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74式主戰坦克

鎖定
三菱STB 74式主戰坦克(日語:ななよんしきせんしゃ,英語:Type 74 Main battle tank)是日本三菱重工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為日本陸上自衞隊研製生產的中型主戰坦克。
74式的設計高度考慮了日本的作戰環境,無論整體設計或懸吊承載系統都極具特色。是全世界第一種採用可調式液氣壓懸掛系統的有炮塔式主戰坦克。配備一門當時最為西方坦克廣泛採用的英制L-7A3 105mm 51倍徑旋膛炮的改良型,使用北約標準炮彈。
74式在1974年9月定型,被日本陸上自衞隊正式命名為74式,成為日本在二次大戰之後自制的第二代主戰坦克。74式坦克從1974年9月開始服役,量產作業持續到到1989年,總共生產了873輛供陸上自衞隊使用。 [1] 
中文名
74式主戰坦克
外文名
Type 74 Main battle tank
前    型
61式主戰坦克
次    型
90式主戰坦克

74式主戰坦克發展沿革

61式主戰坦克 61式主戰坦克
日本二次大戰後第一種國產坦克──61式坦克在1962年推出後,日本陸上自衞隊立刻着手規劃新一代的主戰坦克, 由防衞廳技術本部以及三菱重工等單位合作進行研發。1964至1967年,技術研究本部推出了一些新坦克的試驗載台進行測試,並在1968年展開原型車製造,1969年推出兩輛原型車,分別是1969年7月出廠的STB-1與9月出廠的STB-2(STB代表“第二代坦克原型車”),其中STB-1裝備英制L-7A1 105mm 51倍徑旋膛炮(1968年起授權日本生產)以及自動裝填系統;除了STB-1之外,當時全世界只有蘇聯仍在測試的T-64主戰坦克使用自動裝填系統,不過為了降低成本、複雜度並提升可靠度,自動裝填系統的研發並未繼續進行。 [2] 
74式坦克試驗車STB-1 74式坦克試驗車STB-1
1970年4月至1971年12月,三菱又製造了4輛經過改進的原型車(STB-3~6),取消了自動裝填系統;經過密集的測試與改進後,終於在1974年9月定型,被日本陸上自衞隊正式命名為74式。74式坦克從1974年9月開始服役,量產作業持續到到1989年,總共生產了873輛供陸上自衞隊使用。74式前後有B、C、D、E、F等五種小幅改進型,其中B型增加了使用翼穩脱殼穿甲彈(APFSDS)的能力,E型增加多用途高爆穿甲彈(HEAT-MP)的運用能力,F型則是在車體前方加裝92式除雷系統。依照1974年幣值,74式的研發總經費達25億日元;若以1984年幣值計算,每輛74式價值3.76億日元。 [3] 

74式主戰坦克設計特點

74式主戰坦克車體設計

Strv-103無炮塔坦克 Strv-103無炮塔坦克
74式的規劃階段,受到50年代認為坦克裝甲將無法抵擋高威力炮彈與成型裝藥穿甲彈的影響,日本遂從降低坦克被擊中機率着手;因此74式坦克十分重視減低被彈面積,為此還曾評估同時期瑞典Strv-103的無炮塔設計;雖然74式最後仍採用有炮塔設計,但為了減少被命中的機率,整體車高仍極其低矮。74式在設計時則規劃以公路運輸為主,為此還配合推出了名為“73式特大半聯結車”的拖板車來配合74式的道路運輸。74式的戰鬥重量為38噸,雖比61式增加3噸,但體積與重量仍低於同時期的英美主戰坦克;74式偏低的體積與重量,也與日本本島地形崎嶇、公路較為狹窄以及橋樑載重限制有關,如果太大太重就難以進行戰略性運輸。 [4] 
74式坦克炮塔 74式坦克炮塔
74式坦克採用鋼板焊接的車身以及鑄造式龜殼型炮塔,車身裝甲厚度在50至130mm之間,炮塔則在75~130mm之間。74式的構型低矮緊湊,寬度較窄,被彈面積極低,炮塔避彈構型頗佳。74式的炮塔外型與法國AMX-30坦克類似,呈半圓形,炮塔後部則稍有延長;炮塔造型扁平,炮彈容易滑開,可降低被炮彈擊穿的機率。由於車體高度較低,寬度窄,車內空間必然減小,故74式將車體上部結構的寬幅一路延伸到履帶上方,儘可能增加車內可用空間;此種設計在二戰時代的坦克十分普遍,但是日後隨着坦克體型日益增大,就不太需要爭取這塊空間了,因為此種設計會增加車體高度。 [5] 

74式主戰坦克防護設計

74式前裝甲特寫 74式前裝甲特寫
74式的底盤下半部採用整體鑄造,具有提高強度、防護性、減低重量等優點,但在生產時的技術要求較高,且需要大型設備,導致成本較高。74式車體前部裝甲厚130mm,兩側厚度75mm,後部厚度50mm;炮塔前部裝甲厚約130mm,兩側厚75mm,後部厚50mm。炮塔側面和車體後部設置了安裝各種用具的拖架,除增加使用性之外,還可降低敵方炮彈的穿透力。74式車內配備全車加壓式核生化(NBC)防護系統,並以高性能濾毒通風機來過濾進入車內的空氣。 [6] 

74式主戰坦克動力設計

三菱10ZF Model 22 WT發動機 三菱10ZF Model 22 WT發動機
動力方面,74式採用一具三菱10ZF Model 22WT二行程水冷10汽缸多燃料發動機,汽缸直徑135mm,活塞行程150mm,每個汽缸有4個排氣門,直流掃氣,並附帶兩個機械傳動的廢氣渦輪增壓器和兩組中冷器,能使用標準柴油、JP4煤油和汽油等多種燃料,在每分鐘2200轉時可發出870馬力的功率,被兩個軸流式風扇消耗若干功率後,輸出的最大淨功率約720馬力,單位重量功率達18.94 hp/噸,不過最大路速只有53km/hr,最大越野速度35km/hr,速度比起單位重量馬力同級的AMX-30、豹1( 65km/hr)有一段落差。與引擎搭配的是三菱MT-75A變速箱,包括行星齒輪機構和多片濕式離合器,有6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在每一個排檔上都可以進行原地轉向。 [7] 
74式坦克緊急制動 74式坦克緊急制動
先前61型坦克的變速箱以高低檔離合器作為一次變速機構,以兩個行星齒輪作為二次變速機構,而74式的MT-75A變速箱則將這兩種機構安裝在同一軸上。61型坦克變速機構的每次變速,系以腳操縱高低檔離合器進行,而74式坦克在操縱高速杆時,一次變速機構的離合器先分離,一次變速機構各檔位的液壓機構開始運作後,藉由迴路內的差壓轉換閥作用,使一次變速機構自動結合。因此,74式只需在啓動與停車時使用離合器踏板,行駛時就跟裝有液壓變矩器的車輛相同,可以不用離合器工作,大幅簡化駕駛操縱,而且不像液壓系統般會有流體損失。 [8] 
車首加有推土鏟的74式 車首加有推土鏟的74式
不同於61式坦克採用發動機設車尾、傳動系統設車頭的傳統設計,74式採用更現代化的設計,將發動機與傳動裝置整合成一個包件設於車尾,因此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此種設計可大幅節省後勤維修的工作量,省略貫穿車體的傳動軸之後,也能減低動力系統的體積、複雜度與故障率,同時也有助於降低車體高度。74式擁有液壓輔助轉向系統的坦克,為功率再生式,利用中間軸上差速器的差速作用,在轉向時從制動的一側向不制動的另一側回收功率,能使內部功率損失減到最小。必要時74式車頭能加裝一具液壓推土鏟,作為構築坦克掩體之用。 [9] 

74式主戰坦克武裝設計

74式主炮開火 74式主炮開火
火力方面,74式配備一門當時最為西方坦克廣泛採用的英制L-7A3 105mm 51倍徑旋膛炮的改良型,使用北約標準炮彈,具備新的駐退復進機,有炮膛排煙器而無炮口制退器,炮身實際壽命約150發,射擊M-735翼穩脱殼穿甲彈(APFSDS)時的炮口初速約1501m/s,射擊脱殼穿甲彈(APDS)時炮口初速約1490m /s;1990年代以來,74式的主要彈種包括93式APFSDS、91式多用途高爆穿甲彈(HEAT-MP)、00式練習彈以及77式空包彈等。由於炮塔極為低矮,74式的主炮俯仰範圍相當有限,只有-6~+9度,但可仰賴液氣壓懸吊系統調整車體俯仰姿態來增加主炮在垂直向的射界(正負各6度)。 [10] 
74式的防空機槍 74式的防空機槍
74式的副武裝為一挺安裝於車頂M-2 12.7mm防空機槍以及一挺74式7.62mm同軸機槍,此外炮塔兩側各有一具三聯裝73式煙幕彈發射器。74式7.62mm機槍的標準射速為650發/分,並能選擇200發/分獲1000發/分的射速,車內子彈攜行量4500發;M2重機槍位於車長旋轉塔與裝填手艙蓋之間,使車長與裝填手都可使用,對空射速為1050發/分,平射時為400發/分,機槍腔口初速為850m/s,車內攜彈量600發。74式炮塔後部兩側各有一組三聯裝60mm煙幕彈發射器,兩組可分別或可同時發射,有效射程100m,煙幕彈在離地面約30m高度由計時引信引爆,可製造直徑50m的煙幕。 [11] 

74式主戰坦克火控設計

74式坦克探照燈 74式坦克探照燈
74式的射控系統包括:整合有紅寶石激光測距儀、紅外線夜視鏡與光學觀測/瞄準儀的J-3車長瞄準儀,以及J-2炮手光學瞄準儀、彈道計算機與主炮雙軸穩定儀,都是日本自制的產品,在當時算是相當先進,具備行進間射擊能力。雙軸穩定系統附帶一個資料儲存器,如果坦克發生劇烈迴轉或極度傾斜、使目標超出主炮俯仰範圍的情況下,當車輛恢復原本姿態,儲存器便能恢復穩定系統原設定值,使火炮繼續對準目標;然而儲存器的範圍只有10度,如果姿態改變超過主炮俯仰範圍的10度以上,就超出儲存器能力範圍,穩定系統便失去作用。74式的車長塔頂可360度旋轉,其上裝有五具潛望鏡。 [12] 
74式的車燈 74式的車燈
74式的J-2、J-3瞄準儀都與主炮伺服/穩定裝置連結,進行同步連動。彈道電腦也與車長、炮手瞄準儀連結,自動從激光測距儀獲取目標距離,並其他參數而完成射擊參數解算,期中炮耳軸傾角、風速、風向、氣温、濕度等由各感測器自動傳入彈道計算機,炮膛磨損、裝藥温度、彈藥類型等資訊則由人工輸入。此外,炮塔右側裝有一具J-1紅外線瞄準儀,作為炮手的備用瞄準儀。車長瞄準儀內的激光測距儀使用距離300~5000m,精確度在10m以內,每分鐘可工作10次,炮手與車長操控席都有測距按鈕。為了配合紅外線夜視鏡,74式的主炮左側裝有一具與炮座同軸的大型白光/紅外線探照燈,其燈泡發射白光,配合濾光鏡就能投射紅外線。早期的74式的濾光鏡由於設計不良,主炮開火時常被震壞,這項問題在後來獲得改善。 [13] 

74式主戰坦克基本數據

參考數據
總重
38公噸
全長
9.41米
寬度
3.18米
全高
2.25米
操作人數
4人
裝甲厚度、類型
120毫米
主要武器
L7A1105毫米線膛炮
(55發)
次要武器
M2HB 12.7毫米機槍
(660發)
74式7.62毫米機槍
(4,500發)
發動機
三菱10ZF22WT
10汽缸柴油引擎
輸出功率
750匹馬力(560千瓦)
功率/重量
19匹/噸
懸掛系統
油氣壓式
最大行程
300千米
最大速度
53千米/時 [14] 

74式主戰坦克衍生型號

74式主戰坦克78式裝甲回收車

78式裝甲回收車 78式裝甲回收車
78式裝甲回收車在1974年開始製造原型車,1978年研發完成並進入服役,其構型與法國AMX-30D、德國豹1等改裝自坦克的回收車類似,以74式的底盤與承載系統為基礎,去除炮塔。78式重38噸,全長7.95m,全寬3.38m,全高2.4m。車體前段裝有一具伸縮式旋轉吊車,水平轉角度為270度,高低角度為0~75度,伸展長度3m,最大舉升高度為7m,舉升能力達20噸;車體中部裝有一具最大牽引力達38噸的主絞盤,以及一具專門驅動吊車的輔助絞盤,此外還設置保障安全性的防逆轉制動器,避免牽引、起吊作業時負載物突然掉落。 [15] 
78式的吊臂 78式的吊臂
主絞盤有兩種不同的卷繞速度,分別是每分鐘15m與每分鐘6m,而鋼纜靠液壓動力展開時的速率為每分鐘30m;車體前部裝有滑輪,能使絞盤的牽引能力增加1倍,不過作業速度也自然降低一半。乘員艙左側備有大、中、小3種鈎環,艙內還備有若關專業搶修工具以及焊接所需的氧氣瓶、乙炔瓶。車頭裝有一具液壓助鋤,在吊車進行作業時便放下助鋤,可增加車輛穩定性。78式能拖回故障的74式坦克,或吊裝拆換74式的動力包件。車上編制四名乘員(車長、駕駛員與二名作業人員),自衞武裝為一挺12.7mm機槍以及兩組三聯裝煙幕彈發射器。 [16] 

74式主戰坦克87式自行高射炮

87式自行高射炮 87式自行高射炮
87式自行高射炮的研發工作始於1979年的AWX計劃,由三菱重工業公司和三菱電機研發,並引進當時德國獵豹式(Gepard)自行高射炮的技術,最初曾打算使用61式坦克的底盤,後因機動力不足而改用74式的底盤。AWX在1982年完成部分關鍵系統,在1984年推出第一輛原型車,於1984至1986年進行各種試驗,在1987年正式定型,命名為87式,並開始服役,取代日本陸上自衞隊的M15A1或M-42等老舊美製自行高射炮。87式戰鬥重量44ton,換裝一具防空炮塔,炮塔兩側各有一門瑞士奧利崗(Oerlikon)KDA 35mm機炮(與獵豹防炮車相同),車內備有300多發高爆彈與20發穿甲彈。 [17] 
87式自行高射炮 87式自行高射炮
車上配備先進的偵測/射控系統,架構與獵豹式類似,包括炮塔後段上方的搜索、追蹤雷達各一,追蹤雷達上裝有一具同軸的電視攝影機,此外還有激光測距儀以及備用的直接光學追蹤儀、光學測距儀等,射控系統核心為一具數位式彈道計算電腦。此外,炮塔兩側各裝一具三聯裝煙幕彈發射器。車內編制三名人員,包括車長、炮手與駕駛,車長與炮手位於炮塔前部的戰鬥艙內,炮塔頂部設有一個向後開啓的鉸接式艙蓋。炮塔內裝有朝前的光學直接瞄準鏡,其兩側各有2個固定式觀察潛望鏡。87式的造價極其昂貴,每輛超過2500萬美元,因此日本陸上自衞隊僅能以每年平均不到三輛的速率生產;從1987年到2004年停產為止,87式僅僅生產了52輛。 [18] 

74式主戰坦克91式野戰架橋車

正在展開的91式架橋車 正在展開的91式架橋車
早期的67式架橋車最大承受通過重量為40噸,已不能承受新研製的90式主戰坦克正常通過,為了取代67式架橋車,91式架橋車便應運而生。91式野戰架橋車於1985年開始研發,1991年服役。91式在74式的車體上配備一具與豹1架橋車相同的水平伸展式機動橋,伸展後全長22m,能於5分鐘內架設完畢,可承受60噸的車輛通過。至2010年共生產24輛。 [19] 

74式主戰坦克74式改主戰坦克

74式改 74式改
美蘇冷戰結束後,日本首度對74式進行較大幅度的改良,稱為74改或74G,首輛原型車在1993年推出,在1994年共有四輛完成改裝,不過之後陸上自衞隊集中來換裝全新的90式坦克,並未繼將74式升級為74G;而這四輛74G則配屬於富士教導團的坦克教導隊,作為訓練之用。74G的主要改良包括換裝新型紅外線熱影像儀、激光警告器、與警告器連動的自動煙幕彈發射器等。 [20] 

74式主戰坦克其他改型

  • B型:可發射尾翼穩定脱殼穿甲彈和破甲彈。
  • C型:淡綠褐色的塗裝。
  • D型:小幅修改炮身。
  • E型:可發射多用途高爆彈,對火控系統也有改良。
  • F型:裝備92式除雷輪的版本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