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門山

(中國東西兩大氣候區、土壤生物區的分界線)

鎖定
龍門山,古稱茶坪山、湔山、龍山,為紀念大禹“鑿龍門、鑄九鼎、治水患”,稱龍門山 [11]  [14]  。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邊緣,是成都平原的西緣山脈,最高九頂山獅子王峯海拔4984米。西為岷山邛崍山,東為都江堰市和邛崍市。 [2] 
龍門山是四川盆地區和川西高原山地區的分界線。同時又是中國第一級地貌區域分異中東西兩大地貌單元的分界線,還是中國東西兩大氣候區、土壤生物區的分界線 [5]  。前緣為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以北川至青川四川盆地區和川西高原山地區的分界線。深斷裂為界。大地構造位於青藏高原板塊、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之間。構造上為北東向褶斷帶,逆掩斷層發育,組成疊瓦式地貌。地震頻繁。巖性多樣,從古生代的片岩、板岩、千枚巖、石灰岩到中生代的紅色砂泥岩、礫岩都有分佈,此外還有花崗岩,為四川省各時代地層發育最全的山脈,也是中國泥盆系地層沉積的典型地區。 [2] 
中文名
龍門山
別    名
茶坪山、湔山、龍山
所屬山系
青藏高原東緣邊界山脈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
走    向
東北向西南
主    峯
九頂山獅子王峯

龍門山形成演變

龍門山的基本地質結構於早白亞世形成,中生代末的龍門山可稱作古龍門山,現代定義的龍門山是晚新生代隆升的產物。今青藏高原與龍門山在新生代期間的強烈隆升形成。龍門山主要斷裂在地史時期的逆衝推覆活動總是兩條斷裂或更多的斷裂同時參與。 [3]  與龍門山隆起有關的主幹斷裂主要有三條。西邊一條叫龍門山後山斷裂,沿茂縣一汶川一卧龍一線,也被稱為汶川一茂縣斷裂,大體上沿汶川到茂縣的高山峽谷延伸;東邊一條叫龍門山前山斷裂或邊界斷裂,沿安縣一都江堰一天全一線,也被稱為安縣一灌縣斷裂;中間叫龍門山中央斷裂,沿映秀一北川一青川一線,也被稱為映秀一北川一青川斷裂。這三條斷裂呈疊瓦狀,都向北西傾,在地下20千米~24千米深處,這三條斷裂收斂合併成一條緩傾角的逆斷層,成為青藏高原推覆到四川盆地之上的主控制構造。 [4] 
青藏高原東北緣地區GPS測量的地面運動矢量及其強震分佈 青藏高原東北緣地區GPS測量的地面運動矢量及其強震分佈

龍門山位置境域

龍門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邊緣,是成都平原的西緣山脈,西為岷山邛崍山,東為都江堰市和邛崍市。 [2] 
GPS速度矢量圖 GPS速度矢量圖

龍門山地理環境

龍門山地質

龍門山岩性多樣,從古生代的片岩、板岩、千枚巖、石灰岩到中生代的紅色砂泥岩、礫岩都有分佈,此外還有花崗岩。 [2] 
龍門山由一系列北東一南西向禮皺山脈及伴生的一系列巨型疊瓦式逆衝斷層(逆衝推震體)所構成。晉寧運動後出現禮皺形成的龍門台背斜,兩翼不對稱,東陡西緩,南東限於江油大斷裂,山體界線清楚;西北以茂汶斷裂為界,界線大致在青川、平武、茂縣、汶川等縣北側,漸緩過渡到川西高原。 [5] 
北川一寶興大斷裂把龍門山劃為前山和後山。前龍門山構造上可分為三段,綿竹以北為北段稱龍門山;綿竹至都江堰市為中段,稱茶坪山或九頂山;都江堰市以南為南段。北段印支期構造明顯,多禮皺、斷裂;南段上三疊統有多層火山岩,顯示火山活動頻繁,也產生斷裂;中段燕山運動、四川運動(早期喜山運動)的構造形跡十分顯著,有飛來峯構造。 [5] 

龍門山地貌

龍門山地區的地形坡度大於喜馬拉雅山南坡,地貌特徵説明垂直於龍門山方向上的水平構造應力分量大。 [4] 

龍門山自然災害

自公元638年有歷史地震資料記載以來,青藏高原東緣地區共發生過大於4.7級地震有約70次,這些破壞性地震皆集中於山斷塊和龍門山構造帶南段,龍門山構造帶北段尚未有破壞性地震的記載。
在龍門山構造帶中南段發生過1657年汶川6.5級、1958年北川6.2級和1970年大邑6.2級三次6級以上強震和19次4.7~5.9級地震。2.0~4.6級小震亦沿龍門山構造帶南段密集成帶分佈,形成一條北東向的小地震密集活動條帶,而龍門山構造帶北段小地震活動相對稀疏。
在龍門山主邊界斷裂上,自1800年以來先後曾發生過4次中強地震,最大一次是1970年發生在大邑西邊的6.2級地震。於龍門山後山斷裂上,自1597年以來共發生過4級以上地震13次,最大的2次分別是1657年的汶川6.5級地震和1958年的汶川6.2級地震。
在龍門山主中央斷裂上,自1168年以來只發生過12次4級以上地震,最大的那一次為北川的6.2級地震。 [8]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汶川地震(主詞條:5·12汶川地震發生,震中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 [8] 

龍門山山脈關係

龍門山主要山脈

龍門山是青藏高原東緣邊界山脈,龍門山脈北東―南西向長約500千米,北西―南東向寬約40千米~50千米,從東到西分別是前山沖積平原(海拔約500米)、高山地貌(海拔2000米~5000米)和高原地貌(海拔4000米~5000米,為當今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邊界。 [4] 
龍門山脈為川西南山脈和滇東山脈,構造上都屬於前震旦代華夏型地窪區,地質發展史都極為古老,而又經歷過多次強烈的構造運動,禮皺、斷裂十分發達,且訖今仍在活動中,這是形成今天地貌形態及其結構的內動力和基礎。這些山脈共同組成南北向縱列在我國中西部的巨大山系的南段。即北自賀蘭山脈,南經龍門山脈,達雲南東部諸山的巨大山系的南段,也是最複雜、最重要的一段。 [5] 
龍門山是四川盆地區和川西高原山地區的分界線。同時又是我國第一級地貌區域分異中東西兩大地貌單元的分界線,還是中國東西兩大氣候區、土壤生物區的分界線。 [5] 

龍門山主要山峯

  • 獅子王峯
龍門山是從成都平原拔地而起的高山,其主體部分在阿壩茂縣、成都彭州、德陽什邡、綿竹四縣市接壤地帶,因九座山峯相連而得名九頂山。九頂山是古蜀人的神山,羯羌文化的發祥地。九頂山的最高峯,也是龍門山主峯一獅子王峯,海拔達4989米。 [6] 
  • 飛來峯
20世紀20年代,在龍門山脈,中國地質學家首次發現了被稱作“飛來峯”的奇特山峯,且不是1座而是11座。這飛來的山峯,年齡在2億歲以上,而被它壓住的地層只有1億年左右。2000年6月2日,地質學家在什邡八角鎮大埡口山區發現了冰川漂礫,解開了飛來峯之謎。 [7] 

龍門山資源狀況

龍門山生物資源

龍門山內共有維管束植物約7000多種,動物約5000多種,其中脊椎動物1000多種,鳥類500多種,爬行類60多種,兩棲類50多種,魚類100多種,昆蟲3000多種(亞種)。 [9] 

龍門山礦產資源

龍門山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富藏煤、鐵、銅、硫鐵礦、磷、石棉、水泥用灰巖等。 [10] 

龍門山旅遊資源

依託龍門山建的龍門山構造地質國家地質公園(龍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龍門山脈中段。由丹景山、銀廠溝、九峯山、馬鬃嶺組成,主要反映龍門山推覆構造帶內推覆體的地質演變特徵。行政隸屬四川省成都市和德陽市,包括彭州園區、什邡園區和綿竹園區,總面積251平方公里。 [15] 

龍門山歷史文化

  • 神話傳説
大禹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遇到過許多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其中“龍門”就是最難的一關。當時,大禹正在治理黃河上游的水患,他憑藉應龍的引導,正沿路開鑿水道,疏通洪水。如果順利,就能將黃河流域的大水引入大海,從而平息水患。
可是眾人挖到半路,工程就被迫停止。因為前面被一座巍峨險峻、堅硬無比的高山擋住了去路。這座高山被當地人稱作“龍門山”。傳説因為這座山高聳入雲,急速流動的河水通過峽谷後,瞬間就會被它阻擋,湍急的河水前赴後繼地擊打着高山,河水的怒吼聲隨着波浪洶湧起伏。由於山的兩邊全是懸崖峭壁,它不僅攔住了河水,魚也被阻攔在這裏,根本過不去。每年都會有許多逆水上行的魚游到這裏後,費盡全力向上跳躍,試圖躍過高山。只有極少數的魚能跳過去,跳過去的一剎那就能化為神龍,騰雲而去。所以這裏才被稱為“龍門山”。 [11] 

龍門山保護研究

龍門山生態保護

2023年1月,《成都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提出築牢龍門山、龍泉山生態屏障,織補藍色、綠色廊道,塑造成都平原農業區、東部丘陵農業區大美田園。 [1] 

龍門山科學研究

  • 地震研究
一般來説,大陸板塊內部的大地震的復發間隔很長(幾千年到幾萬年),而歷史地震記載很短,即使像中國這樣地震記載歷史悠久的國家,較完整的地震記載歷史也不過幾百年至近千年,這些記錄不足以反映陸地地殼內部地震真實的、完整的復發歷史。汶川地震在歷史地震活動水平較低的龍門山中段突然發生,再一次説明研究活動斷裂帶古地震的重要性,只有系統地研究了整個地區所有的古地震發生的地點、強度與年齡,才能正確判斷斷裂帶的地震活動水平、復發週期以及最後一次地震事件至今的離逝時間。 [12] 
  • 板塊碰撞
青藏高原的碰撞隆升過程與成礦效應研究青藏高原相繼經歷了古特提斯洋、中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開裂、擴張、俯衝閉合等地質過程,誘發了多幕式中生代增生造山和新生代陸一陸碰撞等。
新生代初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碰撞,及其持續向北的推擠,青藏高原得以逐漸擴展和隆起,高原東緣龍門山的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的擴展應該是早期逆衝構造和晚期下地殼流動聯合作用的結果。該造山帶仍然在活動中,近年來青藏高原內部及周邊不斷髮生的強震就是該活動的表現。在不同階段的構造活動中還帶來大規模成礦和巨量金屬工業聚積,形成了以岡底斯為主體的大陸巨型成礦省及其三大巨型成礦系統。大陸碰撞過程遠非以前想象的那樣簡單。主碰撞期不僅能夠成礦而且成大礦的理論認識,突破長期以來束縛人們認為主碰撞期不成礦的傳統概念。 [13] 
參考資料
  • 1.    築牢龍門山、龍泉山生態屏障 建設七大河流生態廊道  .新浪網.2023-02-08[引用日期2023-02-08]
  • 2.    龍門山  .《中國大百科全書》.2023-02-08[引用日期2023-02-08]
  • 3.    姜枚著,四川龍門山、西藏南迦巴瓦地區深部結構的地球物理探測,地質出版社,2018.05,第74頁
  • 4.    嵇少丞著,地球的奧秘  岩石、地震與人的關係,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12,第181頁
  • 5.    張立漢主編,中國山河全書  上,青島出版社,2005.06,第1317頁
  • 6.    黨雙忍著,秦嶺簡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9.04,第152頁
  • 7.    黨雙忍著,秦嶺簡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9.04,第159頁
  • 8.    鄭守仁,趙鑫鈺著,高海拔乾旱河谷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實驗研究,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4,第108頁
  • 9.    四川龍門山完成生物多樣性資源普查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1-07-21[引用日期2023-02-08]
  • 10.    鍾佩霖,治蜀興川,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9.06,第135頁
  • 11.    左振鑫責任編輯;(中國)李超,故事裏的中國  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故事  祖先智慧篇,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9.06,第68頁
  • 12.    嵇少丞著,地球的奧秘  岩石、地震與人的關係,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12,第181頁
  • 13.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編,2012-2013青藏高原研究學科發展報告,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4,第69頁
  • 14.    聽鑑,龍門山!  .彭州融媒體中心.2022-10-08[引用日期2023-02-08]
  • 15.    公園簡介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2022-02-09[引用日期2023-02-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