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舞(長興百葉龍)

鎖定
龍舞(長興百葉龍),浙江省長興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長興百葉龍發源並流傳於浙江省長興縣林城鎮一帶,距現代已有160多年的歷史。長興百葉龍舞蹈表演時,荷花在瞬間突變成龍是其特色,由此將中國傳統的舞龍轉化成龍舞,通過湖水盪漾、荷葉擺動、荷花盛開、彩蝶撲飛、荷花變龍、蛟龍嬉戲、龍變荷花等動作和情節,完成舞蹈過程,展現江南水鄉的意境。 [1] 
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長興縣的龍舞(長興百葉龍)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遺產編號:Ⅲ-4。 [2] 
中文名
龍舞(長興百葉龍)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浙江省長興縣
非遺編號
Ⅲ-4

龍舞(長興百葉龍)歷史淵源

長興百葉龍 長興百葉龍
長興百葉龍發源並流傳於浙江省長興縣林城鎮一帶,距現代已有160多年的歷史, [1]  它是由流行於安吉上舍村一帶的民間舞蹈“花龍燈”演變而來,後傳入長興縣天平村,並一直在這個村傳承。 [3] 
“花龍燈”最初是用一盞盞紙紮的花籃燈、花瓶燈走“四角陣”後,綿延相銜串舞成龍形。至清朝道光年間,安吉上舍村藝人楊九林對該村的“花龍燈”作了突破性的改進,着重在“變”字上下功夫,使每一種花燈都具有兩種形象。如聚寶盆翻過來變成龍頭;荷花燈相連即變成龍身;蝙蝠燈翻過來變成龍尾;壽桃燈翻過來變成龍珠;十二隻花瓶(每隻由兩半合成)翻開變成雲片,使原本一覽無餘,自然銜接的“花龍燈”變成:進門是花燈,出門是龍燈的形式,並改名為“化龍燈”。經數代藝人的改進,原先的花燈相銜恍若游龍,逐漸演變為由荷花瓣組成的“百葉龍”。 [3] 

龍舞(長興百葉龍)舞蹈特色

龍舞(長興百葉龍)表演形式

長興百葉龍 長興百葉龍
傳統百葉龍多在廟會及節慶時表演,先從“遊四門”“圓場”等隊形開始,當荷花燈聚成圓圈、相互連接以構成“龍”形時,外圈舞隊熱烈舞蹈,以遮引觀眾視線;“龍”一成形,即騰空躍起,眾舞隊立時散開,突出百葉龍,形成高潮。
百葉龍的表演方式也劃分為舞台舞、行街舞、廣場舞等不同形式,且日趨複雜,以適應不同的表演場合。其主要隊形有長蛇陣、接龍、踩四門、剪刀陣、走四角等,主要動作有游龍、滾龍、龍盤柱、騰龍、卧龍、睡龍、龍出水、龍吐須等。 [1] 
舞蹈表演開始由17人兩手分持特製的荷花燈、荷葉、蝴蝶道具串舞,展現出夏日裏一池盛開的荷花隨風盪漾。在荷花忽聚忽散中,荷花連接成龍突然騰空而起,荷葉變成祥雲。頓時一條鮮豔奪目的彩龍,翻滾在藍天白雲間。與古樸剛勁、粗獷豪放、大氣磅礴的中國北方龍舞相比,在江南水鄉里誕生的“百葉龍”以造型輕巧精緻、外形秀麗見長。它在表演風格上講究構圖維美,動作輕靈典雅,氣氛活潑靈巧。 [3] 

龍舞(長興百葉龍)道具

長興百葉龍 長興百葉龍
“百葉龍”,顧名思義,由“百葉”構成龍頭、龍身、龍尾。而此葉卻非一般的樹葉,乃是一瓣瓣荷花的粉紅花瓣,一共有130多道工序,80多種材料,在製作龍頭時,先用金屬絲或竹片做出龍頭骨架,再用桃花紙糊面,紙糊彩繪後,用荷花做出龍頸,接着用線製成龍鬚。古人云:“畫龍點睛”,製作龍的眼睛難度很大,不但要使龍眼有神,且開閉自如,眼珠又要能轉動。由於龍眼的“點睛”作用,“百葉龍”靜則憨態可掬,動則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即使整條龍呼嘯而來,也不會有兇猛的感覺,而是讓人感受它的活潑可愛。龍身是主體部分,由 81朵荷花分9段連接組成,每段有9朵荷花,每朵由63片布製成的花瓣疊成,荷花花瓣代表龍鱗,龍鱗共900多片,龍身共長16m。製作龍尾的巧妙在於要做出可以張合的蝴蝶狀骨架,紙糊彩繪後固定在木杆的一端,雙翅張開時為“蝴蝶”,合攏時即為龍尾。“百葉龍”的主要特點就是整條龍各個部位都具雙重性質,既是龍軀、龍頭又是荷花,別具一格、設計巧妙。 [3] 

龍舞(長興百葉龍)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長興百葉龍 長興百葉龍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信奉的祖先,龍舞是華夏精神的象徵,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合力、奮發開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諧、造福人類的文化內涵,是中國人在吉慶和祝福時節常見的娛樂方式,氣氛熱烈,催人振奮,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3]  長興百葉龍作為中國漢民族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1] 
傳承狀況
時代的變遷給長興百葉龍的有序傳承帶來了影響,使這一寶貴的民間藝術形式面臨生存危機。 [1] 
傳承人物
談小明,男,漢族,1949年生,浙江湖州人,2008年2月被評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龍舞(長興百葉龍)代表性傳承人,浙江省長興縣申報。 [4-5] 
保護措施
2005年8月,長興百葉龍演出公司所在地長興大劇院建成並投入使用。長興百葉龍演出公司是長興縣文廣新局的直屬文化企業單位,承擔了長興百葉龍的傳承、創新、發展和弘揚工作。 [6]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長興縣文化館獲得“龍舞(長興百葉龍)”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7-8]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龍舞(長興百葉龍)》項目評估合格,長興縣文化館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2] 

龍舞(長興百葉龍)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長興百葉龍表演 長興百葉龍表演
2018年2月9日,浙江省文化廳與開羅中國文化中心承辦的2018埃及“歡樂春節大廟會”在埃及旅遊城市沙姆沙伊赫開幕,以長興百葉龍藝術團為班底、杭州雜技總團參與的浙江藝術團,為埃及觀眾表演了舞龍(長興百葉龍)等節目。
2019年6月11日,為慶祝澳門迴歸祖國20週年,2019年“根與魂——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澳門市政署大樓正式開幕,首場演出於6月12日晚20:30上演,長興百葉龍作為壓軸節目進行表演。 [9] 
榮譽表彰
1957年,長興百葉龍榮獲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特等獎。 [1] 
1957年,由周恩來總理推薦,長興百葉龍參加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大學生聯歡節”演出,獲得金獎。 [1] 
2000年,長興百葉龍獲“羣星獎”舞蹈大賽金獎。 [1] 
2019年,長興縣選送的民間舞蹈長興百葉龍獲得浙江省薪傳獎金獎,成為浙江省湖州市唯一的獲獎項目。 [10] 

龍舞(長興百葉龍)文化軼事

關於百葉龍有一個傳説:苕溪邊一對農民夫婦生下一個四腳蛇形的怪胎,村民們説是妖怪,將其丟入荷花池。母親去池裏洗菜淘米時,小蛇就會游過來吃奶。一天,族長看見小蛇在吃奶,就用鐵鍬斬斷了蛇尾。這時,天上烏雲翻滾,小蛇想上天,因為沒有了尾巴飛不上。一隻蝴蝶飛來停在它的尾巴上,幫它飛上了天。四腳蛇上天后成了龍,天旱時,它常來為家鄉灑甘露。後來,人們為了感謝它,做了一條百葉龍,以舞龍的方式紀念它。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