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Arctic Monkeys

鎖定
北極猴子(Arctic Monkeys)是一支2002年在英國謝菲爾德郊區High Green成立的一支獨立搖滾樂隊。樂隊由Alex Turner (主唱,節奏吉他),Jamie Cook(主音吉他,和音),Nick O‘Malley (貝司,和音),以及 Matt Helders (架子鼓,和音)組成。前樂隊成員 Andy Nicholson(貝司,和音)在2006年樂隊第一張專輯發行不久後就離開了樂隊。
樂隊已經發行了5張錄音室專輯: Whatever People Say I Am,That's What I'm Not (2006),Favourite Worst Nightmare (2007),Humbug (2009),Suck It and See (2011) and AM (2013),as well as one live album, At the Apollo (2008)。
樂隊的出道專輯是英國音樂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出道專輯,超過了Elastica的同名專輯。樂隊已經獲得了7項全英音樂獎 —3次同時獲得最佳團體和最佳專輯獎並且兩次提名格萊美獎 [1]  。樂隊的出道專輯2006年就獲得了水星獎,並在2007年和2013年獲得了提名。樂隊已經兩次領銜 Glastonbury Festival 分別在2007年和2013年。
北極猴子被認為是通過互聯網獲得大眾關注的先驅樂隊,評論者們認為他們的成功為新樂隊的推廣和市場營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中文名
北極猴子
外文名
Arctic Monkeys
類    型
組合
出道時間
2002年
代表作品
Crying Lighting

Arctic Monkeys樂隊歷史

北極猴子”Arctic Monkeys是何許人?他們是正火速走紅的英國搖滾樂隊,他們第一張唱片正打破英國首張唱片銷量的紀錄。
來自謝菲爾德(Sheffield)的北極猴子在2003年開始舉行小型演唱會,並在會場向觀眾派發CD樣本,就是這些人開始把他們的歌曲上載互聯網。 隨後大型唱片公司開始扣門,但他們最終選擇與獨立的Domino Records合作。他們未因為成功打進主流樂壇而驕傲,他們並抗拒以音樂以外的東西取悦羣眾,因此他們不大喜歡接受採訪,也不願意透露太多個人資料。 他們的冠軍單曲“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floor”發表於2005年10月17日,在此之前,他們僅僅在2005年初發行過一張名為Five Minutes With The Arctic Monkeys的限量版EP。而隨着Arctic Monkeys樂隊在英國人氣漸盛,他們已經被NME雜誌評為“目前全英最熱門的樂隊”,稱其是流行樂壇上的一支生力軍。
2002年底,四個十多歲的英國少年組成了一支名叫北極猴子的樂隊,他們在互聯網上創建了自己的網站,把樂隊錄製的歌曲放到網站上,供網友免費下載。樂隊成員每天都會登陸網站的論壇,與歌迷們聊天。沒過多久,他們便成為了互聯網上風頭最勁的網絡樂隊。儘管在一年中他們只做了屈指可數的幾次公開表演,但是隨着北極猴子在網絡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唱片公司終於發現了這支頗具市場潛力的樂隊,並與之簽約。於是,北極猴子搖身一變,從一支網絡樂隊成功過渡為征戰唱片市場的新團體。甚至有樂評人稱他們是英國樂隊中的未來之星。這支單曲《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floor》便是北極猴子樂隊與唱片公司簽約後發行的第一支單曲,單曲剛一面世,便力壓眾多樂壇老將的得意力作,登上了英國單曲暢銷金榜的榜首。同時,樂隊也宣佈他們將在不久以後舉行世界巡演。這樣的成就使北極猴樂隊成為了英國迄今為止最成功的網絡樂隊。
2005年10月23日,英國音樂單曲排行榜上爆出了大冷門。連續3周蟬聯冠軍寶座的Sugababes的單曲“Push The Button”被一支叫做Arctic Monkeys(北極猴子)的樂隊擠到了第2名的位置。剛上榜就登頂確實讓人對這個新晉的搖滾樂隊刮目相看。
由4個小夥子組成的Arctic Monkeys樂隊來自英格蘭北部城市Sheffield 。成立於2002年,樂隊成員包括:Alex Turner(主唱,吉他手和樂隊創作核心),Matt Helders(鼓手,和聲),Andy Nicholson(貝斯手)和節奏吉他手Jamie Cook。2007年,新任貝斯手Nick O’Malley取代了原先的Andy Nicholson。
新專AM 新專AM
樂隊成立和簽約(2002-2005):
樂隊最初在謝菲爾德的Yellow Arch錄音室進行排練,並於2003年6月13日在當地的the grapes酒吧進行了首場演出,在試演了幾場秀後,他們開始錄製歌曲,製作了包含17首歌的樣本CD並在每場演出時贈送給觀眾,這樣的形式使他們的作品很快的在歌迷中傳播,樣本CD的派發者為了讓CD更好識別給CD取名為《Boardwalk》,隨後這個名字在歌迷羣中被廣泛接受。 許多猴迷都誤以為這張CD是他們最早期的專輯,當然北極猴自己也不介意“ 既然我們是以宣傳作品為目的來免費派發這張樣本CD,我們當然不在乎這些,反而這取得了更好地宣傳效果。” 在接受一家雜誌的採訪時,北極猴也承認,在宣傳上幫了大忙的My space北極猴頁面是他們的熱心歌迷弄得,他們自己起初根本不知道。 [2] 
北極猴開始在英國北部流行起來, BBC廣播和一些英國小報開始注意他們。一位謝菲爾德的業餘攝影師,馬克布爾,拍攝了他們的 “ Fake Tales of San Francisco”現場演出並製成MV放到了網上。2005年5月, 北極猴以他們自己的獨立廠牌 “bang bang”發行了第一張單曲唱片,《Five Minutes with Arctic Monkeys》,唱片包含《Fake Tales of San Francisco》和《From the Ritz to the Rubble》,限量500張CD和1000張7英寸黑膠唱片,樂迷也可在Itunes的Music store下載。之後, 樂隊有機會在利茲音樂節的Carling Stage上演出( Carling Stage是利茲音樂節專為沒有簽約和新生樂隊設計的舞台), 這一次機會使北極猴受到了更廣範圍的歌迷和媒體的關注。
北極猴最終在2005年6月簽約獨立廠牌多米諾,樂隊稱多米諾老闆勞倫斯貝爾只籤他自己喜歡的樂隊的作風讓他們選擇了這家樂廠。2005年10月17日, 北極猴發佈了他們簽約後的第一張單曲《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floor》,單曲一經推出便空降當週英國單曲榜榜首,擊敗羅賓威廉姆斯和甜心寶貝。2006年1月16日,第二張單曲《When the Sun Goes Down》延續第一張勢頭,又一次直接奪取單曲榜冠軍,38922張的銷售記錄驚豔一時。他們出道時的宣傳策略和成名的軌跡也給了後進的英國新樂隊一些啓示。
《Whatever People Say I Am, That’s What I’m Not》(2006)
北極猴於2005年9月完成了處女作專輯《Whatever People Say I Am, That’s What I’m Not》的製作, 專輯在 Chapel錄音室錄製,由Jim Abbiss監製,發行的第一週便售出36萬3735張,打破了英國唱片處女作最快銷售記錄(僅上市第一天便勢不可擋的售出了11萬8501張,超過了Top20專輯的銷售總和)。
專輯的封面是一個叼着煙的男子,是北極猴樂隊的朋友Chris McClure ,這個設計曾被批評會誤導吸煙的危害,不過樂隊方面進行了否認。
這張專輯在一個月後登陸北美,以3.4萬張的成績勉強擠到Billboard排行榜第24名,雖然這也成為了獨立搖滾類專輯在北美地區的第二好歷史成績,但與英國火爆的反應比起來,北美顯得平靜許多,最終專輯一年的銷量未抵上英國市場第一週的銷量,美國評論界也對北極猴的態度出奇的保守。在這種氣氛中北極猴在2006年6月開啓了北美巡演,演出出人意料的受到好評。回到英國, 本土對北極猴的熱情與北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著名音樂雜誌NME把《Whatever People Say I Am, That’s What I’m Not》評為英國最偉大專輯第五名,在2006年的NME音樂獎評選中, 北極猴更是與他們偉大的前輩The strokes以及OASIS平分秋色,摘得三項由樂迷選出的大獎——最佳英倫樂隊,最佳新人樂隊,以及最佳專輯獎。
logo
logo(2張)
北極猴並未因首張專輯的成功而懈怠,2006年4月24日他們發行了一張包含5首歌的EP專輯《Who the Fuck Are Arctic Monkeys?》(誰是T*D北極猴)。這次發行並沒有取得很大成功,反而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遭到了很多非議:因為長度既不符合單曲也不符合專輯,這張作品沒有進入任何一個榜單。再加上專輯名稱含有不和諧的語言,廣播量也相較於處女專輯有了明顯的減少。 更有人認為這部緊接着處女作發行的唱片有撈錢之嫌。 北極猴對此的迴應是這只是正常的新音樂的發佈,樂隊只是不想在接下來的三年裏都用一張專輯的曲目進行巡演。
在EP發行後不久, 沒有隨樂隊參加北美巡演的樂隊貝斯手Andy Nicholson宣佈因無法承受樂隊的成功帶來的名氣與壓力而退出北極猴, 北極猴的官方網站緊接着證實了這個消息 “我們很不幸的宣佈Andy不再是北極猴的一員。”。在這之後北極猴找到了碰碰車樂隊的Nick O’Malley 替代了Andy。
2006年8月14號北極猴發佈了Andy退出後的首支單曲,主唱Alex Turner透露這是他們成名前所寫的最後一首歌,原本計劃要添加到專輯中的。 這支單曲在英國單曲榜上直衝到了第四名,成為了第一首沒能拿到冠軍的北極猴作品。 年底的水星獎頒獎典禮上,北極猴因處女作《Whatever People Say I am, That’s What I’m Not》獲得水星獎,參與專輯製作的初始樂隊成員出席了頒獎典禮,Andy和代替他的Nick均沒有參加。
Favourite Worst Nightmare (2007)
樂隊的第二張專輯《Favourite Worst Nightmare》於2007年4月23日發佈,這張專輯繼承了北極猴的傳統,第一週便牢牢佔據英國專輯榜榜首。主唱Alex描述專輯與第一張專輯非常不一樣,透露其中一些歌曲比較類似第一張專輯中的《From the Ritz to the Rubble》和《The View from the Afternoon》。專輯的全部12首曲目均進入英國單曲top200, 隨後作為單曲發行的《Fluorescent Adolescent》更是排名第五,北極猴4名成員全部化裝成小丑在BBC著名晚間脱口秀Jonathan Ross Show上進行了該曲目的電視首演。
隨着新專輯的發行,北極猴們開始了他們的巡演, 在07年6月22日他們作為主打樂隊參與了Glastonbury 音樂節。隨後還在柏林,奧斯丁等歐洲音樂節上頻頻露臉。其中他們在伊比扎島沙灘旁的演出被太陽報描述為 “這個夏天最棒的搖滾演出”,700人買票入場觀看了他們的演出,而其他沒能夠買到票的樂迷則不得不在沙灘外排着長隊,只為一睹北極猴精彩的現場。07年12月17日曼徹斯特阿波羅體育場成為當年北極猴巡演的最後一站,當晚的現場被錄製下來做成了DVD,在2008年發行。
第二張專輯的成功幫助北極猴繼續在全世界範圍內橫掃各種獎項,日本,美國都以大獎肯定他們的成績,英國本土內,英國音樂獎授予他們最佳英國樂隊和最佳英國專輯。連續第二次提名水星獎的他們最終敗給了Klaxon的《Myths of the Near Future》。
《Humbug》(2008-2010)
由於主唱Alex Turner要為他的分支樂隊 The last Shadow Puppets進行巡演和灌製唱片
Arctic Monkeys的第三張專輯錄制計劃被劃分為了兩部分,總共24首歌曲被分為了兩部分進行錄製: 其中的12首先於2008年秋天在加利佛尼亞錄製,由Josh Homme(美國唱片監製)監製,其餘12首則於2009年春天在紐約James Ford的監製下完成。 專輯中的歌曲《Crying Lighting》, 《 Pretty Visitors》和《dangerous Animals》在2009年初的新西蘭-澳大利亞巡演中曝光。傳聞專輯將包含14首全新歌曲,然而2009年6月1日發佈的最終歌單裏只有10首歌。
ClashMusic的評論家Simon Harper在這張專輯的預聽評論中稱“(Arctic Monkeys)已經完全顛覆了人們對他們的期望,突破了他們已經被樂迷接受的音樂風格達到了一個新的深度。”而對主唱兼創作者Alex Turner, 他更是毫無保留的讚賞 “ Turner 還是一如既往的有才,現在他更是成長為了一個把作品寫的跌宕起伏又藴意深刻,讓人窒息的無與倫比的創作者。” 在同一網站的採訪中, Alex透露在專輯的製作過程中, 樂隊一直在聽Nick Cave, Jimi Hendrix 以及 Cream樂隊的作品,並透露了專輯將會取名《Humbug》。最終《Humbug》在2009年8月19日發行,還是老傳統,英國專輯榜榜首。
Suck It and See(2011-2012)
NME雜誌在2011年1月透露了Arctic Monkeys的新專輯將再度攜手《Humbug》時的監製 James Ford,在春季晚些時候發行。Q音樂雜誌則稱Arctic Monkeys的第四張專輯會比《Humbug》更平易近人化“那感覺就像樂隊撩開了之前拉上的窗簾讓陽光重新照進屋子”
Arctic Monkeys花了一年時間在洛杉磯的Sound City 錄音棚錄製新專輯,在2011年3月4日,他們在官方網站發佈了一首由樂隊鼓手Matt Helders獻聲的新歌《Brick by Brick》, Helders也在晚些時候解釋説這不是一首正式的新歌,這只是一個預告,樂迷們可以從中感覺第四張專輯的理念。一週後的3月10號,樂隊放出消息,新專輯將定名《Suck It and See》於2011年6月6日發行。
新專輯的第一首單曲定名為《Dont’t Sit Down ‘Cause I’ve Moved Your Chair》以下載形式在4月11日發行,一個星期後這支單曲爬到了英國單曲榜第28名。
在專輯發行前的一星期,樂隊在官網放出了整張專輯的試聽,讓樂迷們聽後再決定是否購買。這一決定顯然沒有影響他們的專輯發售成績,傳統依舊,當天空降排行榜冠軍。這個記錄也讓他們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二隻四張專輯都稱冠的樂隊。
樂隊宣佈《The Hellcat Spangled Shalalala》為專輯裏的第二首發行的單曲。因為當時發生的倫敦騷亂,唱片庫存被燒了一大半。8月14日樂隊在網站上發行了該單曲的7寸黑膠限量版唱片。可惜單曲在排行榜上發揮不佳,只進入前200。2011年9月專輯同名歌曲《Suck It and See》發佈MV, 鼓手Matt Helders親自出演,《Suck It and See》也在之後被作為單曲發行。

Arctic Monkeys音樂專輯

Arctic Monkeys獲獎記錄

2014年12月6日,2015年度第五十七格萊美提名已經完全揭曉,北極猴子(Arctic Monkeys)的《Do I Wanna Know?》獲最佳搖滾表演獎提名。 [4] 

Arctic Monkeys樂隊評價

Arctic Monkeys Arctic Monkeys
樂隊被外界定義為獨立搖滾,這也許是對他們比較準確的描述了。音樂方面,樂隊每張發行的專輯都在改變和探索,使之很難被準確的定義,也許沒變的就是主唱turner快速和複雜的歌詞演繹,以及濃重的約克郡口音。 他們的前兩張專輯植根於車庫搖滾後朋克復興,歌詞方面多是Turner繪聲繪色的描寫當時家鄉謝菲爾德夜店裏的故事和文化,比如《Dancing Shoe》,《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 floor》,《certain romance》。第二張專輯中的《Do Me a Favor》和《Fluorescent Adolescent》則是描寫感情上的挫折。到了第三張專輯《Humbug》, 監製Josh Homme所帶來的音樂風格上的變化也影響到了Turner的歌詞創作,Turner的歌詞相比前兩張專輯變得抽象,主題也越來越隱晦,前兩張專輯中幽默直白的段子少了許多。最新專輯《Suck It and See》是Arctic Monkeys成熟後的又一次風格探索,Turner曾評價 :“ 我想新專輯是前三張專輯的平衡。沒有什麼出租車這種東西(《Red Light Indicates Doors Are Secured》) ,有一點之前的幽默,也有一點《Humbug》時的晦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