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954年洪水

鎖定
1954年洪水,1954年夏季,由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大範圍、長時間的梅雨引發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5—7月長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皖南山區和大別山山區的平均降水量均超過1200毫米,其中黃山雨量站實測降水量2824毫米,為全流域之最。7月淮河流域的平均降水量高達516毫米。從而導致長江和淮河發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長江大通水文站最大洪峯流量達92600米3/秒,最大30天洪水總量達2190億立方米;淮河蚌埠水文站最大洪峯流量達11600米3/秒,最大30天洪水總量達402億立方米,均為有資料記錄以來之最。致使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發生重大災情,其中長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有123個縣市受災,受災面積317萬公頃,受災人口1888餘萬人,死亡3萬餘人;淮河流域受災面積406.2萬公頃,死亡1930人。 [1] 
中文名
1954年洪水
釋    義
1954年夏季,由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大範圍、長時間的梅雨引發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