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賢昭

鎖定
龍賢昭(1903年10月~1998年9月17日),又名憲昭,侗族。出生,天柱縣鳳城鎮巖寨人。1925年加入王天培第十軍任團部副官,參加北伐。1938年3月抵達延安,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調任淮北區武委會訓練部長,10月調任七分區獨立團參謀長,1949年4月隨軍南下,任西南服務團重慶分團行政處長,1957年任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1958年任中共黔東南州委書記處書記,1969年任省委統戰部副部長,1980年當選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3年任省顧委常委,1986年離休後回天柱定居、造林,85歲高齡時任林場場長,1998年9月17日在貴陽病逝,享年95歲。
中文名
龍賢昭
別    名
龍憲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侗族
出生日期
1903年10月
逝世日期
1998年9月17日
出生地
天柱縣鳳城鎮巖寨

龍賢昭早年經歷

作為龍氏家族的第68世傳人,龍賢昭深得曾在雲南昆明藩台衙門當差的父親龍均倫的寵愛。父親將他取名憲昭,意在讓他繼承祖業。1910—1922年,他先後進入本寨初小、縣高小、縣中學學習。平時,他愛看進步書籍,較早地接受了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 [1] 

龍賢昭革命生涯

舊制中學畢業後,為尋找真理,報效國家,1925年,他加入了湘黔邊區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王天培部第三十師,任團部副官,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憲昭回到家鄉開始以學做生意為名,廣泛接觸進步人士,多次到貴州黎平、廣西三江、湖南靖州一帶活動,準備組織武裝暴動。1929年他前往上海,進工廠、跑碼頭尋找中國共產黨。1933年,他與天柱地下黨舒保羅、楊政寬等6人歃血為盟,結為生死之交。舒保羅表示,只要積極為黨工作,將來黨籍可以追認。於是,憲昭一邊參加福音堂,做禮拜,一邊進行革命聯絡活動。 [1] 
1934年底,紅軍長征經錦屏、劍河、天柱邊境,上鎮遠、黃平、遵義。在舒的指示下,憲昭剪斷天柱——錦屏白匪電話線,並在一些岔路口畫路標,迷惑尾追匪軍。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他申請北上抗日。
經過4個多月的艱難跋涉,1938年3月,他正式抵達神往已久的延安,從此揭開了人生旅途的新篇章。
在延安,憲昭如魚得水,他參加了新兵訓練和教導隊集訓,1938年6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
他還參加了中共中央組織部黨訓班學習,參加了大生產運動,被表彰為勞動模範。邊區大檢查,他被評為模範工作者。由於成績突出,他於11月提前轉為正式黨員。學習結束後,中組部留他在延安工作,他要求到華東前線,加入賀龍部隊抗日主戰場。最後,中組部把他和同期畢業的同學分配到新四軍遊擊支隊,新四軍有名的“拂曉劇團”出營三里迎接。支隊司令兼政委彭雪楓、副司令張愛萍、吳芝圃,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肖望東接見了他們。彭雪楓司令把他的委任狀寫成“龍賢昭”這個名字,取《孟子》“賢者以其昭昭”之意。龍賢昭這一名字從此沿用。
其後,龍賢昭參加了“33天反掃蕩”、“3個月反頑”、“李黑樓戰鬥”、“新興集戰鬥”、“山頭子戰役”。1944年,他參加淮北革命前輩篇區黨委整風輪訓班學習,1945年調任淮北區武委會訓練部長。10月調任淮北七分區獨立團參謀長,後編入華東野戰軍張震部九縱隊八十一團。當時,新四軍主力向山東進發,只留八十一團和另一個獨立團堅持以洪澤湖為中心的淮北根據地。桂頑李品仙趁機派出一個軍的兵力圍攻八十一團,賢昭指揮部隊在宿北與敵人打響了“羊山戰役”,共殲敵九十九師三個半旅和十一師一部計21000人。
1945—1947年,賢昭指揮部隊在呂梁、山陽、黃集、林集一帶活動,與地方土頑作戰,摧毀敵據點、敵碉堡多個,殺敵、殲敵無數,有力地支持了華東戰場的戰略進攻。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他負責在淮北、洪澤湖一帶打殲滅戰,殲滅了杜聿明兵團的大量殘餘。龍賢昭的威名響徹了整個洪澤湖。淮海戰役結束後,他調任蚌埠市警備司令部任參謀處長,指揮消滅了敵駐蚌埠的殘餘工兵營,摧毀敵電台小組3個。此後,又進行了分田土、建農協、工協、青協等工作,糾正了一些違反中農利益的錯誤作法,掀起了羣眾鬥爭的高潮。在蚌埠,賢昭接觸了管鎮女孩李效蘭,當時,她與表姐喻芝蘭參加了獨五團,通過喻介紹,龍賢昭與李效蘭結為夫妻。

龍賢昭建設家鄉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解放戰爭基本結束。中央命令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賢昭瞭解西南情況,主動請求隨軍南下。8月,他被任命為西南服務團重慶分團行政處長。次年1月任重慶房地產接管處副處長,負責西南局官員的房子分配問題,自己卻住在一間簡易的木房裏,鄧小平得知後,要他住進新房,他卻沒有搬進去。當時,妻子李效蘭留在南京,隨大軍坐船溯長江而上,在萬縣生子,取名萬生。1957年,賢昭任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
1956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州政府向省,省向中央寫報告,要求調龍賢昭回家鄉工作。1958年賢昭回凱里工作,任中共黔東南州委書記處書記,分管農業,對自治州的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1961年任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李效蘭隨夫調凱里、貴陽,在凱里生女阿青。1967年“西南春蕾”奪權,賢昭夫妻二人被關進‘‘牛棚”,後送湄潭“五七”幹校勞動,妻子李效蘭被活活整死……
1980年,賢昭當選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3年任省顧委常委,1986年離休迴天柱定居,時年83歲。
賢昭離休後,組織上分配給他小車一輛,他一到天柱,就到縣老幹局報到,並將小車交給老幹局使用。到巖寨村,他第一件事就是到村黨支部報到,並交納了黨費。
經過調查瞭解,龍賢昭起草了一份要求承包1000畝荒山辦林場的報告,接着走訪村幹、村民,寫了近萬字的《巖寨村調查報告》送省、州、縣有關部門,提出了有指導性的建議和意見。
1988年3月17日,龍賢昭與省林業廳達成貸款15萬元建林場的協議,組建了“省州縣聯辦巖寨示範林場”。85歲高齡的他毛遂自薦任場長,幾年後,州、縣林業部門多次在這裏召開現場會,對他的成績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表彰。1996年7月,94歲的他又一次攀登林場主峯,對杉樹、柑桔、大板慄的中後期管理提出了意見。
1987年以來,他每月從離休費中拿出100元錢,用來訂閲報刊和購買新書,加上自己從貴陽帶回的大量書籍,在巖寨村辦起了全州第一個村級圖書館,為科技興農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他先後被中共中央、中央組織部等單位授予“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優秀離休幹部”等榮譽稱號。
1998年9月17日,龍賢昭在貴陽病逝,享年95歲。國務院原副總理、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王朝文等單位和個人發來了唁電,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等單位送來了花圈,省領導王思齊、王廣憲、王壽亭、劉也強、王正福等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 [2] 

龍賢昭相關評價

身去德音存,亮節昭後人。龍賢昭不愧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和優秀領導幹部。他光輝的一生,將永遠激勵着苗侗人民不斷前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