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61式中型坦克

鎖定
61式中型坦克(英文:Type 61 Medium Tank [1]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仿照美國M47/48坦克設計、製造的第一代國產坦克。
該坦克車長8.19米,戰鬥全重35噸,裝備一門90毫米加農炮,備彈50發,還裝有7.62毫米同軸機槍和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各一挺 [2-3] 
61式中型坦克研製始於1955年日本自衞隊成立時期 [2]  ,由日本防衞廳技術研究本部與三菱重工協作研究,三菱重工公司試製並完成量產,1961年裝備日本陸上自衞隊。到1975年2月該型坦克總共生產560輛,1984年12月開始退役,到1988年度還有424輛在役 [2-3] 
中文名
61式中型坦克
外文名
Type 61 Medium Tank
前型/級
M-47/M-48中型坦克
研製單位
防衞廳技術研究本部與三菱重工
研製時間
1955~1960年
服役時間
1962年
定型時間
1961年4月
國    家
日本

61式中型坦克發展沿革

61式中型坦克歷史背景

M46坦克 M46坦克
1955年日本防衞廳根據武器裝備國產化、現代化計劃的需要,正式決定研製國產坦克。當時,防衞廳充分估計到戰後首次發展坦克的困難和有利條件,例如,儘管戰後沒有獨立的坦克工業,同時還有經費不足等問題,但是日本在侵朝戰爭中從維修、拆修美軍的M46、M47等坦克中掌握了一定的坦克技術,加之戰前製造坦克的基礎,因此防衞廳對發展國產坦克的信心是充足的。
防衞廳對戰後國產坦克要求必須能適應日本本土作戰,性能必須能與蘇制的T54/55坦克相匹敵。研製的國產坦克樣車命名為STA,意為“日本第一代國產坦克樣車”。因STA的研製時間緊迫,故部件研製與樣車研製是同時進行的 [1-4] 

61式中型坦克研製歷程

61式中型坦克 61式中型坦克 [5]
1955年10月,技術研究本部根據STA的設計方案,按實際尺寸先製成坦克木製模型。在此基礎上,技術研究本部與三菱重工協作,從1955年12月開始到1960年1月先後進行了兩次整車試製。兩次試製共製造型號為STA1、STA2、STA3和STA4等4輛樣車並進行了技術與使用試驗。在正式定型之前,對第二次整車試製的STA3和STA4兩輛樣車進行了適當改進。於1961年4月正式定型,命名為61式坦克。
該坦克在1962年度正式裝備,最初優先裝備一部分陸上自衞隊直屬部隊以及北海道部隊。到1975年2月總共生產560輛,1984年12月開始退役,到1988年度尚有424輛。該坦克的研製總經費按1962年度幣值計算約5億日元,每輛坦克的價格約7000萬日元 [1-4] 

61式中型坦克技術特點

61式中型坦克總體佈局

61式中型坦克 61式中型坦克
61式中型坦克總體佈置的特點是動力後置,傳動前置,傳動軸通過中間的戰鬥艙。
該坦克內部自前至後大致可劃分為傳動裝置及駕駛員和操縱裝置、乘員及武器和火控裝置、動力裝置3個空間。車體由防彈鋼板焊接而成。駕駛員位於車體右前部,他有1個向右開啓的單扇艙蓋,艙口前面裝有3具潛望鏡。炮塔採用整體鑄造結構,呈對稱橢圓形,但右側突出得稍大些,側面的輪廊也稍有不同,後
半部向後突出。炮塔尾艙裏存放炮彈,炮塔內有通風裝置、無線電台,還裝有各種小型工具箱。車長炮長坐在炮塔內右側,炮長位於車長前面,車長的鼓形指揮塔可360°旋轉。其後有一向背後開啓的單扇艙蓋。指揮塔上有4個觀察鏡,指揮塔下部安裝合像式測距儀。裝填手位於火炮左側,他有1個向後開啓的單扇艙蓋,艙蓋前面炮塔頂上有一簡單的潛望鏡。車體後部動力艙的佈置自前至後為蓄電池、空氣濾清器、發動機。4個蓄電池的電壓為12V,容量為200Ah。發電機裝在發動機上,輸出功率為2.4kW。為便於檢查和維修動力傳動裝置,車體前上裝甲的一部分及車體後部的一部分均用螺栓連接。車體兩側翼子板上各裝有1個油箱,車體後部還裝有備用油箱,備用油箱可由車內操縱供油及將其丟棄 [2-3] 

61式中型坦克防護系統

坦克車體低矮,炮塔外形呈流線形,前裝甲傾斜度較大,前部裝甲厚46毫米,兩側厚25毫米,後部厚15毫米。炮塔前部裝甲厚64毫米,兩側厚40毫米,後部厚20毫米。車內裝有防原子裝置 [2-3] 

61式中型坦克武器系統

1、坦克炮
61式中型坦克兩視線圖 61式中型坦克兩視線圖 [6]
該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90毫米加農炮,是日本製鋼所以美國90毫米M36反坦克自行火炮以及M47坦克安裝的90毫米火炮為樣炮自行研製的。該炮於1961年正式採用,稱為61式90毫米加農炮。炮管長為口徑的52倍,炮管前部裝有抽氣裝置,最前端裝有T字形炮口制退器。採用橫楔炮閂,裝有手動以及電磁螺線管式擊發裝置。火炮最大射速為10~15發/分鐘。
2、炮彈
配用的彈種有榴彈、黃磷煙幕彈、被帽穿甲彈4種,榴彈的初速為850米/秒,穿甲彈的初速為1160米/秒,彈藥基數為50發 [2-3] 
3、火控系統
61式中型坦克 61式中型坦克 [7]
採用基線長1米的合像式光學測距儀,放大倍率為12×,裝在指揮塔內,與炮長用直接瞄準鏡同時使用。測距儀測得的目標距離傳給主炮,決定主炮的俯仰角度。炮長使用的瞄準裝置是1具放大倍率為6×的單目式直接瞄準鏡和1具放大倍率為4×的潛望式瞄準鏡,前者固定安裝在90毫米火炮上,後者通過機械式聯動裝置與火炮聯動,總是與火炮的俯仰角度一致。車長用M15單目潛望鏡裝在指揮塔頂部的12.7毫米機槍架下,放大倍率為7×,用於機槍瞄準。在車體兩側前護板上各裝有1對白光及紅外駕駛燈,在火炮防盾左側可安裝紅外/白光探照燈。
火炮和炮塔的旋轉與俯仰利用電液操縱,並備有人工操縱方式。旋轉驅動為電液式,電動機和油壓泵佈置在炮長左側。當炮長把座椅前面的手柄向所需旋轉的方向移動時,火炮和炮塔就旋轉,其迴轉速度與移動手柄的角度成正比。手動時炮長轉動位於炮長座椅右側的手柄。當火炮和炮塔以動力方式旋轉時,右側的手柄必須停止使用。此外,還裝有限制器,當炮塔旋轉到限定位置時可閉鎖。俯仰驅動也是電液式的,俯仰與旋轉使用同一個電動機。人工俯仰時由炮長操縱轉換杆,轉換杆向右下方轉動時火炮呈俯角,向左下方轉動呈仰角 [2-3] 
61式中型坦克 61式中型坦克 [8]
4、輔助武器
美製M1919A4式7.62毫米並列機槍裝在固定於主炮上的槍架上,可利用主炮的瞄準具進行瞄準,具有勃朗寧機槍所特有的散熱護套和手槍式握把。該機槍使用北約國的7.62毫米通用機槍彈,攜槍彈750發,初速為868米/秒,射程為3150米,射速為500發/分鐘。美製M2式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固定安裝在炮塔右上方指揮塔頂部機槍架上,由炮塔內遙控操縱,旋轉與俯仰由指揮塔內的手柄控制,瞄準是通過裝在機槍架下的M15潛望鏡進行,初速為890米/秒,射程為6660米,射速為600發/分鐘 [2-3] 

61式中型坦克推進系統

1、發動機
61式坦克發動機 61式坦克發動機
該坦克採用三菱12HM21WT型4衝程12V90°風冷直接噴射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缸徑為140毫米,功率為441kW(600馬力),標定轉速為2100r/分鐘。該機是在日本舊陸軍坦克上使用的風冷柴油機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從1956年6月至11月進行單缸試製,於1957年2月製成樣機。在該機研製階段,曾對風冷、水冷兩咱型式反覆進行研究,經試驗,在性能方面水冷較為理想,但為適應使用情況,要求採用風冷型式。經進一步研究、試驗,風冷型式的性能終於達到了規定指標。最初考慮採用2衝程,雖經努力研製,而性能卻不理想,故確定採用4衝程。而2衝程風冷柴油機仍在繼續進行研究,直到1962年製成了4缸樣機,為研製61式坦克的下一代新坦克的發動機奠定了基礎 [2-3] 
2、傳動裝置
該坦克的傳動裝置前置,發動機的動力經主動軸傳給前方的離合器。採用乾式多片雙離合器,控制離合器可轉換高速、低速和空檔。採用自動液壓操縱常齧合齒輪式機械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這些排檔均具有高、低速轉換能力。
61式中型坦克 61式中型坦克 [9]
轉向裝置為雙差速式,差速器的動力經側傳動傳至主動輪,駕駛員操縱兩個操縱桿實現轉向。
3、行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獨立扭杆懸掛,每側有6個小型負重輪,3個託帶輪。前面的2個以及後面的2個負重輪裝有減振器,最後部的負重輪與誘導輪通過聯動裝置聯動,並可調節履帶的鬆緊度。主動輪前置,誘導輪後置。履帶為單銷式,着地面上可安裝橡膠襯墊或防滑釘,履帶寬500毫米,平均每側87塊履帶板,由高錳鋼鑄造製成 [2-3]  [10] 

61式中型坦克性能數據

61式中型坦克參考數據:
型號
61式坦克
乘員
4人
戰鬥全重
35000千克
淨重
33500千克
單位功率
12千瓦/噸
單位壓力
93.2千帕
車長
炮向前
8.190米
炮向後
7.310米
車體長
6.300米
車寬
2.950米
車高
至炮塔頂
2.490米
全高
3.160米
車底距地高
0.400米
履帶寬
500毫米
履帶着地長
3.700米
履帶中心距
2.450米
公路最大速度
45千米/小時
公路最大行程
200千米
涉水深
1米
爬坡度
60%
攀垂直牆高
0.685米
越壕寬
2.489米
發動機
生產公司
三菱重工業公司
型號
12HM21WT
類型
4衝程12V風冷直接噴射渦輪增壓柴油機
功率/轉速
441千瓦/2100轉/分鐘
傳動裝置
生產公司
三菱重工業公司,神户制鋼所
類型
機械式
前進檔/倒檔數
5/1
轉向裝置類型
機械雙差速式
懸掛裝置類型
扭杆
坦克炮口徑/型號/類型
90毫米/61式/線膛炮
並列機槍口徑/型號/數量
7.62毫米/美製M1919A4/1挺
高平兩用機槍口徑/數量
12.7毫米/美製M2/1挺
煙幕彈發射器數量
2×3具
彈藥基數
90毫米炮彈
50發
7.62毫米槍彈
750發
高速穿甲彈初速
1160米/秒
主炮射速
10~15發/分鐘
炮塔驅動方式
動力(電液),手動
炮塔迴轉範圍
360°
測距儀類型
光學合像式
炮長瞄準鏡類型
單目式
車長瞄準鏡型號/類型
M15/單目
火炮穩定器
裝甲結構類型/厚度/水平傾角/材料
車體首上
均質/46毫米/鋼
車體側面
均質/25毫米/90°/鋼
車體尾部
均質/15毫米/90°/鋼
炮塔正面
均質/64毫米/鋼
三防裝置
車內裝有防核污染裝置
電氣系統電壓
24伏
蓄電池數量/電壓/容量
4個/12伏/200安時
[2-3]  [11] 

61式中型坦克衍生型號

61式中型坦克67式架橋車

67式架橋車取消61式坦克炮塔、以61式底盤為基礎發展的裝甲架橋車,於1967年正式定型,命名為67式裝甲架橋車。該車僅裝備第七機械化師、第七工兵大隊。
該車的剪式輕金屬摺疊橋展開發度為12米,跨度10米,橋寬3.5米,最大承載能力40t,架設時間3~5分鐘,可從任一端收橋。該車總重為36.7t,乘員3人 [1-2] 

61式中型坦克67式工程車

67式工程車,是戰場上工程兵使用的車輛,裝有推土鏟和輕型吊車,車重35t,乘員4人 [1-2] 

61式中型坦克70式工程車

70式工程車 70式工程車 [12]
70式工程車,為日本首次仿美M47裝甲搶救車自制的國產裝甲搶救車,於1963年進行部件試製,1967年進行整車試製,1970年正式定型,命名為70式裝甲搶救車。
該車定型後裝備4輛,隨後停產,它是用1971年度和1972年度的預算製造的,其中包括定型在內。
該車取消61式坦克的炮塔,裝有固定式作業艙,上部結構的尾艙中裝有絞盤,絞盤拉力為343kN,可沿陡坡拉起陷落的坦克。車體前面裝有可朝前擺動的A形吊車,起吊能力為18t。吊車通過獨立的液壓油缸,除容易進行小角度俯仰外,靠吊杆的兩支腳可進行較小的方向性調整。為確保起重工作的安全性,還裝有防止倒轉的制動器,以免牽引、起重作業時負載意外地掉下來。A形吊車不用時向後卧於車體上面。液壓操縱的推土鏟安裝在車體前面,在搶救作業時或者在使用A形吊車時用以穩定車輛。
該車重35t,乘員4人,載有1門可安裝在前上甲板上81毫米迫擊炮,還裝有1挺12.7毫米和1挺7.62毫米機槍 [1-2] 

61式中型坦克總體評價

61式中型坦克,是日本在本國軍事工業技術基礎上,參照美國M47/48坦克自行研製的二戰後第一種中型坦克。61式坦克的研製成功,標誌日本坦克工業在二戰之後得到了恢復,同時也是日本在戰後武器技術空白情況下的一次重大突破,為日本繼續研製坦克奠定了基礎。但由於起步較晚,技術起點較低,61式坦克在裝備陸上自衞隊的時候,與同一時期的美國M60A1、蘇聯的T-62等坦克相比,已經相差了整整一代 [13]  。(《國外坦克》 評
61式中型坦克 61式中型坦克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