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

鎖定
2013年10月9日下午5點45分,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三位科學家Martin Karplus, Michael Levitt和Arieh Warshel獲獎。獲獎理由是“為複雜化學系統創立了多尺度模型”。 [1] 
中文名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
獲獎人員
Martin Karplus
獲獎者國籍
美國
獎    金
800萬瑞典克朗
貢    獻
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簡介

2013年10月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儀式現場播放的幻燈片顯示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丁・卡普拉斯(左)、邁克爾・萊維特(中)、阿里耶・瓦謝勒。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9日宣佈,將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馬丁・卡普拉斯、邁克爾・萊維特、阿里耶・瓦謝勒,以表彰他們“在開發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所做的貢獻”。這三位科學家將平分總共800萬瑞典克朗(約120萬美元)的獎金。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理由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在新聞稿中解釋了三位獲獎者的研究成果。他們説,卡普拉斯、萊維特和瓦謝勒研究的開創性在於,他們讓經典物理學與迥然不同的量子物理學在化學研究中“並肩作戰”。以前,化學家必須二選其一。依靠用塑料棒和杆創建模型的經典物理學方法的優勢在於計算簡單且能為大分子建模,但其無法模擬化學反應。而如果化學家選擇使用量子物理學計算化學反應過程,但巨大的計算量使得其只能應付小分子。為此,在20世紀70年代,這三位科學家設計出這種多尺度模型,讓傳統的化學實驗走上了信息化的快車道。
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的出現無疑翻開了化學史的“新篇章”。化學反應發生的速度堪比光速。剎那間,電子就從一個原子核跳到另一個原子核,以前,對化學反應的每個步驟進行追蹤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在由這三位科學家研發出的多尺度模型的輔助下,化學家們讓計算機做“做幫手”來揭示化學過程。例如,在模擬藥物如何同身體內的目標蛋白耦合時,計算機會對目標蛋白中與藥物相互作用的原子執行量子理論計算;而使用要求不那麼高的經典物理學來模擬其餘的大蛋白,從而精確掌握藥物發生作用的全過程。
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説,現在,對化學家來説,計算機是同試管一樣重要的工具,計算機對真實生命的模擬已為化學領域大部分研究成果的取得立下了“汗馬功勞”。通過模擬,化學家能更快獲得比傳統實驗更精準的預測結果。 [2]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研究成果

另據《今日美國報》10月8日報道,目前,三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已經應用於廢氣淨化及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研究中,並可用於優化汽車催化劑、藥物和太陽能電池的設計。報道稱,諾貝爾化學獎的頒獎時間正是美國洛杉磯的凌晨三點,被半夜叫醒而問到獲獎感受時,瓦謝勒表示,感覺好極了。美國化學協會主席馬蘭納對三位科學家獲獎十分興奮,她認為三位科學家的研究是理論和實驗的完美結合,有助於科學家解決那些僅靠實驗是無法理解的難題。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介紹

馬丁・卡普拉斯,1930年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1953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現為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西奧多・威廉・理查茲(美國第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冠名化學教授。
邁克爾・萊維特,1947年出生於南非比勒陀利亞,1971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美國斯坦福醫學院癌症研究所教授。
阿里耶・瓦謝勒,1940年出生於以色列,1969年在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美國南加州大學傑出教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