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587年

鎖定
丁未年(羊年
陳朝禎明元年
隋朝開皇七年
高昌延昌二十七年
西梁廣運二年
中文名
587年
外文名
587 AD
性    質
丁未年(羊年
類    型
紀年

587年紀年

丁未年(羊年
開皇七年
南朝陳禎明元年
高昌延昌二十七年
西梁廣運二年

587年本年年表

1、公元587年,隋文帝開江淮間運河,北起山陽(今江蘇淮安),南至揚州市南入江。
2、公元587年,隋文帝發十餘萬人修長城,二旬而罷。
3、公元587年,定製科舉制度。
3、公元587年,沙缽略死,其弟處羅侯立,是為莫何可汗
4、公元587年4月,為了平陳,隋首先在揚州疏浚了邗溝,以便水師南下。
5、公元587年,隋主楊堅為統一天下,以次子楊廣為帥,統兵攻打陳朝
6、公元587年,隋滅後梁。
7、公元587年,智者大師在金陵光空寺開講《法華經》。
8、公元587年,用明天皇死,因皇位繼承問題,稻目之子蘇我馬子和尾輿之子物部守屋進行了決戰。

587年歷史紀事

陳朝後主改元禎明
禎明元年(五八七)一月三日,陳大赦天下。改元,以至德五年為禎明元年。
隋令諸州貢士
開皇七年(五八七)一月十九日,隋制諸州每歲貢士三人入朝。
陳、隋互遣使交聘
禎明元年(五八七)二月二十四日,陳遣兼散騎常侍王亨、兼通直散騎常侍王音聘於隋。四月二十日,隋遣兼散騎常侍楊同、兼通直散騎常侍崔儦使於陳。崔儦,字岐叔,清河武城(今屬山東)人,為山東門閥。以讀書為務,負恃門第才氣,忽略世人,在其門户大書:“不讀五千卷書者,無得入此室”。貴臣楊素重崔儦門地,為子求崔女為妻,聘禮甚厚,迎親之日,公卿滿座,儦故意騎驢而至,表示對楊素的輕視。崔儦在北方負有盛名,曾兩次為使聘於陳朝。
隋發十萬人修長城
開皇七年(五八七)二月,隋發丁男十餘萬人修長城,二旬而罷。
隋開鑿山陽瀆
開皇七年(五八七)四月,隋於揚州開鑿山陽瀆以通運輸。山陽瀆即春秋時吳國所開邗溝,隋將其挖深開廣,將用以伐陳。
突厥沙缽略可汗遣子入貢
開皇七年(五八七)四月,突厥沙缽略可汗遣其子入貢於隋,並請遊獵於恆、代之間(今山西地方)。隋文帝詔許,並遣人賜以酒食,沙缽略率部落再拜受賜。
東突厥立新可汗
開皇七年(五八七)四月,突厥沙缽略可汗卒。隋文帝遣太常弔祭,為之廢朝三日。沙缽略以子雍虞閭懦弱,遺令立其弟葉護處羅侯繼位。叔侄推讓再三,最後處羅侯立,為莫何可汗,以雍虞閭為葉護,並遣使通報隋朝。
突厥莫何可汗擒阿波可汗
開皇七年(五八七)四月,隋遣車騎將軍長孫晟持節拜莫何為可汗,賜以鼓吹、幡旗。莫何勇而有謀,以隋所賜旗鼓西擊阿波可汗。阿波之眾以為莫何可汗得隋兵之助,望風降附,於是生擒阿波,上書向隋請示如何處置。隋朝廷意見迥異,宰相高熲認為寬大為懷,長孫晟建策存突厥兩可汗,使互相牽制,為招遠之道。
隋廢后梁國
開皇七年(五八七)八月,隋文帝徵後梁主蕭琮入朝,蕭琮率其臣下二百餘人朝於長安。不久廢后梁國,赦江陵(今屬湖北)民死罪,給民免除賦役十年。後梁前皇帝蕭詧、蕭巋之墓各給守墓十户。拜蕭琮為柱國,封莒國公。後梁立國凡三十三年,共歷三帝,至此亡國。
蕭巖蕭瓛率江陵民降陳
後梁廣運二年(五八七)八月,隋文帝既徵後梁主蕭琮入長安,又遣武鄉公崔弘度將兵戍江陵,軍至鄀州(今湖北宜城南),蕭琮叔父太傅蕭巖與蕭琮弟荊州刺史蕭瓛崔弘度掩襲,遣都官尚書沈君公往陳荊州刺史陳慧紀處請降。九月十八日,陳慧紀引兵至江陵城下。十九日,蕭巖等盡驅江陵軍民男女十萬口渡江降陳。陳授蕭巖平東將軍,授蕭瓛侍中、安東將軍。

587年風景名勝

公元587年丁青寺
丁青寺屬原始苯波教改革歸屬明教的教派,位於德格縣扎科鄉,該由大喇嘛丹巴欽繞始建於公元587年,即藏曆第一個繞日前40年,距今以有1416年的歷史,是康區苯波教寺院的中心,又是成為康區苯波教派最高學府和苯波教祖寺。就寺廟規模、僧侶人數來看,丁青寺為之最,向有康區苯波教祖寺之稱。
歷史紀事 隋令諸州每年貢士三人(有人任為此即進士科之始)。在所州開山陽瀆(江淮間運河)。徵後梁主入朝,後梁亡,共三帝、三十三年。突厥沙缽略可汗死,第處羅侯立,即莫何可汗,莫何攻擒阿波可汗。

587年逝世名人

沙缽略可汗(?-587年)
沙缽略可汗,名阿史那攝圖,突厥可汗,乙息記可汗阿史那科羅之子。佗缽可汗以侄兒攝圖為爾伏可汗統東面。公元581年,佗缽可汗去世,其子阿史那庵邏將汗位讓給了攝圖,是為沙缽略可汗。在可敦北周千金公主的影響下,沙缽略可汗屢次侵犯新興的隋朝。但隋朝派長孫晟遊説西突厥阿波可汗達頭可汗,分化突厥的勢力。最後公元583年沙缽略可汗被隋朝打敗後,只好和隋朝講和。
公元587年4月,沙缽略可汗去世,其弟處羅侯即位,為莫何可汗,其子阿史那雍虞閭在1年後成為突厥的都藍可汗
用明天皇(?-587年)
用明天皇為日本第31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橘豐日天皇,在《古事記》裏則名為橘豐日命。用明天皇之皇后,是同父異母的欽明天皇妃-小姊君之女穴穗部間人皇女。公元587年4月2日,用明天皇病。4月9日駕崩。

587年史籍記載

(1)春,正月,戊寅,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戊寅(初三),陳朝大赦天下,改年號為禎明
(2)癸巳,隋主享太廟。
(2)癸巳(十八日),隋文帝到太廟祭祀祖先。
(3)乙未,隋制諸州歲貢士三人。
(3)乙未(二十日),隋朝規定各州每年向朝廷推薦三位士人。
(4)二月,丁巳,隋主朝日於東郊。
(4)二月丁巳(十二日),隋文帝在東郊舉行祭祀太陽的儀式。
(5)遣兼散騎常侍王亨等聘於隋。
(5)陳朝派遣兼散騎常侍王亨等人到隋朝聘問。
(6)隋發丁男十萬餘人修長城,二旬而罷。夏,四月,於揚州開山陽瀆以通運。
(6)隋朝徵發壯丁十萬餘人修築長城,二十天而止。夏季,四月,隋朝在揚州開鑿山陽瀆以通漕運。
(7)突厥沙缽略可汗遣其子入貢於隋,因請獵於恆、代之間,隋主許之,仍遣人賜以酒食。沙缽略帥部落再拜受賜。
(7)突厥沙缽略可汗派遣他的兒子向隋朝進貢,並請求朝廷允許突厥在恆州、代州之間打獵,隋文帝答應了突厥的請求,並派遣使者賜給沙缽略可汗酒食。沙缽略可汗率領突厥部落跪拜接受賞賜。
沙缽略尋卒,隋為之廢朝三日,遣太常弔祭。
不久,沙缽略可汗去世,隋朝為他罷朝三天,以示哀悼,並派遣太常寺卿前去弔唁。
初,沙缽略以其子雍虞閭懦弱,遺令立其弟葉護處羅侯。雍虞閭遣使迎處羅侯,將立之,處羅侯曰:“我突厥自木杆可汗以來,多以弟代兄,以庶奪嫡,失先祖之法,不相敬畏。汝當嗣位。我不憚拜汝。”雍虞閭曰:“叔與我父,共根連體。我,枝葉也,豈可使根本反從枝葉,叔父屈於卑幼乎!且亡父之命,何可廢也!願叔勿疑!”遣使相讓者五六,處羅侯竟立,是為莫何可汗。以雍虞閭為葉護。遣使上表言狀。
起初,沙缽略可汗因為兒子雍虞閭懦弱,留下遺言令立弟弟葉護處羅侯為可汗。這時,雍虞閭派遣使者前往迎接處羅侯,將擁立他為可汗。處羅侯説:“我突厥國自木杆可汗以來,可汗繼承多是以弟代兄。以庶奪嫡,違背了祖宗之法,互相不加尊重。你是先可汗嫡子,理當繼位,我不在乎跪拜你。”雍虞閭説:“叔父與我父親是一母所生,共根連體。我是晚輩,好比枝葉。怎能使根本反而服從枝葉,叔父屈居於晚輩之下呢!況且這是先父的遺命,又怎麼可以違背呢!希望叔父不要再有疑慮。”雙方互相派遣使者,相互推讓了有五六次之多,處羅侯終於即位,這就是莫何可汗莫何可汗又任命雍虞閭為葉護。並派遣使者向隋朝上表,稟報即位始末。
隋使車騎將軍長孫晟持節拜之,賜以鼓吹、幡旗。莫何勇而有謀,以隋所賜旗鼓西擊阿波;阿波之眾以為得隋兵助之,多望風降附。遂生擒阿波,上書請其死生之命。
隋朝派遣車騎將軍長孫晟為使者,持節冊拜莫何可汗,並賞賜給他鼓吹、幡旗。莫何可汗智勇雙全,他打着隋朝所賞賜的幡旗和鼓吹,向西攻打西突厥阿波可汗。阿波可汗的軍隊以為莫何可汗得到了隋軍的助戰,紛紛望風降附。莫何可汗於是生擒阿波可汗,又派遣使者向隋朝上書,請示如何處置他。隋主下其議,樂安公元諧請就彼梟首;武陽公李充請生取入朝,顯戮以示百姓。隋主謂長孫晟:“於卿何如?”晟對曰:“若突厥背誕,須齊之以刑。今其昆弟自相夷滅,阿波之惡非負國家。因其困窮,取而為戮,恐非招遠之道。不如兩存之。”左僕射高曰:“骨肉相殘,教之蠹也,宜存養以示寬大。”隋主從之。
隋文帝召集公卿大臣商議此事,樂安公元諧建議將阿波可汗就地斬首示眾,武陽公李充建議將阿波可汗押送長安,由朝廷明令處死,以示天下百姓。隋文帝問長孫晟:“你認為該怎麼處置?”長孫晟回答説:“如果阿波可汗是違背朝命,與我大隋作對,理應處以極刑。現今是突厥兄弟之間自相殘殺,阿波可汗的罪惡並不是有負於我國。如果趁阿波可汗困窮危難之時,下令將他誅殺,恐怕不是招撫遠方、綏靖邊疆所應採取的辦法。不如赦免阿波可汗,兩存其國。”尚書左僕射高也説:“骨肉相殘,違背倫理綱常,是推行教化的蠹害。應該赦免阿波可汗,留其性命,以示朝廷寬大為懷。”隋文帝聽從了他們的建議。
(8)甲戌,隋遣兼散騎常侍楊同等來聘。
(8)甲戌(三十日),隋朝派遣兼散騎常侍楊同到陳朝聘問。
(9)五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9)五月,乙亥朔(初一),出現日食。
(10)秋,七月,己丑,隋衞昭王爽卒。
(10)秋季,七月,己丑(十六日),隋朝衞昭王楊爽去世。
(11)八月,隋主徵梁主入朝。梁主帥其羣臣二百餘人發江陵;庚申,至長安。
(11)八月,隋文帝徵召後梁國主蕭琮入朝。蕭琮率領羣臣百官二百餘人由江陵出發;庚申(十八日),到達長安。
隋主以梁主在外,遣武鄉公崔弘度將兵戍江陵。軍至都州,梁主叔父太傅安平王巖、弟荊州刺史義興王等恐弘度襲之,乙丑,遣都官尚書沈君公詣荊州刺史宜黃侯慧紀請降。九月,庚寅,慧紀引兵至江陵城下。辛卯,巖等驅文、武、男、女十萬口來奔。
隋文帝因為後梁國主離開了國家,就派遣武鄉公崔弘度率軍戍守江陵。崔弘度軍至都州,後梁國主的叔父太傅安平王蕭巖、弟弟荊州刺史義興王蕭等人害怕崔弘度趁機襲取江陵,乙丑(二十三日),蕭巖、蕭派遣都官尚書沈君公向陳朝荊州刺史宜黃侯陳慧紀請求降附。九月,庚寅(十八日),陳慧紀率軍抵達江陵城下。辛卯(十九日),蕭巖、蕭等人帶領後梁國文武官吏、平民百姓共十萬人投奔陳朝。
隋主聞之,廢梁國;遣尚書左僕射高安集遺民;梁中宗、世宗各給守冢十户;拜梁主琮上柱國,賜爵莒公。
隋文帝得知此事,下令廢掉後梁;又派遣尚書左僕射高前去聚集安置沒有降附陳朝的平民百姓;並下令給宣帝、孝明帝各十户人家守護陵墓;還任命後梁國主蕭琮為上柱國,封爵莒公。
(12)甲午,大赦。
(12)甲午(二十二日),陳朝大赦天下。
(13)冬,十月,隋主如同州;癸亥,如蒲州。
(13)冬季,十月,隋文帝巡幸同州;癸亥(二十二日),又巡幸蒲州。
(14)十一月,丙子,以蕭巖開府儀同三司東揚州刺史,蕭讞為吳州刺史。
(14)十一月,丙子(初五),陳朝任命蕭巖為開府儀同三司、東揚州刺史,蕭讞為吳州刺史。
(15)丁亥,以豫章王叔英兼司徒。
(15)丁亥(十六日),陳朝任命豫章王陳叔英兼任司徒。
(16)甲午,隋主如馮翊,親祠故社;戊戌,還長安。
(16)甲午(二十三日),隋文帝巡幸馮翊,親自祭祀他出生地的社神,戊戌(二十七日),返回長安。
是行也,內史令李德林以疾不從,隋主自同州敕書追之,與議伐陳之計。乃還,帝馬上舉鞭南指曰:“待平陳之日,以七寶裝嚴公,使自山以東無及公者。”隋文帝這次出巡,內史令李德林由於生病沒有隨行,文帝從同州下敕書召他前去,與他商議討伐南陳的計劃。等回到長安,文帝騎馬舉鞭指向南方説:“待平定南陳時,用七寶來裝飾您,使崤山以東的士大夫,沒有人能像你那樣顯貴。
(17)初,隋主受禪以來,與陳鄰好甚篤,每獲陳諜,皆給衣馬禮遣之,而高宗猶不禁侵掠。故太建之末,隋師入寇;會高宗殂,隋主即命班師,遣使赴吊,書稱姓名頓首。帝答之益驕,書末雲:“想彼統內如宜,此宇宙清泰。”隋主不悦,以示朝臣,上柱國楊素以為主辱臣死,再拜請罪。
(17)起初,隋文帝受禪即位以來,與陳朝十分友好,每次抓獲陳朝的間諜,都贈送衣服、馬匹,客氣地予以遣返。然而陳宣帝還是不斷地讓軍隊侵擾隋朝邊境。所以在太建末年,隋朝軍隊對南陳發動了一次進攻,適逢陳宣帝去世,隋文帝即下令班師退軍,又派遣使者前去弔唁,在給陳後主的信中有“楊堅頓首”之語。陳後主的回信卻越發狂妄自大,信末説:“想你統治的區域內安好,這裏是天下清平。”隋文帝看了回信很不高興,並把它展示給朝臣,上柱國楊素認為君主受辱,臣下該死,再一次跪拜叩頭請罪。
隋主問取陳之策於高,對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穫之際,微徵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守禦,足得廢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為常;後更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頃,我乃濟師;登陸而戰,兵氣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儲積皆非地窖。若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復更燒之,不出數年,自可財力俱盡。”隋主用其策,陳人始困。
隋文帝向高詢問平定陳朝的策略,高回答説:“長江以北地區天氣寒冷,田裏莊稼的收穫要晚一些;而江南地區水田裏莊稼要成熟得早一些。估計在對方的收穫季節,我們徵集少量軍隊,聲言要襲擊江南,他們必定屯兵守禦。這樣足以使他們耽誤農時。等到對方聚集了軍隊,我們便可以解甲散兵。如此反覆,他們就會習以為常;然後我們再調集大軍準備進攻,他們必然不會相信。這樣,在他們還在猶豫的時候,我們的大軍已經渡過了長江;我軍渡江登岸與敵軍作戰,士氣就會大增。再説江南水淺土薄,房舍多用茅竹搭成,所有的儲積都不是藏在地窖裏。如果我們暗中派人因風縱火,焚其儲積,等他們重修後,再去焚燒。這樣不出數年,對方必定力竭財盡。”隋文帝採納了高的計謀,陳朝官府百姓開始感到疲憊不堪。
於是楊素、賀若弼及光州刺史高勱,虢州刺史崔仲方等爭獻平江南之策。仲方上書曰:“今唯須武昌以下,蘄、和、滁、方、吳、海等州,更帖精兵,密營度計;益、信、襄、荊、基、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張形勢,為水戰之具。蜀、漢二江是其上流,水路衝要,必爭之所。賊雖流頭、荊門、延洲、公安、巴陵、隱磯、夏首、蘄口、湓城置船,然終聚漢口、峽口,以水戰大決。若賊必以上流有軍,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諸將即須擇便橫渡;如擁眾自衞,上江諸軍鼓行以前。彼雖恃九江、五湖之險,非德無以為固;徒有三吳、百越之兵,非恩不能自立矣。”隋主以仲方為基州刺史。
於是上柱國楊素、吳州總管賀若弼以及光州刺史高勱、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都爭獻平定陳朝的策略。崔仲方上書説:“如今必須自武昌以下,在蘄、和、滁、方、吳、海等州增加精兵,秘密進行部署、籌劃;在益、信、襄、荊、基、郢等州立刻建造舟船,同時儘量壯大聲勢,作水戰的準備。蜀、漢二江在長江的上流,是水陸要地,勢所必爭。陳朝雖然在流頭、荊門延州、公安、巴陵、隱磯、夏首、蘄口、湓城等地置備了船隻,但最終還是要聚集大軍於漢口、峽口,通過水戰來與我們決戰。如果陳朝斷定我們只在上游部署有重兵,因而命令精鋭部隊趕赴上游增援,我們在下游的將帥即可率軍乘機橫渡長江;如果陳朝把精鋭部隊都部署在下游守衞,我們的上游諸軍即可順流而下,鼓行向前。陳朝雖然有九江、五湖之險可資憑恃,但失德則難以固守;徒有精鋭驍勇的三吳、百越之兵,因無恩則不能自立。”於是隋文帝任命崔仲方基州刺史。
及受蕭巖等降,隋主益忿,謂高曰:“我為民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戰船。人請密之,隋主曰:“吾將顯行天誅,何密之有!”使投其柿於江,曰:“若彼懼而能改,吾復何求!”
等到陳朝接受後梁蕭巖等人投降,隋文帝更加憤怒,對高説:“我作為崐天下百姓的父母,怎麼能因為有長江一條衣帶寬的水而不去拯救他們呢!”於是命令大造戰船。有人建議應該秘密準備,隋文帝説:“我將要替天行道,進行討伐,有什麼可保密的呢!”並讓造船者把砍削下的碎木片投進江裏,使其順流而下,説:“如果陳朝害怕,改過自新,我還能再要求什麼呢!”
楊素在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置六拍竿,並高五十尺,容戰士八百人;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各有等差。
楊素率軍在永安,建造大船,名叫“五牙”。在船上建五層樓,高一百餘尺;又在船的左右前後設置了六根拍竿,都高五十尺,可乘載戰士八百人。二號戰船名叫“黃龍”,船上可乘載戰士一百人。其餘稱作“平乘”、“舴艋”的艦船大小不等。
晉州刺史皇甫續將之官,稽首言陳有三可滅。帝問其狀,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無道。二也。納叛臣蕭巖,於我有詞,三也。陛下若命將出師,臣願展絲髮之效!”隋主勞而遣之。
隋朝晉州刺史皇甫續將要赴任,在向隋文帝辭行時叩頭行禮上言平定陳朝有三條理由。隋文帝問具體情況,皇甫續回答説:“第一是以大國吞併小國;第二是以有道討伐無道;第三是陳朝接納叛臣蕭巖等人,我們師出有名。陛下如果命將出師,我願意效微薄之力。”隋文帝對他加以慰勞,然後讓他赴晉州上任。
時江南妖異特眾,臨平湖草久塞,忽然自開。帝惡之,乃自賣於佛寺為奴以厭之。又於建康造大皇寺,起七級浮圖;未畢,火從中起而焚之。
當時江南妖異怪事極多,臨平湖久被水草堵塞,此時突然散開。陳後主非常厭惡,於是自賣於佛寺為奴隸,想以此來鎮住妖異。又下令在建康城中修建大皇寺,在寺中建造七層寶塔;還未完工,佛塔就從中起火被焚燬。
吳興章華,好學,善屬文,朝臣以華素無伐閲,競排詆之,除太市令。華鬱郁不得志,上書極諫,略曰:“昔高祖南平百越,北誅逆虜,世祖東定吳會,西破王琳,高宗克復淮南,闢地千里,三祖之功勤亦至矣。陛下即位,於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艱難,不知天命之可畏;溺於嬖寵,惑於酒色;祠七廟而不出,拜三妃而臨軒;老臣宿將棄之草莽,諂佞讒邪升之朝廷。今疆埸日蹙,隋軍壓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張,臣見麋鹿復遊於姑蘇矣!”帝大怒,即日斬之。
吳興人章華,好學不倦,工於詩文,朝中羣臣因為他沒有功勞,又缺乏資歷,競相詆譭他,任命他為太市令。章華鬱郁不得志,於是上書盡力諫諍,大略説:“以前,高祖武皇帝南面平定百城,北面誅滅了叛逆的侯景;世祖文皇帝東面平定了吳興、會稽地區,西面打敗了王琳;高宗宣皇帝收復了淮南,拓地千里。三位先主的功績勞苦已到極點。可是自陛下即位以來,至今已有五年,不思先帝創業的艱難,不知天命震怒之可畏;溺愛後宮嬪妃,沉湎酒色宴樂;祭祀祖宗七廟時託辭不出,冊封三位妃子時則親臨殿庭;把老臣舊將棄置不用,將諂佞讒邪小人提拔進朝廷。如今邊界在日益縮小,隋朝軍隊大兵壓境,陛下如果不能改革自新,我認為國家將會很快滅亡,都城建康不久將變成一片廢墟。”陳後主大怒,當天殺掉了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