米)的藍紫色激光來進行讀寫操作(DVD光碟採用波長為650nm的紅色激光進行讀寫操作,CD光碟則是採用波長為780nm的近紅外不可見激光進行讀寫數據)。一個單層的藍光光碟的容量為25或是27GB,足夠錄製一個長達4小時的高解析影片。藍光光碟使用YCbCr色域空間,採用4:2:0的色度抽樣(chroma subsampling),色彩深度為8bit。
中文名
藍光光碟
外文名
Blu-ray Disc
別    名
藍光光盤
簡    稱
BD
具    體
DVD之後的下一代光盤格式之一
單層容量
25GB

藍光光碟發展歷史

* 2002年2月19日,“藍光光碟聯盟”的前身“Blu-ray Disc Founders”成立,由索尼集團為首開始策劃及研發藍光光碟。
* 2004年5月18日,“Blu-ray Disc Founders”正式更改名稱為“藍光光碟聯盟”(Blu-ray Disc Association)。
* 2004年9月21日,索尼電腦娛樂(SCE)宣佈次世代遊戲機“PlayStation 3”將會採用藍光光碟為標準格式。
藍光光碟聯盟原本準備在2006年1月的消費電子展上發佈產品,後來在研發藍光的技術過程中,索尼公司認為有必要採取一些額外的措施來配合,於是宣佈推遲PLAYSTATION 3的發佈日期到2006年11月。藍光光碟聯盟相關成員也相應的將採用藍光技術相關產品的發佈日期推遲到2006年6月。
藍光光碟 藍光光碟
* 2006年1月5日,藍光光碟聯盟原先準備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發佈藍光光碟相關產品,後來因為藍光規格問題將發佈日期推遲到同年6月。
* 2006年10月14日,新力推出全球首部配載藍光光碟播放器的筆記型電腦“VAIO A”系列。
* 2006年11月11日,配備藍光光碟播放器的次世代遊戲機“PlayStation 3”在日本地區開始發售。
* 2007年1月10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藍光光碟在日本地區佔有94.8%的次世代光碟市場,並預料藍光光碟於次世代光碟格式之爭中最終會取得勝利。
* 2007年8月20日,派拉蒙Paramount電影公司由原先同時支持藍光光碟及HD-DVD,改為以HD-DVD作為派拉蒙認可的高清電影存儲光碟,同時宣佈派拉蒙旗下的夢工場、夢工場動畫SKG、派拉蒙優勢、Nickelodeon Movies以及MTV電影等子公司轉為只支持HD-DVD。派拉蒙電影公司高層透過Viacom承認,派拉蒙共收取了HD-DVD陣營的1億5千萬美金,以提供一年半之HD-DVD獨佔權,款項以現金及未來收益分帳支付。
* 2007年9月1日,藍光光碟聯盟於德國柏林消費電子產品展(IFA)上宣佈藍光光碟已經壓倒性佔有日本90%的次世代光碟市場,在歐洲地區藍光光碟的銷量也一直以3:1的比例領先於HD-DVD,在美國也有超過66%的次世代光碟市場被藍光光碟佔據。
* 2007年11月29日,東亞娛樂推出首張香港紅館Blu-ray影碟《景福Show Mi鄭秀文2007演唱會》。
* 2008年1月4日,華納兄弟(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電影公司宣佈脱離HD-DVD陣營,並且由2008年6月開始停止發行HD-DVD影碟,往後只支持藍光光碟作為影碟格式。華納兄弟的行政總裁Barry Meyer認為,支持藍光光碟獨佔對整個高清市場普及化有利,長久的格式之爭只會令影業在高清市場上錯失良機。華納附屬的新線影業New Line Cinema)於翌日作出同樣的決定,將會停止HD-DVD影碟的發行。1月8日,派拉蒙宣佈將放棄HD DVD、支持藍光;微軟也表示考慮支持藍光。
2008年2月19日,隨着HD DVD領導者東芝宣佈在3月底退出所有HD DVD相關業務,持續多年的下一代光盤格式之爭正式劃上句號,並最終由SONY主導的藍光光盤勝出。
2008年2月19日下午5時,東芝公司在日本東京浜松町的本社大樓39層召開新聞發佈會,東芝社長西田厚聰在各界媒體前宣佈,東芝旗下的HDDVD產品將從3月末正式退出次世代DVD格式競爭。伴隨着此次發表,索尼的藍光在事實上已經實現了次世代DVD格式的天下一統。
藍光光盤(Blu-ray Disk)的命名是由於其採用讀寫的激光波長405nm(納米)視覺顏色呈藍紫色,因而得名。DVD使用650nm的激光讀寫,視覺顏色呈紅色。而CD讀寫的激光位於紅外波段,裸眼不可見。
2010年6月制定的BDXL規格,支持100GB和128GB的藍光光盤。
藍光光盤是由SONY及松下電器等企業組成的藍光光盤聯盟”(Blu-ray Disc Association:BDA)策劃的次世代光盤規格,並以SONY為首於2006年開始全面推動相關產品。
藍光光盤的英文名稱不使用“Blue-ray”的原因,是“Blue-ray Disc”這個詞在歐美地區流於通俗、口語化,並具有説明性意義,於是不能構成註冊商標申請的許可,因此藍光光盤聯盟去掉英文字e來完成商標註冊

藍光光碟物理格式

DVD光盤和藍光光盤對比示意圖 DVD光盤和藍光光盤對比示意圖
一個單層的藍光光碟的容量為25或是27GB,足夠燒錄一個長達4小時的高解析影片。索尼集團稱,以6x倍速燒錄單層25GB的藍光光碟只需大約50分鐘。而雙層的藍光光碟容量可達到50或54GB,足夠燒錄一個長達8小時的高解析影片。而容量為100或200GB和400GB的藍光光盤,分別是4層及8層與16層光盤。
藍光光碟採用波長405nm的藍紫色激光進行讀寫,之所以能存儲龐大容量,主要是因為這三種寫入模式:一、縮小激光點以縮短軌距(0.32μm)增加容量,藍光光盤構成0和1數字數據的訊坑(0.15μm)相對於傳統DVD和CD光盤小的多,原因是因為藍紫色激光的波長更短,聚焦後焦點直徑更小。二、利用不同反射率達到多層寫入效果。三、溝軌並寫方式,增加記錄空間。藍光的高存儲量是從改進激光光源波長與(405nm)物鏡數值孔鏡(0.85)而來。 [1] 

藍光光碟軟件格式

Java軟件支援
在2005年藍光光碟聯盟宣佈藍光光碟將會加入由Sun Microsystems的Java技術,藍光光碟播放器跟藍光光碟可以作出聯動功能。
區碼
* 第一區(A/1):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不包括法屬圭亞那)、日本、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朝鮮半島東南亞
* 第二區(B/2):歐洲、格陵蘭、法屬殖民地、中東非洲、澳洲及新西蘭
* 第三區(C/3):印度、俄羅斯、中國大陸、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中亞南亞
數位版權管理
藍光光碟主要以3種方式進行數位版權管理(DRM),包括:
AACS全寫為Advanced Access Content System,由AACS LA(AACS Licensing Administrator)負責制定,聯合發展的企業包括迪士尼英特爾、微軟、三菱、松下電器產業、華納兄弟、國際商業機器、東芝以及索尼。AACS負責保護光碟的內容,是數碼版權保護中重要的一環。
BD+
BD+是一個微型虛擬機器儲存於藍光光碟,給予獲得受權的藍光光碟播放器可以播放藍光光碟。
ROM Mark
ROM Mark是一個密碼封鎖資料,附加於藍光光碟的內容之中,負責監控及阻止藍光光碟的內容受到未得到受權的播放程序進行解碼內容

藍光光碟應用能力

藍光光碟聯盟説明所有獲得授權的藍光光碟播放器均可以向下對應,包括DVD-ROM、VCD以及CD,但部分CD在一些藍光光碟播放器中無法播放。
電腦檔案儲存
藍光光碟使用CDFS格式. 可以用藍光燒錄機寫入資料, 分為BD-R (單次燒錄)、BD-RE(多次燒錄)、BD-RW(可擦除並再次刻錄) 格式.

藍光光碟企業支持

電子產品
*實益達(SEASTAR)
*德賽視聽(DESAY
*索尼(Sony)
*松下電器產業(Panasonic)
*三星電子(Samsung)
*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s)
*飛利浦(Philips)
*日立(Hitachi)
*蘋果公司(Apple)
*戴爾(Dell)
*華錄(Hua Lu)
*宏碁(Acer)
*TDK
*NEC(※)
*理光(RICOH)(※)
*佳能(※)
*富士軟片(Fujifilm)(※)
*三洋電機(Sanyo)
*聯想(Lenovo)(※)
*LG(※)
*湯姆遜(Thomson)(※)
*惠普(HP)
*君蘭(junlan)
電影發行商
*索尼影視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華特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
*二十世紀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獅門電影公司(Lionsgate)
*米高梅(MGM/Metro-Goldwyn-Mayer)
*華納兄弟(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新線影業(New Line Cinema)
*東映(※)
(※)註明的企業同時為HD-DVD陣營成員

藍光光碟競爭對手

由於藍光光碟聯盟跟制定DVD標準的國際組織DVD Forum存在極大的分歧,藍光光碟格式並沒有提交到DVD Forum。相反,由東芝及NEC共同開發HD-DVD於2003年11月獲得DVD Forum認可並正式命名,同時HD-DVD獲得微軟英特爾的支持。於是藍光光碟跟HD-DVD兩大陣營正式展開格式上的競爭,爭取成為次世代的標準光碟格式。
藍光生產商們期望藍光碟能全盤取代舊有的DVD碟。JVC最近生產了一種可存儲33.5G數據的藍光碟,用於高清晰電影碟版發行。不過,野心勃勃打算取代傳統DVD碟的,還有其他幾款產品:
最大的競爭者自然是HD-DVD,也叫做AOD,由電子產品巨頭東芝和NEC生產。其實,在DVD佔據光介質市場之前HD-DVD的工藝就已經成熟了,不過直到2003年HD-DVD才開始大規模生產,搶佔市場份額
HD-DVD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製造工藝和傳統DVD一樣,生產商可使用原DVD生產設備製造,不需要投資改建生產線。從存儲容量來説,HD-DVD和藍光不相上下。一張可寫入的單層HD-DVD可存儲15G數據,雙層可存儲30G,三層可存儲45G;而單層藍光碟的存儲容量是25G,雙層存儲50G。只讀格式下兩種介質的存儲容量差別也非常小。而且,HD-DVD也提供交互模式
除了藍光和HD-DVD這兩大光存儲巨頭,市場上還有其他產品。例如華納兄弟公司的自制產品HD-DVD-9壓縮比更高,存儲數據也更大。台灣製造的FVD是傳統DVD的大容量升級版。中國大陸有EVD,也是一種大容量的存儲介質
針對不同客户,藍光碟產品有不同分類。索尼公司開發了兩種藍光碟XDCAM和Prodata。前者主要用於存儲廣播和電視節目,後者提供商業數據存儲方案(例如為服務器數據備份)。

藍光光碟鑑別真假

看包裝盒就可以了,DVD只把“Blu-ray”印在封套上,而藍光是有包裝盒的,無論真假。
真假藍光:
看價格:真正的藍光,生產線在香港,一張盤的生產成本大概要60元左右,38元的肯定是假的。也有很多罰沒的藍光電影低於這個價格。
看包裝盒:主要看“Blue ray”那個標誌,假的銀色印製的很粗糙。
看印刷:看封面可能差別不是很大,看封底的字,假的套色是很差的那種,會有重影,市場上看到的假的基本印刷都很差。
看盤基:藍光光碟數據記錄層一般呈現出深藍至藍紫色,DVD介質則呈現銀白色或是金色。
電腦讀取:Windows VISTA系統下可以識別出光盤的容量(Windows XP系統只要安裝能識別UDF 2.5格式的工具也可),8.6GB以下的肯定是DVD,藍光的最小容量為25GB。

藍光光碟發展趨勢

自朗科公司1999年發明全球首款閃存盤以來,在過去的8年裏閃存盤順利地取代了軟盤軟驅,將移動存儲帶入了一個全新境界,並日益呈現出一種“超越存儲”的多元化應用的特徵,而朗科公司日前預測 ,“由於閃存的存儲機理、閃存盤價格進一步下降及互聯網內容的應用廣泛性,閃存盤將在不遠的將來取代藍光DVD”。如果預言成真,那麼剛剛面世的藍光DVD真可謂生不逢時。
“按照目前閃存盤容量增長的速度,到藍光DVD發展到真正能夠市場化的時候,那麼閃存盤的容量將提升到128G。”朗科公司表示,屆時,音像店銷售的將是可以拷貝的高清內容,而不是DVD光盤。消費者可以通過USB閃存盤前去拷貝,而音像店也喜歡這種銷售模式,因為這幾乎是零庫存。”
不久前,業界知名音頻公司THX專家Laurie Fincham也指出,消費者根本不需要藍光DVD。因此,藍光在不遠的將來就會滅亡。他還宣稱:將來,消費者更希望通過閃存來存儲高清視頻內容,並取代當前的DVD碟機和碟片的模式”。
【藍光DVD生不逢時】
2008年2月19日,東芝宣佈將不再支持HD DVD格式,並停止生產HD DVD格式影碟機,這使得索尼支持的藍光DVD成為唯一的高清DVD標準。同時受益的還包括飛利浦松下華納等該標準的專利擁有者。
此前,索尼公司曾經憑藉DVD的成功而每年坐收2000億日元的專利費。不過,同樣的好事不大可能發生在藍光DVD身上。
2008年2月,來自權威調研機構GartneriSuppli的分析師們曾指出,藍光DVD戰勝HD DVD可能只是一個短暫的勝利,因為藍光正面臨着互聯網下載的嚴峻挑戰。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早些時候也曾表示,高清內容市場的將來在於網絡下載,而不是藍光DVD碟片。
這似乎表明藍光DVD所處的生態環境與DVD時代早已經大相徑庭。相比第一代DVD的風靡全球,藍光DVD的命運很可能十分悲慘。
事實上,類似的遭遇在索尼身上曾經上演過一回。在推出隨身聽walkman大獲全勝之後,索尼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隨身聽MD。儘管後者的音質更好,但卻幾乎無人問津。而此後不久蘋果公司推出的支持MP3網絡音樂iPod卻大獲成功。
“MD的失敗是索尼公司忽視MP3網絡音樂的代價。”盛道諮詢的分析師認為,索尼的隨身聽曾經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但這一次它站在了“新人類”生活方式的對立面,同樣的情形也很可能發生在藍光DVD身上,原因並非藍光DVD本身有問題,而是生不逢時。
【閃存應用商機凸顯】
雖然藍光DVD不大可能獲得長足的發展,但是作為一種受到眾多巨頭熱捧的技術標準,它卻必將激活高清影像的市場需求。這給了其他移動存儲廠商以新的商機。
業內著名的閃存應用廠商——朗科公司早早地預見到了商機。2006年8月,朗科公司與國內電視巨頭創維集團合作成立了國內第一家高清電影內容服務公司——酷開網絡,其高清電影的主要移動解決方案是閃存盤。
由於2006年國內家庭用户的網絡下載速率普遍為200Kb/s左右(快的可能達到1000kb/s),故通過網絡下載一部體積為8G的高清電影通常需要十個小時左右。這無論在家庭,還是音像店裏,都是消費者不可接受的。不遠的將來,在100M以上網絡帶寬還不能普及到中國千家萬户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閃存盤將是最好的高清內容承載工具。
作為業內另外一家重要存儲廠商希捷公司也認為,未來高清電影的移動方案將主要由移動硬盤和大容量閃存盤來承擔,藍光DVD不大可能成為主流載體。而同樣地,來自日本野村證券分析師Tetsuya Wadaki表示:“如果閃存的製造成本繼續降低,那麼將來可能逐漸取代MiniDisc、CD和DVD等介質”。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