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98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鎖定
《198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是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所做的報告。
中文名
198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外文名
Report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1989
報告日期
1989年2月20日
審議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報告人
李鵬
報告地點
人民大會堂

198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發布

1989年3月20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鵬向大會作《198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8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全文

1989年政府工作報告
堅決貫徹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方針
——1989年3月20日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國務院總理李鵬
各位代表:
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是今明兩年我國建設和改革的重點,也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因此,我代表國務院,主要就這個問題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
一、一心一意進行治理整頓
1988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第十年。十年來,我國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歷史性變化,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是正確的。剛剛過去的1988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繼續向前發展的一年。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全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38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2%,國民收入達到115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4%。在全國自然災害頻繁的情況下,糧食減產2.2%,棉花減產1.1%,但其他許多農產品和多種經營進一步發展,整個農業總產值仍然增長3.2%。廣大農民積極交售糧食,支援國家建設,全國糧食收購任務已基本完成。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持續發展。鋼、煤、電、石油等產量有較大增長,市場緊俏的日用工業品和農用工業品增長更快。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提高9.3%,每萬元工業產值的能源和電力消耗分別比上年下降5.63%和5.75%。在生產增長的基礎上,城鄉多數人的生活繼續有所改善。
重點建設取得新成就。全國建成投產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78個,大中型項目中的重要單項工程138個。一批重點電站、煤礦、鐵路和港口建成投產,為現代化建設增添了後續力量。全國新增的主要生產能力有:發電裝機容量999萬千瓦,原煤開採3090萬噸,原油開採1577萬噸,乙烯60萬噸,水泥246萬噸,平板玻璃792萬重量箱,鐵路交付營業里程419公里,鐵路複線里程820公里,鐵路電氣化里程1487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878萬噸。
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深入。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逐步改善,企業活力進一步增強。許多企業經過優化勞動組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商品、資金、技術、勞務和外匯調劑等市場有了新的發展。在宏觀調控方面,逐步進行了計劃、投資、物資、金融、外貿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初步加強了財政、税收、銀行、物價、審計、海關、工商行政等方面的管理。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進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4%,工業製成品的出口比重有了提高。實際利用外資9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4%。新批准外商投資企業5940家,是十年來最多的一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近13億美元。國際旅遊業創匯22.2億美元,比上年有較多的增加。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科技、教育、文化、衞生和體育等事業取得了新的成就。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圓滿成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説明我國在高技術領域的若干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國務院的機構改革,已按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批准的方案基本完成。公安、安全、司法等部門為維護社會治安做了大量工作。人民軍隊在保衞祖國和支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在搶險救災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我們在各項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也不少,最突出的是出現了明顯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幅度過大,全國零售物價總指數比1987年上升18.5%,物價上漲幅度這麼大,超越了羣眾、企業和國家的承受能力,相當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這些情況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和羣眾的嚴重不安,影響了社會的安定和羣眾對改革的信心。如果不採取堅決措施遏制通貨膨脹,不僅經濟無法穩定和發展,各項改革也無法深入下去。
通貨膨脹的加劇,是經濟過熱、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雙膨脹、社會總需求超過總供給的結果。全國在建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過多,規模過大,超過了國力承擔的可能;消費需求過旺,社會購買力的增長超過了商品供應量的增長;國家財政支大於收,信貸規模過大,貨幣發行過多。在供求總量不平衡的同時,經濟結構失調,農業發展滯後,有限資源過多地投入加工工業和非生產性建設,在工業生產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加劇了能源、原材料和運輸能力的緊張程度。一些單位和個人為謀取私利,非法倒買倒賣,層層盤剝,製造和出售偽劣商品,更推動了物價上漲,加劇了經濟秩序的混亂。
上述情況的產生,是同新舊體制轉換時期還不可能很快形成一套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新機制分不開的。但與此同時,我們在對工作的指導上也有缺點和失誤。總的來看,在經濟建設中,存在着急於求成的傾向。我們的國家是發展中國家,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但往往忽視國家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短缺、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的實際情況,在指導上對盲目擴大建設規模、片面追求產值產量、攀比發展速度等現象注意防止不夠,糾正不力。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總體上是成功的,但我們在指導上往往對改革的艱鉅性和複雜性認識不足,注意綜合配套不夠,在堅持放權搞活的過程中,未能及時加強管理監督和抓緊建立宏觀調控體系。我們在去年(1988年)初制定了穩定經濟、深化改革的方針,但由於後來對1987年經濟形勢的估價過於樂觀,因此在執行中沒有堅持把穩定經濟放在首位,行動不堅決,措施不得力。我們認識到了價格改革在整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實際工作中對國家、企業和羣眾的承受能力考慮不夠,在通貨膨脹已經比較明顯的情況下沒有及時採取穩定金融、控制物價的有力措施,又放開、調整了一些商品價格,以致加劇了羣眾對物價上漲的恐慌心理,在許多地方誘發了搶購商品和儲蓄下降。
中國共產黨於去年(1988年)9月召開的十三屆三中全會,正確地分析了我國的經濟形勢,提出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針,確定了今明兩年要把建設和改革的重點放到治理整頓上來的部署。為了貫徹落實這樣的方針和部署,必須把穩定、改革和發展統一起來,在穩定中推進改革和求得發展。從今年(1989年)起,我們要用兩年或者更長一些的時間,努力實現治理整頓所要達到的目標:(一)消除經濟過熱,把發展速度降到比較合理的水平。(二)遏制通貨膨脹,使1989年物價上漲幅度明顯低於1988年,1990年以後的上漲幅度進一步下降。(三)壓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使它同國力承擔的可能相適應;控制消費基金的過快增長,使它同國民收入的增長相適應。(四)逐步緩解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矛盾,實現財政、信貸、物資、外匯的基本平衡。(五)認真調整經濟結構,使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的產量有較多增加,使能源、交通、原材料供應的緊張狀況有所緩和。(六)建立健全必要的經濟法規以及宏觀調控體系和監督體系,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新秩序的建設。只有實現這些目標,才能使我國經濟的素質和效益明顯提高,保證國民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半年來,國務院和各級政府為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大力壓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截至今年(1989年)2月底,全國已經停建緩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8000個,可壓縮今後幾年的投資647億元,佔全部項目剩餘工作量的12%。但是,清理、壓縮的目標尚未達到,任務還十分艱鉅。
——控制信貸規模、增加儲蓄和穩定金融。由於實行了緊縮金融的方針,信貸規模得到控制。銀行兩次提高儲蓄利率和開展保值、有獎儲蓄,發揮經濟槓桿的作用,全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逐步回升。現在,一方面全國貨幣發行量仍然過大;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企業又感到資金緊缺,這需要在堅持緊縮金融的前提下通過調整信貸結構等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壓縮社會集團購買力。專項控制商品由19種擴大到32種,去年(1988年)的零售額比上年下降9.1%。縣以上單位去年(1988年)的集團消費比上年增長1.8%。利用公款吃喝、請客、送禮、旅遊等現象,在黨政機關有所減少。但各方面的鋪張浪費仍很嚴重,必須繼續抓緊解決。
——開展了全國性的財務、税收、物價大檢查,共查出應上交財政的違紀金額74.1億元,已上交56.5億元。通過檢查,處理了一批偷税漏税、截留利潤、亂漲價亂收費和貪污受賄、監守自盜等違法案件,初步加強了税收、財務和物價管理。
——整頓流通領域的秩序。各類公司的清理整頓正在抓緊進行,重點清查了1986年以來新成立的公司和流通領域的公司。截至今年(1989年)1月底,已撤併不具備條件和不該辦的公司17092個;在黨政機關辦的24187個公司中,已有近兩萬個撤併或同機關脱鈎,約佔80%。在公司兼職、任職的黨政機關在職幹部和離退休幹部4萬多人中,已有70%以上辭去公司職務或機關職務,或已按規定辦理了相應手續。黨政機關經商辦企業的現象,已基本得到制止。在清理中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其中包括一些大案要案。清理整頓公司的工作,還要繼續深入進行下去。對一些重要產品和緊俏商品加強了管理,有的實行了專營,使抬價搶購和非法倒賣行為有所收斂,對建立市場秩序和穩定物價起了積極作用。
——努力增加有效供給。在壓縮社會總需求的同時,從資金、物資、外匯和運輸等各個方面,大力支持糧、棉、油、肉、禽、蛋、蔬菜等農副產品的生產,支持人民生活必需的日用工業品的生產,支持市場緊俏商品和出口創匯產品的生產,基本上保證了國內市場的供應和發展對外貿易的需要。今年(1989年)元旦和春節的節日市場,貨源比較充足,商品比較豐富。
經過半年來的工作,經濟過熱開始降温,物價上漲勢頭有所減弱,羣眾對物價的緊張心理有所緩和,城鄉市場基本穩定。
我們認為,對半年來的治理整頓,應該作兩點基本估計:第一,事實證明,中共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治理整頓的方針政策和措施是正確的。只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執行這些方針政策和措施,並及時研究新的情況,解決新的問題,就一定能夠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第二,已經取得的成效僅僅是初步的,同治理整頓所要達到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現在還有不少同志對治理整頓的必要性和艱鉅性認識不足。治理整頓本身的難度很大,還會在某些方面帶來一些新的困難,但如果不堅持治理整頓,各方面的困難會更大。我們只能知難而進,決不能半途而廢。
為了堅定不移地搞好治理整頓,必須在思想認識上進一步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各級政府、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負責工作人員,必須堅決維護中共中央的領導權威,堅決維護國務院對政府工作的領導權威,堅決維護法紀政紀的權威,切實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歷史的經驗反覆證明,調整經濟,克服困難,沒有必要的集中統一,沒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是根本不可能的。二是,進行治理整頓,必然要對現有的利益格局進行必要的調整。一切地方、部門和單位,都要顧全大局,牢固樹立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觀念。如果不是這樣,大家都不放棄有礙全局的既得利益,治理整頓就會成為紙上談兵。三是,在治理整頓期間,政府和人民都要有過幾年緊日子的思想準備。從國務院開始,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廣大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堅決克服鋪張浪費現象。只要我們以身作則,並把要過緊日子的客觀要求向羣眾説清楚,相信廣大人民是會理解和支持的。總之,國務院要求各級政府和各部門的負責人進一步提高認識,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上來,同心同德,團結羣眾,一心一意狠抓治理整頓,為穩定經濟、深化改革進行堅持不懈的努力。
二、當前治理整頓的重點仍然是壓縮社會需求
我國近年來的通貨膨脹,主要是由經濟過熱、需求過旺引發的。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當然需要從壓縮社會需求和增加社會供給兩方面作出努力,但首先必須毫不動搖地把過大的社會總需求壓縮下來。
壓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是對壓縮社會總需求具有決定性影響的重大措施,是抑制通貨膨脹、穩定經濟全局的首要任務。國務院已經決定:今年(198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要比上年壓縮920億元,減少21%;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規模壓縮510億元,減少19%。目前各地雖然在這方面已經做了許多工作,但同上述要求還有不小差距,而且進展很不平衡,必須下大決心堅持不懈地抓下去。
壓縮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關鍵是清理在建項目。只有堅決砍掉一大批在建項目,投資規模才能真正縮減下來。不僅要砍掉一大批樓堂館所和非生產性建設項目,還要停建緩建一批生產性的建設項目;不僅那些不該上的項目要堅決壓下來,就是一些該上的項目,也要根據財力物力和其它條件的可能,區別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各部門各地方必須按照國務院頒佈的產業政策和清理在建項目目錄,對號入座,認真清理,該停建緩建的堅決停建緩建,決不允許弄虛作假。必須加強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活動的宏觀調控,運用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管理好國家計劃安排的投資活動,又特別重視嚴格控制計劃外、預算外的投資活動。對銀行投資貸款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禁止非銀行金融機構從事投資信貸活動,堅決限制通過社會集資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在治理整頓期間,必須切實控制新開工項目,凡是沒有按規定報經批准的,一律不得開工;擅自開工的,必須嚴格追究建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的責任。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堅決維護國家計劃和政策的嚴肅性,使那些違背國家計劃、政策的地方和單位受到應有的經濟和行政的處罰。
在治理整頓中,還必須堅決控制消費需求的過快增長。控制消費需求的重點:一是堅決壓縮和控制社會集團消費。今年(1989年)的全國社會集團購買力,要在1988年水平的基礎上壓縮20%。二是嚴格控制工資總額的增長,堅決制止濫發獎金、實物和擅自擴大津貼、補貼的發放範圍。加強對工資基金的管理,整頓和改進企業特別是各類公司工資、獎金的發放辦法,整頓和加強企業自有資金的管理和監督,嚴格按國家規定徵收獎金税和工資調節税。三是大力提倡和鼓勵人民儲蓄,並採取多種辦法正確引導消費,吸收和推遲實現社會購買力。增加城鄉居民儲蓄,既有需要又有可能,既利國又利民,應當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採取各種有效的便於人民儲蓄的措施,把儲蓄活動普遍開展起來。所有的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和監督部門,都要切實負起責任來,加強對消費需求的控制和監督。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要進一步樹立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改善生活的觀念,自覺抑制過高的消費慾望,反對各種鋪張浪費,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
在壓縮社會總需求的同時,還必須努力改善和增加有效供給,以緩解市場供求矛盾,保障人民生活和國家建設的需要。這裏所説的有效供給,主要是糧棉油肉禽蛋蔬菜等重要農副產品、人民生活必需的日用工業品、適銷對路的輕紡產品和農用工業品、回籠貨幣多的緊俏產品和出口創匯產品,以及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的交通、能源和短缺原材料,而不是不加區別地要求增加所有產品的生產。改善和增加有效供給的關鍵,在於大力應用和推廣先進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方法,充分挖掘現有企業的潛力,降低物質消耗,改善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行各業都要深入持久、紮紮實實地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真正走提高經濟效益來發展社會生產的路子。
國務院已經決定,在建國四十週年的時候,召開全國勞動模範表彰大會,鼓勵先進,總結經驗,促進“雙增雙節”運動深入發展,進一步推動我國的改革和建設事業。
同壓縮社會總需求相適應,金融和財政都必須實行緊縮的方針政策,繼續抽緊銀根,嚴格控制貨幣發行。國民經濟計劃和國家預算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後,國務院各部門和各級政府要堅決貫徹執行。要千方百計穩定金融,切實加強對銀行各種貸款的計劃管理,控制全社會的信用總規模,尤其要加強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各種集資活動的管理和監督。在緊縮資金供應總量的前提下,合理調整信貸結構,該保的保,該壓的壓,做到緊中有活。必須堅持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則,逐步減少財政赤字。各地方、各部門都應當厲行節約,壓縮開支,同時努力開闢新的財源。
三、認真整頓經濟秩序特別是流通秩序
經過這些年的改革開放,企業活力增強,市場不斷擴大,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但在新舊體制轉換中矛盾和漏洞很多,加上法制建設和宏觀調控體系不健全,在生產、建設、流通等領域都出現了一些混亂現象,特別是流通秩序的混亂相當嚴重。為了保證建設和改革的健康發展,必須認真整頓經濟秩序特別是流通秩序,堅決推進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新秩序的建設。
整頓經濟秩序特別是流通秩序,首先必須繼續清理整頓各類公司。在這個問題上,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必須帶頭做好工作。清理整頓的重點,是解決一些公司政企不分、官商不分、非法倒賣、牟取暴利的問題。各類公司在財務、物資、工資等方面,必須與黨政機關脱鈎,建立健全各項財務制度,改變目前在這些方面的混亂狀況。各部門各地方都要把清理、整頓公司的情況和結果公佈於眾,接受羣眾的評議和監督。要把清理整頓工作同經常性的監督管理結合起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加強年度檢查,嚴格審定各類公司的經營資格、經營範圍和經營方式。組建新公司,必須嚴格執行審批程序,防止出現一邊清理、一邊膨脹的現象。
為了確保今年(1989年)的物價上漲幅度明顯低於去年(1988年),必須切實加強物價和市場管理,嚴格財經紀律。國務院管理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價格和各項收費,任何部門、地方和企業都不得擅自提價和提高收費標準。各級地方政府管理的價格和收費,要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嚴格控制。對國務院規定的重要農副產品、工業消費品和某些計劃外生產資料的最高限價,必須嚴格執行。大中城市要列出一些主要副食品和其他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商品目錄,採取扶持生產、財政補貼等綜合性措施,保證這些商品的市場供應,保持價格的基本穩定。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放開價格的指導和監督。對比較重要的商品,要認真執行企業提價申報制度,規定合理的地區、進銷、批零價格差率,減少流通環節,制止中間盤剝,制止通過易地漲價來轉嫁負擔的行為。繼續培育各類商品和物資的交易市場,嚴格市場交易規則,促使交易活動公開化、票據化。要充分重視和發揮國營物資企業、商業企業吞吐調劑、穩定市場、平抑物價的作用。加強對各類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户的税收徵管工作。強化工商行政、物價、税務、統計、計量、技術監督、衞生檢疫等管理部門對各類市場的檢查和監督,發揮各自職能,密切分工協作。提倡公平交易,明碼實價,制止不正當競爭和地下交易。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和羣眾物價檢查員的作用,採取設立舉報中心等多種形式,鼓勵廣大羣眾參與市場監督。堅決打擊和取締欺行霸市、投機倒把、哄抬物價等非法行為。各類企業都要嚴格執行國家的各項財務、税收、物價政策,依法經營,依法納税。對於偷税、漏税、抗税以及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的單位或個人,應當依法給予制裁,觸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認真整頓和改進重要商品的流通方式。對重要的生產資料,除實行專營的以外,都應當按規定進入市場,進行公開交易。對於重要生產資料、緊俏耐用消費品等國家明文規定的專營商品,非國家政策允許的單位、個人一律不得經營。專營部門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專營辦法和價格政策,處處為用户和羣眾着想,堅決防止利用壟斷地位謀取私利。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鑽價格雙軌制的空子,非法倒賣計劃內的商品和物資,從中牟取暴利。對於糧食、棉花、蠶絲、生豬等緊缺的農副產品,既要防止地區之間相互封鎖,又要防止地區之間抬價搶購,儘量通過經濟辦法建立比較穩定的協作關係,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區域性經濟合作,合理解決地區之間的利益分配關係。
四、在治理整頓中認真調整經濟結構
只有在治理整頓中切實抓好經濟結構的調整,才能防止出現經濟滯脹現象,在優化結構的基礎上提高國民經濟的素質和效益,保證和促進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當前調整結構的基本方向和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農業、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基礎產業,加強能夠增加有效供給的產業和產品,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同時控制加工工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使它們同基礎產業的發展相協調。
第一、切實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爭取今年(1989年)農業特別是糧食棉花油料生產有個好收成。
農業是當前國民經濟中突出的薄弱環節。切實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爭取今年(1989年)糧食、棉花、油料等主要農產品有個好收成,並且保持其他作物和林牧漁業穩定發展,對於抑制物價上漲、穩定經濟全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發展農業,一要靠執行穩定的農村政策和深化改革,二要靠推廣和發展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三要靠增加農業投入,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為了調動農民增產糧食和棉花的積極性,國務院決定:從今年(1989年)4月1日起,將合同定購糧食的收購價格平均提高18%;繼續完善合同定購糧食與平價化肥、柴油和預購定金“三掛鈎”的政策,適當增加掛鈎化肥的供應數量;合同定購以外的糧食實行市場交易,價格隨行就市。同時,在新棉上市時適當提高棉花收購價格。
為了增加對農業的資金投入,在今年(1989年)緊縮財政、金融的情況下,國務院仍然決定,中央財政對農業包括林業、水利的投入不僅不減少,還要有所增加。地方政府和其它方面要把更多的財力用於增加農業投入。為了穩定增加農業投入,從今年(1989年)開始將從多種渠道籌集和建立農業發展基金。其中包括:從預算外資金中提取一部分,從鄉鎮企業税收、耕地佔用税、農林特產税、農村個體工商户和私營企業税收中提取全部或一部分,從國外貸款中劃出一定比例,用於發展農業,這就為農業發展資金開闢了穩定增長的來源。與此同時,農業銀行、信用社計劃今年(1989年)增加農業貸款172億元,同時調整原有近800億元農業貸款的結構,支持國家和地方的商品糧、棉、糖等生產基地建設,支持農業資源開發和農業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支持搞好“菜籃子”工程,重點發展肉類、禽類、水產和蔬菜等副食品生產。要繼續做好扶貧工作,幫助貧困地區脱貧致富。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把更多的資金投入農業生產和開發,這是增加農業投入的主渠道。為保證農民把有限的資金用於生產,對一些地方亂攤派、亂收費的現象要嚴加制止。堅決打擊坑農、害農的違法經營活動。各行各業都要支援農業。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各地人民政府對化肥、農藥、農膜等生產所需的能源、原材料要優先保證供應。充分發揮和努力擴大現有的化肥生產能力,堅決完成今年(1989年)的化肥生產和供應任務。同時鼓勵廣大農民積極增施農家肥,改善土壤結構。為了保證農業豐收,必須十分重視搞好農田基本建設和水利建設,加強江河治理,提高抗災能力,尤其要確保大江大河防汛安全。
以家庭經營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符合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應當保持穩定並不斷完善。提倡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社會化的生產服務體系,並使之逐步相互配套,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少數確實具備條件的地方,在羣眾自願的前提下,可以有步驟地實行適度規模經營,以進一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開發性農業要儘可能實行規模經營。
發展鄉鎮企業,對於支持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拓寬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門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鄉鎮企業要根據國家的宏觀要求和市場需要,在治理整頓期間適當降低發展速度,切實整頓和認真改進經營作風,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積極防治污染。鄉鎮工業應當主要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某些原材料生產和為城市工業配套的生產,發展出口創匯產品的生產。鄉鎮企業所需的資金,應當主要依靠自身積累。
第二、努力加強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等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逐步緩解當前這些方面的緊張狀況。
在大力壓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同時,必須採取有力措施,支持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產業的建設。這些產業的開發與建設,也必須堅持保證重點、扶持先進、講究效益、區別對待的原則,不能齊頭並進,以便使有限的財力物力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解決能源問題要堅持開發與節約並重的方針。煤炭工業要加強統配煤礦的建設,繼續扶持、引導地方煤礦健康發展。當前特別要迅速採取有力措施,幫助統配煤礦擺脱經濟困境,改變鄉鎮煤礦生產停滯和下降的不正常狀況。石油工業在努力尋找新的儲量和不斷開發新油田的同時,要在老油田上打攻堅戰,保持原油產量的穩定增長。電力工業建設要堅持大家辦電的方針,因地制宜發展火電、水電,開發核電,努力增加電力生產能力,堅持按計劃發電供電。與此同時,進一步抓好節約能源的工作。要普遍推廣和採用節能型技術,廣泛推行節約承包,在所有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居民中大力提倡節約用電、用水、用油、用煤。對重點耗能單位和設備,實行嚴格的監測和檢查制度。對那些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的小電石、小鐵合金、小高爐、小電爐、小電解鋁、土煉油廠等,要嚴格控制生產和建設。在原材料工業方面,鋼鐵工業要在發展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提高質量,增加短缺品種,提高成材率,降低消耗,大力增進經濟效益。有色金屬、化工原料工業、森林工業也要認真調整產品結構,在調整中適當發展。加強地質勘查工作,為發展能源和原材料工業提供礦物資源。所有的地方、部門和企業,都要把原材料的節約和綜合利用,當作提高經濟效益的一件大事抓緊抓好。
交通運輸的緊張狀況,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必須把發展交通運輸放在更為重要的地位。積極發展以鐵路為重點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努力提高運輸系統的綜合效率。鐵路建設要以增強晉煤外運能力和某些限制口的通過能力為重點,在加強新線建設和舊線技術改造的同時,進一步挖掘現有設施的潛力。公路要加強主幹線建設,提高幹線公路通行能力。加強港口碼頭的建設,充分發揮水路運輸的作用。繼續加強民用航空的建設。合理組織運輸,切實改進管理。嚴格交通安全監督與檢查制度,防止惡性事故的發生。繼續加快郵電通信業的發展。
第三、嚴格控制加工工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使它們同農業、能源、原材料和運輸能力的增長相適應。
近幾年,加工工業特別是一般加工工業發展過快,盲目生產和重複建設相當嚴重,許多產品質量差,物質消耗高。這種狀況,不僅造成農產品、能源、原材料和交通運輸全面緊張,而且嚴重影響生產要素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努力改變這種狀況,既是當前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的關鍵所在。調整加工工業結構的原則和要求是,壓縮和控制長線產品,增加和開發短線產品,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全面加強經營管理,使加工工業在提高素質上取得較大的進展。
在輕紡工業方面,要嚴格限制和淘汰一批市場滯銷和質量低劣的產品,控制大量消耗糧食、能源和緊缺原材料的產品,努力增加名牌優質產品和市場緊缺的產品。要根據城鄉居民不同層次的需求和購買力水平,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和新品種,特別要大力增產適應農村需要的日用消費品。
在機械電子工業方面,對於供過於求的,性能低下的,以及耗電高的產品,要嚴格限制生產;已經明令公佈淘汰的產品,要禁止生產。與此同時,努力研製和開發能源、原材料、交通運輸和通信等基礎產業所需要的機電成套裝備及其基礎元器件,增產適用的農業機械和其它農用工具。積極吸收和消化引進的技術,大力增加能夠替代進口的產品生產,提高機電產品的國產化水平。
圍繞着上述產業結構的調整,還需要相應地合理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地區經濟佈局和消費結構,在投資、信貸、財政、税收、價格等方面實行重點傾斜和扶優限劣的政策,對那些需要加強和鼓勵的方面,真正加以支持;對那些需要控制和禁止的方面,切實加以限制,大力促進整個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此,國務院頒佈了《關於當前產業政策要點的決定》,各地方、各部門應當認真貫徹執行,並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充實、改進和完善。
五、在治理整頓中確保科技和教育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是實現我國經濟振興的真正希望所在。在國民經濟的治理、整頓和調整中,必須把推動工農業生產特別是重點產業的技術進步作為重要目標,依靠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提高經濟效益。為保證科技事業的發展,今年(1989年)各級政府要繼續增加科技經費,並在調整投資、信貸結構時實行有利於科技進步的政策。企業和農村也要千方百計加強對技術開發活動的投入。當前,科技工作要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抓緊第七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科技攻關計劃、技術改造計劃以及“星火”、“豐收”計劃的組織實施,積極推廣有普遍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技術進步的有關指標應當納入到企業承包經營的指標體系中去。大中型企業要努力增強技術開發能力,小型企業包括鄉鎮企業也要有自己的技術依託。農村要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為增強國力和支持經濟、社會的未來發展,有步驟有重點地研究和開發高技術。通過實施“火炬”計劃等措施,促進高技術成果的商品化和產業化。同時,重視與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工作。近幾年,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要進一步做好改革的配套和完善工作,促進科技同經濟密切結合機制的形成。充實和健全科研基金制度,充分發揮專利制度的作用,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大力促進科技單位與企業的多種形式的聯合和協作,動員和組織廣大科技人員為經濟建設不斷作出貢獻。
從根本上説,推動科技進步和提高經濟效益,乃至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實現,都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專門人才的培養。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較快,湧現出一批重視教育並取得顯著成績的地區和部門。但從總體上看,我國教育事業是落後的,教育發展和改革還不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以後,國務院組織國家教委等有關部門就教育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國務院將繼續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抓緊制訂到本世紀末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綱要。各級政府、各部門和各行各業都要進一步提高對教育的認識,高度重視教育的長期重要戰略地位,並且在治理整頓期間努力保證教育事業的發展。1989年,在緊縮各方面財政開支的情況下,國務院決定對教育經費不僅不減少,而且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政府的教育經費將達到374億元,比去年(1988年)增加50億元,增長15.4%。此外,城鄉教育費附加等預算外教育經費,也將有較多增加。當然,這同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還有較大差距,國務院和各級政府要在執行預算中通過增收節支儘可能增加教育經費。從長遠看,解決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只靠增加政府財政撥款是不夠的。必須通過改革,使教育事業成為全民的事業、全民的責任,增加全社會對教育的投入。在繼續增加政府財政撥款並明確各級政府財政所必須負擔的教育經費比例的同時,要積極改革辦學體制,發展社會力量辦學,開闢籌措教育經費的新渠道,並切實加強對教育經費使用的管理和審計監督,杜絕挪用、浪費現象。近些年,一些地方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調動社會各方面和人民羣眾發展教育的積極性,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實踐證明,教育關係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會上藴藏着很大的發展教育的積極性。只要各級領導重視,認真總結這些新鮮經驗,不斷加以完善,完全有可能逐步增加教育經費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
因字數限制,未盡全文見中國政府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