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首關

鎖定
龍首關西靠蒼山雲弄峯,東臨洱海,始建於南詔皮羅閣時期,即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後歷代均有修繕,是研究南詔以來大理地區政治軍事歷史的重要實物證據。
中文名
龍首關
開放時間
全天
始建時期
南詔皮羅閣時期

龍首關易守難攻

作為大理的北部屏障,龍首城以其鎖山控海、易守難攻的特點,成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傳説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時,所到必克,但在龍首關遭到了大理國將士的頑強反抗。久攻不下,忽必烈只好將主力轉移到蒼山背後,越過蒼山天險,最終才攻下大理。
古龍首關城約兩平方公里,四周有5道城牆,5道城門,有各種軍事設施,明清時期增設5座中式建築的碉樓。在北城牆中部的北城門上,曾經書寫着“龍首關”3個大字。城門徑深10多米,這裏以前是從北部進出大理的惟一通道,也是著名的茶馬古道。

龍首關龍首關現存遺址

北城牆全長600米,最高處17米,底寬15米。距北城牆約700米的南城牆長900米,高12米,底寬18米。整個城的磚石等建築物,毀於解放前後,其城基夯土部分保存完好,在各現存古城中亦屬罕見。1988年,龍首關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列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詔故國大理龍首關古城牆沒有被忽必烈大帝的鐵騎攻破,卻被大理市交通局的推土機“攻破”。公路施工方案明明可以繞過古城牆,當地部門卻偏偏愛走捷徑。雲南文物部門曾經下發兩次停工通知,對此,大理交通局趙勇超書記輕聲笑了一下説:“文物部門不就是要錢嘛!要我們出考古發掘的費用。談不攏就下達停工通知。現在我們已經把錢打給他們了,所以他們也就不説什麼了。”
如此“坦誠”,揭露了文物保護更加令人心寒的現實。文物的命運在文保部門那裏,不是絕對不可觸犯的鐵律,而是成為可以兑現為現實利益的部門權力。只要大理市交通局給雲南省文保部門交上幾百萬的考古費用,那麼,這種破壞就是可以被允許的,就是可以不被追究的。
事實上,此前大理洱海的情人湖,也正是沿着這樣一種行政路徑而被填埋的。對於開發商填埋情人湖,大理有關政府機構也只是對開發商處罰了事。而通過這種處罰,無論是填埋情人湖的開發商還是大理交通局的破壞行為皆獲得了權力的許可。
如何不讓經濟利益蠶食歷史文物與公共景觀,最好的辦法無疑就是確立剛性的法治原則,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凡是對破壞歷史文物和景觀的行為,一律予以制止;凡是對破壞行為一律處以天價罰金,並責成復原;凡是有人膽敢冒犯,則一律追究其法律責任。這應當成為鐵律,不可妥協,也不可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