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1世紀中國法制變革論綱

鎖定
《21世紀中國法制變革論綱》是2005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文龍 。 [1] 
書    名
21世紀中國法制變革論綱
作    者
石文龍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1月1日
定    價
28 元
ISBN
10位[7111154347] 13位[9797111154340]

21世紀中國法制變革論綱內容提要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加入WTO後,這一變化將更加深刻。作為上層建築的重要領域之一,法律也將隨之發生變革,這一變革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法律觀念、法律制度、法律研究方法等的變革,這一變革的基本線索為法律與世界接軌,在實現全球化或者説國際化的同時,也使其本身實現本土化,最終結果是誕生出體現中國物質的“中國法”。因此,“中國法”是法律全球化與本土經雙向交流的結果。
本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作者力圖通過法制的種種變化的態勢,結合中國法制的過去和現在,揭示出中國法制的發展態勢與未來走向。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法”實現的可能性與方法,以期能對這一將重新影響世界的新的中華法系——“中國法”的誕生作必要的心理上的準備與理論上的鋪墊。 [2] 

21世紀中國法制變革論綱編輯推薦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修法時代”,這個時代不僅僅需要政治家,更需要法律家。“法律家之治對我國的法治化進程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這也是一個法律變革時期,法律變革的最終結果是造謠生事體現中國物質的“中國法”。

21世紀中國法制變革論綱作者簡介

石文龍,上海師範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碩士。主要研究方面:國際法、當代中國法律建設,曾從事過近十年的法律實務工作。在國家級報刊雜誌發表有影響力的論文二十多篇,代表性著作:《現代行政法原理與實務》(合著)等。

21世紀中國法制變革論綱目錄

序 法律變革與21世紀“中國法”的生成
第一章 觀念的變革
第一節 法律不是純意志的反映,而是對規律的發展與表達——從羊與草的故事談起
第二節 當前我國法制環境中應強化的最根本觀念
第三節 “入世”與我國法律觀的變革
第四節 中國傳統法行為的特徵、心理機制和價值取向
第二章 “人”的變革
第一節 “人”是法學研究的基本範疇之一
第二節 重“物”不重“人”是現實法制的不足
第三節 法治對中國人的塑造與當代中國人的十大變化
第四節 關注法律人
第三章 政府與大眾關係再建構
第一節 增減權利——政府在法制建設中的重要職責與歷史使命
第二節 小康社會與城市公民的基本生存狀態
第三節 對“為人民服務”內涵的新解讀——“為人民服務”對政府而言也是一種法律要求
第四節 “不要把自己混同於社會上的一般人”思想之校正
第五節 法律變革與中國公法之勃興
第四章 讓法律富有人性
第一節 法律與道德關係新探——新時期法律與道德關係融合趨勢及其應用
第二節 法倫理學誕生的現實基礎與時代機緣
第三節 準法律是法倫理學研究的基本範疇
第四節 良知,法官斷案的隱性依據
第五節 當前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發展模式——“差序發展”與先鋒模範的帶頭作用
第五章 法律運行與制度變革
第一節 法律監督與我國憲法制度的完善
第二節 行政法律制度在司法審判中的移植與運用
第三節 協調論與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第四節 我國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再建構
第六章 對律師職業的新解讀
第七章 法學教育與社會變革
第八章 21世紀的政府與司法機關
第九章 變革時期的法制建設
第十章 法律變革與“中國法”的生成
附錄
後記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