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21年度福建省“最美退役軍人”

鎖定
2021年度福建省“最美退役軍人”,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福建省軍區政治工作局聯合開展的學習宣傳活動。
2021年12月16日起,2021年度福建省“最美退役軍人”,“最美退役軍人”提名獎人選名單及簡要事蹟予以公示,至2021年12月22日結束。 [1-2] 
中文名
2021年度福建省“最美退役軍人”
頒獎時間
2021年12月16日
主辦單位
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福建省軍區政治工作局

2021年度福建省“最美退役軍人”獎項歷程

2021年12月16日起,2021年度福建省“最美退役軍人”,“最美退役軍人”提名獎人選名單及簡要事蹟予以公示,至2021年12月22日結束。 [1-2] 

2021年度福建省“最美退役軍人”候選對象

擬推薦2021年度福建省“最美退役軍人”人選名單及簡要事蹟
(10名,以姓氏筆畫為序)
呂雲娥,女,漢族,中共黨員,復員軍人,1934年8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51年1月入伍,1954年8月退役,現為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軍門社區義診志願服務隊隊長。入伍期間她參加抗美援朝後方醫療救護,退休後,她又主動加入福州市鼓樓區軍門社區志願服務隊,27年來持之以恆為羣眾義診達萬餘次,時長超過12000小時,為患者墊付醫藥費16萬餘元,累計捐贈款物近20萬元。曾榮獲中央文明委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最美志願者、福建省五星級志願者、第五屆福州市助人為樂道德模範、福州市首屆“最美退役軍人”等榮譽。
劉坤江,男,漢族,中共黨員,轉業幹部,1979年2月生,福建漳浦人,1998年12月入伍,2015年12月退役,現任漳浦縣司法局赤嶺司法所所長。服役期間,榮獲優秀士兵、軍事訓練標兵、先進個人並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1999年參加國慶50週年閲兵。轉業後紮根基層數年如一日,從事司法行政工作,成績出色,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至今,共組織調解矛盾糾紛636件,涉案金額1147.33萬元,調處率100%,調解成功率98%以上,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顯著成效。
張明娟,女,漢族,中共黨員,轉業幹部,1981年8月出生,福建平和人,1998年12月入伍,2018年12月退役,現任廈門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福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邊防檢查處副處長,三級警督警銜。多年來,她主動舍小家、為大家,匠心護航“馬尾—馬祖”“黃岐—馬祖”2條對台客運航線20載,累計帶領團隊共查驗出入境船舶2萬餘艘次,旅客近86萬人次,查獲違法違規265人次,邊檢勤務無一差錯,羣眾滿意率100%。尤其是集體轉隸退役後,她以深化全警實戰大練兵活動為抓手,牽頭修訂完善“邊檢之星”評選辦法,選拔組建業務練兵教官團隊,推行新警“青藍”成長計劃,指導籌備舉辦比武競賽3期,開展邊檢業務基礎、勤務指揮、查控處突、證件鑑別、問題處置等“經驗分享式”專題培訓52場次,推動全站邊檢業務考核達標率由80%提高到93%,大練兵綜合考評成績在全省位列前兩名,夯實了民警履職根基,有力彰顯了優秀退役軍人和第一代中國移民管理警察的忠誠本色、擔當本色。
張增田,男,漢族,中共黨員,轉業幹部,1970年6月出生,江西鷹潭人,1989年3月入伍,2001年10月退役,現任福建省發改委價格認定中心副主任。轉業二十年,他時刻牢記自己曾經的軍人身份,把建功立業思想融入地方工作崗位,當先鋒、扛紅旗、做標兵,二十年如一日,彰顯軍人一往無前的戰鬥姿態。二十年來他年年被評優評先,20多次獲全國、全省各項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他在駐村實踐中探索創建的工作法在全省正式發文推廣,成為全省駐村先進典型。他先後獲得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市級道德模範、全省“最美家庭”、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等稱號,中央和省主流媒體多次對他的事蹟進行了廣泛宣傳報道。
林佳山,男,漢族,中共黨員,退休幹部,1959年2月出生,福建大田人,1976年12月入伍,2008年12月退休,現任大田縣前坪鄉上地村黨支部書記。退役後,他毅然投入到家鄉的建設中,他積極推行移風易俗,打造和諧民風,大力打造“美麗上地”,向上爭取資金1100多萬元,對接實施項目32個,解決了村民飲用水等問題,為村民興建了黨建廣場、廊橋、休閒步道等民生工程。為促進農民致富增收,引導鼓勵村民成立合作社和村集體企業佳田農業開發公司,把當地的農特產品銷往駐軍超市、食堂和駐地央企職工食堂,持續增加村集體收入。近三年來,他所在的村黨支部獲得“三明市先進基層黨支部”,2021年他被表彰為全國“先進軍休幹部”、福建省“十佳民間河長”“脱貧攻堅先進個人”和三明市“優秀共產黨員”。
袁潤熙,男,漢族,中共黨員,軍休幹部,1944年7月出生,福建福安人,1960年9月入伍,1999年2月退休。現為寧德市軍隊離休退休幹部休養所退休幹部。自退休開始在家中堅持義診22年,寒來暑往,醫者仁心,不分白天黑夜週末節假,只要有病人需要,他就在崗。2019年開始,他組織6名軍休醫護人員成立“退休軍醫志願服務隊”定期深入鄉村社區,為羣眾送醫送藥,多年來他將救死扶傷作為一輩子的事業,用實際行動堅守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夢想。
蓋桂林,男,漢族,中共黨員,退役士兵,1960年8月出生,福建漳平人,1979年11月入伍,1981年1月退役。現任福建省長汀盼盼食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他滿腔充盈着軍人情懷,始終把部隊的事當成份內的事。他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我要像老區人民當年支持紅軍、支持革命那樣,支持人民軍隊的建設。”在他帶領下,公司於2009年開始相繼成立了民兵營、企業武裝部,建立了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國防生實踐教學基地;曾先後多次慰問在汀執行任務的官兵,主動為部隊排憂解難。他長期關心關愛退役軍人和軍人家屬,成立首個“長汀縣退役軍人就業示範基地”,安置接收大批的退役軍人和軍屬就業,公司先後榮獲“福建省愛國擁軍模範單位”“龍巖市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
温文溪,男,漢族,中共黨員,退役士兵,1978年9月出生,福建安溪人,1995年12月入伍,1999年12月退役。現為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傳習所主任。他退役回到家鄉後構建了“傳習所+茶農+茶企業”的多方共贏模式,主動結對100多户貧困茶農進行指導幫扶,並有效脱貧。榮獲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扶貧專項賽優秀獎,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全國創業創新項目”。先後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中國製茶大師、福建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入選第五屆安溪縣“道德模範”、福建“好人榜”、泉州市“勞動模範”、泉州市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泉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他的先進事蹟被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老兵你好》和福建省電視台《時代先鋒》等媒體廣泛宣傳。
遊文晃,男,漢族,中共黨員,退役士兵,1955年12月出生,福建仙遊人,1976年1月入伍,1986年3月年退役。現為廈門市湖裏區江頭街道“學雷鋒好人團”團長,全國中華志願者協會弘揚雷鋒精神志願者委員會副秘書長、福建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他被稱作“平民慈善家”。從部隊到地方,50年如一日他堅持學雷鋒做好事,義務撲救過51起火災,一家人省吃儉用,26年來投入840多萬元跟蹤資助750位孤兒貧困生、孤寡老人和重病患者,是眾人口中的“遊好人”,是被資助孩子們心目中的“遊爸爸”。榮獲福建省第三屆道德模範,2014感動福建十大人物,中國“好人榜”,首屆全國文明家庭,全國學雷鋒突出貢獻獎,全國“德藝雙馨”金獎,第六、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等。
潘秀欽,男,漢族,中共黨員,退役士兵,1962年7月出生,福建莆田人,1980年11月入伍,1986年1月退役,現為莆田市公共交通集團職工。退役後,他傳承部隊優良作風,學雷鋒做好事,他不顧個人安危、從頑強制服歹徒到鉅款面前不為所動、拾金不昧,從救死扶傷不留名到熱心幫扶濟貧,處處彰顯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的軍人奉獻犧牲精神的最美姿態。他先後被評為“莆田市勞動模範”“福建省勞動模範”“綠色出行宣傳月活動先進個人”“優秀民兵”“學雷鋒先進個人”“見義勇為”人員等稱號。
擬推薦2021年度福建省“最美退役軍人”提名獎人選名單及簡要事蹟
(10名,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炳興,男,漢族,中共黨員,轉業幹部,1967年9月出生,浙江常山人,1986年10月入伍,現任福州市信訪局來訪接待處處長。近年來,他先後全力推動解決人民羣眾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有效化解信訪事項330多件,收到羣眾送來的錦旗30多面,被羣眾稱讚為“不忘初心的人民公僕”。曾先後3次被評為福州市信訪局“優秀共產黨員”,2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2017年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籌備保障工作中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2019年12月被福州市委組織部評為“擔當盡責、激情創業”好乾部,2021年被省信訪聯席辦、省信訪局評為全省“十佳接談員”、福州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福州市“最美退役軍人”,入選為福州市政法英模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
劉峯,男,漢族,中共黨員,轉業幹部,1979年10月出生,安徽太和人,1998年9月入伍,2011年4月退役,現任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認證檢測處一級主任科員。他在擔任古田縣鳳都鎮上地村駐村第一書記期間,堅持抓黨建促脱貧攻堅,累計籌集資金1200多萬元,完成了村內9公里水泥路、107千瓦光伏電站、孝老食堂等16個基礎設施及民生項目建設,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時,他積極搭建黨建便民平台,夯實組織工作,立足實際,引導村集體、村民發展食用菌、水果、毛竹林、養殖等農業生產,促進脱貧工作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實現村集體、村民“雙增收”。2021年3月,榮立個人二等功獎勵。
劉敏,女,漢族,中共黨員,轉業幹部,1981年12月出生,福建福州人,2000年12月入伍,2010年4月退役,現任福州國際旅行衞生保健中心(福州海關口岸門診部)業務發展部主任。她繼承先父遺志,走進軍營,多次以軍護身份參加野外駐訓和實戰演習,屢受嘉獎。戰疫情,兩度執“軍令”,甲流疫情來臨,為了防止境外疫情輸入,她義無反顧地趕赴長樂機場支援入境通道檢疫,一干就是三年;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又帶領科室“娘子軍”一頭紮在口岸一線“外防輸入、內防輸出”,哪裏風險最大,哪裏就有她的身影,身穿隔離衣、帶着口罩和麪屏,在一線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汗水濕透全身,幾次出現心動過速仍不肯下火線。先後開展出入境人員傳染病監測及接種5000多人次,實現“零感染、零輸出、零輸入”。她踐行“人民海關為人民”的理念,組織科室開展國際旅行健康講座10餘次,為企業減免健康體檢費用238.29萬元近5000人、為出入境人員減免預防接種費用70.8萬元,受理業務75422件,無一差錯。5年來,她連年考核優秀,榮立三等功1次,並榮獲福建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所帶領的科室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
張發富,男,漢族,中共黨員,退役士兵,1983年5月出生,福建建甌人,2003年12月入伍,2008年12月退役,現任建甌市小松鎮定高村黨支部書記、主任。他退役後在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對有勞動能力的人建檔立卡,低保户聘請到茶廠、農家樂做工,增加他們的收入,實現穩定脱貧;作為建甌市人大代表,他認真履職,傾聽村民心聲,積極建言獻策,近年來,他向上級爭取資金200多萬元,用於污水改造、農產品交易市場、冷庫、村容村貌提升等項目,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鄉村振興作出了貢獻。
張章武,男,漢族,中共黨員,轉業幹部,1973年11月出生,福建福州人,1992年12月入伍,2009年11月退役,現任省委統戰部海外處一級主任科員。轉業後,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分階段、有重點地引導海外僑胞馳援國內疫情防控,努力為國內疫情防控籌集抗疫物資,凝聚僑界力量。同時,力所能及地為海外僑胞防疫抗疫紓困解難,在保障海外僑胞生命健康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20年4月,被省直機關黨工委評為省直機關“最美奮鬥者”。
陳吟,女,漢族,中共黨員,轉業幹部,1973年4月出生,福建福州人,1990年9月入伍,2011年3月退役,現任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藝術處副處長。她多年考核為優秀,曾被表彰為省直文化系統優秀共產黨員、海峽文博會先進個人。2021年2月至10月選派赴京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文藝演出重大政治任務,擔任閲兵村聯合指揮中心運轉保障聯絡組負責人,出色完成近萬人參演等團隊集中封閉管理期間運轉保障任務,牽頭完成《偉大征程》演出活動總結階段20餘萬份資料收集整理工作,被文化和旅遊部通報表揚為文藝演出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鄭錦山,男,漢族,中共黨員,退役士兵,1964年3月出生,福建泉州人,1980年10月入伍,1984年1月退役,現任福建省圓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泉州台商投資區東園鎮僑聯主席。他一直熱心於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數十年來,他以最樸實的赤誠之心為家鄉的教育、醫療、慈善等公益事業做出了無私的奉獻,累計捐款捐物1000多萬元,在社會上受到了廣泛的讚許,在擔任東園村村委會主任的20多年期間,他不僅從沒有領過一分錢的工資,而且還常常為幫助困難的村民而自掏腰包。
黃谷霖,男,漢族,中共黨員,轉業幹部,1982年12月出生,福建福清人,2000年12月入伍,2018年10月退役。現任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大隊長,三級指揮長。他不忘初心,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從“鋼槍”到“水槍”,從“橄欖綠”到“火焰藍”,變的是崗位身份,不變的是忠誠擔當。他始終把人民高高舉過頭頂,用實際行動踐行習總書記訓詞精神。13年來始終戰鬥在救援現場,先後參與完成撲救沙縣“2.12”森林大火、防抗“莫蘭蒂”“盧碧”颱風等搶險救援任務80餘次,解救疏散受困羣眾一千餘人,為建設平安福建添磚加瓦。
黃鎮華,男,漢族,中共黨員,轉業幹部,1979年10月出生,福建仙遊人,2001年7月入伍,2009年3月退役。現任福建省紀委監委辦公廳一級主任科員。退役12年來,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滿腔熱忱地投身紀檢監察戰線,知行合一,砥礪前行,用心幹好每一天,退役不退志、不褪色,不斷錘鍊嚴、實、深、細的工作作風,自覺踐行新時代紀檢監察干部的忠誠、乾淨、擔當。主要從事的紀檢監察信息工作多次得到省紀委監委主要領導同志批示肯定,共有1000多篇信息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辦公廳、省委辦公廳信息刊物採用,其中100多篇信息得到中央、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省委領導同志批示,3次獲評優秀共產黨員,2次獲評優秀公務員,4次被中央紀委辦公廳表彰為紀檢監察信息工作成績突出個人。
譚志敏,男,漢族,中共黨員,轉業幹部,1975年8月出生,江西餘干人,1997年12月入伍,2014年10月退役。現任福建省統計局辦公室一級主任科員。他退役後到武平縣中赤鎮中赤村開展為期三年的駐村幫扶工作。三年來,他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產業發展,加強村容村貌整治,籌措幫扶資金1437.86萬元,實施項目13個,使原本落後的中赤村變成“四美家園”示範村、“美麗鄉村”試點村。2020年中赤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0.8萬元,農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預計達1.8萬元,同比2017年分別增長300%和50%,實現了貧困村脱貧摘帽、50户121人全部脱貧,中赤村被武平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21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福建省脱貧攻堅先進個人”。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