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80

(時間概念)

鎖定
80是時間概念,社會學家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每10年分成一個階段加以研究。80後,就是1980年~1989年出生的人。
中文名
80
外文名
the generation after 80s
別    名
80後
類    別
時間概念

80概念

1.80後字面意思就是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但是從網絡文學的發展來看,80後是特指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這部分人具有各個行業的專業水平,但是社會並沒有發展到能夠接受他(她)們的地步,是一個早到的階層。這個階層在幾年內處在失業或者準失業的狀態。
2.80後本質是指計劃生育政策出台後產生的一代人。因為沒有兄弟姐妹之間的愛護和潛在競爭而產生的,較前代人更自我膨脹,自我為中心的一代人。在中國剛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和計劃生育政策時,這一代人的出現讓中國有了新的家庭結構。
社會影響
本世紀初,“新概念作文大賽”的連續舉辦為文化界引進了一股清新的青春之風,同時為那些滿懷文學理想的青少年創造了一個平台,使他們終於能夠走下網絡,走出應試教育的陰影,大膽袒露心聲。在一批又一批80年代後期出生的學生寫手脱穎而出之後,“80後”的品牌應運而生,它的出現給曾經沉悶的文學圖書市場打了一針興奮劑,在教輔書之外忽然出現的這類觀點新鮮、娛樂性強、有透着些許生活哲理的文學作品,迅速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追捧。市場對這種青春文學的接納又鼓勵了一大批愛好寫作的青少年拿起筆來書寫自己的生活,“少年寫作”蔚然成風,而在這一過程中,又不斷的有些才華橫溢的文學青年浮出水面。
由於這一領域的收益較高,各大出版社相繼推出校園文學作品,媒體的炒作更是愈演愈烈,但這種過分的炒作似乎沒有激勵青年寫作者,反而起了反作用。青少年寫手限於其年齡和生活閲歷,才思是有限的,於是在金錢的驅使下,“80後”有些並不盡如人意的書稿、社會上內容雜亂的文章、甚至媚俗作者和網絡寫手們模仿的粗糙作品也都被搬上台面,“少年寫作”、“青春文學”開始有了濫竽充數的影子。如果説初期的“80後”給讀者帶來的是寫作者新鮮理念的衝擊,那末後來越來越多的各種“少年寫手”們帶給讀者的卻是乏味和厭倦。
“少年寫手”們的作品良莠不齊,在圖書市場上呈現氾濫的現象,這使得很多同齡的青少年讀者被這種文化氛圍所深深影響,甚至有的青少年不理解什莫是真正的經典,而對於文學的理解就僅僅侷限在“誰都可以寫”的所謂的“青春文學”。照此下去,“青春文學”的商業化和媚俗風很可能會影響青少年讀者對於文學的理解,甚至會給他們以不正確的文學導向,使他們陷入虛無思想的洪流之中,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文學需要天賦,但更需要的其實是積累和沉澱。“少年寫手”好好培養也許就可以成為真正的有深厚功底的作家,但許多人刻意追求“天賦”、媒體大力吹捧“神童”,卻形成了一個不正確的文化導向,這無疑要將這些初出道的小寫手們引向一條畸形的“成功之路”。韓寒就是在被這樣稱為“神童”之後毅然輟學的,而事實是也許本來他還可以讀到高中畢業。輟學原本是不為大眾所稱道的行為,但媒體偏偏在此時又起了作用,他們報道韓寒如何在輟學之後過着休閒自在的生活,什莫時候去賽車,又拿了多少多少稿酬。這些報道讓同齡甚至更小的孩子對這種“另類”的生活產生無休止的羨慕,這種不正確的導向正在侵蝕他們對於未來所抱有的理想,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韓寒,但這無疑會使他們產生投機取巧的念頭,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價值觀。

80社會根源

“80後”的產生並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有其社會根源的。由於我國是人口大國,普及全民高等教育在現階段還有一定的困難,人口的壓力和歷史淵源最終導致了計劃生育和應試教育制度的產生。
一方面,在這種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孩子從小就揹負着長輩們的殷切期望,生活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傳統觀念的壓力下,他們渴望證明自己的願望十分強烈。另一方面,獨生子女的孤獨感使得他們缺少可交流可溝通的同齡人,只能在日記或網絡上用文字抒發自己的情感。所以當社會對“英雄出少年”的觀念不斷肯定,對應試教育和張揚個性之間的衝突爭論不休的時候,這些處在叛逆青春期的孩子們便很難拒絕“少年作家”頭銜下名與利的誘惑。而當他們拿到第一筆版税,似乎師長的期望、脱穎而出的成就感也在一瞬間得到了滿足。他們可以拋開各類競賽,放下《哈佛女孩劉亦婷》,瀟灑地説:“我也可以成功、成名”,而這條“成功之路”歸根結底是一條逃脱應試教育體制束縛之路。

80關於未來

“80後”寫手們無疑是一批有着文學才華和文學追求的青年人,但卻在商業化的不斷炒作下有些江郎才盡。過早的面對社會和媒體、一夜成名的壓力加劇了他們的早熟,使他們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發展道路。但成名之後的固步自封卻成了他們的致命傷,脱離生活、沒有深度的作品,即使能因為文字的華美而暢銷,也不能被稱之為真正的文學,因為它經不起大眾的考驗,沒有長久的生命力。這種現象是應試體制的壓力和國人渴望一夜成名的畸形心理影響下青少年不正常心態的表露。我們應該從教育體制這個根本上尋求改革的突破點,從社會輿論的大環境着手,從關心青少年心理、思想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本着“人文關懷”的理念及時制止這種現象的繼續發展。青少年的文學更需要的是對深刻文字功底、文化底藴的探究,而非純粹娛樂大眾、撈取利益的媚俗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