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862年

鎖定
862年是唐懿宗昭聖惠孝皇帝鹹通三年,該年份發生了武寧軍亂。
中文名
862年
朝    代
年    號
懿宗昭聖惠孝皇帝鹹通三年
事    件
武寧軍亂

862年中國紀年

862年,唐懿宗昭聖惠孝皇帝鹹通三年

862年歷史大事

敕長安兩街四寺置戒壇度僧
懿宗崇佛,怠於政事,即位以來,於宮中設講席,自唱經,抄錄佛經;數次巡視京城諸寺院,施捨無度;還在鹹泰殿築壇為內宮寺尼受戒,兩街僧、尼皆入宮參加受戒儀式。鹹通三年(八六二)四月,懿宗敕令左、右街四寺(慈恩寺、薦福寺、西明寺、莊嚴寺)各置戒壇,度僧、尼三至七日。
蔡京奏罷安南戍兵
鹹通三(八六二)二月,唐廷以南詔屢犯安南(今越南河內),徵發諸道兵三萬人戍守之。五月,嶺西(今廣西南寧)節度使蔡京忌安南經略使蔡襲立功,奏稱邊防無虞,安南戍兵虛費衣糧,饋運艱難,請罷兵各歸本道。朝廷准許。蔡襲屢上奏言羣蠻伺探日久,不可無備,請求留五千戍兵,朝廷當政者不聽。
武寧軍亂
武寧(今江蘇徐州)前任節度王智興擅募勇悍之士二千人,號銀刀、雕旗、門槍、挾馬等七軍,每月以三百人輪番衞戍節度使府。其後節度使多為文臣,其兵漸驕,小不如意,即眾起喧譁,驅逐主帥,要求賞賜。新任節度使温璋治軍嚴明,武寧驕兵懼之。温璋安撫士卒,而驕兵始終猜疑。鹹通三年(八六二)七月。驕兵譁亂,驅逐温璋。朝廷知璋無辜,八日,以璋為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以浙東(今浙江紹興)觀察使王式為武寧節度使
南詔再陷交趾
鹹通三年(八六二)十一月,南詔率羣蠻五萬人再犯安南(今越南河內)。都護蔡襲告急,敕發荊南、湖南兩道兵二千人,桂管(今廣西桂林)義徵子弟三千人,奔赴邕州,由嶺西節度使鄭愚統轄增援。十二月,南詔圍攻交趾城,蔡襲據城堅守,再求增兵。敕發山南東(今湖北襄樊)弓箭手千人赴援。四年正月,救兵未至,而交趾城已陷落。蔡襲左右皆死,襲徒手力戰,身中十箭,遂溺海而死。幕僚樊綽攜都護印浮富良江走免。荊南將元惟德率將士四百人戰死。南詔留兵二萬,使其將思縉守交趾。附近夷獠皆歸附南詔。敕諸道兵退還,分保嶺西。
蔡襲為安南經略使
鹹通三年(八六二)二月,南詔兵再進犯安南(今越南河內),經略使王寬屢上奏告急。詔以前湖南觀察使蔡襲代寬為安南經略使。命許、滑、徐、汴、荊、襄、潭、鄂等道共出兵三萬人,由蔡襲統轄赴安南抵禦南詔。南詔聞唐兵強盛,遂退走。
蔡京為荊襄以南宣慰安撫使
左庶子蔡京,性貪虐多詐,宰相皆以京有吏才。鹹通三年(八六二)二月,宰相以南詔、羣蠻屢擾邊,奏請以蔡京制置嶺南軍事。三月,蔡京還長安,言嶺南事宜稱旨,懿宗以京為荊襄以南宣慰安撫使。
蔡京奏請分嶺南為東、西兩道
嶺南舊分五管:廣(今廣東廣州)、桂(今廣西桂林)、邕(今廣西南寧)、容(今廣西容縣)、安南(今越南河內),皆隸屬嶺南節度使。鹹通三年(八六二)四月,荊襄以南宣慰安撫使蔡京奏請分嶺南為兩道節度,懿宗准奏。五月,敕以廣州為東道節度,邕州為西道節度。割桂管龔(今廣西平南)、象(今廣西象州東北)二州,容管藤(今廣西藤縣)、嚴(今廣西來賓東)二州隸屬邕州。以嶺南節度使韋宙為東道節度使,以蔡京為西道節度使。
王式誅武寧驕兵
鹹通三年(八六二)七月,武寧(今江蘇徐州)驕兵作亂,驅逐節度使温璋。懿宗詔以浙東觀察使王式為武寧節度使。時式率忠武(今河南許昌)、義成(今河南滑縣)兩軍千餘人鎮壓裘甫起義,仍在浙東。懿宗即命式率忠武、義成軍赴武寧。驕兵聞訊甚懼。八月,式至大彭館(今徐州城外),驕兵派人出城迎謁。式入城就任三日,宴忠武、義成兩軍將士,欲遣還鎮。兩鎮將士皆披甲執兵,式遂命圍驕兵,皆誅殺,銀刀都將邵澤等數千人盡死。
敕減武寧節度兵額
鹹通三年(八六二)八月,王式誅武寧驕兵數千人。廿八日,懿宗以武寧屢為兵亂,敕減節度兵額,置徐州團練使。隸屬兗海(今山東兗州)節度使;以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改隸淮南道(今江蘇揚州);於宿州(今江蘇)置宿泗都團練觀察使。留武寧將士三千人守徐州,其餘皆分隸兗海和宿泗。
蔡京苛政被逐
嶺南西道(今廣西南寧)節度使蔡京為政苛虐,設炮烙之刑,軍民憤怒。鹹通三年(八六二)八月,邕州將士驅逐蔡京。京奔藤州(今廣西藤縣),偽作朝廷敕書及攻討使印,召募鄉丁及土軍回攻邕州。其烏合之眾,一觸即潰。遂逃依桂州,桂州人拒而不納。京無路可投。朝廷聞訊,敕賜其自盡。以桂管觀察使鄭愚為嶺西節度使。
樊綽撰《蠻書》
鹹通三年(八六二)二月,樊綽隨安南經略使蔡襲赴任後,奉命深入南詔偵查虛實。四年正月,南詔攻陷交趾,蔡襲身亡,綽攜都護印浮富良江走免。次年六月,綽受任夔州都督府長史,訪問黔、涇、巴、夏四邑民族情況。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他參考前人著作(袁滋《雲南記》等),撰成《蠻書》十卷,又名《雲南志》、《雲南史記》、《南蠻書》等。該書系現今僅存唐人有關雲南地區專著,是研究南詔及鄰近各國曆史的主要文獻,史料價值極高。原書已佚,今本系從《永樂大典》輯出。現通行本有一九六二年中華書局出版向達《蠻書校注》;一九八五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趙呂甫《雲南志校釋》。

862年通鑑記載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上鹹通三年(壬午,公元八六二年)
春,正月,庚寅朔,羣臣上尊號曰睿文明聖孝德皇帝。赦天下。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蔣伸同平章事,充河中節度使
二月,棣王惴薨。
南詔復寇安南,經略使王寬數來告急,朝廷以前湖南觀察使蔡襲代之,仍發許、滑、徐、汴、荊、襄、潭、鄂等道兵各三萬人授襲以御之。兵勢既盛,蠻遂引去。邕管經略使段文楚坐變更舊制,左遷威衞將軍、分司。
左庶子蔡京,性貪虐多詐,時相以為有吏才,奏遣制置嶺南事。三月,京還,奏事稱旨,復以京權知太僕卿,充荊襄以南宣慰安撫使。
夏,四月,己亥朔,敕於兩街四寺各置戒壇,度人三七日。上奉佛太過,怠於政事,嘗於鹹泰殿築壇為內寺尼受戒,兩街僧、尼皆入預;又于禁中設講席,自唱經,手錄梵夾;又數幸諸寺,施與無度。吏部侍郎蕭亻放上疏,以為:“玄祖之道,慈儉為先;素王之風,仁義為首,垂範百代,必不可加。佛者,棄位出家,割愛中之至難,取滅後之殊勝,非帝王所宜慕也。願陛下時開延英,接對四輔,力求人瘼,虔奉宗祧。思繆賞與濫刑,其殃必至;知勝殘而去殺,得福甚多。罷去講筵,躬勤政事。”上雖嘉獎,竟不能從。
嶺南舊分五管,廣、桂、邕、容、安南,皆隸嶺南節度使蔡京奏請分嶺南為兩道節度,從之。五月,敕以廣州為東道,邕州為西道,又割桂管龔、象二州,容管藤、巖二州隸邕管。尋以嶺南節度使韋宙為東道節度使,以蔡京為西道節度使。
蔡襲將諸道兵在安南,蔡京忌之,恐其立功,奏稱:“南蠻遠遁,邊徼無虞,武夫邀功,妄佔戍兵,虛費饋運。蓋以荒陬路遠,難於覆驗,故得肆其奸詐。請罷戍兵,各還本道。”朝廷從之。襲累奏稱羣蠻伺隙日久,不可無備,乞留戍兵五千人。不聽。襲以蠻寇必至,交趾兵食皆闕,謀力兩窮,作十必死狀申中書。時相信京之言,終不之省。
秋,七月,徐州軍亂,逐節度使温璋。初,王智興既得徐州,募勇悍之士二千人,號銀刀、雕旗、門槍、挾馬等七軍,常以三百餘人自衞,露刃坐於兩廡夾幕之下,每月一更。其後節度使多儒臣,其兵浸驕,小不如意,一夫大呼,其眾皆和之,節度使輒自後門逃去。前節度使田牟至與之雜坐飲酒,把臂拊背,或為之執板唱歌。犒賜之費,日以萬計,風雨寒暑,復加勞來,猶時喧譁,邀求不已。牟薨,璋代之,驕兵素聞璋性嚴,憚之。璋開懷慰撫,而驕兵終懷猜忌,賜酒食皆不歷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無辜,乙亥,以璋為邠寧節度使,以浙東觀察使王式為武寧節度使。
以前西川節度使、同平章事夏侯孜為左僕射、同平章事。
忠武、義成兩軍從王式裘甫者猶在浙東,詔式帥以赴徐州,驕兵聞之,甚懼。八月,式至大彭館,始出迎謁。式視事三日,饗兩鎮將士,遣還。既擐甲執兵,命圍驕兵,盡殺之,銀刀都將邵澤等數千人皆死。甲子,敕以徐州先隸淄青道,李洧自歸,始置徐海使額。及張建封以威名寵任,特帖濠、泗二州。當時本以控扼淄青、光蔡。自寇孽消弭,而武寧一道職為亂階。今改為徐州團練使,隸兗海節度。復以濠州淮南道,更於宿州置宿泗都團練觀察使。留將士二千人守徐州,餘皆分隸兗、宿。且以王式為武寧節度使,兼徐、泗、濠、宿制置使。委式與監軍楊玄質分配將士赴諸道訖,然後將忠武、義成兩道兵至汴滑,各遣歸本道,身詣京師。其銀刀等軍逃匿將士,聽一月內自首,一切勿問。
嶺南西道節度使蔡京為政苛慘,設炮烙之刑,闔境怨之,遂為邕州軍士所逐,奔藤州,詐為敕書及攻討使印,募鄉丁及旁側土軍以入邕州。眾既烏合,會輒潰敗,往依桂州,桂州人怨其分裂,不納。京無所自容。敕貶崖州司户,不肯之官,還,至零陵,敕賜自盡。以桂管觀察使鄭愚嶺南西道節度使
冬,十月,丙申朔,立皇子佾為魏王,侹為涼王,佶為蜀王。
十一月,立順宗子緝為蘄王,憲宗子憤為榮王。
南詔帥羣蠻五萬寇安南,都護蔡襲告急,敕發荊南、湖南兩道兵二千,桂管義徵子弟三千,詣邕州受鄭愚節度。
嶺南東道節度使韋宙奏:“蠻寇必向邕州,若不先保護,遽欲遠征,恐蠻於後乘虛扼絕餉道。”乃敕蔡襲屯海門,鄭愚分兵備禦。十二月,襲又求益兵,敕山南東道發弩手千人赴之。時南詔已圍交趾,襲嬰城固守,救兵不得至。
翼王彈薨。
是歲,嗢末始入貢。嗢末者,吐蕃之奴號也。吐蕃每發兵,其富室多以奴從,往往一家至十數人,由是吐蕃之眾多。及論恐熱作亂,奴多無主,遂相糾合為部落,散在甘、肅、瓜、沙、河、渭、岷、廓、疊、宕之間。吐蕃微弱者反依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