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137年

鎖定
公元1137年,是南宋紹興七年,農曆丁巳年(蛇年)。西夏大德三年;金天會十五年;西遼康國四年;劉豫阜昌八年;越南天彰寶嗣五年;日本保延三年
中文名
1137年
歷史紀年
南宋紹興七年
歷史大事
淮西之變
歷史人物
岳飛

1137年通鑑記載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紹興七年(金天會十五年)
春,正月,癸亥朔,帝在平江,詔曰:“朕獲奉丕圖,行將一統,每念多故,惕然於心。將乘春律,往臨大江,駐蹕建康,以察天意。播告遐邇,俾迪朕懷。”
置御前軍器局於建康府,歲造裝甲五千,矢百萬,以中侍大夫、岷州觀察使、行營中護軍忠勇軍統制楊忠閔充提點,仍隸樞密院及工部。
金主朝太皇太后於明德宮。初用《大明曆》。
甲子,命巡幸隨軍都轉運使梁汝嘉先往建康,趣繕行宮及按視程頓。
丙寅,帝諭大臣曰:“昨日張浚呈馬,因為區別良否、優劣及所產之地,皆不差。”張浚曰:“臣聞陛下聞馬足聲而能知其良否。”帝曰:“然。聞步驟之聲,雖隔牆垣可辨也。凡物苟得其要,亦不難辨。”浚曰:“物具形色,猶或易辨,惟知人為難。”帝曰:“人誠難知。”浚因奏:“人材雖難知,但議論剛正,面目嚴冷,則其人必不肯為非;阿諛便佞,固寵患失,則其人必不可用。”帝以為然。
己巳,詔江東宣撫使張俊,特賜御筵。時俊自軍中來奏事,復還泗州。
癸酉,翰林學士兼侍讀朱震,引疾乞在外宮觀,不許。
先是免官,震乃白張浚求去。徽猷閣待制胡安國聞之,以書遺其子徽猷閣待制寅曰:“子發求去,未免晚矣。當公輔之説才上,若據正論力爭,則進退之義明。今不發一言,默然而去,平生讀《易》何為也!”於是安國自上奏曰:“士以孔、孟為師,不易之至論。然孔、孟子道不傳久矣,自程頤始發明之,而後其道可學而至。今使學者師孔、孟,而禁不得從頤之學,是入室而不由户也。夫頤之文,於諸經、《語》、《孟》則發其微旨,而知求仁之方,入德之序;鄙言怪語,豈其文哉!頤之行,則孝弟顯於家,忠誠動於鄉,非其道義,一介不以取予;高視闊步,豈其行哉!自嘉佑以來,頤與兄顥及邵雍張載,皆以道德名世,如司馬光呂大防,莫不薦之。頤有《易》、《春秋傳》,雍有《經世》書,載有《正蒙》書,惟顥未及着書。望下禮官,討論故事,加此四人封爵,載在祀典,比於荀、揚之列。仍詔館閣裒其遺書以羽翼《六經》,使邪説不得作而道術定矣。”
戊寅,吏部尚書孫近兼史館修撰,尋又兼侍讀。
開州團練使、帶御器械、權提舉宿衞親兵劉錡權主管馬軍司並殿前、步軍司公事。
辛巳,韓世忠奏已還軍楚州。
帝因諭:“淮陽取之不難,但未易守。”張守曰:“必淮陽未可進,故世忠退師。”張浚曰:“昔西伯戡黎,祖伊恐,奔告於受,以要害之地不可失也。淮陽,今劉豫要害之地,故守之必堅。”帝曰:“取天下須論形勢,若先據形勢,則餘不勞力而自定矣。正如弈棋,佈置大勢既當,自有必勝之理。”
癸未,翰林學士兼侍講陳與義參知政事,資政殿學士、新除提舉醴泉觀兼侍讀沈與求同知樞密院事。
乙酉,詔:“宥密本兵之地,事權宜重,可依祖宗故事,置樞密使、副,宰相仍兼樞密使,其知院以下如舊。”自元豐改官制,而密院不置使名。宣、政間,鄧洵武少保知樞密院,其後童貫以太師,蔡攸以太保,鄭居中少師,皆領院事,中興因之。至是張浚將引秦檜共政,以其舊弼,不可復除執政官,於是浚自兼知樞密院事改兼樞密使。
丙戌,詔以知州軍、諸郡通判各六十一闕歸吏部,用左右司奏也。於是堂除郡守之闕一百九,通判之闕八十。
丁亥,合門祗候充問安使何蘚,承節郎、都督行府帳前準備差使範寧之至自金,得右副元帥宗弼書,報道君皇帝、寧德皇后繼逝。張浚等入見於內殿之後廡,帝號慟擗踴,終日不食。浚奏:“天子之孝與士庶不同,必也仰思所以承宗廟奉社稷者。今梓宮未返,天下塗炭,至仇深恥,亙古所無,陛下揮涕而起,斂發而趨,一怒以安天下之民,臣猶以為晚也!”帝猶不聽。浚伏地固請,乃進少粥。是日,百官詣行宮西廊發喪。故事,沿邊不舉哀,特詔宣撫使至副將以上即軍中成服,將校哭於本營,三日止。時事出非常,禮部長貳俱闕,而新除太常少卿吳表臣未至,一時禮儀皆秘書省正字、權禮部郎官孫道夫草定。
觀文殿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秦檜為樞密使,一應恩數,並依見任宰相條例施行。
命內侍梁邦彥提舉欽奉几筵。
戊子,為太上皇帝、寧德皇后立重。
己丑,帝成服於几筵殿,仿景靈宮分前後設幄,宗室各以其服服之,三日除。
詔:“降諸路流以下囚一等,內鬥殺情輕者降配,釋杖以下。”
辛卯,詔百官禁樂二十七日,庶人三日,行在七日,宗室三日,外間禁嫁娶,用太常請也。
二月,癸已朔,百官上表請遵易月之制。詔:“外朝勉從所請,其三年之喪,人子所以自盡者,朕悉於宮中行之。”
丙申夜,太平州火。丁酉,鎮江府火。
先是偽齊劉豫遣奸細縱火於淮甸及沿江諸州,於是山陽、儀真、廣陵、京口、當塗皆被其害。淮西宣撫使劉光世軍於當塗郡治,其府被焚,軍需帑藏,一夕而盡。太平州錄事參軍呂應中,當塗丞李致虛,悉以燔死。致虛時攝縣事,後求得其屍,尚握縣印。事聞,詔鎮江府、太平州各給米二千石,賑民之貧乏者。應中、致虛,皆官其家一人。
己亥,小祥,百官五拜表請聽政,許之。
庚子,帝始御几筵殿西廡之素幄,召輔臣奏事。張浚見帝,深陳國家禍難,涕泣不能興,因乞降詔諭中外。詔曰:“朕以不敏不明,託於士民之上,勉求治道,思濟多艱。而上帝降罰,禍延於我有家,天地崩裂,諱問遠至。朕負終身不戚,懷無窮之恨,凡我臣庶,尚忍聞之乎!今朕所賴以宏濟大業,在兵與民,惟爾大小文武之臣,早夜孜孜,思所以治。”
詔幸建康,令有司擇日進發。
右文殿修撰、主管亳州崇道觀王倫為徽猷閣待制,充奉使大金國迎奉梓宮使,武節郎、合門宣贊舍人高公繪為武經大夫達州刺史,副之。賜裝錢如前數,仍加賜銀帛各二百兩匹。
起復湖北、京西宣撫副使岳飛,以親兵赴行在。翼日,內殿引對,飛密奏請正建國公皇子之位,人無知者。及對,帝諭曰:“卿言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飛退,參謀官薛弼繼進,帝語之故,且曰:“飛意似不悦,卿自以意開諭之。”
辛丑,詔以太陽有異,氛氣四合,令中外侍從各舉能直言極諫之士一人。自復賢良方正科,久未有應者,至是張浚乞因災異降詔,上從之。
賜修武郎朱弁家湖州田五頃。弁初副王倫北使,十年未歸,倫為之請。
於是詔諸郡存恤奉使未還魏行可、郭元邁、洪晧、龔璹、崔縱、郭元、杜時亮、宋汝為、張邵、楊憲、孫悟、卜世臣家屬,各賜錢三百緡。
壬寅,行宮太常寺言:“仲春薦獻諸陵,乞依乾興故事權易吉服;內祀、祭天地及諸大祀,亦乞依時日排辦。”從之。先是有旨,未祔廟前,停宗廟祭享及中小祀,故禮官以為請。
丙午,詔:“內中祖宗神御殿,俟權制畢,遇節序等酌獻如舊。”
庚戌,吏部尚書孫近等請諡大行太上皇帝曰聖文仁德顯孝,廟號徽宗。於是監察御史已上,先集議而後讀諡於南郊,用翰林學士朱震、給事中直學士院胡世將請也。自是遂為故事。
辛亥,大祥。詔:“俟至建康日,奉安太廟神主於天慶觀,天章閣神御於法寶寺。”
癸丑,禫祭。先是几筵朝夕上食各五十品。自是減為三十。
甲寅,改諡寧德皇后曰顯肅。
乙卯,百官三上表請御殿聽政,許之。
直徽猷閣、湖北、京西宣撫副使司參謀官薛弼,請褒建康以來盡節死難之臣,詔州郡於通衢建立廟廷,揭以褒忠之名,朔望致酒脯之奠,春秋修典禮之祀,使忠義之節,血食無窮。詔樞密院、三省賞功房,開具自靖康元年以來,不以大小、文武吏士應緣忠義、死節之人姓名取旨。
丙辰,帝始御便殿。素杖在庭,上服淺黃袍、黑銀帶,望之若純素,羣臣莫不感動。
丁巳,起復檢校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宣撫副使岳飛為太尉,賞商、虢之功也;翼日,升宣撫使
飛威名日着,淮西宣撫使張俊益忌之。參謀官薛弼每勸飛調護,而幕中之輕者復教飛勿苦降意,於是飛與俊隙始深矣。飛時留行在未去,遂衞帝如建康
己未,帝發平江府,以舟載徽宗皇帝,顯肅皇后几筵而行。將發,召守臣章誼升舟奏事。上每旦乘輦詣几筵前焚香,宿頓亦如之。
庚申,帝次常州。
淮西宣撫使劉光世乞在外宮觀。
先是議者謂光世昨退保當塗,幾誤大事,後雖有功,可以贖過,不宜仍握兵柄;又言其軍律不整,士卒恣橫。張浚自淮上歸,亦言光世沈酣酒色,不恤國事,語以恢復,意氣怫然,請賜罷斥以儆將帥,帝然之。光世聞之,乃引疾乞祠。帝曰:“光世軍皆驍鋭,但主將不勤,月費錢米不資,皆出民之膏血,而不能訓練,使之赴功,甚可惜也。不抵將帥不可驕惰,若日沈迷於酒色之中,何以率三軍之士!”後三日,親筆答光世曰:“卿忠貫神明,功存社稷,朕方倚賴,以濟多艱。俟至建康,召卿奏事,其餘曲折,並俟面言。”
時上賜諸將詔書,往往命浚擬進,未嘗易一字。
辛酉,帝發常州;壬戌,次呂城閘。
三月,癸亥朔,帝次丹陽縣。京東宣撫處置使韓世忠以親兵赴行在,遂衞帝如建康。
甲子,帝次鎮江府。權主管殿前司公事楊沂中以所部赴行在,詔沂中總領彈壓車駕巡幸一行事務。
拱衞大夫、和州防禦使、湖北、京西宣撫司都統制王貴階官,為棣州防禦使、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賞功也。統制官、中侍大夫、武泰軍承宣使牛皋亦落階官,為建州觀察使。
乙丑,詔:“駐蹕及經由州縣,見欠紹興五年以前税賦,並與除放。”
丁卯,尚書吏部侍郎呂祉兵部尚書,升兼都督府參謀軍事;顯謨閣直學士梁汝嘉户部侍郎,仍兼巡幸都轉運使。
户部侍郎劉寧止權吏部侍郎。
己巳,帝發鎮江府,乘馬而行,晚,次下蜀鎮
庚午,帝發道中,望几筵轝輦在前,恐趣行頓撼,駐馬久之。晚,宿東陽鎮。
辛未,帝次建康府,賜百司休沐三日。
時行宮皆因張浚所修之舊,寢殿之後,庖圊皆無。上既駐蹕,加葺小屋數間,為宴居及宮人寢處之地。地無磚面,室無丹雘。壬申,詔:“軍旅方興,庶務日繁,若悉從相臣省決,即于軍事相妨。可除中書門下省依舊外,其尚書省常陳事權從參知政事分治,合行事令張浚條具取旨。”浚奏:“欲張守治吏、禮、兵房,陳與義治户、刑、工房。如已得旨合出告命敕札,與合關內外官司及緊切批狀堂札,臣依舊書押外,餘令參知政事通書。”從之。
癸酉,秘閣修撰、知建康府葉宗諤,率在府文武官入見。輔臣奏事畢,率百官詣几筵殿焚香。手詔降建康府流罪已下囚及鬥殺情輕者,釋杖已下。建康府、太平、宣州紹興五年以前税賦及五等户今年身丁錢並放。又免建康府五等户科敷一年,太平、宣州半年。
時中原遺民有自汴京來者,言劉豫自猊、麟敗後,意沮氣喪,其黨與攜貳,金人謂豫必不能立國,而民心日望王師之來。朝廷因是遂謀北伐。
岳飛謂豫不足平,要當以十萬眾橫截金境,使敵不能援,勢孤自敗,則中原可復;張浚不以為然。會劉光世乞奉祠,飛乃見帝,請由商、虢取關陝、欲並統淮右之兵,帝問:“何時可畢?”飛曰:“期以三年。”帝曰:“朕駐蹕於此,以淮甸為屏蔽。若輟淮甸之兵,便能平定中原,朕亦何惜?第恐中原未復而淮甸失守,則行朝未得奠枕而卧也。”
丙子,召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胡安國赴行在。
時安國上所纂《春秋傳》。翰林學士朱震乞降詔嘉獎,帝曰:“安國明於《春秋》之學,向來偶緣留程瑀而出,可召之。”張浚曰:“若安國,乃君子之過於厚耳;小人必須觀望求合,豈肯咈旨!”帝曰:“安國豈得為小人?俟其來,當置之講筵。”故有是命,仍用金字遞行。
賜都督府摧鋒軍統制韓京金束帶、戰袍、銀笴槍。
先是虔寇劉宣犯梅州,京引所部解圍,遂至惠州之河源,討軍賊曾袞,袞挺身出降,故有是賜。
丁丑,宰臣率文武百僚遙拜淵聖皇帝畢,詣常御殿門進名奉慰。自是未祔廟皆如之。
同知樞密院沈與求知院事。
己卯,尊宣和皇后為皇太后。
先是帝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已高,朕朝夕思之,不遑安處。”翰林學士朱震,乃奏引唐建中故事,乞遙上寶冊,且言:“陛下雖從權宜,而退朝有高世之行,謂宜供張別殿,遣三公奉冊,以伸臣子之志。冊藏有司,恭俟來歸。”詔禮官條具。太常少卿吳表臣請依嘉佑、治平故事,俟三年禮畢,檢舉施行。乃先降御札,播告中外焉。
起復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降授雄州防禦使、行營前護副軍都統制王彥復洪州觀察使、知邵州。解潛既罷,彥亦不自安,因乞持餘服,故有是命。
彥入辭,帝撫勞甚厚,曰:“以卿能牧民,故付卿便郡,行即召矣。”將行,又錫以金帶。詔彥軍並隸權主管馬軍司公事劉錡,於是錡始能成軍。
辛巳,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新兩浙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臨安府呂頤浩為少保兼行宮留守。
頤浩比至臨安,處事甚有緒,豪右莫敢犯禁。時已命百司漸赴行在,所謂留守司,名存而已。
觀文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行宮留守孟庾赴行在。
甲申,少保、護國、鎮安、保靜軍節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撫使劉光世為少保,仍三鎮舊節,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封榮國公
時光世入見,再乞罷軍,且以所管金谷百萬獻於朝,乃以其兵屬都督府而有是命。張浚因分光世所部為六軍,令聽本府參謀軍事呂祉節制。
丁亥,通侍大夫、武康軍承宣使、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落階官,為相州觀察使
劉光世既罷軍,都督府以德提舉訓練諸將軍馬,故優擢焉。
乙丑,禮部太常寺言:“今歲當行大禮,而郊天法物未備。國朝故事,仁宗皇佑五年南郊。嘉佑元年恭謝,四年祫祭,七年明堂,蓋嘗逾九年而不再郊。將來大禮,請合祭天地於明堂,祖宗並配,兼祀百神,於禮為便。”詔行明堂大禮,令有司條具以聞。
是春,金右監軍完顏昌祁州,都監宗弼自黎陽歸燕山,完顏杲居雲中。尚書左丞高慶裔,以贓下大理寺。
夏,四月,壬辰朔,詔築太廟於建康,以臨安府太廟充本府聖祖殿。
甲午,少師、萬壽觀使劉光世,特許任便居住,從所請也。光世遂居温州。
丙申,權主管侍衞馬軍司劉錡,奏以前護副軍及馬軍司,見在通為前、後、左、右、中軍及遊奕,凡六軍,每軍千人,共為十二將,從之。前護副軍,即八字軍
丁酉,徽猷閣待制王倫、右朝請郎高公繪入辭。
倫自平江至建康,凡四召對。帝使倫謂金右副元帥魯國王昌曰:“河南之地,上國既不有,與其付劉豫,曷若見歸!”倫奉詔而去。帝因倫行,附進皇太后、淵聖皇帝黃金各二百兩。
中書言:“宇文虛中朱弁奉使日久,宜有支賜以慰忠勤。”詔賜虛中黃金五十兩,綾、絹各五十匹,龍鳳茶十斤;弁黃金綾帛各三十兩匹,茶六斤。樞密使秦檜言:“孫傅、張叔夜家屬在金中甚貧,願因倫行有所賑給。”詔賜金如虛中之數。
壬寅,大常少卿吳表臣權尚書禮部侍郎
丁未,太尉、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乞解官持餘服。
張浚嘗與飛論淮西事,浚曰:“王德,淮西軍所服,今欲以為都統制,而命呂祉為督府參議領之,何如?”飛曰;“德與瓊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勢所必爭。呂尚書雖通才,然書生不習軍事,恐不足以服之。”浚曰:“張宣撫何如?”飛曰:“暴而寡謀,且瓊素所不服。”浚曰:“然則楊沂中耳。”飛曰:“沂中視德等耳,豈能馭之!”浚艴然曰:“固知非太尉不可。”飛曰:“都督以正問飛,飛不敢不盡其愚,豈以得兵為念哉!”即日乞解兵柄歸廬墓,帝不許。
庚戌,命兵部侍郎張宗元權湖北、京西宣撫判官,往鄂州監岳飛軍。
壬子,張浚辭往太平州、淮西視師。
浚因論劉光世以八千金為回易,沈與求曰:“臣聞光世之去,嘗語人以陶朱公自比,是誠可以致富矣。”浚等論范蠡之賢,人所難及,帝曰:“蠡固賢,朕謂於君臣之義猶未盡也。”
先是左司諫陳公輔請對,上因語及岳飛所奏,公輔退,上書言:“昨親奉聖語,説及岳飛前事,採諸人言,皆謂飛忠義可用。然飛本粗人,凡事終少委曲。臣度其心,往往謂大將或以兵為樂,坐延歲月,我必勝之。又以劉豫不足平,要當以十萬橫截金境,使金不能援,勢孤自敗,則中原必得。此亦是一説。陛下且當示以不疑,與之反覆詰難,俟其無辭,然後令之曰:‘朝廷但欲先取河南,今淮東、淮西已有措置,而京西一面,緩急賴卿。’飛豈敢拒命!前此朝綱不振,諸將皆有易心,如劉光世雖罷,而更寵以少師,坐享富貴,諸將皆謂朝廷賞罰不明。臣乞俟張浚自淮西歸,若見得光世怯懦不法,當明着其罪,使天下知之,亦可以警諸將也。”
詔:“羣臣俟祔廟畢,純吉服。卒哭曰,建康、臨安府禁屠宰三日。大、小祥,諸路州縣禁樂七日、屠宰三日。”
初,禮官奏百官卒哭日純吉服,左司諫陳公輔請令且服黑帶以俟梓宮之還,如梓宮未還,須小祥後;又乞百姓禁樂三年。帝曰:“禁樂固當,但念細民以樂為業者,無以衣食耳。”事下禮官討論,至是條上。禮官言卒哭禁屠、樂無故事,然卒行之二都,蓋帝指也。
癸丑,贈直秘閣楊邦乂,加贈徽猷閣待制,增賜田三頃。
於是樞密院奏邦乂忠節顯着,宜極褒崇,帝曰:“邦乂忠烈如此。顏真卿異代忠臣,朕昨已官其子孫;邦乂為朕死節,不可不厚褒以為忠義之勸。”故有是命。
五月,乙丑,帝與輔臣論淮西事,因曰:“兵無不可用,在主將得人耳。趙奢用趙兵大破秦軍,而趙括將之則大敗;樂毅用燕兵破齊,而騎劫代之則為田單所敗。豈不在主將得人乎?”秦檜曰:“陛下論兵,可謂得其要矣。”
初,劉光世之罷也,以其兵隸都督府,而檜與知樞密院事沈與求,意以握兵為督府之嫌,乞置武帥,台諫觀望,繼亦有請,乃以相州觀察使、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為都統制。德,光世愛將,故就用之。
丙寅,詔四川制置大使席益趣遣所募西兵。

1137年歷史大事一

公元1137年 正月
(丁巳 宋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 夏大德三年 西遼康國三年 偽齊阜昌八年 正月)
  1. 宋設軍器局於建康 時高宗將赴建康(今江蘇南京)以圖恢復。在建康設置軍器局,每年製造裝甲五千,箭矢百萬,以行營中護軍忠勇軍統制楊忠閔充任提點,屬樞密院及工部。
公元1137年 二月
(丁巳 宋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 夏大德三年 西遼康國三年 偽齊阜昌八年 二月)
  1. 宋起復岳飛為宣撫使 宋起復檢校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宣撫副使岳飛為太尉,為賞收復商州(今陝西商縣)及虢州(今河南靈寶)功,乃陞宣撫使。岳飛威名漸著,淮西宣撫使張俊越發嫉妒。時岳飛留行在,遂護衞高宗赴建康。
公元1137年 三月
(丁巳 宋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 夏大德三年 西遼康國三年 偽齊阜昌八年 三月)
  1. 高宗至建康 時中原有遺民自汴京來,言偽齊自南侵敗績後,意氣沮喪,金人稱劉豫必不能立國,故民心日望南師云云。宋由是遂謀北伐。岳飛言劉豫易平,應率十萬眾橫掃金境,乃請率軍由商、虢取關、陝,並統淮西軍前去,期以三年,收復中原。高宗以淮西為屏障不可少兵,恐中原未復而淮西失守,江南堪憂。張浚亦有此見。故飛議未行。
  2. 宋罷免劉光世 先是淮西宣撫使劉光世當劉豫南侵時,不守廬州(今安徽合肥),退保採石(今安徽當塗北),幾誤大事,議者以其不宜仍握兵柄,又稱其軍律不整,士兵橫恣。張浚自淮返,亦言劉光世沈酣酒色,不重國事。劉光世乃自請罷官,請任在外宮觀。至是宋命劉光世免宣撫使重任,充萬壽觀使,並封榮國公。乃以其軍兵歸屬都督府,聽參謀軍事呂祉節制。以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為相州觀察使,管理訓練諸將軍馬。
公元1137年 四月
(丁巳 宋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 夏大德三年 西遼康國三年 偽齊阜昌八年 四月)
  1. 宋遣使赴金通問 是年正月宋使何蘚自金返回,帶有金右副元帥兀朮信:報知徽宗及寧德皇后相繼逝世。至是高宗遣王倫、及高公繪赴金,為奉迎梓宮使及副使。至金見魯國王撻懶時,王倫稱:“河南之地,上國既不有,與其付劉豫,曷若見歸!”並附帶進皇太后及欽宗黃金各二百兩,並賜宇文虛中黃金五十兩等。
公元1137年 五月
(丁巳 宋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 夏大德三年 西遼康國三年 偽齊阜昌八年 五月)
  1. 宋以王德為都統制 先是劉光世被罷軍職,宋以其兵隸屬都督府,乃以相州觀察使、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為都統制。張浚曾與岳飛論淮西諸將,問及王德若為都統制,如何?岳飛答:王德與酈瓊素不相下,若用王德為都統制,酈瓊當不服,必爭。
  2. 是月,偽齊陷隨州(今湖北隨縣)。
公元1137年 六月
(丁巳 宋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 夏大德三年 西遼康國三年 偽齊阜昌八年 六月)
  1. 呂祉撫慰淮西諸軍 宋罷劉光世軍職後,命兵部尚書兼都督府參謀軍事呂祉至淮西撫慰諸軍。呂祉還朝,酈瓊與其下八人列狀訟王德于都督府,都督府卻以王德為有理。酈瓊又訟此事於御史台。王德亦言酈瓊之過。於是宋廷詔王德還建康,以所部一軍隸都督府,覆命呂祉往淮西廬州節制諸軍。
公元1137年 七月
(丁巳 宋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 夏大德三年 西遼康國三年 偽齊阜昌八年 七月)
  1. 岳飛力主恢復 岳飛以丁母憂曾去職歸廬山葬母守孝,宋廷令張宗元監嶽軍。宋高宗屢詔促岳飛還職,飛乃至行在待罪,高宗慰遣之。張宗元還,稱道嶽軍將和士悦,人均忠孝,實為岳飛訓練養育所致。岳飛還鎮後,上奏言:臣望提兵進討,願建都上游,用漢光武故事,親率軍往來督戰,以便使將士知命,人人效力。
公元1137年 八月
(丁巳 宋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 夏大德三年 西遼康國三年 偽齊阜昌八年 八月)
  1. 酈瓊叛降劉豫 先是呂祉至廬州、酈瓊等復訟王德於呂祉。祉言:若以君等為是,則大相誑。但張丞相(浚)喜人向前,倘能立功,雖有大過,彼亦能不計較,況此小嫌疑!呂祉密奏,請罷酈瓊及統制官靳賽兵權。其書吏朱照漏語於酈瓊,瓊令人劫得所遣郵,盡知所言,酈瓊遂拘執呂祉,率所部四萬人投奔劉豫。距淮三十里,殺呂祉。
  2. 宋罷張浚 宋廷因淮西酈瓊叛降劉豫,公論指責張浚,諫官疏奏其罪,但降制無貶詞。遂將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諸路兵馬、監修國史張浚罷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
  3. 岳飛願提全軍進屯淮甸 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奏稱:近傳淮西軍馬潰叛,酈瓊等迫脅軍民,事出倉促,實非士卒本心,且聞半途亦復有不少人逃歸。襄陽系長江上游,現尚無戎馬侵攻,飛願提全軍進屯淮甸。萬一敵軍窺伺,當竭力奮擊,期於破滅。宋廷嘉獎岳飛。
  4. 趙鼎為相 宋以趙鼎為守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
公元1137年 九月
(丁巳 宋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 夏大德三年 西遼康國三年 偽齊阜昌八年 九月)
  1. 交趾郡王李天祚立 時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交趾郡王李陽煥死,其子李天祚立。陽煥在位九年。
  2. 吳玠於梁、洋營田 川陝宣撫使吳玠於梁泉(今陝西鳳縣西北)及洋州(今陝西洋縣)勸軍民營田,夏秋所收,近二十萬石,可省餉饋。宋廷獎諭。
公元1137年 十一月
(丁巳 宋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 夏大德三年 西遼康國三年 偽齊阜昌八年 十一月)
  1. 宋置贍軍酒庫 宋採户部尚書章誼建議,初置贍軍酒庫於行在,命司農寺丞蓋諒主其事,給浙東總制錢五萬緡為釀本錢,以後每年收息錢五十萬緡。
  2. 金廢劉豫為蜀王 劉豫向金請兵,金左副元帥撻懶稱自主齊國以來,出兵輒不利。劉豫屢請金出兵,乃遣女真萬户束拔為元帥府左都監,駐太原,渤海萬户撻不也為右都監駐河間。令偽齊兵均聽元帥府節制,遂將軍隊分佈於陳(今河南淮陽)、蔡(今河南汝南)、汝(今河南臨汝)、亳(今安徽亳縣)、許(今河南許昌)、潁(今安徽阜陽)之間。金尚書省奏稱劉豫治國無狀,金主怒責劉豫:建爾已八載,尚用吾兵,則汝何為?於是命撻懶、兀朮以南侵江南為名,兵至汴京,先誘擒劉麟,又以騎兵控制宣德門等宮門,強迫劉豫乘馬至兵寨議事,囚豫於金明池,遂廢劉豫。時汴京有錢九千八百七十餘萬緡,絹二百七十餘萬匹,金一百二十餘萬兩,銀一千六十萬兩,糧九十萬斛,均劉豫搜刮民脂所得,至是盡歸金有。
公元1137年 十二月
(丁巳 宋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 夏大德三年 西遼康國三年 偽齊阜昌八年 十二月)
  1. 宋遣迎梓宮使赴金 先是王倫還自金,撻懶稱:好報江南,既道塗無礙,和議當自此通暢。倫抵行在,稱金人許還梓宮及皇太后。並許還河南故地。宋乃以王倫充大金國奉迎梓宮使,高公繪為副使赴金。 [1] 
公元1137年南宋地圖【中國宋代地圖】 公元1137年南宋地圖【中國宋代地圖】 [2]

1137年歷史大事二

1137年淮西之變

紹興六年(1136)九月,劉豫分兵三路南侵時,淮西宣撫使劉光世不守廬州(今安徽合肥),退保採石(今安徽當塗北),幾誤大事。偽齊兵退後,張浚言劉光世沉溺酒色,不重國事,不宜仍握兵柄。劉光世乃自請罷官。次年三月,宋遂免其宣撫使,以其軍兵歸屬都督府,聽參謀軍事呂祉節制。五月又以相州觀察使、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為都統制。岳飛認為呂祉不悉軍旅,且王德與劉光世部下酈瓊不相上下,不宜如此,張浚不聽。不久酈瓊與其屬下八人列訟王德於都督府,都督府以王德有理。又訟於御史台。王德亦言酈瓊之過。於是宋廷詔王德還建康,以所部一軍隸都督府,覆命呂祉往淮西廬州節制諸軍。呂祉至廬州後,酈瓊等復訟王德。呂祉袒護王德,且密奏罷酈瓊及統制官靳賽兵權。書吏朱照泄漏奏語,酈瓊令人劫得郵書,盡如所言。八月戊戌,酈瓊拘執呂祉,以兵四萬投奔劉豫,距淮三十里,殺呂祉。遂渡淮叛降偽齊

1137年完顏宗翰卒

完顏宗翰,女真名粘沒喝,又譯粘罕。早年參予擁立太祖阿骨打及對遼戰爭,隨太祖取燕京(今北京)。金太宗對宋作戰時,為西路軍統帥。天會四年(1126),與東路軍統帥宗望會兵汴京(今河南開封)城下。次年四月,俘宋徽、欽二帝。遷移洛陽、襄陽、穎昌、汝、鄭、均、房,唐、鄧、陳、蔡之民於河北,另派兵攻取徐州,襲宋高宗趙構於揚州。還朝,建策立太祖孫合刺(熙宗)為諳班勃極烈,受命為國論勃極烈,兼都元帥。熙宗即位,拜太保、尚書,領三省事,封晉國王,而罷都元帥之職。天會十五年(1137)六月,其親信尚書左丞高慶裔被殺。七月,遂憤鬱而死。此後不久,金廷以撻懶(完顏昌)為左副元帥,兀朮(完顏宗弼)為右副元帥,代替粘罕而為金國權勢最高的人物。

1137年宋置贍軍酒庫

紹興七年(1137)十一月,宋政府為措置軍費,用户部尚書章誼之言在行在置贍軍酒庫,命司農寺丞蓋諒經理。贍軍酒庫以浙東總制錢五萬緡為釀本,其後每年收息錢達五十萬緡。二十九年七月,南外、東外二庫共收三十萬緡。三十年二月亥,又增置新中庫,收入達二十萬緡。

1137年金廢偽齊

金冊立偽齊後,劉豫多次侵宋,然而屢遭失敗,金廷對他日益不滿。熙宗遂決心廢之。金天會十五年(1137)、偽齊阜昌八年,劉豫乞師南侵,金於是派女真萬户布爾噶蘇為元帥府左都監,屯太原;渤海萬户大託卜嘉為有都監,駐河間。令偽齊兵均聽元帥府節制,屯兵於陳(今河南淮陽)、蔡(今河南汝南)、汝(今河南臨汝)、毫(今安徽亳縣)、許(今河南許昌)、潁(今安徽阜陽)之間。十一月,金以南侵為名,命完顏宗弼等至汴京(今河南開封)。乙巳,誘擒劉麟,以騎兵控制宣德門,突出東華門,強迫劉豫乘馬至兵寨議事,遂囚於金明池。丙午,金廢齊國,降封劉豫為蜀王。

1137年出生逝世

1137年出生

暲子內親王保延3年四月初八建歷元年六月廿六,即1137年4月29日-1211年8月6日),為日本第74代天皇鳥羽天皇之女五宮,生母為鳥羽天皇第二任皇后藤原得子美福門院)。同母姊叡子內親王、同母妹姝子內親王、同母弟近衞天皇

1137年逝世

8月1日路易六世,法國卡佩王朝國王,綽號胖子王。(1081年出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