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顯宮

(長泰區龍顯宮)

鎖定
龍顯宮位於位於漳州市長泰區坂裏鄉新春村,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日聖祖仙媽生日,初十早,眾弟子用大攆轎抬着聖祖仙媽,組織“落地傘”,鳴鑼開道,十一日在宮內請法師起鼓作壇,謝大戲連演三晚。是一項富有地方特色、具有深厚文化底藴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1] 
中文名
龍顯宮
地理位置
漳州市長泰縣坂裏鄉新春村
始建年代
清朝乾隆年間癸卯年
位於坂裏鄉新春村,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癸卯年(1763年),文革時原址遭破壞,1999年在現址重新修建。龍顯宮內供奉聖祖仙媽。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日聖祖仙媽生日,初十早,眾弟子用大攆轎抬着聖祖仙媽,組織“落地傘”,鳴鑼開道,千人隊伍雄大,聲勢浩浩蕩蕩,併到社裏每一個角落行香巡視,保佑眾弟子年年有餘賺大錢,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既添丁又添財。十一日在宮內請法師起鼓作壇,謝大戲連演三晚。
坂裏鄉民眾對聖祖仙媽的信仰由來已久,新春村龍顯宮供奉聖祖仙媽該廟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癸卯年(1763年),文革時原址遭破壞,1999年在現址重新修建。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日聖祖仙媽生日,全村老少聚集慶祝,熱鬧非凡,更有許多有趣的民俗活動,“落地傘”就是其中之一。
“落地傘”源於信眾慶祝豐收,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添丁添財的傳統民俗活動,隊伍變化時步法複雜,有馬步搖、小碎步、踵趾步、菱形步等等。隨着時間的推移,現除了少數曾參加表演的老人能掌握外,複雜的步法已基本失傳。現存的儀式漸漸演化成為較為輕鬆詼諧的表演,與閩南地區盛行的傳統大鼓涼傘舞蹈技藝有異曲同工之妙,道具包含:繡有龍鳳或其他吉祥圖案的隊旗、掌控動作變化的大鼓、精緻的表演傘、配合大鼓的銅鑼。每年正月初十早,眾弟子用大攆轎抬着聖祖仙媽,組織“落地傘”,大鑼大鼓大涼傘,隊員身着白裝、頭裹青巾,神色威武,翻滾縱背,橫直交叉,鑼聲鼓點配合,步伐整齊,整個舞蹈的演出完全不需要音樂伴奏,只是根據鼓點動作來進行表演,表演時鳴鑼開道,隊伍可達千人,氣勢雄壯動人心魄。自組隊以來先後參與長泰區首屆“蘆柑節”、長泰區紀念建國五十週年大慶等重大節慶活動,受眾面廣,深得普遍讚譽,是一項富有地方特色、具有深厚文化底藴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