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鳳呈祥

(2015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龍鳳呈祥》是2015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龍鳳呈祥
作    者
北京市文史研究館
長安大戲院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5年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200118520
我國戲曲,肇自宋、金,延至清初,已數百年。套曲演唱,文辭訓雅,漸失廣大觀眾,觀者日少,時稱“雅部”。斯時也,民間小戲漸興,生動活潑。然小生、小旦配戲,品位或有稍低,時稱“花部”。花、雅相爭,以花代雅,已成趨勢。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八旬萬壽,三慶班等借徽商之力,晉京祝嘏獻藝。初演旦角小戲,尚受歡迎,時日稍久,漸趨冷落。不僅難入堂會主流,且稍涉情色,便有被逐之虞。然徽班善於應付變局,適應文化環境,乃漸改以生行為主,演出《三國演義》等歷史劇目,以適應京師官員堂會之需,編演《彭公》《施公》等清代公案故事,以迎合滿族權貴口味。表彰忠孝節義,淡化脂粉風情,以遵循京師正統文化。復借京師條件,吸收陝西秦腔之長,改用胡琴伴奏;融合湖北漢調之美,形成京式新腔。徽班由是既立足京師,得演官員堂會,預於主流文化,更不幹禁例,永無被逐之險。三慶班班主程長庚即因堂會一鳴驚人而聲名大噪,京師戲園半唱皮黃之腔矣。
內廷演戲,舊以崑腔、弋陽腔為正宗,自皮黃興起,內廷傳戲亦漸雜皮黃。唱腔動聽,娛樂性強,迨至光緒末年,內廷皮黃取代昆、弋矣。上行下效,皮黃既邀御賞,身價自然百倍。於是,京師戲園皆成皮黃天下,皮黃漸姓“京”矣。且夫,封建社會,帝王即國家。宮廷所演戲曲,即為國家劇種。此時皮黃,劇目豐富,行當齊全,伴奏嚴謹,表演精湛,唱腔動聽,且名角輩出。凡此既遠超出原始徽調,亦非其他花部戲曲所能比擬,雖仍“皮黃”其名。已有“國劇”之實矣,清代京師帝都文化,孕育出京劇矣。
辛亥革命,肇造民國。清帝雖然退位,北京仍是國都。昔日滿漢權貴,今天盡成遺老。既無官守之責,得享悠閒之樂,逐日觀劇,遂為常課。且民國注重平等,伶人地位提升,遺老、名士、富商每與伶人交往。或與斟酌演技,甚或為之編寫新戲。於是,遺老、名士之文化品位,漸人於此種新編劇目之中。演出因之典雅,品位因之提高,劇目因之豐富,京劇更上一階。梅蘭芳新排諸劇,其代表也,其他伶人亦大體若是。此又北京歷代帝都文化之餘韻也。
皮黃之所以立足京師,發揚光大,演員演技超羣,為重要因素。皮黃初形成時,即有程長庚等老生前三鼎甲、譚鑫培等老生後三鼎甲之目。同治、光緒時又有程長庚等“同光十i絕”。人民國後,梅蘭芳、餘叔巖、楊小樓稱京劇“三大賢”,後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被目為“前四大鬚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為“後四大鬚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