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頸坑窯

鎖定
龍頸坑窯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河子口老柏塘山南坡。年代為南宋至元。1992年發現,同年發掘230平方米。據調查,南坡分佈有5座龍窯,其中一座,長約35米,寬約2.2米,但未清理窯爐。
中文名
龍頸坑窯
發    現
1992年
年    代
南宋至元
龍    窯
5座

目錄

龍頸坑窯發現

1992年,為配合廣梅汕鐵路工程建設,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五華縣博物館組成考古隊,在廣東省東北部五華縣華城維西的屋背嶺發現一批周代遺物,在河子口龍頸坑發現有瓷窯的堆積(圖一),嗣後於1993年進行發掘。參加調查和發掘工作的有邱立誠、李子文、吳海貴、馮孟欽、劉成基、李雄坤、卓尚基、鍾文秀等同志,本文插圖由黃鳳好同志繪製。 [1] 
此次發掘,未清理窯牀,僅清理了鐵路工程範圍內的窯址堆積,面積230平方米。據調查,南坡山地分佈約有5座龍窯,其中最西面的1座,長約35米、寬約2.2米,順山勢建造,窯口向南。文化堆積厚0.5~1.1米,灰褐色,含炭屑、灰燼。堆積下部有厚5~10釐米的灰燼層 [2] 

龍頸坑窯文物

龍頸坑窯1991年開始考古發掘工作,經清理,發現文化堆積厚0.5米~1.1米,出土大量已殘破的匣缽、墊環、墊餅及窯磚,在一些匣缽內還有不少瓷器,均已變形、殘破,或燒結粘附於匣缽內。匣缽有漏斗形、圓筒形多種型式及匣缽蓋。瓷器器類有碗、盤、碟、盞、燈盞、杯、壺、罐、擂盆、器蓋等,以碗、盤、盞為大宗,瓷質堅硬,潔白,釉色以青釉為主,包括青黃、青綠、青白等,個別為醬釉。其它還有陶罐、板瓦,應是窯場使用的器物。推測該窯的主要年代在南宋,至元代期間廢棄。 [3] 
出土的匣缽數量很多,較完整者114件。均為夾砂陶,厚胎,質地較硬,器表有醬褐色釉。器形以漏斗形為多,圓筒形的很少。瓷器以碗、盤、盞類為大宗,罐壺類較少。碗有蓮瓣碗、小碗等。龍頸坑窯未發掘窯址,但從調查可知屬龍窯,順山勢而築,屬分室龍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