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頭山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和雷波兩縣交界處山脈)

鎖定
龍頭山(彝語:所諾阿舉嶓) [1]  ,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和雷波兩縣交界處,是黃茅埂山脊東南端的主峯,海拔3724米,山形似一艘船,有龍頭山大斷崖、雲海等景觀。 [2] 
龍頭山所在的黃茅埂大涼山山脈中段。廣義的黃茅埂不是一座山,是一座山脈,它山勢由北向南延伸,北起大風頂,南至龍頭山,南北跨度近100千米。 [7]  龍頭山地層古老,褶皺變質作用強烈,岩層破碎,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質物理作用在山區較為嚴重,新構造運動活躍,地震亦較頻繁。 [6]  擁有大片原始森林,主要樹種為杉、樺、松、柏和硬雜木林等。 [3]  [7]  山頂較平坦,有草場、溪溝、山泉。 [7]  在短視頻平台,博主們喜歡冠以“地球的邊緣”以旅行短視頻的形式推薦龍頭山大斷崖。 [10] 
龍頭山大斷崖曾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被其稱作“地球邊緣”而受到關注 [9]  。2022年8月,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多部門發佈通告,對龍頭山大斷崖區域實施長期封山管控。 [2] 
中文名
龍頭山
所屬山系
大涼山黃茅埂 [7] 
地理位置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和雷波兩縣交界處
走    向
由北向南 [7] 
長    度
100 km [7] 
海    拔
3724 m

龍頭山形成演變

橫斷山脈是形成橫斷山、大涼山、大雪山等南北向山系的構造基礎,主體是一系列強烈東西向擠壓的褶皺斷裂組成的南北向褶斷羣。此帶向北延伸到龍門山、六盤山、賀蘭山。由於受其它構造體系的干擾和處在地殼西升東降的深大斷裂帶上,地殼活動劇烈,火成岩分佈廣泛,因而也是一個藴藏着豐富多金屬的成礦帶。 [5]  構造上屬涼山褶皺帶。 [6] 
龍頭山處於青藏高原的邊緣部位,為大涼山主峯黃茅埂的餘脈。由於長年累月流水的沖刷,在高原面形成巨大的斷崖,使龍頭山成為中國最典型的山原。 [9] 

龍頭山位置境域

龍頭山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和雷波兩縣交界處。 [2] 
龍頭山 龍頭山

龍頭山地理環境

龍頭山地質

龍頭山區內地層古老,褶皺變質作用強烈,岩層破碎,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質物理作用在山區較為嚴重,新構造運動活躍,地震亦較頻繁。 [6] 
龍頭山 龍頭山

龍頭山地貌

龍頭山是一座船形斷崖山,俯瞰山體表面是一塊近似於長方形的馬鞍形高原面,一條河流從鞍部流過,沿西北方向緩緩上升至海拔4000米的高原面黃毛埂,東南方向緩慢抬頭至海拔3500米的龍頭頂斷崖。 [2]  龍頭山山頂也較平坦 。 [7]  龍頭山懸崖下發育着一片面積約10平方千米的‘張家界式’地質景觀古裏大峽谷 [2] 

龍頭山植被

龍頭山的表面被各種類型的植物地毯式地包裹着,小葉杜鵑和刺竹是主力羣落,大葉杜鵑也有分佈,在不同季節展示其異彩。在黃毛埂一帶,看到大面積的採伐跡地,一米以上的樹樁依稀可見。 [3]  山頂有草場約50萬畝。 [7] 

龍頭山水文

龍頭山境內溪溝、山泉較多,水源充足。 [7] 

龍頭山所屬山脈

龍頭山所在的黃茅埂屬大涼山山脈中段 [7]  ,是黃茅埂山脊東南端的主峯 [2]  。廣義的黃茅埂不是一座山,是一座山脈,它山勢由北向南延伸,北起大風頂,南至龍頭山,南北跨度近100千米。像一條巨龍橫卧在大小涼山之間,其實它也是大小涼山的一道分水嶺,往東、往北屬小涼山,往西、往南則屬大涼山。 [7] 

龍頭山資源狀況

龍頭山生物資源

龍頭山自然資源豐富,山脊的東西兩側,特別是東側,擁有大片原始森林,主要樹種為杉、樺、松、柏和硬雜木林等。龍頭山的表面被各種類型的植物地毯式地包裹着,小葉杜鵑和刺竹是主力羣落,大葉杜鵑也有分佈,在不同季節展示其異彩。在黃毛埂一帶,看到大面積的採伐跡地,一米以上的樹樁依稀可見。 [3]  [7] 

龍頭山水資源

龍頭山山頂較平坦,有草場約50萬畝,溪溝、山泉較多,水源充足,是良好的天然牧場。 [7] 
龍頭山 龍頭山

龍頭山歷史文化

龍頭山人文典故

在涼山地區內馬家黑彝都是家門,彼此都還沒有開親,黑彝家門之較為團結,也是涼山彝族社會中有名曲黑彝家支之一。
自曲尼曲布而下,二十六代至季彌烏阿,二十七代至烏阿阿爾,此為阿爾家名稱所由來的始祖。 [8] 
自阿爾以後,四傳到阿素牢藉,這位阿爾家的筆母,在當時和後世都是遠近聞名的。阿素牢藉本人雖然是雲遊涼山各地,但其家支則分佈在涼山中心車子河流域各地。相傳郎住在車子爾陀。阿爾家向美姑河以東發展,是從阿素牢藉的第四代後裔阿茲宜爾的兩個兒子,宜爾車子和宜爾季坡開始的。據説宜爾生三子:長子宜爾百茲,初仕侯佈列陀。後來,又有一部分子孫遷往龍頭山下面。 [8] 

龍頭山發現歷史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法國人多隆(Vicomte D’ollone)以西昌為起點,穿越了昭覺、美姑、雷波,過金沙江到達宜賓城。 [2] 
民國三十年(1941年),中科院院士曾昭掄先生在西南聯大期間,率隊進行了一趟歷時101天、行程上千公里的遠行。他們於1941年7月2日由昆明步行出發。曾昭掄和學生裘立羣為甲組,選擇的是最艱難也是此行主要的考察路線。他們僱請當地彝族人帶路,頂風冒雨,攀上涼山絕頂黃茅埂,在牧羊人的臨時羊圈裏過夜,半夜大雨傾盆,衣被皆濕,只好起來圍着火塘坐了一夜。自黃茅埂下山後抵雷波縣,然後取道屏山到宜賓。 [2] 
2018年,《中國國家地理》上,地質專家第一次從專業角度揭秘包括龍頭山在內的涼山地理奇觀。 [2] 
2022年起,在短視頻平台,博主們喜歡冠以“地球的邊緣”以旅行短視頻的形式推薦龍頭山大斷崖。有的開場白是“世界上的斷崖有很多,但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稱為‘世界邊緣’的,只有龍頭山一處。”博主們多以越野車或摩托車前往,一些網民會分享在雲端駕車和在草甸縱橫馳騁的刺激體驗。 [10] 
龍頭山 龍頭山

龍頭山保護研究

  • 封山管控
2022年8月,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多部門發佈通告,對龍頭山大斷崖區域實施長期封山管控。 [2]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