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門石窟街道

鎖定
龍門石窟街道,隸屬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東臨二廣高速、焦枝鐵路,西依王城大道,北接洛陽新區,總面積3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佔6.98平方公里,緊鄰鄭西客運專線,交通便利,區位得天獨厚。 [1] 
民國30年(1941),劃為洛陽縣龍門鄉。1955年,洛陽縣撤銷,十區劃歸洛陽市。1956年1月,郊區成立,龍門隸屬郊區,下轄3個鄉。1984年,建立龍門鎮。2000年,郊區更名為洛龍區,龍門鎮屬之。 [2]  2012年,撤銷龍門鎮,設立龍門街道、龍門石窟街道。 [3] 
中文名
龍門石窟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豫西
地理位置
中原
電話區號
0379
郵政編碼
4710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3260人(2010年) [2] 
火車站
洛陽站 龍門站
車牌代碼
豫C

龍門石窟街道簡介

民國初年,龍門屬離區。民國24年(1935),屬洛陽縣第七區。民國30年(1941),劃為洛陽縣龍門鄉,轄區東至劉富、八里堂,西至張溝、畢溝。1948年,成立龍門縣和李屯區,政府駐地均設在李屯村。年底恢復洛陽縣,龍門鎮地區為第七區東半部。
1950年,成立龍門鄉。
1952年,洛陽縣在原來9個區的基礎上增設3個區,在龍門村設第十區人民政府,將八區的裴村、郜莊村及區東半部、五區八里堂、槐樹灣等村歸十區所轄。
1955年,洛陽縣撤銷,十區劃歸洛陽市。
1956年1月,郊區成立,龍門隸屬郊區,下轄3個鄉。
1958年8月,龍門、杜村2個鄉鎮歸屬洛南人民公社。
1961年1月,在洛南人民公社轄區建立市屬洛南區,龍門、杜村屬之。
1962年6月,郊區恢復,龍門、杜村再度歸郊區管轄。
1965年3月,龍門、杜村合併,更名為龍門人民公社,其隸屬未變。
1975年11月,在原屬郊區的關林鎮和龍門鎮增設關林辦事處和龍門辦事處,劃歸西工區管轄。
1984年3月,取消龍門人民公社,建立龍門鎮。5月,龍門、關林辦事處改屬郊區管轄,龍門辦事處劃歸龍門鎮。
2000年6月,郊區更名為洛龍區,龍門鎮屬之。 [2] 
2012年10月,撤銷龍門鎮,設立龍門街道、龍門石窟街道。 [3] 

龍門石窟街道行政區劃

2000年6月,龍門鎮轄龍門、裴村、郜莊、寺溝、花園、杜村、南劉、商屯、徐屯、李屯、張溝、田山、王山共14個行政村和李屯東、李屯西、李屯北、省工療、龍門北、龍門街、河東、草店、魏灣共9個居民委員會。 [2] 
2008年5月,伊川縣城關鎮的郭寨村、彭婆鎮的東草店村、西草店村劃歸洛龍區龍門鎮。6月,龍門村、寺溝村、郜莊村、張溝村、魏灣村、郭寨村、東草店村、西草店村8個行政村和河東、鎮南2個社區劃歸龍門石窟街道管轄。 [2] 
2012年10月,龍門鎮南、河東、龍門、郜莊、張溝、寺溝、魏灣、郭寨、西草店、東草店10個社區劃歸龍門石窟街道。 [3] 
龍門石窟街道,下轄龍門西山森林公園管理處(副科級事業單位),10個社區,有龍門社區、郜莊社區、魏灣社區、寺溝社區、張溝社區、郭寨社區、東草店社區、西草店社區、鎮南社區、河東社區。 [1] 

龍門石窟街道景色

轄區內的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舉世矚目,萬畝森林公園葱葱郁郁,温泉地熱帶穿區而過。龍門,又稱伊闕,地處古都洛陽南郊。這裏兩山對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風景秀麗,是宋代蘇過所描繪“崢嶸兩山門,共挹一水秀”的天闕奇觀。

龍門石窟街道所獲榮譽

2021年1月,獲得羣眾滿意街道榮譽稱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