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翔佛寺

鎖定
龍翔佛寺是十六國時期前燕王慕容皝在龍山修建的寺院。龍山位於龍城(今遼寧朝陽)東郊,即今遼寧省朝陽市鳳凰山
龍翔佛寺之名見於《晉書·載記第九·慕容皝》:“時有黑龍、白龍各一,見於龍山,皝親率羣僚觀之,去龍二百餘步,祭以太牢。 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悦,還宮,赦其境內,號新宮曰和龍,立龍翔佛寺于山上。” [1] 
中文名
龍翔佛寺
出    處
《晉書·慕容皝載記》
位    置
龍山(今遼寧朝陽鳳凰山
修建者
慕容皝
年    代
十六國
性    質
佛教寺院

龍翔佛寺歷史發展

十六國時期北燕、後燕、前燕龍城
十六國時期北燕、後燕、前燕龍城(4張)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自從西漢開通了絲綢之路印度佛教逐漸東傳。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經過東漢三國、兩晉300多年的發展,到東晉十六國時期,在南北各地廣泛傳播。
當時鮮卑慕容氏在朝陽(當時稱龍城)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北燕三個地方政權,以龍城為都近百年(公元337年-436年),這裏成為當時東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2]  據《晉書》和《十六國春秋》記載,公元341年1月,前燕王慕容皝派大臣陽裕、唐柱,在“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築造新都,改柳城為“龍城”。公元342年10月,慕容皝自棘城遷都於龍城。後因見黑白二龍在城東龍山(今鳳凰山)頂戲翔,皝設壇祭祀,並派人在龍山上建造了一座壯觀的龍翔佛寺,又把新宮命名為“和龍宮”。 [3] 
前燕王朝在東北地區率先接受並信仰佛教,開國君主慕容皝在龍山(今鳳凰山)上創建了龍翔佛寺;後燕開國君主慕容垂對佛教更加崇信,甚至還將佛教弟子擢為謀士,直接參與開邊拓土的戰爭;到漢人馮跋所創立的北燕時,朝陽佛教已經形成了非常興盛的局面。由於三燕統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使龍城地區的佛教得到了長足發展。此後,從前燕至當代的1600多年間,朝陽地區的佛教文化一路薪火相傳,延綿不絕。 [2] 

龍翔佛寺文物遺存

龍翔佛寺北魏時期摩崖佛龕
龍翔佛寺北魏時期摩崖佛龕(3張)
朝陽市北塔博物館館長董高、朝陽市佛協秘書長宮玉民等學者整理出的資料可知,龍翔佛寺遺址位於朝陽鳳凰山西麓,菩提路鳳凰山山口東北側,名為“五四花果山”的山坡上,這裏曾發現三燕時期特有的細繩文殘磚。
佛寺遺址東南是鳳凰山頂峯,三燕龍城遺址則在西北,可盡收眼底。在龍翔佛寺遺址西南方,隔鳳凰山山口相對的山崖面,現存北魏摩崖佛龕(鳳凰山瘞窟 [4]  72孔,是當時存放高僧靈骨舍利的地方。
龍翔佛寺遺址所在的“五四花果山”,山頂地勢平坦,呈橢圓形,約50平方米,地面長滿荊條、山丁等植物,在地表暴露有“三燕”(十六國時期前、後、北燕)到隋唐時期的磚塊、土層內亦含有此時期的磚塊。在花果山西坡下,一處向陽且西、北、東三面有土坡遮擋的地方,地表亦散佈有隋唐時期的磚塊。由文物遺存可知,該處寺院興起於三燕並一直延續至隋唐時期

龍翔佛寺歷史文化

前燕龍翔佛寺開山立教後,朝陽地區佛教陸續形成了以龍翔佛寺為首的“六聖”歷史文化內涵與文化遺產。

龍翔佛寺聖寺聖僧

一是聖寺——龍翔佛寺,東北第一寺。
龍山(今朝陽鳳凰山)、釋曇無竭
龍山(今朝陽鳳凰山)、釋曇無竭(2張)
佛教傳入東北地區的最顯著標志是前燕君主慕容皝於公元345年在龍山上建造龍翔佛寺。據史書記載,東晉永和元年,慕容皝親自率領文武百官上龍山觀看黑白二龍,在離龍二百多步遠處,以太牢之禮祭祀。慕容皝回到皇宮後頒佈詔令,為新建的皇宮起名叫“和龍宮”,並在龍山上創建龍翔佛寺。這是東北地區最早的佛寺建築。
北燕高僧釋曇無竭曾在此住持,公元420年他赴印度取經就是從此處出發的。龍翔佛寺為朝陽以後發展成為東北佛教聖地和東北亞佛教文化傳播中心奠定了基礎。另外,朝陽還有一座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佑順寺,由清康熙皇帝於公元1698年敕建並賜名,是東北尚保存完好的傳統建築形式的喇嘛教廟宇之一,鼎盛之時曾有喇嘛三百多名,經閣藏有珍貴經卷400多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二是聖僧——釋曇無竭,東北西天取經第一人。
南朝梁國高僧慧皎所撰《高僧傳》記載,北燕高僧曇無竭是龍城人,他聽説東晉僧人法顯21年前從古印度取回真經,便於北燕馮跋太平十二年(公元420年),召集志同道合的25名僧人,從龍城出發,歷盡千難萬險到達印度,取回梵文佛典《觀世音授記經》一部,並於426年譯出,在南朝京都建康流傳,後收錄於佛典總集《大藏經》。他後來把西天取經遊歷與見聞寫成《歷國傳記》。曇無竭是中國佛教史上最早西行求法的高僧之一,比唐玄奘西天取經還早207年,為中國古代佛教事業的發展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2] 

龍翔佛寺聖塔聖境

三是聖塔——朝陽北塔,東北第一塔。
始建於北魏時期的朝陽北塔
始建於北魏時期的朝陽北塔(4張)
朝陽北塔高42.6米,始建於公元485年前後。北魏文成文明皇后馮氏為其祖父北燕王馮弘祈福,在三燕和龍宮殿舊址上修建了“思燕佛圖”,此木塔後來毀於火災。
隋文帝仁壽年間,當地官民奉詔在其舊址上又重建一座磚塔,稱為寶安寺塔(即今朝陽北塔),並葬隋文帝所賜釋迦牟尼舍利兩粒。唐天寶年間曾修飾一新。遼代又有兩次維修,更名為延昌寺塔,形成了現今以三燕宮殿夯土台基為地基,“思燕佛圖”的台基為台基,隋唐磚塔為內核,遼塔為外表的朝陽北塔。其獨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構築形式,向人們昭示着北塔“五世同體”的輝煌歷史,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高45米的朝陽南塔,始建於公元984年的遼代,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亦因出土了錠光佛(即燃燈古佛)舍利而名揚遐邇。南塔與北塔遙相輝映,成為古朝陽城的象徵。 [2] 
四是聖境——兩佛舍利同現一城,使朝陽佛教文化達到佛教最高境界。
佛血舍利、錠光舍利
佛血舍利、錠光舍利(4張)
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對朝陽北塔天宮的發掘清理中,發現了極為珍貴的隋代仁壽年間隋文帝所頒賜的兩顆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這是繼1987年陝西法門寺後佛教考古的又一次重大發現,轟動了海內外,更是震驚了佛教界。
2004年,考古工作者在朝陽南塔附近地下發現了錠光佛(即燃燈古佛)舍利,這是迄今為止僅見有明確文字記載的錠光佛舍利。對於佛教徒和信眾而言,“見舍利如見佛陀”,能親自參拜舍利,就像見到了佛祖一樣,而拜奉佛祖真身舍利絕非易事。但錠光佛舍利和釋迦牟尼佛舍利,先後在朝陽發現。
兩佛舍利同現一個城市,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奇觀。佛教權威人士認為,這使朝陽佛教文化達到佛教最高境界。佛教界有舍利“亂世隱、盛世現”的説法,朝陽地區亦因出土兩佛舍利而成為世界佛教信眾心中的聖地。 [2] 

龍翔佛寺聖器聖山

五是聖器——朝陽佛教文物最珍貴,在東北地區獨佔鰲頭。
朝陽地區佛教文物
朝陽地區佛教文物(9張)
朝陽境內的佛教遺址和佛教文物,不僅在東北地區獨佔鰲頭,在全國也很有影響,以北塔出土文物為例,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文物近萬件。三燕、北魏、隋、唐、遼五個歷史時期文物都有、絕大多數是精品、孤體。
最為珍貴的是北塔出土的佛教文物,代表性聖器一為鎏金銀塔,為六角形三重檐式,塔身刻釋迦牟尼和密宗五方如來;二為金銀經塔,內藏銀經卷,其上刻梵、漢文佛經咒語;三為伊斯蘭素面玻璃執壺,是中國與伊斯蘭世界文化交流史的實物見證;四為七寶塔,全世界僅此一件,填補了只見佛經記載而世無實物的空白。其中前三件為國寶級文物,後一件為世界級瑰寶。
據不完全統計,朝陽一個市的古文化遺址、遺蹟和文物,就佔遼寧省的70%。遼寧省國寶級文物僅有10件,朝陽就佔了三件。 [2] 
六是聖山——鳳凰山,東北第一佛教名山。
朝陽鳳凰山(龍山)
朝陽鳳凰山(龍山)(3張)
鳳凰山佔地55平方公里,最高峯海拔668米。
自公元345東北佛教祖庭龍翔佛寺建成至當代,在長達1665年的歷史進程中,佛教塔寺屢有興修,佛事綿延不絕,佛教長盛不衰。歷代累建下,鳳凰山形成了四塔(包括摩雲塔大寶塔凌霄塔、佛寶塔)四寺(包括延壽寺、天慶寺、雲接寺、華嚴寺)古代佛教建築羣。
因此,朝陽鳳凰山以其佛教建築年代最早、佛教歷史延續時間最長、佛寺建築規格與級別最高、歷史上湧現的高僧最多、佛教遺蹟豐富且藝術價值最高、兩佛舍利共駐一山而名列東北地區諸山之首,是名符其實的東北地區第一佛教名山。 [2] 

龍翔佛寺價值意義

發源於龍翔佛寺的朝陽佛教文化,對佛教在東北地區的傳播產生了重要影響。
佛學權威專家、北京大學資深教授樓宇烈認為“在國內新發現的佛教資源裏,就整體資源看都超不過朝陽,朝陽佛教資源實屬天下第一”。在朝陽佛教文化資源中,最為世人矚目的是“六聖”,即聖寺、聖僧、聖塔、聖境、聖器和聖山。 [2] 
朝陽的佛教文化在東北地區最為悠久,擁有東北地區第一座佛寺龍翔佛寺,堪稱世界罕見的“五世同體”佛塔朝陽北塔,歷史上早唐玄奘207年赴西行取經的關外第一高僧釋曇無竭,諸多令世人歎為觀止的佛教文物如鎏金舍利塔、金銀經塔、伊斯蘭素面玻璃執壺和舉世罕見的佛家至寶七寶舍利塔等,更有錠光佛(燃燈古佛)和釋迦牟尼佛兩佛舍利同現一城的世界罕有奇觀,讓佛學專家們為之震撼,稱朝陽為“東方的佛都”。
朝陽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交融的重要結點,是東北乃至東北亞佛教文化的傳播中心,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説:“總的來看,朝陽佛教文化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歷史悠久,二是底藴深厚,三是地位重要,四是特色突出,五是潛力巨大。” [2] 

龍翔佛寺地理信息

龍翔佛寺故址位於今遼寧省朝陽市鳳凰山。現存雲接寺塔大寶塔、北魏摩崖佛龕(鳳凰山瘞窟 [4]  等佛教文物。
參考資料