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龕巖摩崖石刻

鎖定
龍龕(kān)巖摩崖石刻位於廣東省羅定市蘋塘鎮談禮村榃陽龍龕巖洞室內的石壁上。是廣東現存年代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嶺南最早的有絕對年代的石刻。作者陳集原,唐朝嶺南瀧州人,官為“冠軍大將軍行左豹韜衞將軍、上柱國、穎川郡開國公”,“世為嶺表酋長”,又以孝友著名,新舊《唐書》均有傳。
石刻的研究價值,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學史以及盛唐時期羅定乃至嶺南地區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民俗和地方誌諸多方面。
這幅1300年前的石刻裏有15個字使用了武則天當皇帝時的頒行用字,可謂罕見,被譽為“嶺南第一唐刻”。 [1] 
中文名
龍龕巖摩崖石刻
地理位置
廣東省羅定蘋塘鎮談禮龍龕巖洞
所處時代
唐朝
保護級別
國家級重點文物

龍龕巖摩崖石刻基本概況

龍龕巖摩崖石刻細節
龍龕巖摩崖石刻所在的石山——龍龕卧佛 龍龕巖摩崖石刻所在的石山——龍龕卧佛
龍龕巖摩崖石刻位於廣東羅定蘋塘鎮談禮村龍龕巖洞室內的石壁上。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元),永寧縣令陳普光在龍龕石室闢立道場,於龕之北壁造當陽像,左右兩廂繪畫飛仙、寶塔、羅漢、聖僧,上元年間,普光之子叔瓊重修道場,在龕中當陽造連地尊像一軀,其後普光之了,善勞縣令陳叔珪以及陳叔瑋、陳叔(亥)在道場之南造釋迦尊像一座,道場修建完成後,請當地酋長、冠軍大將軍行左豹韜衞將軍上柱國潁川郡開國公陳集原撰寫道場銘並序,武周聖歷二年(699年)鐫刻於“龕座”中央位置的右(西)壁靠洞頂處,距地表高3米,銘文刻於凹凸不平的巖壁上,寬113至115釐米,高76—80釐米,全文1238字,分41行,每行字20餘至30餘字不等,楷書,每字約為方寸大小,除二、三字剝蝕外,餘皆可辨,筆法遒麗,鐫刻技藝精湛嫺熟。石室內還有明清以來的訪碑石刻多題,可辨認的訪碑墨書題記100多處。

龍龕巖摩崖石刻歷史特色

龍龕巖摩崖石刻護廊 龍龕巖摩崖石刻護廊
《龍龕道場銘並序》是廣東現存年代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嶺南最早的有絕對年代的石刻,並且是廣東現存文字最多的一塊古碑,書法近歐體,帶北碑風格又揉合南方行楷帖體韻味,它還是廣東絕無僅有的一處唐武週年間刻石,銘序中使用了十五個武則天新創文字。其中一字全國僅見,可以作為武周新字行用的斷代依據。此外還大量使用了六朝碑版俗字,歷來是文學研究的一個珍貴史料。1985年5月20日公佈為羅定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29日公佈為第三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重新核定公佈。2013年升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龕巖摩崖石刻《龍龕道場銘》所在位置 龍龕巖摩崖石刻《龍龕道場銘》所在位置
龍龕巖摩崖石刻據傳有老龍蜕骨巖中,故名龍龕。唐武德四年(621),永縣令陳普光在洞中闢立道場,“於龕北壁畫當陽像,左右兩廂飛仙、寶塔、羅漢聖僧”,“洪鐘一扣,響徹三十三天;石磬再鳴,還聞十八地獄,虹蟠外颺,彩影亂於雲霓;香煙內騰,素通於迥(漢字左“山”右“就”)”,名著嶺南。巖內有唐及清代石刻9題,其中唐代1題、清代8題。最著名的為唐刻《龍龕道場銘並序》,其餘為訪碑而題刻。《龍龕道場銘並序》刻在西壁靠洞頂處,鐫於聖歷二年(699),楷書陰刻,高0.8米,寬1.1米,1238字,分41行,每行字數從20餘字到30餘字不等。字方寸大小,帶古樸而富有豪氣的北碑風格,間有逸氣的行體。 鐫刻技技藝精湛嫺熟。無書者和鐫刻人姓名。石刻至今除三兩個字漫漶不清外,餘皆可辨認,內有武則天創制新字10多個,六朝碑版別字百多個。內容敍述龍龕道場演變情況。該刻以年代早、刻字多、保存好而稱著於世,歷來為金石家所重視,譽為嶺南第一唐刻。清代西江名士彭泰來已有“嶺南唐刻在世,屈指最古龍龕銘”的詩句。清代以來對其進行著錄和考析的學者甚眾,對其價值也有精闢評價。清代羅定學者黃權稱其為“粵之至寶”,又謂“將軍能文,無一字一句不無來歷”。清代金石家歐家廉謂之“實粵中第一古碑”。葉恭綽先生贊其文章之佳“為嶺南諸碑之冠”。旅港學者吳天任先生譽其“文章優美,駢詞工麗,和唐太宗撰《三藏聖教序》風格略同”,並指其“字體有隋《龍藏寺碑》及唐歐陽詢、虞世南書體的風格”,“由此也可證當時嶺南文化已經非常進步了”。
《龍龕道場銘並序》石刻的研究價值,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學史以及盛唐時期羅定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民俗和地方誌諸多方面。巖中還有馮龍官、儀克中、何仁鏡、何惠祁、陳士彬、灣溪菊主人等歷代名人雅士訪碑時的石刻題記、題詠。
龍龕巖摩崖石刻 龍龕巖摩崖石刻

龍龕巖摩崖石刻作者簡介

《龍龕道場銘並序》作者陳集原,瀧州人,官為“冠軍大將軍行左豹韜衞將軍、上柱國、穎川郡開國公”,“世為嶺表酋長”,又以孝友著名,新舊《唐書》均有傳。其曾祖法念,南朝梁時駙馬,為新、石二州刺史,以孝義訓溪峒蠻族;祖父佛智,南朝陳初為南靖太守,歷羅州及西衡州刺史,封安靖郡公;父龍樹仕唐,歷瀧、南扶、建、萬、普、南施六州刺史,封鄱陽縣開國男;子仁謙,仕至知兵馬使。自佛智以下四世祀鄉賢。

龍龕巖摩崖石刻歷史價值

龍龕巖摩崖石刻拓片 龍龕巖摩崖石刻拓片
綜觀歷代金古家的考評,龍龕巖摩崖石刻在內容文字上、歷史價值上、現實意義上的價值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第一、龍龕巖摩崖石刻有刻石絕對年代,是廣東現存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是極為珍貴的石刻文字材料。
第二、龍龕巖摩崖石刻是廣東保留文字最多、內容最豐富的一塊石刻。
第三、龍龕巖摩崖石刻《龍龕道場銘》對於研究我國佛教的發展和佛學思想的體系與及在嶺南的傳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四、龍龕巖摩崖石刻《龍龕道場銘》是一篇頗具特色的文學作品,是探討嶺南文化發展和研究嶺南文學的一個重要材料。
第五、龍龕巖摩崖石刻是文字學研究的一個珍貴資料,它對於我國文字發展史的研究,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第六、龍龕巖摩崖石刻是研究唐代書法藝術及鐫刻技藝的珍貴實物材料。
第七、龍龕巖摩崖石刻對於研究銘序作者陳集原這一瀧州陳氏家庭的發展情況,也是一篇絕無僅有的歷史資料。
第八、龍龕巖一帶,奇峯怪石,平地拔起,矗立空際,巖穴幽深,鍾乳奇石,流水內響,人行其下,但覺萬象羅列,目眩神迷,洞內更有古蹟摩崖唐刻及題刻。這些必能吸引考古觀光旅遊,對於發展當地的旅遊事業,並藉此保護歷史文物,具有實用性較強的現實意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