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世紀帕薩卡里亞研究

鎖定
《20世紀帕薩卡里亞研究》是2003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孟東。本書主要是介紹了作者對帕薩卡里亞系列舞曲的研究。
書    名
20世紀帕薩卡里亞研究
作    者
徐孟東
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03年1月1日
頁    數
235 頁
定    價
13.3 元
開    本
32 開
ISBN
9787103025895

目錄

20世紀帕薩卡里亞研究內容簡介

帕薩卡里亞,是一種巴羅克時期起源於西班牙的舞曲,一般為三拍子,小調式:8小節的固定低音主題依據復調變奏技術被不斷重複衍展,其多聲織體通過節奏、節度、音色、音區等和項參數的變化,以及對位、和聲、配器等手段的處理安排,獲得豐富的動力和發展。巴羅克後期,這一濫觴於17世紀初,在西、意、法、德等國廣泛流行100餘年的固定低音復調變奏形式由巴赫等人發展至高峯。本文第一章對這種形式形成發展過程的回顧、陳述和思考,無疑為進行20世紀帕薩卡里亞研究提供了一個歷史的座標。
20世紀初,在功能和聲體系逐漸瓦解、復調音樂以新的形式復興的趨勢中,帕薩卡里亞藉表現主義、新古典主義音樂流派的推波助瀾而得以再生,並以其獨立的結構性、橫向的高度衍展性、材料的集中統一性、織體的堅實性、音樂發展的連續性、以及特有的風格韻致而得到現代作曲家的青睞,幾乎所有在20世紀音樂史冊上享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如勳伯、威伯恩、貝爾格、興德米特、斯特拉文斯基、布里頓、拉威爾、肖斯塔科維奇、科普蘭、盧託斯拉夫斯基等人,均以這種形式創作了數目不等的作品。本文第二章即從這些20世紀最具人表性的不同流派作曲 家的創作中選取了9部帕薩卡里亞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從作曲技術理論的角度,對它們逐一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而概括的分析研究;在第三章,又對20世紀帕聯卡里亞作品的固定低音主題及其在持續變奏中的循環反覆陳述方式、對位形態、和聲構成、管絃樂織體、曲式結構形態等方面的發展變異做了較為詳盡的考察、論述。

20世紀帕薩卡里亞研究目錄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歷史回顧
第一節 巴羅克時期帕薩卡里亞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與恰空的關係
第三節 古典——浪漫主義時期
第二章 20世紀帕薩卡里亞代表作品概述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表現主義——新維也納樂派作曲家的作品
一、威伯恩《帕薩卡里亞》
二、勳伯格《月光下的皮埃羅》之八“夜”
三、貝爾格《沃採克》第一幕第四場“帕薩卡里亞”
第三節 新古典主義作曲家的作品
一、興德米特《第四絃樂四重奏》第四樂章“帕薩卡里亞”
二、斯特拉文斯基《七重奏》第二樂章“帕薩卡里亞”
第四節 其他代表性作曲家的作品
一、拉威爾《A小調鋼琴三重奏》第三樂章“帕薩卡里亞”
二、本傑明·布里頓《彼得·格雷姆斯》間奏曲“帕薩卡里亞”
三、肖斯塔科維奇《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帕薩卡里亞”
四、盧託斯拉夫斯基《管絃樂隊協奏曲》第三樂章“帕薩卡里亞”部分
第三章 20世紀帕薩卡里亞形態的發展變異
第一節 主題
一、主題的形態
二、主題呈示與循環反覆方式
第二節 對位形態新的發展
一、不協和對位
二、調性對位
三、節奏對位
四、節拍對位
五、同步反向對位
六、變化的模仿對位
第三節 和聲形態的複雜多樣
一、不同織體中的和聲表現形式
二、不同和絃結構方式和聲進行
第四節 管絃名織體形態的多元風格複合
一、對巴羅克時期管絃樂配器技術與風格傳統的繼承
二、各種配器風格與技術影響下的管絃樂織體新形態
第五節 穩定性與變異性共同作用下的結構形態
簡短結語
註釋
主要參考文獻書目
附錄:中國復調音樂形態新的發展與變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