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

鎖定
《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是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佈的中國2020年度國土綠化狀況公報。
2021年3月11日,《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正式發佈。《公報》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完成造林677萬公頃、森林撫育837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283萬公頃、防沙治沙209.6萬公頃。 [1-4] 
中文名
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
發佈單位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發佈時間
2021年3月11日
發佈地點
北京

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公告全文

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
2020年,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土綠化工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國土綠化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全國完成造林677萬公頃、森林撫育837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283萬公頃、防沙治沙209.6萬公頃,有力保障“十三五”規劃目標如期實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重要貢獻。 [2] 
一、防疫條件下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有序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就防疫條件下做好春季造林綠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作出批示。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在防疫條件下積極有序推進春季造林綠化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春季造林綠化工作。全國綠化委員會出台《深入推進造林綠化工作方案》,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造林綠化重點任務。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積極有序開展造林綠化工作。
國家林草局印發《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有序推進2020年國土綠化工作的通知》,召開視頻會議動員部署,建立調度會商機制,督導各地全面完成年度造林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加大國土綠化支持力度,保障2020年造林綠化中央投資。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城市公園綠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運行管理指南》,加強城市公園綠地疫情防控和安全運行管理。交通運輸部下發防疫條件下積極有序推進公路綠化工作通知。水利部結合春季造林綠化,加快推進重點區域水土保持生態治理。農業農村部要求各地結合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推進村莊綠化美化。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下發文件,要求各大單位積極做好防疫條件下春季造林綠化工作。
22個省份以省政府或省綠委名義下發通知或召開視頻會議,就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春季造林綠化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北京等地實施線上招標,加快造林進度。黑龍江等地啓動週報制度,及時掌握造林進度並跟蹤督導。浙江等地採取網絡視頻培訓、線上技術服務等措施,指導基層科學造林綠化。福建等地通過政府部門用工信息平台,組織返鄉滯留農民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地就近造林。江西等地開闢造林苗木運輸綠色通道,打通種苗物資入村上山堵點。湖北等地科學調整造林計劃安排,疫情緩解後及時復工復產。湖南等地實行線上訂單育苗,構建造林苗木數據庫,指導就近調苗用苗。廣東等地加快財政補助資金下達和預撥付,解決造林資金緊缺問題。
二、全民義務植樹創新發展
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不斷推進的時刻,我們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既是以實際行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又是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城鄉綠色空間,為人民羣眾植樹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生態環境要有保證。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是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途徑,是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每一位適齡公民應盡的法定義務。要堅持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全社會人人動手,鼓勵和引導大家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一起來為祖國大地綠起來、美起來盡一份力量。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分別組織開展了“全國人大機關義務植樹”“全國政協機關義務植樹”“百名將軍義務植樹”活動。全國綠化委員會組織開展了第19次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領導以不同方式參加義務植樹。各級領導身體力行、帶頭盡責,為推動義務植樹持續深入開展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
義務植樹盡責形式不斷豐富拓展,各級各類義務植樹基地體系逐步完善,“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持續推開,“雲端植樹”“碼上盡責”讓廣大公眾足不出户就能履行植樹義務。全民義務植樹網年訪問量突破2400萬人次,網絡捐資企事業單位達640多家,線上發佈項目60多個,募集資金9100多萬元,發放盡責證書860多萬張。北京市率先建成國家、市、區、街鄉、社村等5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方便市民身邊盡責。吉林省開展“全民共建綠美吉林”主題月活動,規劃建設89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上海市連續6年舉辦市民綠化節,選擇認種認養盡責方式的參與人數和捐贈金額分別比2019年增長57%和134%。安徽省宣城市積極探索義務植樹激勵機制,對完成盡責的公民給予公園門票或購物優惠。福建省在75個縣開展“春節回家種棵樹”活動,掀起春節回鄉植綠高潮。廣東省推出“網友植樹節”活動,發動公眾“雲植樹”。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興水利 種好樹 助脱貧 惠民生”主題活動,實現“一綠多贏”。甘肅省金昌市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祁連山生態修復義務植樹周”。遼寧、河南、湖北等地在防疫期間上線一批盡責項目。天津、海南、重慶、青海、寧夏、新疆等地積極開展植抗疫林、天使林、健康林、英雄林、民族團結林等紀念林活動。
三、重點生態工程深入實施
自然資源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試行)》,指導和規範各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天保工程完成建設任務24.6萬公頃,天然林保護範圍擴大到全國,基本實現把所有天然林都保護起來的目標。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工程分別完成建設任務82.7萬公頃和168.5萬公頃。長江、珠江、沿海、太行山等4項重點防護林工程完成營造林32.9萬公頃。三北工程完成營造林47.4萬公頃,11個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和3個規模化林場試點穩步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營造林18.5萬公頃,固沙0.7萬公頃。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完成營造林24.7萬公頃,探索出一條“封、造、改、遷、建、扶”的綜合治理新路。建設國家儲備林44.8萬公頃。出台《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和《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工作方案(2019-2022年)》,支持地方開展紅樹林生態修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6萬平方公里,其中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治理1.34萬平方公里。因地制宜佈設農田防護林網,提高農田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河北省實施國土綠化三年行動,完成崇禮奧運核心區、雄安新區等重點區域造林56萬公頃。山西省實施“兩山”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完成營造林27.2萬公頃。內蒙古自治區推進黃河流域濕地生態系統修復和水源涵養提升工程,完成造林38.9萬公頃、種草49萬公頃、沙化土地治理67.2萬公頃。河南省實施建設“森林河南”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完成造林25萬公頃。湖北省實施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和精準滅荒工程三年行動,完成造林19萬公頃。四川省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完成營造林55萬公頃。陝西省實施秦嶺和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完成造林32.4萬公頃。
四、部門綠化協同推進
教育系統紮實推進綠色學校建設,以“美化環境、陶冶心靈”為導向,將生態文明、人文修養、勞動實踐融入綠化建設,提高師生愛綠、植綠、護綠意識,營造美麗綠色的育人環境,積極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交通運輸系統以美麗公路建設為載體,開展路域植被恢復,提升沿線景觀效果。高速公路注重邊坡防護和中央分隔帶防眩功能,國省道注重道路兩側景觀打造,縣鄉村道注重結合“四好農村路”示範建設,栽植花卉苗木、竹子等。全年完成公路綠化里程18萬公里。
水利系統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要求清理拆除違法違規設施後及時復綠,不復綠、不驗收、不銷號。制定“一河(湖)一策”方案,因地制宜推進河湖生態岸線建設、濱河濱湖綠化帶建設。將河湖岸線植被覆蓋率作為河湖健康評價必選指標,推動各地在河湖管理保護中注重岸線綠化。組織植樹活動200多次,8000多人蔘加,植樹14萬餘株。新增造林種草面積999.37公頃,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區森林覆蓋率超過50%,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周邊綠化率達48%。
中央直屬機關44個單位5900多名幹部職工植樹(含折算株數)11.1萬株。積極開展機關庭院、住宅小區綠化精細化養護管理,植樹5.3萬株,更新改造中直系統機關庭院綠地面積32.6公頃。
中央國家機關編印《中央國家機關節約型綠化美化單位建設指引》,積極推進中央國家機關庭院綠化美化建設。組織42個部門3.4萬名幹部職工捐款182萬多元,助力首都綠化美化。
共青團組織建設“保護母親河”行動青年林項目236個,完成造林2400公頃,吸引83.4萬青少年直接參與。製作短視頻、漫畫等原創生態文化產品近7000個,開展各類植綠、護綠等環保主題活動12.2萬次,累計覆蓋近4億人次。
婦聯組織認定6個林業類“全國巾幗脱貧示範基地”,依託“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巾幗志願服務隊等載體大力開展“最美庭院”“鄉村生態文明家庭”創評,大力傳播健康生活常識和綠色環保理念。
國鐵集團對既有鐵路進行綠化補植補造,種植喬木219萬株、灌木3480萬穴。對新增4933公里鐵路宜林地段全面綠化。全國鐵路已綠化里程達5.38萬公里,鐵路宜林地段綠化率達87.25%。
中國石油全面實施生產廠區場站建設綠色生態工程、辦公庭院建設綠色人文工程、生活小區建設綠色宜居工程、生產預留地建設綠色創效工程。組織41.69萬人次參加實體植樹,植樹231.6萬株,17.6萬人次以其他方式參與盡責,摺合植樹49.5萬株。在大慶油田建設首個碳中和林。
中國石化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義務植樹活動,完成義務植樹(含折算株數)170.3萬株。新建和改造綠地面積182.9公頃。
全國冶金系統深入開展礦山復墾、綠化廠區、美化家園行動,加大廠區綠化美化和礦山復墾投入,不斷提升綠化水平。冶金行業絕大多數單位廠區綠化覆蓋率超過40%,礦山企業綠化覆蓋率超過35%。
中國郵政建設植樹基地164個,組織開展植樹活動486場,員工參與植樹7.1萬人次,植樹(含折算株數)16餘萬株。
五、城鄉綠化美化統籌推進
持續推進森林城市建設,編制完成京津冀、長三角、中原、關中平原等4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羣發展規劃,加快沿大江大河森林城市帶和雄安新區全國森林城市示範區建設。發佈2019年度國家森林城市動態監測結果。新增66個城市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城市達441個。加強國家園林城市動態管理,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8平方米。印發《城鎮綠道工程技術標準》,科學開展綠道建設,全國建成綠道近8萬公里。在貴州黔南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舉辦各類活動1200餘場(次),吸引遊客52萬人次,全面展示我國國土綠化最新成果。
印發《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統籌推進村莊清潔行動與綠化美化,全國95%以上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引導4億多人次農民參加。完成全國村莊綠化覆蓋率調查,編寫了《全國鄉村綠化美化典型模式選編》,穩步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出台《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建設工作方案》,公佈第二批680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開展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和鄉村休閒旅遊精品景點線路推介活動,進一步豐富城鎮居民休閒消費選擇。
六、草原保護修復有力加強
編制全國草原保護修復和草業發展規劃,印發《全國草原監測評價工作指南》。出台《草原徵佔用審核審批管理規範》,明確徵佔用生態保護紅線內草原的限制條件,嚴格限制建設項目徵佔用基本草原。啓動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39處,覆蓋11省(區)14.7萬公頃草原。啓動人工種草生態修復試點。落實草原禁牧8200萬公頃、草畜平衡1.74億公頃,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6.1%,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突破11億噸。在全國範圍開展以“依法保護草原 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草原普法宣傳月活動。
七、濕地保護修復持續強化
實施一批濕地保護修復項目,紮實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開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監測,印發《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發佈《2020年國家重要濕地名錄》,新增國家重要濕地29處。80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驗收,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成效明顯。加大雲南撫仙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水質常年保持在Ⅰ類。加大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投入力度,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羣,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目前,全國濕地保護率達50%以上。
八、防沙治沙紮實推進
印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創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實施方案》《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考核驗收辦法》,高質量推進示範區建設。開展荒漠生態補償研究,推動建立荒漠生態補償機制。完成省級政府“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標責任中期督促檢查。在內蒙古、青海等黃河流域5省(區)啓動實施了規模化防沙治沙試點項目,建設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13個。目前,全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面積擴大到177.17萬公頃,荒漠化沙化面積和程度持續降低。開展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全國30個監測省(區、市)已基本完成外業調查,建立現地圖片庫46.53萬個,採集照片近190萬張。印發《關於認真做好2020年春季沙塵暴災害應急工作的通知》,修訂《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及時有效應對春季7次沙塵天氣,沙塵暴災害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升。
九、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全面加強
全力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編制了《國家公園空間佈局方案》,制定了《國家公園設立規範》等5項國家標準。印發《國家公園監測指標和監測技術體系(試行)》和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海南熱帶雨林等4個國家公園總體規劃(試行)。開展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公告登簿前的主體工作和數據入庫。委託第三方開展三江源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驗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基本完成。
加大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力度,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省級預案編制,建立了部門和專家聯合審查機制。推進地質公園、海洋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相關辦法修訂工作,完成13項自然保護地標準立項。命名1處國家地質公園,湖南湘西和甘肅張掖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持續推進河北大海陀、內蒙古圖牧吉、安徽揚子鱷、海南澄邁、甘肅祁連山、新疆卡山等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及後續評估、調整等工作。聯合開展“綠盾2020”、“碧海2020”、長江非法碼頭整治、長江非法捕撈整治等專項行動,有力打擊破壞自然保護地行為。
認真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摸清人工繁育底數,分類做好工作銜接,制定處置補償幫扶措施,完成禁食野生動物的處置和養殖户補償任務。開展春季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執法行動,聯合開展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和打擊整治破壞野生植物資源行動,繼續實施嚴格禁止商業性進口象牙及其製品措施。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新增517種(類)野生動物,保護力度明顯加大。強化重點物種搶救性保護,調升穿山甲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持續開展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羣野生植物搶救性保護,建立“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和“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大熊貓、朱䴉、野馬、蘇鐵等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羣數量穩中有升。
十、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管理力度不斷加大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進一步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保護髮展森林草原資源的主體責任。24個省(區、市)在全域或部分市縣建立了林長制。安徽省選定30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先行區試點,明確90個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點。各地探索推出“林長+檢察長”“民間林長”等創新舉措,形成了保護髮展林草資源的強大合力。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開展退化林修復試點,全國完成退化林修復197萬公頃。推進全國森林經營方案制度體系建設,在73個單位啓動全國森林經營試點。開展了森林撫育成效監測評估工作。組織開展全國“十四五”期間年森林採伐限額編制工作,報請國務院批准了重點林區“十四五”期間年採伐限額。持續開展全國範圍森林督查,強化地方政府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的責任。開展黃河流域林草資源綜合監測,形成《黃河流域林草資源及生態狀況監測報告》。完成古樹名木搶救復壯第二批試點,啓動了第三批試點。
加強森林草原火險形勢會商、督查調研和部署調度,強化氣象服務保障,發佈火險氣象預報422期。印發《森林草原防火督查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推廣“互聯網+防火督查”和“防火碼”系統,建立地方專業防撲火隊信息管理系統。發出森林火險及安全生產整改通知書361份,整改隱患1646處。全年全國發生森林火災1153起、草原火災13起,分別比2019年下降50.8%和71.1%。
制定《蒙遼吉黑四省(區)松材線蟲病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工作方案》,嚴守松材線蟲病北擴底線。啓動實施松材線蟲病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對9省份27個縣級疫區松材線蟲病防治進行督查。組織開展松材線蟲病疫情專項普查,摸清疫情底數。紮實開展草原生物災害防控,做好沙漠蝗情監測預警和物資調度,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面積926.87萬公頃,挽回鮮草直接經濟損失12.5億元。
十一、綠色富民產業發展和生態扶貧成效顯著
克服不利的國內外市場影響,林業產業始終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形成了經濟林、木竹材加工、生態旅遊等3個年產值超過萬億元的支柱產業。2020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7.55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1600億美元,綠水青山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出台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公佈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名單,印發油茶、榛子、仁用杏3個產業發展指南,發佈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全國經濟林節慶活動納入中國農民豐收節,參與人數上億人次,有力促進林業生產恢復和市場消費。成功舉辦第十三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線下參展企業1236家,到會客商13.23萬人次,累計成交額達26.48億元。
中央財政生態護林員年度補助資金增至64億元,累計選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110.2萬名,精準帶動300多萬貧困人口脱貧增收。依託森林旅遊實現增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約46.5萬户、147.5萬人,户均增收5500元。制定了《林業草原生態扶貧十條意見》,掛牌督戰廣西羅城脱貧攻堅,國家林草局4個定點扶貧縣5.98萬户22.0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出列,林草生態扶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為打贏脱貧攻堅戰作出積極貢獻。
十二、國土綠化支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積極推進《國家公園法》《自然保護地法》研究起草工作,加快推進《草原法》《森林法實施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風景名勝區條例》修訂進程。出台《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全面啓動9項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部署,開展耕地造林綠化情況摸底,印發《關於嚴格保護耕地切實做好造林綠化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規範開展造林綠化。結合國土“三調”成果分析全國可造林地空間,積極推動造林綠化任務落地上圖管理,科學確定造林綠化任務。修訂完善《資源環境綜合統計報表制度》,為國土綠化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落實中央資金約1400億元,新增政策性開發性貸款322.2億元,用於支持林草生態建設。印發《關於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大規模國土綠化的通知》,對長江經濟帶重點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給予政策優惠。探索林業經營收益權和公益林補償收益市場化質押擔保貸款,質押貸款達20多億元。全國森林保險參保面積1.62億公頃,提供風險保障1.59萬億元。出台10多項制度辦法,構建國家儲備林良性發展機制。
國有林場數量整合為4297個,95.5%的國有林場被定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國有林區改革基本實現政企分開、管辦分離,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集體林權流轉穩步推進,新型經營主體達28.39萬個。開展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總結評估。
實施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537項,新建國家林草局重點實驗室3家,建立第二批長期科研基地60個。完成第一次全國林草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秦嶺地區調查試點工作,確定首批30處國家草品種區域試驗站。組織各地制定鄉土樹種名錄。全國主要造林樹種良種使用率達65%,林木種子樣品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建設生態網絡感知系統,全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林草管理深度融合,重點建設林草資源監測“一張圖”“一個庫”“一套數”,推進審批監管“一網通辦”和政務管理“一體互聯”。
十三、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生態治理
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氣候雄心峯會上對外莊嚴宣佈,到2030年,中國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根據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全國森林植被碳儲量91.86億噸,比第八次清查結果增加7.59億噸。我國政府對外承諾到2020年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雙增”目標如期完成。為如期實現2030年森林蓄積量增加目標,編制了《實現2030年森林蓄積量目標實施方案》。完成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相關報告政府評審。
參加《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濕地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及20國集團、聯合國森林論壇、國際熱帶木材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線上會議,積極維護多邊機制。支持國際竹藤組織和亞太森林組織發展。協調參與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植萬億棵樹領導者倡議”。通過視頻會議等形式,持續推動與東盟、中東歐、東北亞、上合組織等林草區域合作。推進中法自然保護地結對,完成中德合作山西項目中期評估,啓動實施中德非自然保護三方合作項目,啓動2箇中日植樹造林國際項目。蒙古戈壁熊技術援助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援助盧旺達項目被列為聯合國南南合作優秀案例,11個林草援外培訓課程被評為援外培訓經典項目。編寫《全球土地展望》(第二版)最佳實踐案例,向國際社會推出中國樣板。
2020年,國土綠化工作雖然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但與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生態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功能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自然生態系統多種效益尚未充分發揮,科學綠化理念有待進一步深化落實。國土綠化仍需持續發力,補齊短板,不斷提升質量和水平。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步之年。國土綠化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堅持綠化為民、綠化惠民,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不斷提升國土綠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力推動國土綠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週年。
備註: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1] 

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公報摘要

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摘要)
(2021年3月11日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造林677萬公頃
■森林撫育837萬公頃
■種草改良草原283萬公頃
■防沙治沙209.6萬公頃
■全國濕地保護率達50%以上
■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城市達441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8平方米
■新增公路綠化里程18萬公里、鐵路綠化里程4933公里  
2020年,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土綠化工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國土綠化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全國完成造林677萬公頃、森林撫育837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283萬公頃、防沙治沙209.6萬公頃,有力保障“十三五”規劃目標如期實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重要貢獻。
  一、防疫條件下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有序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就防疫條件下做好春季造林綠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作出批示。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在防疫條件下積極有序推進春季造林綠化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春季造林綠化工作。全國綠化委員會印發《深入推進造林綠化工作方案》,明確今後一個時期造林綠化的重點任務。
國家林草局印發《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有序推進2020年國土綠化工作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保障2020年造林綠化中央投資。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城市公園綠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運行管理指南》。交通運輸部下發防疫條件下積極有序推進公路綠化工作通知。水利部結合春季造林綠化推進重點區域水土保持生態治理。農業農村部部署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要求各大單位積極做好防疫條件下春季造林綠化工作。22個省份下發通知或召開視頻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北京等地實施線上招標。黑龍江等地及時掌握造林進度並跟蹤督導。浙江等地採取網絡視頻培訓、線上技術服務等措施。福建等地組織返鄉滯留農民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地就近造林。江西等地開闢造林苗木運輸綠色通道。湖北等地科學調整造林計劃安排。湖南等地實行線上訂單育苗。廣東等地積極解決造林資金緊缺問題。
  二、全民義務植樹創新發展
2020年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城鄉綠色空間,為人民羣眾植樹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生態環境要有保證。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是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途徑,是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每一位適齡公民應盡的法定義務。要堅持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全社會人人動手,鼓勵和引導大家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一起來為祖國大地綠起來、美起來盡一份力量。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分別開展“全國人大機關義務植樹”“全國政協機關義務植樹”“百名將軍義務植樹”活動。全國綠化委員會組織開展第十九次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領導以不同方式參加義務植樹。
義務植樹盡責形式不斷豐富拓展,各級各類義務植樹基地體系逐步完善,“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持續推開。全民義務植樹網年訪問量突破2400萬人次,發放盡責證書860多萬張。北京市率先建成國家、市、區、街鄉、社村等5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吉林省規劃建設89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上海市連續六年舉辦市民綠化節。福建省在75個縣開展“春節回家種棵樹”活動。廣東省推出“網友植樹節”活動。遼寧、河南和湖北等地在防疫期間上線一批盡責項目。天津、海南、重慶、青海、寧夏和新疆等地開展植紀念林活動。
  三、重點生態工程深入實施
印發《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試行)》。天保工程完成建設任務24.6萬公頃。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工程分別完成建設任務82.7萬公頃和168.5萬公頃。長江、珠江、沿海、太行山等4項重點防護林工程完成營造林32.9萬公頃。三北工程完成營造林47.4萬公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營造林18.5萬公頃。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完成營造林24.7萬公頃。建設國家儲備林44.8萬公頃。出台《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工作方案(2019—2022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治理1.34萬平方公里。
河北省實施國土綠化三年行動。山西省實施“兩山”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內蒙古自治區推進黃河流域濕地生態系統修復和水源涵養提升工程。河南省實施建設“森林河南”國土綠化提速行動。湖北省實施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和精準滅荒工程三年行動。四川省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陝西省實施秦嶺和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
  四、部門綠化協同推進
教育系統推進綠色學校建設。交通運輸系統全年完成公路綠化里程18萬公里。水利系統新增造林種草面積999.37公頃。中央直屬機關幹部職工植樹(含折算株數)11.1萬株,更新改造機關庭院綠地面積32.6公頃。中央國家機關編印《中央國家機關節約型綠化美化單位建設指引》,加快機關庭院綠化美化建設。共青團組織動員83.4萬青少年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青年林項目建設。婦聯組織開展“最美庭院”“鄉村生態文明家庭”創評。國鐵集團新增鐵路綠化里程4933公里。中國石油組織41.69萬人次實體植樹231.6萬株。中國石化完成義務植樹(含折算株數)170.3萬株。全國冶金系統深入開展礦山復墾、綠化廠區、美化家園行動。中國郵政建設植樹基地164個,植樹(含折算株數)16餘萬株。
  五、城鄉綠化美化統籌推進
新增66個城市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城市達441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8平方米。全國建成綠道近8萬公里。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印發《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全國95%以上村莊開展清潔行動,引導4億多人次農民參加。完成全國村莊綠化覆蓋率調查。編寫《全國鄉村綠化美化典型模式選編》。出台《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建設工作方案》,公佈第二批680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開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和鄉村休閒旅遊精品景點線路推介活動。
  六、草原保護修復有力加強
編制全國草原保護修復和草業發展規劃,印發《全國草原監測評價工作指南》,出台《草原徵佔用審核審批管理規範》。啓動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39處,覆蓋11省(區)14.7萬公頃草原。落實草原禁牧8200萬公頃、草畜平衡1.74億公頃,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6.1%,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突破11億噸。
  七、濕地保護修復持續強化
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開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監測,印發《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發佈《2020年國家重要濕地名錄》,新增國家重要濕地29處。全國濕地保護率達50%以上。
  八、防沙治沙紮實推進
完成省級政府“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標責任中期督促檢查。在內蒙古、青海等黃河流域5省(區)啓動實施規模化防沙治沙試點項目,建設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13個。全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面積擴大到177.17萬公頃。開展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有效應對春季7次沙塵天氣。
  九、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全面加強
編制《國家公園空間佈局方案》,制定《國家公園設立規範》等5項國家標準。印發《國家公園監測指標和監測技術體系(試行)》和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海南熱帶雨林等4個國家公園總體規劃(試行)。開展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開展三江源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驗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基本完成。
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省級預案編制。推進地質公園、海洋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相關辦法修訂工作。命名1處國家地質公園,湖南湘西和甘肅張掖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推進河北大海陀、內蒙古圖牧吉、安徽揚子鱷、海南澄邁、甘肅祁連山和新疆卡山等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及後續評估、調整等工作。聯合開展“綠盾2020”“碧海2020”等專項行動。
完成禁食野生動物的處置和養殖户補償任務。開展春季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執法行動,繼續實施嚴格禁止商業性進口象牙及其製品措施。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新增517種(類)野生動物。調升穿山甲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大熊貓、朱䴉、野馬、蘇鐵等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羣數量穩中有升。
  十、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管理力度不斷加大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全國24個省份建立林長制。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全國完成退化林修復197萬公頃。推進全國森林經營方案制度體系建設,在73個單位啓動全國森林經營試點。開展全國“十四五”期間年森林採伐限額編制工作,報請國務院批准重點林區“十四五”期間年採伐限額。形成《黃河流域林草資源及生態狀況監測報告》。完成古樹名木搶救復壯第二批試點。
發佈火險氣象預報422期。印發《森林草原防火督查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發出森林火險及安全生產整改通知書361份,整改隱患1646處。全國發生森林火災1153起、草原火災13起,分別比2019年下降50.8%和71.1%。制定《蒙遼吉黑四省(區)松材線蟲病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工作方案》。實施松材線蟲病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對9省份27個縣級疫區松材線蟲病防治進行督查。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面積926.87萬公頃,挽回鮮草直接經濟損失12.5億元。
  十一、綠色富民產業發展和生態扶貧成效顯著
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7.55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1600億美元。經濟林、木竹材加工、生態旅遊年產值均超過萬億元。出台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公佈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名單,發佈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全國經濟林節慶活動納入中國農民豐收節,參與人數上億人次。舉辦第十三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累計成交額達26.48億元。
累計選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110.2萬名,精準帶動300多萬貧困人口脱貧增收。依託森林旅遊實現增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約46.5萬户、147.5萬人,户均增收5500元。制定《林業草原生態扶貧十條意見》。林草生態扶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十二、國土綠化支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推進《國家公園法》《自然保護地法》研究起草和《草原法》《森林法實施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風景名勝區條例》修訂進程。出台《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啓動9項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印發《關於嚴格保護耕地切實做好造林綠化工作的通知》。推動造林綠化任務落地上圖管理。修訂完善《資源環境綜合統計報表制度》。
落實中央資金約1400億元,新增政策性開發性貸款322.2億元,用於支持林草生態建設。印發《關於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大規模國土綠化的通知》。探索林業經營收益權和公益林補償收益市場化質押擔保貸款,質押貸款達20多億元。全國森林保險參保面積1.62億公頃,提供風險保障1.59萬億元。出台10多項制度辦法,構建國家儲備林良性發展機制。
國有林場數量整合為4297個,95.5%的國有林場被定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國有林區改革基本實現政企分開、管辦分離,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集體林權流轉穩步推進,新型經營主體達28.39萬個。
實施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537項,新建國家林草局重點實驗室3家,建立第二批長期科研基地60個。完成首次全國林草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秦嶺地區調查試點工作。全國主要造林樹種良種使用率達65%,林木種子樣品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建設生態網絡感知系統,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林草管理深度融合。
  十三、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生態治理
2020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氣候雄心峯會上對外宣佈,到2030年,中國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全國森林植被碳儲量達91.86億噸。我國政府對外承諾到2020年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雙增”目標如期完成。編制《實現2030年森林蓄積量目標實施方案》。
參加《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濕地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及二十國集團、聯合國森林論壇、國際熱帶木材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線上會議,積極維護多邊機制。協調參與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植萬億棵樹領導者倡議”。推動與東盟、中東歐、東北亞、上合組織等林草區域合作。援助盧旺達項目被列為聯合國南南合作優秀案例,11個林草援外培訓課程被評為援外培訓經典項目。
2020年,國土綠化工作雖然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但與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生態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功能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自然生態系統多種效益尚未充分發揮,科學綠化理念有待進一步深化落實。國土綠化仍需持續發力,補齊短板,不斷提升質量和水平。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步之年。國土綠化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堅持綠化為民、綠化惠民,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不斷提升國土綠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力推動國土綠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週年。
備註: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13日 15 版)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