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陵戰役

鎖定
龍陵戰役是指1944年6月至11月,在滇西龍陵境內中國軍隊抗擊日軍的系列戰鬥,又稱三戰龍陵。1944年3月,日軍在印緬遭到慘敗,隨後制定了“斷作戰”方案,企圖切斷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為奪回龍陵要塞,投入兵力十二個師11.5萬人,6月至11月間組織了三次大規模的進攻,傷亡29803人,斃敵13200人,終於收復龍陵這一中緬公路的關鍵要塞。 [2]  (概述圖來自《日本侵華圖志》 [1] 
名    稱
龍陵戰役
發生時間
1944年
指    揮
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黃傑

龍陵戰役歷史背景

當日軍在滇西與中國遠征軍進行拉鋸戰時,其在緬甸戰場的形勢也大為不妙。日軍在1944年3月發起的英帕爾戰役遭到慘敗,7月間從印度邊境退入緬甸中南部,撤退途中病死餓死數以萬計,遺屍滿路,其慘狀堪與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隊敗走緬北叢林相比。回到緬甸目的地後,日軍統計戰死、病死和餓死以及失蹤達5萬多人。在孟拱河谷戰役,日軍也屢戰屢敗,陷入困境,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2] 
被日軍當作司令部的趙家祠堂 被日軍當作司令部的趙家祠堂 [1]
日軍講究責任追究制。日本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和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均因戰敗被撤職。新上任的日軍緬甸方面軍司令官為木村兵太郎,他認為在緬北已無法阻擋中國駐印軍的攻勢,現在唯一的希望是在怒江西岸擋住中國遠征軍的攻勢,以阻斷中國和印度的地面聯絡。於是,木村兵太郎把剛從馬來西亞趕到緬甸的第2師團主力緊急派到滇西,增強第33軍的兵力。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準確領會了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木村兵太郎的意圖,於7月上旬制訂了代號為“斷作戰”的計劃,企圖切斷滇緬公路。 [2] 
龍陵縣城與芒市相鄰,滇緬公路從縣城穿插而過。日軍侵入滇西后,龍陵縣城是其重兵集結的地點。日軍計劃在龍陵阻擋中國遠征軍的西進,從而實現其“將主力集結於芒市周圍,在龍陵方面擊滅中國遠征軍主力之後,前出到怒江一線,在援救臘猛、騰衝守備隊的同時,切斷印中聯絡”的“斷作戰”方案。 [1] 

龍陵戰役雙方兵力

日軍方面的兵力有:龍陵地區的守軍,從緬北歸建的第56師團第146聯隊,從日本本土和台灣地區派來的充實到第56師團的2000多名補充兵,原在遮放作為機動兵力的第56師團一部約1000人,正晝夜兼程向南坎、芒市、龍陵之線進發的第2師團主力共兩個半聯隊。本多政材則把第33軍指揮部從緬甸境內前移至芒市。 [2] 
中國遠征軍的兵力有:除了原來四個師,先後又增加了第5軍第200師、第54軍第36師和榮譽第1師。 [2] 

龍陵戰役戰役經過

1944年6月6日,遠征軍第一次進攻龍陵,到6月10日,遠征軍先後攻克了鎮安街、騰龍橋、老東坡等,切斷了龍陵與芒市、松山、騰衝的公路,並一度攻人縣城。此時,日軍調來3500餘援軍馳援龍陵,同遠征軍發生了激戰。6月16日,遠征軍因天氣等因素,補給嚴重不足,只得退回到城郊一線,準備再戰。遠征軍首攻龍陵失利。 [1] 
7月13日,遠征軍第七十一軍重新集結了八十七師、八十八師、榮譽一師、新二十八師、新三十九師5個師的3萬兵力,在飛機和炮兵配合下,向龍陵縣城一帶的日軍據點發起第二次圍攻,再度佔領了赧場、猛嶺坡、三關坡等日軍陣地,控制了龍陵至芒市、騰衝的公路。在此次進攻中,老東坡戰事最激烈,日軍在此處建有20多個堅固的堡壘。遠征軍新二十八師約有800名官兵陣亡,日軍陣地發現日軍遺屍400多具。 [1] 
日軍為了儘快打通並控制芒市至龍陵的公路,由緬甸等其他戰場向龍陵增派援兵1.5萬多人,發動了瘋狂的反撲,多處陣地再次失陷。遠征軍第二次進擊龍陵宜告失敗。 [1] 
9月7日、14日,中國遠征軍圍攻松山、騰衝的戰鬥相繼取得全面勝利,滇西戰場上的主力部隊相繼匯聚龍陵,第五軍第二百師從昆明趕來增援,五十四軍第三十六師亦由騰衝南下支援,經守軍與援軍3天3夜的血戰,終將原有陣地奪回。黃傑將軍代理宋希濂職務後,調整了圍攻龍陵的戰略,他令遠征軍進襲龍陵至芒市之間的交通陣地以防日軍增援。10月29日,黃傑集中了10個師的強大兵力,向龍陵城區發動了第三次總攻。激戰到11月11日,終於攻克龍陵。 [1] 

龍陵戰役戰役總結

三攻龍陵戰役,是整個滇西反攻戰中耗時最長、規模最大、也是殲滅日軍最多的要塞爭奪戰。據國民政府1945年12月《滇西戰役統計表》及《抗日戰爭期間滇西損失統計》顯示:滇西抗日反攻戰役中,中國軍隊共投入兵力16個師16.2萬人,其中,龍陵為十二個師11.5萬人,佔71%。全役歷經236天,其中,龍陵戰役156天。全役中國軍隊傷亡官兵50474人,其中,龍陵傷亡29803人,佔59%。全役斃敵25393人,其中,龍陵13200人,佔52%。 [1] 

龍陵戰役戰役影響

中國遠征軍收復龍陵後,繼續收復芒市、畹町。1945年1月27日,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在緬甸芒友會師,史迪威公路通車,被截斷的中國國際陸上交通線重新開通。這是世界反法西斯戰局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1] 
參考資料
  • 1.    張憲文主編,日本侵華圖志 第11卷 侵佔華南地區 1938-1945,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05,第261-263頁
  • 2.    劉育鋼,中國遠征軍中的黃埔生將領 氣壯山河,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09,第2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