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648年

鎖定
648年,農曆戊申年(猴年)。是指中國紀年648年,唐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二十二年。
中文名
648年
紀年方法
中國紀年
年    代
貞觀二十二年
歷史大事
太宗作《帝範》
相關史料
通鑑
朝    代
唐朝
類    型
年表

648年歷史大事

太宗作《帝範》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正月,太宗撰成《帝範》十二篇,以賜太子。篇名為《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戒盈》、《崇儉》、《賞罰》、《務農》、《閲武》、《崇文》。又告太子應更求古之哲王以為師,戒奢去驕。
李百藥卒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李百藥卒。百藥字重規,安平人,德林子,工文史。撰有《北齊書》。《北齊書》原名《齊書》,宋時加“北”,以與蕭於顯的《南齊書》區別。此書共五十卷。成書於貞觀十年(六三六)。百藥根據他父親德林的舊稿,加以增補整理而成。作者多采用王劭《齊志》,文筆生動,並保留了當時的口語。本書在北宋以後散佚很多,後人取《北史》等補足,因此間有前後文不連貫及詳略不等之處。但現存的十七篇原文保存了一些《北史》所沒有的史料。仍有參考價值。
薛萬徹等率軍擊高麗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二月,太宗詔以右武衞大將軍薛萬徹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衞將軍裴行方為副,帶兵三萬餘人及樓船戰艦,自萊州泛海擊高麗。薛萬徹以奇兵襲高麗大行城,與高麗兵萬餘人交戰,殺死敵將所夫孫。乘勝進圍泊汋城,高麗三萬餘人來援,薛萬徹將其擊退,攻拔泊汋城。萬徹在軍中任氣不能下人,有人告之。裴行方亦言其怨望,李世勣也言其不當誅。太宗詔除籍徙邊,會赦,還。
結骨入朝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二月,結骨(漢時稱堅昆,唐時又名黠戛斯,居住在阿爾泰山與杭愛山之間)酋長失缽屈阿棧前來朝唐。結骨國人體態高大,紅髮綠眼,從未與中國交往。唐朝以結骨之地設置堅昆都督府,以其酋長為都督,隸屬燕然都護府。當時邊境少數民族爭相派遣使節到唐納貢,新年開始,經常多達數百上千人。
松外蠻附唐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四月,唐太宗聽從劉伯英的奏議,派梁建方統巴蜀十三州唐軍擊敗松外諸少數民族,俘殺千餘人,歸附唐朝者前後有七十個部落,民户近二十萬。梁建方以其酋長蒙和等人為縣令,又招撫西洱河首領楊盛,楊盛也歸降唐朝。
契丹首領曲據內附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四月,契丹首領曲據率部眾歸屬唐朝。唐朝以其地設置玄州,隸屬營州都督府。
阿史那賀魯降唐
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以阿史那賀魯為葉護(等於副可汗),乙毗咄陸奔吐火羅(今阿富汗)後,部落亡散,阿史那賀魯率領數千帳歸附唐朝。太宗把他們安置在庭州莫賀城,拜阿史那賀魯為左驍衞將軍。唐軍進攻龜茲,阿史那賀魯入朝,自請為唐軍做嚮導引路。
王玄策破中天竺
印度在唐代叫天竺,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天竺,中天竺最強,其它四天竺都臣屬於它。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五月,太子右衞率長史王玄策奉使天竺,諸國都派使向唐使朝貢。正值中天竺國王死,大臣阿羅那順自立為王,發兵攻王玄策。玄策率領隨從三十多人力戰被俘。阿羅那順將各國的朝貢物全部掠走。王玄策趁夜逃走,到達吐蕃西部邊境,玄策以書徵鄰國兵,吐蕃派出一千二百人的精鋭部隊,泥婆羅(今尼泊爾)國派出七千人到達中天竺,王玄策與副帥蔣師仁帶兵大破中天竺,將阿羅那順及其妃、子俘虜,另外還俘虜了一萬二千多人,迫降了五百八十多所城邑集落。
天竺方士造延年之藥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王玄策自天竺歸,帶回天竺方士那邏邇娑婆寐來京,其人自言壽二百歲,有長生術,太宗深加禮數,館之於金飈門內,使造延年之藥,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主之。所採奇藥異石,不可稱數。延歷歲月而成,服之無效,後命回本國。
太宗修戰船備攻高麗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七月,唐太宗準備趁高麗困弊時,於次年發兵三十萬滅亡高麗,於是指令強偉在劍南道砍伐樹木修造戰船。巨船長達百尺,寬五十尺左右。這些船造好後順江而下,自江、揚壯趣萊州。
慈恩寺建成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十二月,太子為生母文德皇后長孫氏作大慈恩寺成,在當時西京外城朱雀街東第三街,第十五坊(進昌坊),寺南臨黃渠(寺今西安市南四公里)。乃度僧三百,請五十高僧入住。別建翻經院,請玄奘法師移居翻譯,並任上座職。移居之日,太宗及皇太子、后妃等於安福門樓親執香爐臨送,觀禮者數萬人。迨至高宗永徽三年(六五二),玄奘又請於慈恩寺內建大雁塔,安置西域所將經象及舍利。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七月,房玄齡卒,終年七十歲房玄齡從貞觀四年起(六三0),任尚書左僕射,共任相十幾年,制定開國各種制度,包括法律、禮儀;監修國史。病危時,上表勸諫太宗停止攻伐高麗。房玄齡跟隨太宗三十二年,為一代名相。唐人將他與杜如晦合稱為“房杜”。房玄齡卒,太宗廢朝三天,冊贈他為太尉、幷州都督,諡為文昭,陪葬昭陵。
百姓苦造船之役
強偉等人奉命在劍南道督造戰船,役及山獠。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雅、邛、眉三個州的獠人造反。蜀人皆苦造船之役,太宗准許出錢僱潭州人修造。官府督辦緊急,老百姓賣田宅子女都無法供給。谷價踴貴,劍外騷動,民不聊生。得到長孫知人奏報後,太宗敕令官府給潭州人庸錢。
回紇內亂,吐迷度被殺
回紇吐迷度之侄烏紇與其嬸通姦,他和俱陸莫賀達官都是突厥車鼻可汗的女婿。他們策謀將吐迷度殺死後歸附車鼻。烏紇趁夜襲擊吐迷度,將他殺死。燕然副都護元禮臣派人詭稱要拜烏紇為瀚海都督,烏紇親往拜謝元禮臣,禮臣將他抓獲後誅之,上報太宗。太宗擔心回紇部落離散,派兵部尚書崔敦禮前去安撫。後俱羅勃入見唐太宗,太宗將他留在長安。太宗拜吐迷度之子、前左屯衞大將軍婆閏為左驍衞大將軍、大俟利發、瀚海都督。
唐置松漠府、饒樂府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十一月,契丹帥窟哥、奚帥可度者帥部落內屬唐朝。唐朝以契丹為松漠府,以窟哥為都督,以他的別帥達稽等為峭落等九州,而以契丹辱紇主為刺史。以奚部為饒樂府,以可度者為都督,以他的別帥阿會等為弱水等五州,也以奚辱紇主為刺史。
唐發兵攻龜茲
貞觀二十一年(六四七)十二月,唐藉口龜茲侵掠鄰國,太宗命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郭孝恪等統兵擊龜茲。第二年九月,阿史那社爾破處月、處密二部,迫降其百姓。十月,阿史那社爾引兵從焉耆西趨龜茲北部邊境,焉耆王薛婆阿那支棄城逃奔龜茲,阿史那社爾追擊並將他斬首。立先那準為焉耆王。龜茲守將紛紛棄城逃跑,龜茲國王訶利布失畢帶兵五萬人抵抗,被唐軍擊敗。十二月,阿史那社爾攻克龜茲國王據守的都城,由郭孝恪駐守。布失畢逃走佔據撥換城。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閏十二月,阿史那社爾攻拔撥換城,擒獲布失畢。龜茲人又引來西突厥兵馬襲擊龜茲都城,郭孝恪陣亡,經激戰擊退龜茲、西突厥聯兵。阿史那社爾先後攻破五座大城,七百多座城歸附唐朝,獲得幾萬人。阿史那社爾立龜茲王的弟弟葉護為王,勒石記功後返回。

648年通鑑記載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上貞觀二十二年(戊申,公元六四八年)
春,正月,己丑,上作《帝範》十二篇以賜太子,曰《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戒盈》、《崇儉》、《賞罰》、《務農》、《閲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國,備在其中。一旦不諱,更無所言矣。”又曰:“汝當更求古之哲王以為師,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不免為下。吾居位已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台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勿以為是而法之。顧我弘濟蒼生,其益多;肇造區夏,其功大。益多損少,故人不怨;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然比之盡美盡善,固多愧矣。汝無我之功或而承我之富貴,竭力為善,則國家僅安;驕惰奢縱,則一身不保。且成遲敗速者,國也;失易得難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中書令兼右庶子馬周病,上親為調藥,使太子臨問;庚寅,薨。
戊戌,上幸驪山温湯。
己亥,以中書舍人崔仁師為中書侍郎,參知機務。
新羅王金善德卒,以善德妹真德為柱國,封樂浪郡王,遣使冊命。
丙午,詔以右武衞大將軍薛萬徹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衞將軍裴行方副之,將兵三萬餘人及樓船戰艦自萊州泛海以擊高麗。
長孫無忌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省事。
戊申,上還宮。結骨自古未通中國,聞鐵勒諸部皆服,二月,其俟利發失缽屈阿棧入朝。其國人皆長大,赤發綠睛,有黑髮者以為不祥。上宴之於天成殿,謂侍臣曰:“昔渭橋斬三突厥首,自謂功多,今斯人在席,更不以為怪邪!”失缽屈阿棧請除一官,“執笏而歸,誠百世之幸。”戊午,以結骨為堅昆都督府,以失缽屈阿棧為右屯衞大將軍、堅昆都督,隸燕然都護。又以阿史德時健俟斤部落置祁連州,隸靈州都督。
是時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辛酉,上引見諸胡使者,謂侍臣曰:“漢武帝窮兵三十餘年,疲弊中國,所獲無幾;豈如今日綏之以德,使窮髮之地盡為編户乎!”
上營玉華宮,務令儉約,惟所居殿覆以瓦,餘皆茅茨;然備設太子宮、百司,苞山絡野,所費已巨億計。乙亥,上行幸玉華宮;己卯,畋於華原。
中書侍郎崔仁師坐有伏閣自訴者,仁師不奏,除名,流連州。
三月,己丑,分瀚海都督俱羅勃部置燭龍州。
甲午,上謂侍臣曰:“朕少長兵間,頗能料敵;今昆丘行師,處月、處密二部及龜茲用事者羯獵顛、那利每懷首鼠,必先授首,弩失畢其次也。”
庚子,隋蕭後卒。詔復其位號,諡曰愍;使三品護葬,備鹵簿儀衞,送至江都,與煬帝合葬。
充容長城徐惠以上東征高麗,西討龜茲,翠微、玉華,營繕相繼,又服玩頗華靡,上疏諫,其略曰:“以有盡之農功,填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眾,喪已成之我軍。昔秦皇併吞六國,反速危亡之基,晉武奄有三方,翻成覆敗之業;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輕邦,圖利忘危,肆情縱慾之所致乎!是知地廣非常安之術,人勞乃易亂之源也。”又曰:“雖復茅茨示約,猶興木石之疲,和僱取人,不無煩擾之弊。”又曰:“珍玩伎巧,乃喪國之斧斤;珠玉錦繡,實迷心之鴆毒。”又曰:“作法於儉,猶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後!”上善其言,甚禮重之。
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將軍梁建方擊松外蠻,破之。
初,巂州都督劉伯英上言:“松外諸蠻暫降復叛,請出師討之,以通西洱、天竺之道。”敕建方發巴蜀十二州兵討之。蠻酋雙舍帥眾拒戰,建方擊敗之,殺獲千餘人。羣蠻震懾,亡竄山谷。建方分遣使者諭以利害,皆來歸附,前後至者七十部,户十萬九千三百,建方署其酋長蒙和等為縣令,各統所部,莫不感悦。因遣使詣西洱河,其帥楊盛大駭,具船將遁,使者曉諭以威信,盛遂請降。其地有楊、李、趙、董等數十姓,各據一州,大者六百,小者二、三百户,無大君長,不相統壹,語雖小訛,其生業、風俗,大略與中國同,自雲本皆華人,其所異者以十二月為歲首。
己未,契丹辱紇主曲據帥眾內附。以其地置玄州,以曲據為刺史,隸營州都督府。
甲子,烏胡鎮將古神感將兵浮海擊高麗,遇高麗步騎五千,戰於易山,破之。其夜,高麗萬餘人襲神感船,神感設伏,又破之而還。初,西突厥乙毘咄陸可汗以阿史那賀魯為葉護,居多邏斯水,在西州北千五百里,統處月、處密、始蘇、歌邏祿、失畢五姓之眾。乙毘咄陸奔吐火羅,乙毘射匱可汗遣兵迫逐之,部落亡散。乙亥,賀魯帥其餘眾數千帳內屬,詔處之於庭州莫賀城,拜左驍衞將軍。賀魯聞唐兵討龜茲,請為鄉導,仍從數十騎入朝。上以為昆丘道行軍總管,厚宴賜而遣之。
五月,庚子,右衞率長史王玄策擊帝那伏帝王阿羅那順,大破之。
初,中天竺王屍羅逸多兵最強,四天竺皆臣之,玄策奉使至天竺,諸國皆遣使入貢。會屍羅逸多卒,國中大亂,其臣阿羅那順自立,發胡兵攻玄策;玄策帥從者三十人與戰,力不敵,悉為所擒,阿羅那順盡掠諸國貢物。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書徵鄰國兵,吐蕃遣精鋭千二百人、泥婆國遣七千餘騎赴之。玄策與其副蔣師仁帥二國之兵,進至中天竺所居茶餺和羅城,連戰三日,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阿羅那順棄城走,更收餘眾,還與師仁戰;又破之,擒阿羅那順。餘眾奉其妃及王子,阻乾陀衞江,師仁進擊之,眾潰,獲其妃及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於是天竺響震,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餘所,俘阿羅那順以歸。以玄策為朝散大夫。
六月,乙丑,以白別部為居延州。
癸酉,特進宋公蕭瑀卒,太常議諡曰“德”,尚書議諡曰“肅”。上曰:“諡者,行之跡,當得其實,可諡曰貞褊公。”子鋭嗣,尚上女襄城公主。上欲為之營第,公主固辭,曰:“婦事舅姑,當朝夕侍側,若居別第,所闕多矣。”上乃命即瑀第而營之。
上以高麗困弊,議以明年發三十萬眾,一舉滅之。或以為大軍東征,須備經歲之糧,非畜乘所能載,宜具舟艦為水運。隋末劍南獨無寇盜,屬者遼東之役,劍南復不預及,其百姓富庶,宜使之造舟艦。上從之。秋,七月,遣右領左右府長史強偉於劍南道伐木造舟艦,大者或長百尺,其廣半之。別遣使行水道,自巫峽抵江、揚,趣萊州。
庚寅,西突厥相屈利啜請帥所部從討龜茲。
初,左武衞將軍武連縣公武安李君羨直玄武門,時太白屢晝見,太史佔雲:“女主昌。”民間又傳《秘記》雲:“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惡之。會與諸武臣宴宮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羨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爾勇健!”又以君羨官稱封邑皆有“武”字,深惡之,後出為華州刺史。有布衣員道信,自言能絕粒,曉佛法,君羨深敬信之,數相從,屏人語。御史奏君羨與妖人交通,謀不軌。壬辰,君羨坐誅,籍沒其家。
上密問太史令李淳風:“《秘記》所云,信有之乎?”對曰:“臣仰稽天象,俯察歷數,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親屬,自今不過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既成矣。”上曰:“疑似者盡殺之,何如?”對曰:“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也。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幾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借使得而殺之,天或生壯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孫,無遺類矣。”上乃止。
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齡留守京師,疾篤,上微赴玉華宮,肩輿入殿,至御座側乃下,相對流涕,因留宮下,聞其小愈則喜形於色,加劇則憂悴。玄齡謂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無事,唯東征未已,羣臣莫敢諫,吾知而不言,死有餘責。”乃上表諫,以為:“《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開疆亦可止矣。且陛下每決一重囚,必令三覆五奏,進素膳,止音樂者,重人命也。今驅無罪之士卒,委之鋒刃之下,使肝腦塗地,獨不足愍乎!向使高麗違失臣節,誅之可也;侵擾百姓,滅之可也;他日能為中國患,除之可也。今無此三條而坐煩中國,內為前代雪恥,外為新羅報仇,豈非所存者小,所損者太乎!願陛下許高麗自新,焚陵波之船,罷應募之眾,自然華、夷慶賴,遠肅邇安。臣旦夕入地,儻蒙錄此哀鳴,死且不朽!”玄齡之遺愛尚上女高陽公主,上謂公主曰:“彼病篤如此,尚能憂我國家。”上自臨視,握手與訣,悲不自勝。癸卯,薨。
柳芳曰: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為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諫諍而房、杜讓其賢,英、衞善將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為唐宗臣,宜哉!
八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丁丑,敕越州都督府及婺、洪等州造海船及雙舫千一百艘。
辛未,遣左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出金山道擊薛延陀餘寇。
九月,庚辰,昆丘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社爾擊處月、外密,破之,餘眾悉降。
癸未,薛萬徹等伐高麗還。萬徹在軍中,使氣陵物,裴行方奏其怨望,坐除名,流象州。
己丑,新羅奏為百濟所攻,破其十三城。
己亥,以黃門侍郎褚遂良為中書令。
強偉等發民造船,役及山獠,雅、邛、眉三州獠反。壬寅,遣茂州都督張士貴、右衞將軍梁建方發隴右、峽中兵二萬餘人以擊之。蜀人苦造船之役,或乞輸直僱潭州人造船;上許之。州縣督迫嚴急,民至賣田宅、鬻子女不能供,谷價踴貴,劍外騷然。上聞之,遣司農少卿長孫知人馳驛往視之。知人奏稱:“蜀人脆弱,不耐勞劇。大船一艘,庸絹二千二百三十六匹。山谷已伐之木,挽曳未畢,復徵船庸,二事並集,民不能堪,宜加存養。”上乃敕潭州船庸皆從官給
冬,十月,癸丑,車駕還京師。
回紇吐迷度兄子烏紇蒸其叔母。烏紇與俱陸莫賀達官俱羅勃,皆突厥車鼻可汗之婿也,相與謀殺吐迷度以歸車鼻。烏紇夜引十餘騎襲吐迷度,殺之。燕然副都護元禮臣使人誘烏紇,許奏以為瀚海都督,烏紇輕騎詣禮臣謝,禮臣執而斬之,以聞。上恐回紇部落離散,遣兵部尚書崔敦禮往安撫之。久之,俱羅勃入見,上留之不遣。
阿史那社爾既破處月、處密,引兵自焉耆之西趨龜茲北境,分兵為五道,出其不意,焉耆王薛婆阿那支棄城奔龜茲,保其東境。社爾遣兵追擊,擒而斬之,立其從父弟先那準為焉耆王,使修職貢。龜茲大震,守將多棄城走。社爾進屯磧口,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韓威帥千餘騎為前鋒,驍衞將軍曹繼叔次之。至多褐城,龜茲王訶利布失畢、其相那利、羯獵顛帥眾五萬拒戰。鋒刃甫接,威引兵偽遁,龜茲悉眾追之,行三十里,與繼叔軍合。龜茲懼,將卻,繼叔乘之,龜茲大敗,逐北八十里。
甲戌,以回紇吐迷度子翊左郎將婆閏為左驍衞大將軍、大俟利發、瀚海都督。
十一月,庚子,契丹帥窟哥、奚帥可度者並帥所部內屬。以契丹部為松漠府,以窟哥為都督;又以其別帥達稽等部為峭落等九州,各以其辱紇主為刺史。以奚部為饒樂府,以可度者為都督;又以其別帥阿會等部為弱水等五州,亦各以其辱紇主為刺史。辛丑,置東夷校尉官於營州。
十二月,庚午,太子為文德皇后作大慈恩寺成。
龜茲王布失畢既敗,走保都城,阿史那社爾進軍逼之,布失畢輕騎西走。社爾拔其城,使安西都護郭孝恪守之。沙州刺史蘇海政、尚輦奉御薛萬備帥精騎追布失畢,行六百里,布失畢窘急,保撥換城,社爾進軍攻之四旬,閏月,丁丑,拔之,擒布失畢及羯獵顛。那利脱身走,潛引西突厥之眾並其國兵萬餘人,襲擊孝恪。孝恪營於城外,龜茲人或告之,孝恪不以為意。那利奄至,孝恪帥所部千餘人將入城,那利之眾已登城矣。城中降胡與之相應,共擊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敵,將復出,死於西門。城中大擾,倉部郎中崔義超召募得二百人,衞軍資財物,與龜茲戰於城中,曹繼叔、韓威亦營於城外,自城西北隅擊之。那利經宿乃退,斬首三千餘級,城中始定。後旬餘日,那利復引山北龜茲萬餘人趣都城,繼叔逆擊,大破之,斬首八千級。那利單騎走,龜茲人執之,以詣軍門。
阿史那社爾前後破其大城五,遣左衞郎將權祗甫詣諸城,開示禍福,皆相帥請降,凡得七百餘城,虜男女數萬口。社爾乃召其父老,宣國威靈,諭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葉護為主,龜茲人大喜。西域震駭,西突厥、于闐、安國爭饋駝馬軍糧,社爾勒石紀功而還。
戊寅,以昆丘道行軍總管、左驍衞將軍阿史那賀魯為泥伏沙缽羅葉護,賜以鼓纛,使招討西突厥之未服者。
癸未,新羅相金春秋及其子文王入見。春秋,真德之弟也。上以春秋為特進,文王為左武衞將軍。春秋請改章服從中國,內出冬服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