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55式軍銜

鎖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1954年,經過5年的發展,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有了政治和物質的堅實基礎。
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標誌着經過5年時間醖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橫空出世。 [1] 
中文名
55式軍銜
地    位
新中國第一套正式實行的軍銜
通過時間
1955年2月8日
相關文件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
通過會議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六次會議
取消時間
1965年6月1日
1955年2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經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由國家主席毛澤東批准公佈。
此次軍銜制度,從大元帥至列兵共設6等19級。其中元帥2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元帥;將官4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暫設准尉;軍士3級:上士、中士、下士;兵2級:上等兵、列兵。
1955年9月23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授予朱德等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並由國家主席毛澤東發佈命令。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共和國元帥授銜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毛澤東把元帥命令狀,分別授予朱德、彭德懷、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等7位開國元勳。此時,林彪和劉伯承因病在青島療養,葉劍英則受命擔任遼東半島抗登陸演習總導演,正在大連進行準備工作,未能到場。同日,國務院也隆重舉行授銜典禮,由周恩來分別將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軍銜的命令狀,授予粟裕等在京將官。次日,國防部舉行授予校官軍銜典禮,由彭德懷授予在京部分校官軍銜。之後,賀龍、聶榮臻、葉劍英等元帥及其他高級將領,分別代表國務院和國防部,在解放軍各軍兵種和各大軍區相繼舉行的授銜典禮上,授予這些單位的各級指揮員將、校、尉官軍銜。同時,各部隊舉行士兵授銜典禮。
此次授銜,全軍共有60餘萬名幹部獲得了准尉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5名,中將175名,少將802名。到1955年底,全軍共有644686名幹部,首次分別獲得從准尉至元帥跨度達20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其中:准尉11.3萬餘名,尉級軍官49.8萬餘名,校級軍官3.2萬餘名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的決定》,6月1日起生效。這一天,全軍官兵摘下1955式帽徽、軍銜肩章、領章、軍兵種和勤務符號,開始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和領章,施行10年的我軍首次軍銜制宣告結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