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2年

鎖定
202年是指公元202年,公元202年為中國歷史上的建安七年。這一年東漢王朝逐步走向沒落與分裂。一個動盪不安而又英雄輩出的時代已隱隱露出端倪。博望坡之戰劉備擊敗夏侯惇
中文名
公元202年
農    曆
壬午
事    件
袁紹病死等
年    號
建安七年
簡    稱
202年
出生人物
姜維

202年年代概況

202年
中國傳統紀年: 年號: 漢獻帝建安七年
壬午年(馬年)

202年大事記

修睢陽渠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曹操於浚儀(今開封市)修睢陽渠,即疏通浚儀至睢陽(今商丘市南)一段汴渠,以利運道。
曹軍前進到官渡
春季,正月,曹操率軍駐在譙縣,又進駐浚儀,挖掘睢陽渠。曹操派使者用太牢的規格祭祀已故太尉橋玄。曹軍前進到官渡。
袁紹去世
袁紹 袁紹
袁紹自從官渡戰敗之後,羞愧憤恨,發病吐血。夏季,五月,袁紹去世。
袁氏內亂
袁紹有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袁紹後妻劉氏偏愛袁尚,經常在袁紹面前稱讚袁尚。袁紹想讓袁尚作自己的繼承人,但沒有明説,就把長子袁譚過繼給自己已死去的哥哥,讓他離開鄴城,去擔任青州刺史。沮援勸阻袁紹説:“世人常説:一萬個人追逐一隻野兔,一個人捉到後,其他人即使貪心,也全停止下來,這是因為所有權已經確定。袁譚是您的長子,應當做繼承人,而您卻把他排斥在外,災禍將由此開始。”袁紹説:“我想讓兒子們各自主持一州的事務,以考察他們的能力。”於是,他委派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幷州刺史。
逢紀、審配一向被袁譚所忌恨,辛評、郭圖則擁護袁譚,而與逢紀審配有矛盾。等到袁紹死後,眾人都認為袁譚是長子,打算擁立他繼承袁紹。審配等人恐怕袁譚掌權後,會受到辛評等人的報復,就假傳袁紹的遺命,尊奉袁尚做袁紹的繼承人。袁譚自青州趕來奔喪,不能接替父親的職位,就自稱車騎將軍,駐軍黎陽。袁尚撥給袁譚很少一部分兵力,而讓逢紀去跟隨他。袁譚請求再增加兵力,審配等人商議後又予以拒絕。袁譚大怒,殺死逢紀。秋季,九月,曹操渡過黃河,進攻袁譚。袁譚向袁尚求救。袁尚留審配守鄴城,親自率軍去救袁譚,與曹操對抗。兩軍交戰數次,袁譚、袁尚連續失敗,只好退守營寨。
袁尚派遣他所委任的河東郡太守郭援,與高幹、匈奴南單于一起進攻河東郡。袁尚又派使者到關中去,與馬騰等將領們聯繫共同起兵,馬騰等都暗中答應。郭援率軍進攻,一路所經過的縣城都被攻下或者歸降。河東郡官員賈逵守衞絳縣,郭援猛攻不止,城將陷落時,城中父老與郭援約定:不殺害賈逵,他們就投降。郭援答應了。郭援想讓賈逵做他的將領,用武力相脅迫,賈逵毫不動搖。左右的人拉賈逵的衣服,讓他叩頭,賈逵厲聲叱責説:“哪有國家官員向賊人叩頭的道理!”郭援大怒,就要殺死賈逵,有人伏在賈逵身上,以保護他。絳縣的官民們聽説要殺死賈逵,都登上城牆,高聲喊道:“如果背棄誓言,殺害我們的好長官,寧可大家一起拼死!”於是郭援把賈逵抽到壺關,關在地窖裏,用車輪蓋住洞口。賈逵對看守們説:“此間難道沒有一個英雄好漢,而使義士死在地窖裏嗎?”有一個叫祝公道的壯士,正好聽到賈逵的話,就在夜裏前去把賈逵偷偷救出來,打開刑具,放賈逵逃走,沒有講出自己的姓名。
曹操派司隸校尉鍾繇在平陽包圍南匈奴單于,未能攻陷,而對方援軍已經到達。鍾繇派新豐縣令、馮翊人張既勸説馬騰,為他分析利害。馬騰聽後,猶豫不決。部下將領傅幹對馬騰説:“古人説過:‘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曹操尊奉天子,平定暴亂,法紀嚴謹,政治清明,上下聽從命令,可以稱為順德;袁氏家話族倚仗勢力強大,犯上作亂,勾結匈奴來侵掠中國,可以稱為逆德。如今將軍已尊奉朝廷,卻又暗中騎牆,想坐觀成敗。我恐怕等到成敗定下來之後,曹操奉旨問罪征討,將軍將第一個被殺!”馬騰聽後十分恐懼。傅幹乘機建議説:“明智的人能轉禍為福。如今,曹操與袁氏家族相持不下,而高幹、郭援合力進攻河東郡,曹操雖然有萬全之計,也無為挽救河東郡的危局。將軍假如能在此危急關頭領軍征討郭援,內外夾擊,必能取勝。將軍這一舉動,既斬斷袁氏家族的臂膀,又解救了河東郡的危急,曹操必然深深感激將軍,將軍的功名將無人能夠相比。”於是,馬騰派兒子馬超率軍一萬餘人與鍾繇會合。
劉備擊敗夏侯惇
劉表劉備向北進攻,到達葉縣。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前去抵擋。劉備突然放火燒去自己軍營,向後撤退。夏侯惇等率軍追趕。裨將軍、鉅野人李典説:“劉備無故撤退,我懷疑定有埋伏。南邊道路狹窄,草木深密,不能追趕。”夏侯惇等不聽,命令李典留守而自己領兵追趕,果然陷入埋伏,大敗。李典率軍援救,劉備才撤軍。(《三國演義》勾勒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經典戰例:火燒博望)
周瑜勸孫權不送人質
曹操發下公文,要孫權派自己的弟弟或兒子到朝廷來作官。孫權召集眾官員進行會商,張昭秦松等人猶豫不決。孫權領周瑜來見自己母親吳夫人,在她面前作最後決定。周瑜説:“從前,楚國開始受封於周朝時,統治的區域方圓不到一百里。後繼的國君賢明能幹,開拓疆土,遂佔有荊州揚州,王業相傳延續,達九百多年。如今,將軍承襲父、兄的基業,擁有六郡的地盤與人力,兵精糧足,將士聽命。上山開採銅礦,沿海煉製食鹽,境內富庶,人心安定,有什麼壓力使咱們要送人質?人質一送去,就不能不與曹操緊密聯繫,既然緊密聯繫,那麼朝廷下令徵召時就不能不前往。這樣,就會被人所控制。最多不過是得一個侯印,有十幾個僕從,幾輛車,幾匹馬,難道與面向南方而稱孤道寡相同嗎!不如不送人質,慢慢觀察事態變化。如果曹操真能以君臣大義來治理天下,將軍再侍奉他也不晚。如果他圖謀不軌,犯上作亂,他救自己都顧不上,又怎麼能害人?”吳夫人對孫權説:“周瑜説得很對。他與你哥哥孫策同年,只小一個月。我把他看作自己的兒子,你要當作哥哥來尊敬他。”因此決定不送人質。

202年歷史人物

出生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説。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裏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逝世
袁紹(?-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周口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漢末著名軍閥。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初為司隸校尉,於初平元年(190)被推舉為反董卓聯合軍的盟主,與董卓交戰;但不久聯合軍即瓦解。此後,在漢末羣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到頂點(“坐擁冀、青、幽、並,帶甲數十萬”);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於建安七年(202)病死。

202年史書記載

孝獻皇帝己建安七年(壬午,公元二零二年)
春,正月,曹操軍譙,遂至浚儀,治睢陽渠。遣使以太牢祀橋玄。進軍官渡。 [1] 
袁紹自軍敗,慚憤,發病嘔血;夏,五月,薨。初,紹有三子:譚、熙、尚。紹後妻劉氏愛尚,數稱於紹。紹欲以為後,而未顯言之。乃以譚繼兄後,出為青州刺史。沮授諫曰:“世稱萬人逐兔,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譚長子,當為嗣,而斥使居外,禍其始此矣。”紹曰:“吾欲令諸子各據一州,以視其能。”於是以中子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幷州刺史。逄紀審配素為譚所疾,辛評郭圖皆附於譚,而與配、紀有隙。及紹薨,眾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害,遂矯紹遺命,奉尚為嗣。譚至,不得立,自稱車騎將軍,屯黎陽。尚少與之兵,而使逄紀隨之。譚求益兵,審配等又議不與。譚怒,殺逄紀。秋,九月,曹操渡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連戰,譚、尚數敗,退而固守。尚遣所置河東太守郭援,與高幹、匈奴南單于共攻河東,發使與關中諸將馬騰等連兵,騰等陰許之,援所經城邑皆下。河東郡賈逵守絳,援攻之急;城將潰,父老與援約,不害逵乃降,援許之。援欲使逵為將,以兵劫之,逵不動。左右引逵使叩頭,逵叱之曰:“安有國家長吏為賊叩頭!”援怒,將斬之,或伏其上以救之。絳吏民聞將殺逵,皆乘城呼曰:“負約殺我賢君,寧俱死耳!”乃困於壺關,著土窖中,蓋以車輪。逵謂守者曰:“此間無健兒邪,而使義士死此中乎?”有祝公道者,適聞其言,乃夜往,盜引出逵,折械遣去,不語其姓名。
曹操使司隸校尉鍾繇圍南單于於平陽,未拔而援至。繇使新豐令馮翊張既馬騰,為言利害。騰疑未決。傅幹説騰曰:“古人有言‘順道者昌,逆德者亡’,曹公奉天子誅暴亂,法明政治,上下用命,可謂順道矣。袁氏恃其強大,背棄王命,驅胡虜以陵中國,可謂逆德矣。今將軍既事有道,不盡其力,陰懷兩端,欲以坐觀成敗;吾恐成敗既定,奉辭責罪,將軍先為誅首矣!”於是騰懼。幹因曰:“智者轉禍為福。今曹公與袁氏相持,而高幹郭援合攻河東。曹公雖有萬全之計,不能禁河東之不危也。將軍誠能引兵討援,內外擊之,其勢必舉。是將軍一舉,斷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公必重德將軍,將軍功名無與比矣。”騰乃遣子超將兵萬餘人與繇會。初,諸將以郭援眾盛,欲釋平陽去。鍾繇曰:“袁氏方強,援之來,關中陰與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顧吾威名故耳。若棄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誰非寇仇?縱吾欲歸,其得至乎?此為未戰先自敗也。且援剛愎好勝,必易吾軍,若渡汾為營,及其未濟擊之,可大克也。”援至,果徑前渡汾,眾止之,不從。濟水未半,繇擊,大破之。戰罷,眾人皆言援死而不得其首。援,繇之甥也。晚後,馬超校尉南安龐德,於鞬中出一頭,繇見之而哭。德謝繇,繇曰:“援雖我甥,乃國賊也,卿何謝之有!”南單于遂降。
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曹操遣夏侯惇、于禁等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等追之。裨將軍鉅鹿李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狹,草木深,不可追也。”惇等不聽,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裏,兵大敗。典往救之,備乃退。
曹操下書責孫權任子,權召羣僚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決。權引周瑜吳夫人前定議,瑜曰:“昔楚國初封,不滿百里之地。繼嗣賢能,廣土開境,遂據荊、揚,至於南海,傳業延祚,九百餘年。今將軍承父兄餘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有何逼迫而欲送質!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相首尾,與相首尾,則命召不得不往,如此,便見制於人也。極不過一侯印,僕從十餘人,車數乘,馬數匹,豈與南面稱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觀其變。若曹氏能率義以正天下,將軍事之未晚;若圖為暴亂,彼自亡之不暇,焉能害人!”吳夫人曰:“公瑾議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質。
參考資料
  • 1.    司馬光.資治通鑑:人民出版社,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