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49年

鎖定
公元249年,農曆己巳年(蛇年),司馬懿曹爽,自此曹魏政權實已歸於司馬氏集團。夏侯霸叛魏降蜀。姜維伐魏不勝退走。
中文名
公元249年
外文名
249AD
別    名
曹魏正始十年 蜀漢延熙十二年 孫吳赤烏十二年
農    曆
己巳年
事    件
高平陵事變 夏侯霸降蜀 姜維北伐
生    肖
世    紀
3世紀
年    代
40年代
上一年
公元248年
下一年
公元250年

249年所處時代

三國:220——280年

249年歷史事件

249年 農曆己巳年,魏齊王曹芳正始十年、嘉平元年,蜀漢後主劉禪延熙十二年,吳大帝孫權赤烏十二年。
高平陵事變司馬懿殺曹爽。夏侯霸叛魏降蜀。姜維伐魏。

249年歷史紀事

高平陵事變,司馬氏奪權
正始十年(249)正月初六,帝曹芳至高平陵(今河南洛陽東南大石山)祭掃明帝陵墓,大將軍曹爽,爽弟中領軍曹羲,武衞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皆從行。太傅司馬懿遂以皇太后令,閉諸城門,佔據武庫,屯兵洛水浮橋;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曹爽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倨曹義營;派人送奏章給曹芳,謂曹爽兄弟有無君之心,要求罷免爽等兵權。爽得懿奏章,窘迫不知所為。懿又使侍中許允、尚書陳泰、爽之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謂爽,唯免官而已,並以洛水為誓。司農桓範勸爽兄弟奉魏帝幸許昌,發四方兵以自輔。爽、義默然不從,自初更至五鼓,爽乃投刀於地,道“我亦不失作富家翁。”桓範哭道“曹子丹(曹真)佳人,生汝兄弟,豚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也。”爽乃奉魏帝還宮,兄弟自歸家。懿使洛陽吏卒圍之,四角起高樓,監視爽兄弟舉動。正月初十(戊戌),懿以陰謀反叛罪,收曹爽、曹義、曹訓及尚書何晏、鄧揚、丁謐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大司農桓範下獄,以逆不道罪皆斬,並夷三族。史稱“高平陵事變”。自此,曹魏政權實已歸於司馬氏集團。曹爽(?——249),小名默,字昭伯,曹真長子。
夏侯霸降蜀
魏右將軍夏侯霸以其父死於蜀,常切齒欲報仇。曹爽與之相善,以霸為討蜀護軍,隸屬於徵西將軍夏侯玄。玄為霸之侄,爽之表弟。魏正始十年、蜀延熙十二年(249)正月,曹爽被殺,司馬懿夏侯玄回京師,以雍州刺史郭淮代玄。霸與淮素不睦,以為禍必相及,懼而奔蜀。蜀後主劉禪待之甚。姜維問霸:司馬懿既主魏政,是否會攻蜀、吳,霸回答:“彼方營立家門,未遑外事。”
姜維率領偏師北伐
蜀漢延熙十二年、魏嘉平元年(249年)秋,蜀漢衞將軍姜維率領不足萬人的部隊進攻雍州(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1]  ,依傍曲山(今甘肅岷縣東百里)築兩城。姜維熟悉隴西風俗民情,欲誘羌胡歸,以控制該地區。派牙門將句安、李歆領千人駐守,並聯合羌胡人進攻附近各郡。魏軍則以徵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統兵抵禦。郭淮採取圍城打援策略,命陳泰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進圍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切斷交通及水源,曲城漢軍困窘不堪。姜維被迫領兵救援,進至牛頭山(甘肅岷縣東南,洮河南岸),為陳泰軍所阻。姜維聞郭淮率軍進逼洮水,企圖切斷退路,迅速率軍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無援,最終降魏。郭淮見到姜維已經撤退,準備西擊羌人各部,鄧艾連忙勸阻:“姜維走了不久,還沒走遠,可能會殺個回馬槍,應該分兵給我在這裏駐守。”於是郭淮留鄧艾屯白水(今甘肅白龍江)北岸,以防蜀軍反攻。姜維果然殺了個回馬槍,姜維看到鄧艾已經駐守對岸,令廖化領兵打着自己的旗號在南岸牽制鄧艾,親自率兵奔襲洮城(今甘肅臨潭西南)。鄧艾看到眼前的漢軍過於淡定,於是判斷出姜維不在這裏,連忙急行軍進駐洮城,姜維只得撤軍退走。
魏改元嘉平
魏正始十年(249)四月初八(乙丑),改是年為嘉平元年。

249年文化紀事

劉執經講學
魏正始(240——249)中,散騎常侍劉劭專事執經講學,賜爵關內侯。劉劭,字孔才,廣平邯鄲人,漢建安(196——220)中,為太子舍人,轉秘書郎。魏黃初(220——226)中,可散騎侍郎,受詔與王象等人作《皇覽》。魏明帝曹睿即位,出為陳留太守,召拜騎都尉,與議郎庾嶷、荀詵等定科令,作《新建》十八篇;又著《律略論》。魏景初(237——239)中,受詔作《都官考課》共七十二條,又作《説略》一篇。另著《法論》、《樂論》。卒後追贈光祿勳。劉劭博洽經史,學問通博,舉凡文學、法律、禮樂、名理、策謀、思辨等無所不究,並均有成就,著述甚多。曾作《趙都賦》,魏明帝稱美,又令其作《許都賦》、《洛都賦》。三賦皆佚,唯《趙都賦》存片斷。另存《嘉瑞賦》、《龍瑞賦》及殘篇《七華》等文。《人物誌》是劉劭影響最大的一部名著,三卷,以儒家思想為主,兼採道、法、名家學説,對人之本性、道德、才能、性格及識別,選取、任用人才之理論與方法作了全面評論,提出識別人才的“九徵”、“八觀”、“五視”等。《人物誌》是我國最早的一部人才學和心理學著作,書中“名實”“才性”等哲學命題的論述及在某些章節中用《老子》的觀點去解釋孔子的思想,對魏晉玄學的興起有較大影響,劉劭也因而成為玄學先驅之一。

249年逝世

249年曹爽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大司馬曹真長子。曹叡即位後任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任武衞將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與司馬懿併為託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後加侍中,改封武安侯。從此,勢傾四海,聲震天下。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解除曹爽大將軍的職務。不久,被加以謀反之罪而被屠滅三族。 [2] 

249年何晏

何晏(190——249年),字平叔、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玄學家。漢外戚大將軍何進之孫。何晏之父早逝,司空曹操納其母尹氏為妾,他因而被收養,為曹操所寵愛。曹爽秉政時,何晏與之共事,得以累官至侍中、吏部尚書,典選舉,封列侯。高平陵之變後,與大將軍曹爽同為太傅司馬懿所殺,被夷滅三族。 [3] 

249年桓範

桓範(?——249年),字元則,沛國人。沛郡龍亢縣(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文學家。建安末年,桓範擔任丞相府掾。延康元年(220年),擔任羽林左監。魏明帝時,歷任中領軍、尚書,出任徵虜將軍、東中郎將、兗州刺史等。正始年間,授大司農,為大將軍曹爽出謀劃策,號稱“智囊 ”。高平陵政變(249年)發生後,力勸曹爽挾帶皇帝曹芳進入許昌,沒有得到採納,最終被太傅司馬懿誅殺。 [3] 

249年蔣濟

蔣濟(?——249年),字子通,楚國平阿(今安徽懷遠西南)人。三國後期曹魏名臣,歷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蔣濟在漢末出任九江郡吏、揚州別駕。後被曹操聘為丹楊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成為曹操的心腹謀士。魏文帝時期,蔣濟出任東中郎將,代替曹仁統率大軍,後升任尚書。魏明帝時期,蔣濟出任中護軍,封侯關內,功勳頗多。景初年間擔任護軍將軍、散騎常侍等職。曹芳繼位之後,轉任領軍將軍,封昌陵亭侯,又代司馬懿為太尉。正始十年(249年),蔣濟隨司馬懿推翻曹爽勢力之後,晉封都鄉侯,同年卒,諡曰景侯。 [4] 

249年王弼

王弼(226——249年),字輔嗣,山陽(今河南焦作北)人。出身於經學世家,幼聰慧有高名。能言善辯,喜讀《老子》。樂遊宴,解音律,善投壺。因其“天才卓出”,每為時人所歎服。曾任尚書郎,嘉平元年免官。王弼為魏晉玄學的首倡者之一,在中國哲學史上有較重要的地位,他建立了比前代更為系統完整的“以無為本”的本體論唯心主義哲學。王弼尊崇孔子,肯定賢愚有別、尊卑有序的名教乃本於自然;鼓吹無為而治、以寡治眾;宣傳“言不盡意”説。正始十年(249年),去世,時年23歲,遺下一妻一女。

249年鄧颺

鄧颺(?——249年),字玄茂,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曹魏大臣。少有名,明帝時為尚書郎,除洛陽令,坐事免官。後又拜中郎,入兼中書郎,曾以浮華免官不復用。至魏正始初,乃出為潁川(今河南禹縣)太守,轉大將軍長史,遷侍中尚書。高平陵之變後,與曹爽等一同被司馬懿誅殺、夷三族。 [5] 

249年丁謐

丁謐(?——249年),字彥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曹爽的親信之一,與何晏鄧颺一同被稱為“台中三狗”。明帝曹叡去世後升任散騎侍郎,不久轉任尚書,架空司馬懿、囚禁郭太后的計謀皆出自丁謐之手,因此司馬懿對丁謐十分痛恨。高平陵政變後,丁謐、鄧颺、李勝等曹爽死黨先後被捕,不久,被指控與曹爽同謀而被處死,夷滅三族。 [5] 

249年李勝

李勝(?——249年),字公昭,荊州南陽人。三國時曹魏大臣。曹芳即位後,曹爽輔政,李勝先後擔任洛陽令、徵西長史、滎陽太守等職,併成為曹爽集團的重要成員,曾借出任荊州刺史探聽司馬懿病情,高平陵政變結束後還未至荊州赴任便被逮捕,隨即與曹爽及其黨羽一同被殺,慘遭夷族。 [5] 

249年朱然

朱然(182——249年),字義封,丹陽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少年時,與孫權一起讀書,相互友愛。朱然歷任、餘姚長、山陰令、臨川太守,加折衝校尉,率軍平定山賊。曾隨呂蒙擒殺關羽,以功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呂蒙死後,朱然鎮守江陵。夷陵之戰中,與陸遜合力大破劉備,拜徵北將軍,封永安侯。曹丕伐吳時,朱然堅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張郃等魏將圍攻江陵六月而不能下。之後,朱然先後領軍攻打江夏和樊城。最後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赤烏十二年(249年),朱然病逝,年68。 [6] 

249年徐邈

徐邈(171——249年),字景山,燕國薊縣人。初為曹操丞相軍掾。魏國建,為尚書郎,後領隴西(今甘肅臨洮南)太守,轉南安(今甘肅隴西渭水東岸)太守。曹丕稱帝,邈累遷至撫軍大軍軍師。魏明帝時,以徐邈為涼州刺史,使持節領護羌校尉。政績卓著。魏正始元年(240年),還朝為大司農,遷為司隸校尉,公事去官,後為光祿大夫。魏正始九年(248年),拜司空,邈以老病固辭不受。嘉平元年(249年),徐邈去世,享年78歲,按三公禮埋葬,諡號穆侯。 [7] 

249年馬忠

馬忠(?——249年),字德信,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建安末年,馬忠被推舉為孝廉,任漢昌長。曾被劉備稱為賢才。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任馬忠為門下督。建興三年(225年),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討平牂牁叛亂。後任庲降都督,剿滅豪帥劉胄叛亂。官至鎮南大將軍、平尚書事,歷封博陽亭侯、彭鄉侯。延熙十二年(249年),馬忠去世。馬忠是蜀漢第四任庲降都督,在南中期間,他穩定秩序、處事果斷、威恩並立,深受百姓的愛戴。 [8]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蔣琬費禕姜維傳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2-21]
  • 2.    陳壽.三國志: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三國志》:遂免爽兄弟,以侯還第。初,張當私以所擇才人張、何等與爽。疑其有奸,收當治罪。當陳爽與晏等陰謀反逆,並先習兵,須三月中欲發,於是收晏等下獄。會公卿朝臣廷議,以為“春秋之義,‘君親無將,將而必誅’。爽以支屬,世蒙殊寵,親受先帝握手遺詔,託以天下,而包藏禍心,蔑棄顧命,乃與晏、颺及當等謀圖神器,範黨同罪人,皆為大逆不道”。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 3.    司馬光.資治通鑑:遼海出版社,2010年:《資治通鑑·卷七十五·魏紀七·邵陵厲公中》:戊戌,有司奏:“黃門張當私以所擇才人與爽,疑有奸。”收當付廷尉考實,辭雲:“爽與尚書何晏、鄧颺、丁謐、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等陰謀反逆,須三月中發。”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並桓範皆下獄,劾以大逆不道,與張當俱夷三族。
  • 4.    陳壽.三國志: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三國志》:齊王即位,徙為領軍將軍,進爵昌陵亭侯,遷太尉。初,侍中高堂隆論郊祀事,以魏為舜後,推舜配天。濟以為舜本姓媯,其苗曰田,非曹之先,著文以追詰隆。是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颺等輕改法度。會有日蝕變,詔羣臣問其得失,濟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輔政,慎於其朋;齊侯問災,晏嬰對以布惠;魯君問異,臧孫答以緩役。應天塞變,乃實人事。今二賊未滅,將士暴露已數十年,男女怨曠,百姓貧苦。夫為國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張其綱維以垂於後,豈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終無益於治,適足傷民,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職,率以清平,則和氣祥瑞可感而致也。”以隨太傅司馬宣王屯洛水浮橋,誅曹爽等,進封都鄉侯,邑七百户。濟上疏曰:“臣忝寵上司,而爽敢苞藏禍心,此臣之無任也。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罪人伏誅,社稷之福也。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則非臣所率,而上失其制,下受其弊。臣備宰司,民所具瞻,誠恐冒賞之漸自此而興,推讓之風由此而廢。”固辭,不許。是歲薨,諡曰景侯。
  • 5.    陳壽.三國志: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三國志》: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 6.    陳壽.三國志: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三國志》:然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內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軍器,餘皆質素。終日欽欽,常在戰場,臨急膽定,尤過絕人,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鹹行裝就隊,以此玩敵,使不知所備,故出輒有功。諸葛瑾子融、步騭子協,雖各襲任,權特復使然總為大督。又陸遜亦(本),功臣名將存者惟然,莫與比隆。寢疾二年,後漸增篤,權晝為減膳,夜為不寐,中使醫藥口食之物,相望於道。然每遣使表疾病消息,權輒召見,口自問訊,入賜酒食,出送布帛。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鍾,呂蒙、淩統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烏十二年卒,權素服舉哀,為之感慟。子績嗣。
  • 7.    陳壽.三國志: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二十七·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於家,用公禮葬,諡曰穆侯。
  • 8.    陳壽.三國志: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十二年卒,子修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