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龜曳尾

鎖定
《莊子·秋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後遂用作典故,以“龜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
中文名
龜曳尾
拼    音
guī yè wěi
解    釋
比喻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 [1] 
注    音
ㄍㄨㄟ ㄧㄜˋ ㄨㄟˇ

龜曳尾詳細釋義

龜曳尾典源

《莊子》外篇·卷六下《秋水》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1] 
龜曳尾 龜曳尾

龜曳尾典源譯文

莊子在濮河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臣前去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説:“(楚王)想將國內的事務麻煩您啊!”莊子拿着魚竿沒有回頭看(他們),説:“我聽説楚國有(一隻)神龜,死時已經三千歲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隻(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願活着在爛泥裏搖尾巴呢?” 兩個大臣説:“情願活着在爛泥裏搖尾巴。” 莊子説:“請回吧!我要在爛泥裏搖尾巴。”

龜曳尾釋義

“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後遂用作典故,以“龜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

龜曳尾同源典故

曳尾 曳尾塗中 曳尾龜 曳泥途 泥中龜 泥曳龜 泥龜 濮上 莊生釣 莊龜 龜曳尾 [1] 

龜曳尾運用示例

北齊 劉晝 《新論·韜光》:“龜曳尾於 暘谷 之泥,則鑽灼之患不至。”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遊太原龍泉憶去歲禊洛見示之作》:“鵬揹負天龜曳尾,雲泥不可得同遊。”
錢起 《巨魚縱大壑》詩:“傾危嗟幕燕,隱晦誚泥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