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龐籍

鎖定
龐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人。中國宋代詞人。 [13] 
大中祥符年間中進士。明道間,擢殿中侍御史,劉太后卒,遺誥楊太妃同議軍國事,他諫請焚垂簾儀制,又建議博採公論,用人勿悉出執政。西夏攻宋,數任邊帥。知延州時,用部將狄青、周美等擊退西夏兵,修復城寨,並籌劃議和事宜。 [14] 
慶曆四年(1044年),召為樞密副使,旋拜參知政事、樞密使。並省官屬,裁減冗兵,減少財政支出。皇祐三年(1051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力主專任狄青擊儂智高。後出知鄆、並等州。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潁國公。 [14]  嘉祐八年(1063年)卒,年七十六。 [13] 
醇之
所處時代
北宋
出生地
山東成武
出生日期
988年
逝世日期
1063年
主要成就
抵禦西夏,舉薦司馬光、狄青
本    名
龐籍
官    職
太子太保、樞密使
封    爵
穎國公
追    贈
司空,侍中
諡    號
莊敏

龐籍人物生平

龐籍步入仕途

端拱元年(988年),龐籍出生於成武一個官宦家庭。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龐籍及進士第,被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司理參軍。龐籍蒞任處事足智多謀,得心應手,很得上司的賞識。
乾興元年(1022年),在夏竦舉薦及幫忙下,龐籍調任至開封府,當開封府兵曹參軍事,簡稱兵曹參軍。知府薛奎推薦龐籍為法曹。升任大理寺丞、知襄邑縣。
天聖五年(1027年),朝廷準備編修《天聖編敕》, 龐籍任刑部詳覆官。遷為羣牧判官, 於是上言説:“ 過去的制度規定臣下不能使用國家所養之馬, 這是一種重視武裝裝備的表現。樞密院將帶甲馬借給內侍楊懷敏,大臣們反覆上奏, 才被賞賜一匹馬, 三天後, 樞密院又借給楊懷敏一匹馬, 數日後又停止。樞密院掌機要事務, 都是這樣反覆無常。平時, 百官上朝進事,陛下不自己親自批閲奏章, 只送給中書、樞密院。近年來朝廷詔書不斷, 逐漸多於過去, 這樣就不能防止私自請託, 杜絕佞幸之徒。以前, 王世融身為公主之子毆打府吏, 按照法律應當交納贖金, 特地停官任職。近來作坊物料庫主管官吏盜竊國家物資, 而自己卻逃避。憑藉着宮親關係, 三司就不再追究。如今皇上決斷不同於過去, 臣下私下覺得很迷惑。祥符年間朝廷命令有司對屬下逐漸嚴格檢查, 胥吏都相繼空縣離職而去, 縣令因此而被罷免。如果這樣, 那麼清廉的官吏就會感到喪氣。” [1] 

龐籍天子御史

龐籍 龐籍
很久以後, 龐籍離開京師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獻太后頒佈遺詔:章惠太后參議軍國大事。龐籍請求下令門, 將垂簾禮儀制度全部燒掉。又上奏説:“ 陛下親自處理國家事務,使用人才應當辨明奸邪和正直, 防止朋黨, 提拔近親大臣, 希望聽取大家的意見, 不要由宰相一人決定。”孔道輔對人説:“ 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摸宰相的意圖,唯有龐醇之, 是天子的御史。”
任開封府判官時, 尚美人派遣內侍聲稱教旨免除工人市租。龐籍説:“ 大宋建國以來, 還沒有美人聲稱教旨下達州府的, 應當杖打內侍。”詔令有司:“ 從今以後宮中傳命, 不要接受。”多次彈劾範諷的犯罪之事, 範諷與李迪要好, 都扣留沒有上報朝廷, 反而説龐籍上奏宮禁之事不實, 以祠部員外郎罷免為廣東南路轉運使。又説範諷沒有將事情全部上奏, 範諷因此而貶官, 龐籍也降為太常博士、知臨江軍。不久又官復原職, 調任福建轉運使。 [2] 
景佑三年(1036年), 任侍御史, 改任刑部員外郎、知雜事, 判大理寺, 擔任天章閣待制
元昊建立西夏後,龐籍於寶元元年(1038年)被任命為陜西體量安撫使,開始西遷,開始為防西夏而做準備。由於令開封府官吏馮士元買賣婦女而犯有過失, 被降職為汝州知州。調任同州知州,於是授予陝西都轉運使文彥博審訊黃德和一案,沒有上奏,朝廷詔令龐籍與文彥博共同辦案。龐籍上言説:“黃德和退卻應當誅殺。劉平盡力而戰, 裹屍疆場,應該撫卹其子孫。”又上言説:“ 每年發生災異, 天旱不雨。宮中花費奢侈,支出收入不嚴格, 朝廷勒索繁多, 有司無法核對虛實。臣下私自認為凡是陛下出巡乘車的費用,宮中的花費,應該堅決加以裁減抑制, 仿效先帝修善德以消滅災害的辦法。如今到處駐兵,將士盡力而戰,不能獲得獎賞; 而內官、醫官、樂官, 沒有功勞,享受豐厚的賞賜,天下人都指着他們, 叫作‘ 三官’。希望稍微進行裁減, 不要對宮人給予豐厚賞賜,應專門獎勵戰功,這樣就不用擔心敵寇不能平定了。” [3] 

龐籍鎮守邊陲

慶曆元年(1041年),龐籍復職任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 不久兼任鄜延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
慶曆二年(1042年),龐籍被任延州觀察使,龐籍堅決辭謝, 改任左諫議大夫。自從元昊攻陷金明、承平、塞門、安遠、栲栳砦, 攻破五龍川, 邊境之民都被焚燒掠奪盡淨, 龐籍到任後,逐漸修葺治理。戍兵十萬沒有堅壁完壘, 都分散駐紮在城中, 由於畏懼龐籍,沒有一人犯法違禁。金明西北邊有渾州川, 土地肥沃平坦。在渾州川的盡頭處有叫橋子谷的地方, 這是西夏出入的狹隘通道。
龐籍派部將狄青率領萬餘人,在橋子谷的旁邊修築招安, 多次招募百姓進行耕種, 將收穫的糧食來作為軍需之用。周美偷襲攻取承平砦, 王信修築龍安砦, 將所有失地全部收復, 修築十一座城池。到開通名、平戎之道, 溝通永和、烏仁關, 將東西陣法更換為方陣,這樣減少了不少兵械。
元昊派李文貴帶着野利旺榮的書信説前來投誠, 龐籍説:“這是欺騙。”於是在青澗城駐紮軍隊。數月後,元昊果然大舉進犯定川,龐籍召見李文貴進行勸導曉諭,將他遣送走。不久元昊讓野利旺榮修書一封,這時仁宗正厭惡戰爭, 於是對元昊進行招安安撫, 派遣龐籍回報書信, 叫旺榮為太尉。龐籍説:“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稱呼的, 使旺榮為太尉, 那元昊就不是臣子了, 如今他的來信自稱‘ 寧令’或‘ 謨寧令’, 都是官名, 在意義上沒有什麼疑忌。”朝廷聽從了龐籍的建議。
當時正當西夏剛剛攻破涇原城柵欄, 正商議如何修復。使者來來往往。
慶曆三年(1043年),元昊又派遣賀從勖前來, 改名字叫曩霄, 稱男不稱臣。龐籍認為不合禮儀, 賀從勖説:“ 兒子事奉父親,就像臣下事奉君主一樣。如果能到京師, 天子不允許,再回去商議。”龐籍送使者到京師, 於是利用這個機會, 上奏説:“ 羌人很長時間沒有與中原往來, 國人都擔憂抱怨。如今辭理漸通, 一定會有改弦事奉中原之心, 請求派遣使者申述告訴他們。”朝廷採用了他的對策。元昊臣服後, 召龐籍為樞密副使。龐籍説:“ 從陝西用兵以來,朝廷和百姓都感到負擔沉重, 請求合併省份減少官員, 退掉靠近要塞的士兵讓他們在內地謀生。”朝廷聽從了他的意見, 這樣節省了不少守邊的開支。 [4] 
慶曆八年(1048),龐籍升任為“參知政事,拜工部侍郎;次年,也就是皇祐元年(1049),龐籍改任“樞密使,遷户部”。 [12] 
皇祐三年(1051)。龐籍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使。這也是他第一次稱相。 [12] 

龐籍明於料事

皇祐年間,儂智高叛亂, 朝廷多次出師不利,宋仁宗派遣狄青為宣撫使。諫官韓絳説武人不應當專任, 仁宗以此詢問龐籍。龐籍説:“狄青起自行伍, 如果用文臣來輔佐他,會造成號令不統一, 還不如不派遣。”詔令嶺南諸軍, 都接受狄青節度。不久戰勝儂智高叛的捷報傳到朝廷,宋 仁宗高興地説:“狄青打敗敵人, 是龐籍你的力量啊。”於是想以狄青為樞密使、同平章事, 龐籍為此力爭, 朝廷不聽。嶺南平定後, 二廣舉人推恩者達六百九十一人, 論者認為過分。
皇佑五年(1053年),兗州學究皇甫淵由於捕捉盜賊有功, 按照法律規定應當獎賞錢, 皇甫淵多次上書請求朝廷任用。道士趙清貺與龐籍是姊妹親家, 受欺騙替皇甫淵向龐籍求用, 於是與堂吏共同接受了皇甫淵的賄賂。小吏控告他們, 結果龐籍降職開封府, 將清貺捕捉, 發配到其他邊遠州縣, 未到, 在路上就死了。韓絳上言説龐籍暗中吩咐府吏杖殺趙清貺來滅口供, 朝廷反覆核查沒有此事。但上奏不斷, 於是罷為鄆州知州。居留數月, 兼觀文殿大學士。授職昭德軍節度使、知永興軍, 改任幷州知州。
至和二年(1055年),龐籍要到永興軍任職,經汴京,當時宋仁宗問他,文彥博富弼二人為相如何?龐籍客觀地肯定了皇帝的做法,認為他們二人是不二人選,定是大宋之福。不過,龐籍還告誡了宋仁宗,説,既然用了他,就不要疑慮,不然就成了朝廷之憂了,這一點是為後世所用,既是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 [5] 

龐籍晚年生活

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染病在牀,而不能朝政,且他又為繼位者之憂而沈溺於後宮及丹藥房中,這使得大臣們焦急如焚。此時,龐籍曾中上疏, 請求選擇宗室中的賢俊之士為皇太子, 言辭十分懇切。由於擅自聽任麟州在白草平修築堡壘, 而州將武戡等被西夏打敗, 因此又為觀文殿大學士、户部侍郎、知青州。升任尚書左丞, 沒授職。不久,龐籍又被調往定州
嘉祐五年(1060年),龐籍被召還京。此時已七十二歲高齡的龐籍自以不堪重新為任,就上書告老。無奈之下,朝廷同意了龐籍的請求,不久以太子太保致仕, 封為潁國公。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龐籍去世, 終年七十六歲。這時宋仁宗身體不適, 廢朝、臨奠都未實現, 只派遣使者弔唁並資助其家辦理喪事。同年六月追贈司空, 加侍中, 諡號莊敏。 [6] 

龐籍主要成就

龐籍通曉律令, 擅長吏事。執法嚴密, 軍中有人犯法, 或斷肢斬首剖腹分裂肢體, 或多次抽打致死, 因此士兵們都害怕而服貼。治理百姓十分愛惜, 到他任宰相時, 其聲望比在郡縣任官時要低。 [7] 

龐籍歷史評價

孔道輔:言事官多觀望宰相意,獨龐醇之,天子御史也。 [8] 
宋仁宗:青破賊,卿之力也。 [8] 
司馬光:①文武從容兩有餘,公板將幕往來居。已安四海如三傑,欲散千金比二疏。今日監邊親跪轂,他年入殿賜乘車。武侯暫為蒼生起,長憶隆中卧舊廬。②平安候火出雲間,區脱無塵刁斗閒。漢相威聲遙制敵,胡兵遠跡夜開關。赤松雅意思輕舉,黃閣羣心望復還。玉帳牙旗空壯觀,謝公高興在東山。 [9] 

龐籍個人著作

龐籍有《天聖編敕》、《清風集》、《清風集略》等著作,上述書籍中頗多的是名家作序,如《清風集》是著名文學家範縝做的序,而《清風集略》則由司馬光來作序。除此之外,龐籍在詩文上也有成就,其諸多詩詞為《全宋詩》、《全宋詞》等收錄。在《宋史》、《成武縣誌》等,還載有其與諸多名家如司馬光、文彥博、范仲淹、蘇軾等唱和的歷史。 [10] 

龐籍家庭成員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龐武(贈太師,配何氏)
龐文進(贈太師,配陳氏)
龐格(國子監博士,追封魏國公,贈太師,配邢氏)
龐籍(宰相,配邊氏,劉氏)
龐元魯(太常寺丞)


龐元英(中散大夫,娶吳育女)


龐元常(大理寺丞)


龐元中(朝奉大夫)
龐敏孫(忠訓郎)
龐謙孺(監饒州景德鎮)
龐莊孫

龐元直(大理寺丞,夫人為宰相文彥博女兒)


龐氏,嫁冀州度支使陳琪


龐氏,嫁都官司員外郎宋允國


龐氏,嫁屯田司員外郎程嗣隆


龐氏,嫁大理寺丞、館閣校勘趙彥若


[11] 

龐籍史書記載

《宋史·列傳第七十》 [8] 

龐籍文學形象

各種民間戲曲與影視劇中描繪成反派龐太師,包公的死對頭。世人僅以同姓,便以為龐太師即龐籍。但其原型可能是仁宗温成皇后的伯父張堯佐。
參考資料
  • 1.    《宋史》:龐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人。及進士第,為黃州司理參軍,知州夏竦以為有宰相器。調開封府兵曹參軍,知府薛奎薦為法曹。遷大理寺丞、知襄邑縣。預修《天聖編敕》,為刑部詳覆官。擢羣牧判官,因轉封言:“舊制不以國馬假臣下,重武備也。樞密院以帶甲馬借內侍楊懷敏,羣牧覆奏,乃賜一馬,三日,乃復借之,數日而復罷。樞密掌機命,反覆乃如此。平時,百官奏事上前,不自批章,止送中書、樞密院。近歲璽書內降,浸多於舊,無以防偏請、杜幸門矣。往者,王世融以公主子毆府吏,法當贖金,特停任。近作坊料物庫主吏盜官物,輒自逃避。以宮掖之親,三司遽罷追究。今日聖斷乃異於昔,臣竊惑焉。祥符令檢下稍嚴,胥吏相率空縣而去,令坐罷免。若是,則清強者沮矣。”
  • 2.    《宋史》:久之,出知秀州,召為殿中侍御史,章獻太后遺誥:章惠太后議軍國事;籍請下閣門,取垂簾儀制盡燔之。又奏:“陛下躬親萬機,用人宜辨邪正、防朋黨,擢進近列,願採公論,毋令出於執政。”孔道輔謂人曰:“言事官多觀望宰相意,獨龐醇之,天子御史也。”為開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內侍稱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來,未有美人稱教旨下府者,當杖內侍。”詔有司:“自今宮中傳命,毋得輒受。”數劾範諷罪,諷善李迪,皆寢不報,反坐言宮禁事不得實,以祠部員外郎罷為廣南東路轉運使。又言範諷事有不盡如奏,諷坐貶,籍亦降太常博士、知臨江軍。尋復官,徙福建轉運使。
  • 3.    《宋史》:景祐三年,為侍御史,改刑部員外郎、知雜事,判大理寺,進天章閣待制。元昊反,為陝西體量安撫使。坐令開封府吏馮士元市女口,降知汝州。徒同州,就除陝西都轉運使。文彥博鞫黃德和獄,未上,詔籍同案。籍言曰:“德和退怯當誅。劉平力戰而沒,宜加恤其子孫。”又建言:“頻歲災異,天久不雨。宮中費用奢靡,出納不嚴,須索煩多,有司無從鈎校虛實。臣竊謂凡乘輿所費,宮中所用,宜務加裁抑,取則先帝,修德弭災之道也。今宿兵西鄙,將士力戰,弗獲功賞;而內官、醫官、樂官,無功勞,享豐賜,天下指目,謂之‘三官’。願少裁損,無厚賚予,專勵戰功,寇不足平也。”
  • 4.    《宋史》:進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俄兼鄜延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觀察使,力辭,換左諫議大夫。自元昊陷金明、承平、塞門、安遠、栲栳砦,破五龍川,邊民焚掠殆盡,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萬無壁壘,皆散處城中,畏籍,莫敢犯法。金明西北有渾州川,土沃衍。川尾曰橋子谷,寇出入之隘道。使部將狄青將萬餘人,築招安砦於谷旁,數募民耕種,收粟以贍軍。周美襲取承平砦,王信築龍安砦,悉復所亡地,築十一城。及開名、平戎道,通永和、烏仁關,更東西陣法為方陣,頗損益兵械。元昊遣李文貴齎野利旺榮書來送款,籍曰:“此詐也。”乃屯兵青澗城。後數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貴開諭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榮書來,會帝厭兵,因招懷之,遣籍報書,使呼旺榮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稱,使旺榮當之,則元昊不得臣矣。今其書自稱‘寧令’或‘謨寧令’,皆其官名也,於義無嫌。”朝廷從之。會敵新破涇原城砦,方議修復。使者往返,逾年,又遣賀從勖來,改名曰曩霄,稱男不稱臣。籍不敢聞,從勖曰:“子事父,猶臣事君也。若得至京師,天子不許,更歸議之。”籍送使者闕下,因陳便宜,言:“羌久不通和市,國人愁怨。今辭理浸順,必有改事中國之心,請遣使者申諭之。”朝廷採用其策。元昊既臣,召籍為樞密副使。籍言:“自陝西用兵,公私俱困,請並省官屬,退近塞之兵就食內地。”從之,於是頗省邊費。改參知政事,拜工部侍郎、樞密使,遷户部,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籍初入相,且獨員,而遽為昭文館大學士,出殊拜也。
  • 5.    《宋史》:儂智高反,師數不利,遣狄青為宣撫使。諫官韓絳謂武人不宜專任,帝以問籍。籍曰:“青起行伍,若以文臣副之,則號令不專,不如不遣。”詔嶺南諸軍,皆受青節度。既而捷書至,帝喜曰:“青破賊,卿之力也。”遂欲以青為樞密使、同平章事,籍力爭之,不聽。嶺南平,二廣舉人推恩者六百九十一人,論者以為過。頃之,齊州學究皇甫淵以捕賊功,法當賞錢,數上書求用。道士趙清貺與籍姊家親,紿為淵白籍,乃與堂吏共受淵賂。小吏訴之,下開封府,捕清貺,刺配遠州,道死。韓絳言籍陰諷府杖殺清貺以滅口,覆之無狀。言不已,乃罷知鄆州。居數月,加觀文殿大學士。拜昭德軍節度使、知永興軍,改幷州。
  • 6.    《宋史》:仁宗不豫,籍嘗密疏,請擇宗室之賢者為皇子,其言甚切。坐擅聽麟州築堡白草平,而州將武戡等為夏人所敗,復為觀文殿大學士、户部侍郎、知青州。遷尚書左丞,不拜。徙定州,召還京師,上章告老,尋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潁國公。薨,年七十六。時仁宗不豫,廢朝、臨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賻其家。贈司空,加侍中,諡莊敏。
  • 7.    《宋史》:籍曉律令,長於吏事。持法深峭,軍中有犯,或斷斬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治民頗有惠愛,及為相,聲望減於治郡時。
  • 8.    《宋史·列傳第七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2-27]
  • 9.    和始平公郡齋偶書二首  .詩詞網[引用日期2015-02-27]
  • 10.    品北宋名臣之龐籍  .台州政府網[引用日期2015-02-27]
  • 11.    《宋史》:子元英,朝散大夫。孫恭孫。
  • 12.    沉舟.《穿越百事通 宋朝不可不知的歷史細節》:古吳軒出版社,2012年7月:第195頁
  • 13.    龐籍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14.    龐籍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6-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